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电线路杆塔巡检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46712发布日期:2019-01-08 20:53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电线路杆塔巡检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电线路巡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电线路杆塔巡检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的发展和普及,二维码的应用出现爆发式增长。如今的商场购物、微信等处处都能寻找到二维码的身影,二维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却十分罕见。据调查,目前二维码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主要集中在部分变电站的巡视工作中,主要主用:一是规定巡视路线;不按规定路线巡视,某些二维码就会遗漏,无法扫描;二是扫描签到作用。上述二维码技术在巡视工作中应用的功能比较单一,没有完全发挥出二维码应起的作用。

然而,上述两点作用却并不适用于输电线路的运维工作。输电线路的运维因不会误入带电间隔,工作并不需要规定的路线;运维签到也早被GPS定位系统所代替。除此之外,输电线路杆塔高度少则三十几米,多则达到一百余米,也就意味着杆塔上的部件即便真的有二维码贴在上面,人员站在地面上也不能实现扫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输电线路运维工作,提出一种输电线路杆塔巡检系统,解决了输电线路杆塔部件无法实际登高扫码,以及扫码技术与现实电力作业如何关联的技术难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输电线路杆塔巡检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仿真模拟模块,用于根据输电线路杆塔参数生成虚拟输电线路杆塔结构图;

二维码模块,用于根据输电线路杆塔参数生成二维码编码并布置在所述虚拟输电线路杆塔结构图上;

二维码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所述二维码编码,获取输电线路杆塔运行参数。

优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所述虚拟输电线路杆塔结构图、二维码编码和输电线路杆塔运行参数。

优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获取试验报告模块,其包括若干个试验选项;所述若干个试验选项分别用于获取对应选项的试验报告。

优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后台存储单元,其与所述获取试验报告模块通讯连接,用于接收并存储试验报告。

优选地,所述根据输电线路杆塔参数生成虚拟输电线路杆塔结构图包括:根据输电线路杆塔的各个部件参数,利用二维或三维图像技术构建各个部件模型,并将所述各个部件模型组成虚拟输电线路杆塔结构图。

优选地,所述虚拟输电线路杆塔结构图至少包括杆塔、三相绝缘子、避雷器和接地装置。

优选地,所述根据输电线路杆塔参数生成二维码编码包括:根据所述杆塔、三相绝缘子、避雷器和接地装置参数生成对应的二维码编码。

优选地,根据输电线路杆塔参数生成虚拟输电线路杆塔结构图包括:根据所述杆塔、三相绝缘子、避雷器和接地装置参数生成虚拟的杆塔、三相绝缘子、避雷器和接地装置,并组合得到虚拟输电线路杆塔结构图。

优选地,所述二维码模块还用于生成天气查询二维码编码,所述天气查询二维码编码布置于所述虚拟输电线路杆塔结构图上,用于查询天气及实时温湿度情况。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免除部分登塔作业,提高安全性能;

2.实现运行记录(试验报告)与设备的一一对应,提高记录准确率;

3.使用二维码识别技术后,作业表单(试验报告等)设备参数可以从二维码信息中获取,避免了繁琐的手工输入,提高了效率,也提高了输入的准确率;

4.实现数据搜集功能,便于设备缺陷的横纵向对比。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以500kV核惠线N12塔杆仿真模拟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装杆塔、杆塔相关部件虚拟二维码及天气二维码后的虚拟输电线路杆塔结构图;

图3是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点击杆塔二维码“3.绝缘子红外测温”生成的红外测温试验报告;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A、B相绝缘子红外测温报告;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图4得到的红外测温数据“温升”及“缺陷性质”栏,自动生成的缺陷性质和处理建议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500kV核惠线绝缘子红外测温缺陷横向趋势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500kV核惠线N1塔A相绝缘子缺陷纵向趋势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系统模块框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切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实用新型的描述。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以500kV核惠线N12塔杆塔为例结合附图来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输电线路杆塔巡检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仿真模拟模块1,用于根据输电线路杆塔参数生成虚拟输电线路杆塔结构图;采用3D或2D技术对输电线路杆塔进行仿真模拟出杆塔的各个部件,得到各个部件的平面或立体结构图,并进行组合从而制作出虚拟输电线路杆塔,如图2所示为500kV核惠线N12塔杆塔模拟图。

二维码模块2,用于根据输电线路杆塔参数生成二维码编码并布置在所述虚拟输电线路杆塔结构图上,如图3所示,二维码编码存储有输电线路杆塔相关部件的技术参数;

