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生物识别的安检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2304发布日期:2018-12-07 22:03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生物识别的安检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防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生物识别的安检门。



背景技术:

安检门是一种检测人员有无携带金属物品的探测装置,又称金属探测门。金属探测安检门主要应用在机场、车站、大型会议等人流较大的公共场所,用来检测人身体上隐藏的金属物品,如枪支、管制道具等。

现有的安检门在进行按键操作时,通常利用金属探测器在人的周身上下移动进行扫描,但是在按键时,很容易忽略对脚底的检查,一些不法分子容易将金属违禁物品藏在鞋底,使这些物品远离金属探测器的检查范围,从而导致安检门存在漏检的地方,不仅如此,现有的安检门还需要配备安检员,对乘客的身份证进行检查,但是部分乘客由于出门急,忘记携带身份证,使乘客无法通过安检门,造成安检门使用不便,即使部分安检门配备了人脸识别装置,但是受光线、角度的影响,人脸识别检测过程中容易出现偏差,从而降低了现有的安检门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生物识别的安检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生物识别的安检门,包括底座、门框、两个遮挡机构和两个升降装置,所述门框的形状为U形,所述门框的两端固定在底座上,所述底座内设有PLC,所述底座上设有两个凹口,所述凹口内设有检测机构,两个升降装置分别位于门框的两侧的内壁上,所述升降装置上设有第一金属探测器,两个遮挡机构分别位于门框的两侧,所述遮挡机构包括门板和遮挡组件,所述遮挡组件设置在门框的上方,所述门板与门框铰接,所述遮挡组件与门板传动连接,其中一个门板上设有识别机构和显示屏,所述第一金属探测器和显示屏均与PLC电连接;

所述检测机构包括踏板、固定板、电池板、轨道、检测组件和两个定向组件,所述踏板、固定板、检测组件、轨道和电池板从上而下依次设置,所述固定板固定在凹口内,两个定向组件分别位于踏板的上方的两侧,所述定向组件包括定向杆、凸板和弹簧,所述凸板通过定向杆固定在踏板的下方,所述凸板通过弹簧与凹口的底部连接,所述固定板套设在定向杆上,所述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所述凸板的靠近电池板的一侧设有导电板,所述电池板的两端设有导电杆,所述导电杆与导电板一一对应,所述导电板与轨道电连接,所述检测组件与轨道滑动连接;

所述检测组件从下而上依次包括移动单元、移动板和第二金属探测器,所述第二金属探测器与PLC电连接;

所述识别机构包括识别盒和横板,所述识别盒和横板均固定在门板上,所述识别盒内设有图像传感器,所述识别盒内设有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从上而下依次包括平移组件、平移板和发射组件,所述平移组件与平移板传动连接,所述发射组件包括转轴、转动单元、两个轴承和两个灯罩,所述轴承固定在平移板的下方,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轴承内,两个灯罩分别固定在转轴的两侧,所述灯罩内设有红外灯管,所述红外灯管和图像传感器均与PLC电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控制门板的转动,所述遮挡组件包括第一电机、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在门框的上方,所述第一电机与PLC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一连杆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通过第二连杆与门板铰接。

作为优选,为了实现移动板的移动,所述移动单元包括第二电机和两个滚轮,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在移动板的下方,所述第二电机与PLC电连接,两个滚轮分别位于第二电机的两侧,所述第二电机与滚轮传动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使移动板沿着轨道进行移动,所述移动板的两端设有限位框,所述限位框的形状为U形,所述限位框的U形开口向下设置。

作为优选,为了减小限位框所受到的来自轨道的摩擦,所述限位框的内壁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内设有滚珠,所述滚珠与开口相匹配,所述滚珠的球心位于开口内,所述滚珠抵靠在轨道上。

