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拖车线束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1675发布日期:2018-12-07 22:00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手持式拖车线束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束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持式拖车线束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拖车线束检测装置除了体积大,笨重,还有功能单一、用户体验不好,就六个机械开关、一个蓄电池、一个铁盒子组成,使用起来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手持式拖车线束检测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手持式拖车线束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对插头,所述检测对插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可拆卸插头,可拆卸插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塑料底盒和塑料上盖,塑料底盒和塑料上盖固定连接,塑料上盖位于塑料底盒的上方,所述塑料底盒内固定安装有锂电池,塑料底盒内固定安装有按键板和主控电路板,按键板位于锂电池的上方,锂电池通过导线分别与按键板和主控电路板连接,所述塑料上盖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按键面板,塑料上盖上设有安装板,安装板上设有多个指示灯和LED数码管。

优选的,所述塑料底盒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多个圆柱,圆柱的顶部开设有螺纹槽,按键板和主控电路板上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上螺纹安装有螺栓,螺栓的底部贯穿螺纹孔与螺纹槽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塑料上盖上开设有八个圆孔,按键板的顶部设有八个按钮,按钮的顶部贯穿圆孔延伸至塑料上盖的上方,按钮顶部与按键面板接触。

优选的,所述塑料底盒远离可拆卸插头的一侧顶部开设有第一安装槽,塑料上盖远离可拆卸插头的一侧底部开设有第二安装槽,第一安装槽位于第二安装槽的正下方,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之间设有充电接口插板,充电接口插板上设有插孔,充电接口插板通过导线与锂电池连接。

优选的,所述塑所述塑料底盒和料上盖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塑料底盒的底部卡设有放置槽,锂电池位于放置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手持分体式设计,轻触按键,提升用户体验,可充锂电,体积小、重量轻,LED数码管显示当前剩余电量,可独立单路手动检测, 一键自动六路全检,使用方便,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手持式拖车线束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手持式拖车线束检测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1检测对插头、2可拆卸插头、3塑料底盒、4锂电池、5塑料上盖、6按键板、7主控电路板、8按键面板、9安装板、10充电接口插板、11 LED数码管、12指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手持式拖车线束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对插头1,检测对插头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可拆卸插头2,可拆卸插头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塑料底盒3和塑料上盖5,塑料底盒3和塑料上盖5固定连接,塑料上盖5位于塑料底盒3的上方,塑料底盒3内固定安装有锂电池4,塑料底盒3内固定安装有按键板6和主控电路板7,按键板6位于锂电池4的上方,锂电池4通过导线分别与按键板6和主控电路板7连接,塑料上盖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按键面板8,塑料上盖5上设有安装板9,安装板9上设有多个指示灯12和LED数码管11。

本实施例中,塑料底盒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多个圆柱,圆柱的顶部开设有螺纹槽,按键板6和主控电路板7上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上螺纹安装有螺栓,螺栓的底部贯穿螺纹孔与螺纹槽螺纹连接,塑料上盖5上开设有八个圆孔,按键板6的顶部设有八个按钮,按钮的顶部贯穿圆孔延伸至塑料上盖5的上方,按钮顶部与按键面板8接触,塑料底盒3远离可拆卸插头2的一侧顶部开设有第一安装槽,塑料上盖5远离可拆卸插头2的一侧底部开设有第二安装槽,第一安装槽位于第二安装槽的正下方,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之间设有充电接口插板10,充电接口插板10上设有插孔,充电接口插板10通过导线与锂电池4连接,塑塑料底盒3和料上盖5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塑料底盒3的底部卡设有放置槽,锂电池4位于放置槽内。

本实施例中,将检测对接插头1与拖车线束插座对接,打开本机电源开关,LED数码管11显示为当前锂电池4电量,按下一到六中的任一按键,对应的一路就会输出十二伏电压用以供给车灯电源,同时,如果线束或车灯有短路、断路,此时对应的LED数码管11将会以2Hz的频率闪烁,同时LED数码管11显示ERR,表示些路存在故障,自动全检:当用户按下“全检”按键后,本机会以每秒一路的检测速度挨个从第一到第六路进行巡检,如有错误,对应的LED数码管将会以闪烁的方式进行指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