一种测试反应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45396发布日期:2018-12-21 19:18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测试反应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测试反应囊。



背景技术:

血液检测是生物医学、临床诊断、卫生检疫诊断中最为广泛的样本检测,但是红细胞的存在对血液检测中的光谱分析存在很大的干扰,因此如何快速方便地从全血中分离出血清一直是血液检测研究的热点与难点问题。

目前绝大多数医院和实验室还是使用大型离心机分离血清和血细胞,全血分离后再独立进行混匀,而混匀又需要单独的结构复杂的混匀机械或者由人工进行混匀,这样不仅会增加检测的工作成本而且人工混匀时难以保证混合均匀度,对检测结果存在一定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并且可以有效保证混匀程度的测试反应囊。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测试反应囊,其包括旋转盘、设置在旋转盘上的反应腔以及与反应腔相连通的两个以上的入料管,反应腔的内壁呈圆弧过渡。

本实用新型所述反应腔水平截面沿旋转盘周向方向的长度大于沿径向方向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反应腔的水平截面呈椭圆形。

本实用新型所述反应腔的短轴通过旋转盘的旋转中心。

本实用新型所述入料管为两个,分别为血浆输送管和检测试剂输送管。

本实用新型所述旋转盘为圆形,旋转盘的圆心为旋转中心。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反应腔设置在旋转盘上,通过旋转盘的旋转产生离心力将反应腔内的液体进行混合,反应腔的圆弧过渡内壁可以有效防止液体在角落进行堆积影响混匀效果,混合更加均匀保证检测准确度。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光径检测,在旋转盘旋转过程中利用光径对反应腔进行检测,增加反应腔在旋转盘旋转方向的长度,可以有效增加传感器的检测反应时间,消除检测误差,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反应腔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反应腔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血浆分离装置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1-旋转盘、2-进血管、3-全血腔、4-加入孔、5-分离腔、501-红细胞贮存部、502-血浆贮存部、6-出血管、7-中心线、8-弯折部、9-反应腔、10-排气管、11-入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旋转盘1、设置在旋转盘1上的反应腔9以及与反应腔9相连通的两个以上的入料管11,反应腔9的内壁呈圆弧过渡。旋转盘1安装在旋转机构上,在旋转机构的作用下驱动旋转盘进行旋转,优选的,旋转盘1采用圆形,并且旋转盘1的圆心为轴心进行旋转。进入到反应腔9内的不同液体在旋转盘1旋转过程中产生的离心力的作用下进行混合,结构非常简单,并且可以保证混匀程度。在本实用新型反应腔9的上方设置光径检测机构便可直接对混匀后的液体进行检测,实现一体化检测,避免在转移过程中出现样本损失和污染。

驱动盘式结构进行旋转的旋转机构在现有技术中已经有大量应用,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所述反应腔9水平截面沿旋转盘1周向方向的长度大于沿径向方向的长度,优选的,所述反应腔9的水平截面呈椭圆形,并且其短轴的延长线通过旋转盘1的旋转中心。增加反应腔在旋转盘旋转方向的长度,可以有效增加传感器的检测反应时间,消除检测误差,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所述入料管11为两个,分别为血浆输送管和检测试剂输送管,同时也可以根据检测试剂的数量相应的增加入料管11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入料管为3个,包括1个血浆输送管以及2个检测试剂输送管。

同时反应腔9还连通有排气管10,所述排气管10与大气相连通。这样可以保证在使用时液体可以顺利进入反应腔9内,在反应腔9内不会因存留气泡而影响检测结果,检测更加准确。

如附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反应腔9的血浆输送管与血浆分离装置连通,经过血浆分离装置分离出的血浆进入到反应腔9内。所示血浆分离装置包括设置在旋转盘1上的分离腔5以及分别与分离腔5相连通的用于输送全血的进血管2和用于输送血浆的出血管6,血浆输送管与出血管6相连通。所述分离腔5沿旋转盘1径向设置即分离腔5的中心线7在旋转盘1的垂直投影经过旋转盘1的旋转中心,有助于保证离心效果。

所述进血管2的另一端与全血腔3相连通,在全血腔3上有用于加入全血的加入孔4,所述全血腔3与旋转轴心的最大距离小于分离腔5与旋转轴心的最小距离。将全血加入到全血腔3内,在旋转盘1旋转的作用下,全血经进血管2进入到分离腔5内,进行离心分离。相对于分离腔5来说,全血腔3距离旋转轴心更近,这样可以有效保证全血顺利进入到分离腔5内。

由于血浆较轻,红细胞较重,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在分离腔内形成红细胞贮存部501以及血浆贮存部502,红细胞贮存部501与旋转中心的距离大于血浆贮存部502与旋转中心的距离,由于红细胞约占全血的40%,限定红细胞贮存部与血浆贮存部的容积比为2:3,进血管2与红细胞贮存部相连通,所述出血管6与血浆贮存部相连通,可以有效保证从出血管6排出的为血浆,不会掺杂红细胞,保证检测准确度。在所述出血管6上设置有弯折部8,所述弯折部8与旋转盘1的旋转中心的距离小于分离腔5与旋转中心的最小距离。弯折部8距离旋转中心较近,液体需要更大的压力才可以通过该弯折部8然后进入到入料管11内。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