作为优选,为了实现平移板的移动,所述平移组件包括第三电机和两个平移单元,所述第三电机固定在识别盒内的顶部,所述第三电机与PLC电连接,两个平移单元分别位于第三电机的两侧,所述平移单元包括第三驱动轴、驱动轮、皮带和两个从动单元,所述第三电机通过第三驱动轴与驱动轮传动连接,两个从动单元分别位于驱动轮的两侧,所述从动单元包括从动轮和支撑单元,所述从动轮通过支撑单元与识别盒内的顶部连接,所述从动轮和驱动轮位于皮带的内侧,所述平移板固定在皮带的下方。

作为优选,为了辅助支撑从动轮转动,所述支撑单元包括竖杆、套管和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与从动轮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设置在套管内,所述套管通过竖杆固定在识别盒内的顶部。

作为优选,为了带动转轴转动,所述转动单元包括齿轮、齿条和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齿条和齿轮从上而下依次设置,所述驱动单元与齿条传动连接,所述齿轮套设在转轴上,所述齿轮与齿条啮合。

作为优选,为了实现齿条的移动,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磁铁、两个固定杆和两个线圈,所述线圈固定在平移板的下方,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线圈固定连接,所述磁铁套设在两个固定杆上,所述磁铁与齿条固定连接,所述线圈与PLC电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精确控制转轴的转动角度,所述齿轮的周长为齿条的长度的两倍,所述齿条的长度等于磁铁与两个线圈的距离之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基于生物识别的安检门通过检测机构对乘客的脚底进行检查,保证了设备检测的全面性,防止设备发生漏检,与现有的检测机构相比,该检测机构从下方对踏板上的鞋底进行检测,通过固定板进行隔离,保证了检测顺利进行,不仅如此,通过识别机构采集静脉图像,便于进行身份认证,使该安检门无需用户携带身份证即可完成生物识别,保证安检顺利进行,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与现有的识别机构相比,该识别机构不受光线干扰,通过两个灯管进行两次识别,保证了识别精度,提高了该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基于生物识别的安检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基于生物识别的安检门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基于生物识别的安检门的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基于生物识别的安检门的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基于生物识别的安检门的轨道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基于生物识别的安检门的识别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基于生物识别的安检门的转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基于生物识别的安检门的平移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门框,3.第一金属探测器,4.门板,5.显示屏,6.踏板,7.固定板,8.电池板,9.定向杆,10.凸板,11.弹簧,12.导电杆,13.移动板,14.第二金属探测器,15.识别盒,16.横板,17.平移板,18.转轴,19.轴承,20.灯罩,21.红外灯管,22.第一电机,23.第一连杆,24.第二连杆,25.第二电机,26.滚轮,27.限位框,28.第三电机,29.第三驱动轴,30.驱动轮,31.皮带,32.从动轮,33.套管,34.齿轮,35.齿条,36.磁铁,37.固定杆,38.线圈,39.轨道,40.图像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2所示,一种基于生物识别的安检门,包括底座1、门框2、两个遮挡机构和两个升降装置,所述门框2的形状为U形,所述门框2的两端固定在底座1上,所述底座1内设有PLC,所述底座1上设有两个凹口,所述凹口内设有检测机构,两个升降装置分别位于门框2的两侧的内壁上,所述升降装置上设有第一金属探测器3,两个遮挡机构分别位于门框2的两侧,所述遮挡机构包括门板4和遮挡组件,所述遮挡组件设置在门框2的上方,所述门板4与门框2铰接,所述遮挡组件与门板4传动连接,其中一个门板4上设有识别机构和显示屏5,所述第一金属探测器3和显示屏5均与PLC电连接;

该安检门使用时,由遮挡组件带动挡板转动,使两个遮板堵住门框2,乘客的双脚分别站在底座1两个凹口内的检测机构上,通过检测机构对乘客的脚底部位进行检测,并通过升降组件带动第一金属探测器3从上而下对乘客的周身进行金属探测,以检查乘客是否携带违禁物品,通过门板4上的识别机构对乘客进行身份认证,当身份合法且乘客未携带危险物品时,遮挡组件带动门板4转动,方便乘客离开,从而实现了该安检门的按键操作。