二维码识别模块3,用于识别对应所述二维码编码,获取输电线路杆塔运行技术参数。

本实施例系统可以是以移动终端的APP来实现,所述识别可以是扫描或者长按所述虚拟输电线路杆塔结构图上的对应二维码编码。在输电线路日常巡视维护中,常常需要一些设备等的运行参数,如避雷器动作次数。要想得到该参数,传统做法是通过人员登塔查看,登塔作业本身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尤其在线路带电的情况下,常常发生安全距离不足导致登塔人员无法查看。使用虚拟扫码技术后,只需在虚拟杆塔上点击该相避雷器,通过扫描产生的二维码,即可得到该避雷器的相关运行参数。

每个二维码都可以通过扫描查看其技术参数,点击对应二维码的试验名称可以自动生成相应试验模版。点击杆塔二维码对应的图3中的“3.绝缘子红外测温”生成的试验报告为该基杆塔A、B、C三相绝缘子的试验报告,该试验报告如图4所示;在依次点击A、B相绝缘子二维码中的“2.红外测温”则可在图5所示试验报告中“四、测量数据”栏分别生成的与之对应的A、B相绝缘子红外测温参数。此外,接地电阻测量功能与之相似,此处不进行详述。图6为由图5得到的红外测温数据“温升”及“缺陷性质”栏,自动生成的缺陷性质和处理建议。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显示模块4,用于显示所述虚拟输电线路杆塔结构图、二维码编码和输电线路杆塔运行技术参数。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获取试验报告模块,其包括若干个试验选项;所述若干个试验选项分别用于获取对应选项的试验报告。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点击试验名称弹出对应的试验模版上需要填写的该基杆塔与对应部件的技术参数等相关内容,能通过扫描杆塔及对应部件二维码自动提取出来,避免手动输入。

本实施例实现了实现运行记录(试验报告)与设备的一一对应,提高记录准确率;如某500kV电压等级线路合成绝缘子红外测温,如果该线路甲乙线绝缘子均采用双V串进行连接,那么实际测量中,最少需测量24次。杆塔的塔形不同、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测量顺序和习惯,常常因红外照片较多,出现混淆现象,而本实施例采用二维码识别技术能够实现运行记录(试验报告)与设备的一一对应编号,避免混淆。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后台存储单元,其与所述获取试验报告模块通讯连接,用于接收并存储试验报告,以便于后期的试验数据统计和对比分析,实现数据搜集功能,便于设备缺陷的横纵向对比,如图7-8所示。现行试验报告还是沿用以往的纸质报告,不利于数据的搜集。采用虚拟扫码技术全程无纸化作业,不仅能够存储同一线路不同杆塔的技术参数,还能存储该线路不同年份的技术参数。对预判缺陷的发展趋势提供数据支撑。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输电线路杆塔参数生成虚拟输电线路杆塔结构图包括:根据输电线路杆塔的各个部件参数,利用二维或三维图像技术构建各个部件模型,并将所述各个部件模型组成虚拟输电线路杆塔结构图,具体如图3所示。

进一步地,所述虚拟输电线路杆塔结构图至少包括杆塔、三相绝缘子、避雷器和接地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输电线路杆塔参数生成二维码编码包括:根据所述杆塔、三相绝缘子、避雷器和接地装置参数生成对应的二维码编码。如图3所示,具体包括杆塔二维码,天气二维码,A相绝缘子二维码,B相绝缘子二维码,A相避雷器二维码,杆塔接地装置二维码。

进一步地,根据输电线路杆塔参数生成虚拟输电线路杆塔结构图包括:根据所述杆塔、三相绝缘子、避雷器和接地装置参数生成虚拟的杆塔、三相绝缘子、避雷器和接地装置,并组合得到图3所示的虚拟输电线路杆塔结构图。

进一步地,所述二维码模块2还用于生成天气查询二维码编码,所述天气查询二维码编码布置于所述虚拟输电线路杆塔结构图上,用于查询天气及实时温湿度情况,把天气查询二维码标注在虚拟杆塔上,点击或扫描该二维码即可进入深圳市气象局网站查询当天天气及实时的温、湿度情况。

通过以上描述可知,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免除部分登塔作业,提高安全性能;

2.实现运行记录(试验报告)与设备的一一对应,提高记录准确率;

3.使用二维码识别技术后,作业表单(试验报告等)设备参数可以从二维码信息中获取,避免了繁琐的手工输入,提高了效率,也提高了输入的准确率;

4.实现数据搜集功能,便于设备缺陷的横纵向对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系统中未展开的部分,可参考以上实施例的系统的对应部分,在此不再详细展开。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