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更换传感器的水下地震勘探浮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6440发布日期:2018-12-28 18:46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更换传感器的水下地震勘探浮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下地震勘探领域,具体是一种可更换传感器的水下地震勘探浮缆。



背景技术:

水下地震勘探电缆是水下地震勘探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现有的水下地震勘探电缆大多是应用于海洋地震勘探的充液式电缆如SERCEL的RAD拖缆,和软固体电缆如中海油的,这种电缆主要用对地震或震源产生的水声信号进行采集,并将采集到的数据传送到数据处理和记录系统中。

海洋地震勘探拖缆利用填充在电缆中的液体和软固体为电缆提供浮力,结构笨重,造价昂贵,主要面对的是大道数海洋勘探作业。随着水利水电勘探的发展,河流和湖泊地震勘探作业越来越多。河流和湖泊地震勘探作业环境相对海洋地震勘探环境水流平缓,风浪较小,作业范围较小,适用于小道数地震勘探系统。轻便型电缆配合小道数的河流地震勘探系统应用更加广泛。现有的水下电缆的传感器包裹在浮缆中,无法更换,使得地震勘探系统只能适用于当前检波器适用的作业环境,减少了系统的应用范围。另外,传感器包裹在浮缆中,隔着固体或液体填充物,降低了传感器的灵敏度,使得作业数据质量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更换传感器的水下地震勘探浮缆,传感器置于水下提高了采集的灵敏度,浮缆悬浮在水面上便于定位传感器和数据传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可更换传感器的水下地震勘探浮缆,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浮缆本体、连接于浮缆本体上的多个传感器接头、以及外置的一排传感器;所述的浮缆本体包括有外保护套、设置于外保护套内的多节传输线芯和填充于外保护套内的软质固体,传感器接头包括有T形套管和设置于T形套管内的传输线缆,T形套管水平部分的两端设置有与传输线芯连接的电缆接口,T形套管竖直部分的端头设置有与传输线缆连接的传感器接口,浮缆本体穿过多个传感器接头T形套管的水平部分,相邻的两节传输线芯相邻的两端头均伸出到外保护套外且分别与对应的传感器接头的两电缆接口连接;所述的一排传感器分别通过对应的传输线缆与对应传感器接头的传感器接口连接。

所述的外保护套选用聚氨酯外保护套;所述的软质固体选用聚氨酯弹性体。

所述的传感器接头的传感器接口与传输线缆的连接处、传感器接头的电缆接口与传输线芯的连接处均填充有防水密封胶。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浮缆本体的软质固体具有0.75g/cm3比重,提供整个浮缆的浮动支撑,且在浮缆外保护套破损后,软质固体依旧可以使浮缆漂浮,能适用于各种水域作业;

(2)、本实用新型传感器外置于浮缆外部,浮缆可根据作业需求更换传感器,且更换方便快捷;

(3)、本实用新型的传感器采用传输线缆与浮缆本体上传感器接头连接,保证传感器的水下深度一致性高,提高采集数据的质量,且传感器的水下深度可根据传输线缆的长度进行调节,提高水下地震勘探作业的应用范围;

(4)、本实用新型浮缆本体的外保护套为聚氨酯外保护套,具有防水防腐绝缘的优点,降低水流对整个浮缆本体的腐蚀效果;传感器各接口的连接处均涂抹防水密封胶进行防水处理,防止水流的进入,从而保证了使用效果、提高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见图1,一种可更换传感器的水下地震勘探浮缆,包括有浮缆本体、连接于浮缆本体上的多个传感器接头4、以及外置的一排传感器;浮缆本体包括有外保护套1、设置于外保护套1内的多节传输线芯2和填充于外保护套1内的软质固体3,传感器接头4包括有T形套管和设置于T形套管内的传输线缆,T形套管水平部分的两端设置有与传输线芯2连接的电缆接口,T形套管竖直部分的端头设置有与传输线缆5连接的传感器接口,浮缆本体穿过多个传感器接头T形套管的水平部分,相邻的两节传输线芯2相邻的两端头均伸出到外保护套1外且分别与对应的传感器接头4的两电缆接口连接,一排传感器6分别通过对应的传输线缆5与对应传感器接头4的传感器接口连接,传感器接头4的传感器接口与传输线缆5的连接处、传感器接头4的电缆接口与传输线芯2的连接处均填充有防水密封胶。

其中,外保护套1选用聚氨酯外保护套;软质固体3选用聚氨酯弹性体。

按照作业要求布置好水下地震勘探浮缆的拓扑结构后,采用气枪在水中激发,产生震源,水中的传感器6采集到因为震动产生的水压变化产生震动信号,通过传输线缆5和传输线芯2传递到船上的采集站,由采集站对震动信号进行打包和保存,完成数据的采集。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