如图3-5所示,所述检测机构包括踏板6、固定板7、电池板8、轨道39、检测组件和两个定向组件,所述踏板6、固定板7、检测组件、轨道39和电池板8从上而下依次设置,所述固定板7固定在凹口内,两个定向组件分别位于踏板6的上方的两侧,所述定向组件包括定向杆9、凸板10和弹簧11,所述凸板10通过定向杆9固定在踏板6的下方,所述凸板10通过弹簧11与凹口的底部连接,所述固定板7套设在定向杆9上,所述弹簧11处于压缩状态,所述凸板10的靠近电池板8的一侧设有导电板,所述电池板8的两端设有导电杆12,所述导电杆12与导电板一一对应,所述导电板与轨道39电连接,所述检测组件与轨道39滑动连接;

所述检测组件从下而上依次包括移动单元、移动板13和第二金属探测器14,所述第二金属探测器14与PLC电连接;

当需要进行安检时,乘客双脚分别站在两个踏板6上,踏板6在定向杆9的作用下向下移动,使凸板10位于固定板7的上方,压缩弹簧11,使凸板10上的导电板与电池板8上的导电杆12接触,从而使电池板8对轨道39进行供电,移动单元带动移动板13进行移动,使移动板13上的第二金属探测器14从下方对乘客的脚底进行检测,防止不法分子将危险品藏在鞋底,从而保证了设备检测的全面性。

如图6所示,所述识别机构包括识别盒15和横板16,所述识别盒15和横板16均固定在门板4上,所述识别盒15内设有图像传感器40,所述识别盒15内设有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从上而下依次包括平移组件、平移板17和发射组件,所述平移组件与平移板17传动连接,所述发射组件包括转轴18、转动单元、两个轴承19和两个灯罩20,所述轴承19固定在平移板17的下方,所述转轴18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轴承19内,两个灯罩20分别固定在转轴18的两侧,所述灯罩20内设有红外灯管21,所述红外灯管21和图像传感器40均与PLC电连接。

通过显示屏5提示用户将手掌放置在横板16上,在手掌的上方,利用检测组件发射两种波长的红外线,在手掌的表面进行扫描,从而进行人脸识别,由于人脸手指中流动的血液可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而是用特定波长的光线对手指进行照射,即可得到手指静脉的清晰图像,利用这一固有的科学特征,将实现对获取的影像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得到手指静脉的生物特征,再将得到的手指静脉特征信息与事先注册的手指静脉特征进行比对,从而确认游客的身份,由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在波长为850nm和760nm处具有吸收峰,因此通过检测机构依次照射两种波长的红外线,利用图像传感器40进行红外线的接收,形成静脉图像,即可确定乘客的身份。在检测组件内,通过平移单元可带动平移板17拉回移动,在平移板17来回移动的过程中,通过两个红外灯管21依次发出两种波长的红外线,即可形成手指静脉图像,进而确定乘客身份,利用转动单元可带动转轴18旋转180°,使得两个灯罩20的位置发生变化,进而带动两个红外灯管21依次对手掌进行红外线照射,便于形成手指静脉图像,从而完成身份认证。

如图2所示,所述遮挡组件包括第一电机22、第一连杆23和第二连杆24,所述第一电机22固定在门框2的上方,所述第一电机22与PLC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机22与第一连杆23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23通过第二连杆24与门板4铰接。

PLC控制第一电机22启动,带动第一连杆23转动,第一连杆23通过第二连杆24作用在门板4上,从而带动门板4转动。

如图4所示,所述移动单元包括第二电机25和两个滚轮26,所述第二电机25固定在移动板13的下方,所述第二电机25与PLC电连接,两个滚轮26分别位于第二电机25的两侧,所述第二电机25与滚轮26传动连接。

PLC控制第二电机25启动,带动滚轮26在轨道39的底板转动,从而使移动板13沿着轨道39的方向进行移动。

作为优选,为了使移动板13沿着轨道39进行移动,所述移动板13的两端设有限位框27,所述限位框27的形状为U形,所述限位框27的U形开口向下设置。利用限位块固定了移动板13的移动方向,使移动板13沿着轨道39移动。

作为优选,为了减小限位框27所受到的来自轨道39的摩擦,所述限位框27的内壁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内设有滚珠,所述滚珠与开口相匹配,所述滚珠的球心位于开口内,所述滚珠抵靠在轨道39上。通过滚珠将限位块所受的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从而减小了限位块所受的摩擦力,保证移动板13顺利的移动。

如图6和图8所示,所述平移组件包括第三电机28和两个平移单元,所述第三电机28固定在识别盒15内的顶部,所述第三电机28与PLC电连接,两个平移单元分别位于第三电机28的两侧,所述平移单元包括第三驱动轴29、驱动轮30、皮带31和两个从动单元,所述第三电机28通过第三驱动轴29与驱动轮30传动连接,两个从动单元分别位于驱动轮30的两侧,所述从动单元包括从动轮32和支撑单元,所述从动轮32通过支撑单元与识别盒15内的顶部连接,所述从动轮32和驱动轮30位于皮带31的内侧,所述平移板17固定在皮带31的下方。

PLC控制第三电机28启动,通过第三驱动轴29带动驱动轮30转动,驱动轮30作用在皮带31上,使得皮带31滚动,进而带动从动轮32转动,使得皮带31带动平移板17移动。

作为优选,为了辅助支撑从动轮32转动,所述支撑单元包括竖杆、套管33和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与从动轮32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设置在套管33内,所述套管33通过竖杆固定在识别盒15内的顶部。利用竖杆固定了套管33的位置,转动杆可沿着套管33的轴线进行转动,进而方便了从动轮32的转动。

如图7所示,所述转动单元包括齿轮34、齿条35和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齿条35和齿轮34从上而下依次设置,所述驱动单元与齿条35传动连接,所述齿轮34套设在转轴18上,所述齿轮34与齿条35啮合。

利用驱动单元带动齿条35移动,齿条35作用在齿轮34上,使得齿轮34转动,进而转轴18转动,改变两个红外灯管21的方向位置。

作为优选,为了实现齿条35的移动,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磁铁36、两个固定杆37和两个线圈38,所述线圈38固定在平移板17的下方,所述固定杆37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线圈38固定连接,所述磁铁36套设在两个固定杆37上,所述磁铁36与齿条35固定连接,所述线圈38与PLC电连接。PLC可控制线圈38通电或断电,当线圈38通电后,产生磁性,通过控制电流方向,即可控制线圈38产生的磁场方向,进而带动磁铁36沿着固定杆37的轴线进行移动,从而带动齿条35移动,使得齿轮34转动。

作为优选,为了精确控制转轴18的转动角度,所述齿轮34的周长为齿条35的长度的两倍,所述齿条35的长度等于磁铁36与两个线圈38的距离之和。由于线圈38的位置固定不变,当两个线圈38的磁性发生变化后,从而使磁铁36从其中一个线圈38位置移动至另一个线圈38位置,此时线圈38带动齿条35的移动距离为齿轮34的周长的一半,从而使齿轮34旋转180°,进而带动转轴18旋转半周,使两个灯管互换位置进行照射。

该安检门通过移动单元带动移动板13移动,利用第二金属探测器14对乘客的脚底进行检查,防止设备无法检查到不法分子藏匿在鞋底的危险物品,不仅如此,通过平移单元带动平移板17往复移动,利用转动单元带动转轴18旋转,使得两个灯管依次对手掌进行照射,通过图像传感器40生成静脉图像,从而完成身份认证,进一步提高了该安检门的安全可靠性和实用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基于生物识别的安检门通过检测机构对乘客的脚底进行检查,保证了设备检测的全面性,防止设备发生漏检,与现有的检测机构相比,该检测机构从下方对踏板6上的鞋底进行检测,通过固定板7进行隔离,保证了检测顺利进行,不仅如此,通过识别机构采集静脉图像,便于进行身份认证,使该安检门无需用户携带身份证即可完成生物识别,保证安检顺利进行,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与现有的识别机构相比,该识别机构不受光线干扰,通过两个灯管进行两次识别,保证了识别精度,提高了该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