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工程地质勘察的地下水样采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25892发布日期:2018-12-11 20:32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工程地质勘察的地下水样采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地质勘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工程地质勘察的地下水样采取装置。



背景技术:

采取地下水样进行测试来评价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是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内容,测试项目包括PH值、Mg2+、CL-、SO42-、HCO3-、侵蚀性CO2、 NH4+和OH-等,测试方法主要为滴定法,现行地下水样采取方法是将矿泉水瓶固定在竹竿(或树枝)末端伸入钻探孔内,待灌满后提出送往实验室试验,这种方式的缺陷主要表现为:(1)采集的地下水样内含有大量土颗粒(粘性土、粉土、砂土)、油脂和有机物等,纯度低,严重影响各离子、分子测试精度;(2)操作不便,当地下水位较深时甚至难以采取水样,且不能测量所采取水样的具体深度,勘察现场的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依据水质测试结果来评价,而这些缺陷使得准确率大大降低,甚至会造成误判,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206618603U中公开的一种用于工程地质勘察的地下水样采取装置,该用于工程地质勘察的地下水样采取装置,虽然能有效过滤地下水中的杂质,得到纯净的地下水,提高测试结果的精确性;同时还可测定水样采取深度;可拆卸结构,方便清理、更换和安装,但是,该用于工程地质勘察的地下水样采取装置,具有无法一次性测量不同位置的地下水且操作精度不高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工程地质勘察的地下水样采取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工程地质勘察的地下水样采取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采样筒,所述采样筒的内壁从上到下依次固定连接有顶盖、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所述顶盖的下方设置有第一采样腔,所述第一隔板的下方开设有第二采样腔,所述第二隔板的下方开设有第三采样腔,所述第三隔板的下方开设有第四采样腔,所述采样筒的外表面开设有小孔,所述采样筒外表面的一侧套接有旋转筒,所述旋转筒一侧的上部和下部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采样筒外表面的另一侧套固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内壁的上部和下部均开设有与滑块相适配的滑槽,所述固定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筒顶盖,所述固定筒顶盖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汲水管,所述固定筒顶盖的上表面以环形阵列的形式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二汲水管、第三汲水管和第四汲水管。

可选的,所述旋转筒包括第一旋转筒和第二旋转筒,所述第一旋转筒和第二旋转筒的一侧均通过滑块与滑槽卡接。

可选的,所述固定筒顶盖的上表面开设有轴孔,所述轴孔的内部插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位于固定筒顶盖下表面的一侧活动连接有内部旋转柄,所述转轴位于固定筒顶盖上表面的一侧活动连接有外部旋转柄。

可选的,所述内部旋转柄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内部旋转柄的一侧与旋转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内部旋转柄的旋转角度范围为零到九十度。

可选的,所述外部旋转柄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手柄,所述液压杆的表面设置有刻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汲水管贯穿第三隔板的上表面并延伸至第四采样腔的内部,所述第二汲水管贯穿第二隔板的上表面并延伸至第三采样腔的内部,所述第三汲水管贯穿第一隔板的上表面并延伸至第二采样腔的内部,所述第四汲水管贯穿顶盖的上表面并延伸至第一采样腔的内部。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工程地质勘察的地下水样采取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用于工程地质勘察的地下水样采取装置,通过第一采样腔、第二采样腔、第三采样腔和第四采样腔的设置,使整个装置能够在一次采样中采集到不同深度的地下水样本,通过在采样筒的表面开设有小孔,使整个装置在深入地下水的过程中,避免受到沙土和杂质的影响,起到较好的过滤作用。

2、该用于工程地质勘察的地下水样采取装置,通过旋转筒的设置,使整个装置能够随着人的意愿进行工作,当整个装置下潜到工作要求的深度时可以转动旋转筒,进行采样,保证采样结果的精确性,通过液压杆的设置,使整个装置能够适应实际需要进行不同的调节,达到采集深层地下水的目的,通过在液压杆的表面设置刻度,达到有效记录测量深度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筒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筒顶盖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固定筒顶盖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采样筒、3-顶盖、4-第一隔板、5-第二隔板、6-第三隔板、7-第一采样腔、8-第二采样腔、9-第三采样腔、10-第四采样腔、11- 小孔、12-旋转筒、1201-第一旋转筒、1202-第二旋转筒、13-滑块、14-固定筒、15-滑槽、16-固定筒顶盖、17-第一汲水管、18-第二汲水管、19-第三汲水管、20-第四汲水管、21-轴孔、22-转轴、23-内部旋转柄、24-外部旋转柄、 25-液压杆、26-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工程地质勘察的地下水样采取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采样筒2,采样筒2的内壁从上到下依次固定连接有顶盖3、第一隔板4、第二隔板5和第三隔板6,顶盖3的下方设置有第一采样腔7,第一隔板4的下方开设有第二采样腔8,第二隔板5的下方开设有第三采样腔9,第三隔板6的下方开设有第四采样腔10,采样筒2的外表面开设有小孔11,小孔11分布于采样筒2 的一侧半圆面上,呈矩形阵列排布,这样的设置是为了方便过滤地下水样品,保证测量的精确性,采样筒2外表面的一侧套接有旋转筒12,旋转筒12位半圆环形结构,完全包裹采样筒2上开设的小孔11,保证样品采集完成后,整个装置不漏水,旋转筒12一侧的上部和下部均固定连接有滑块13,旋转筒 12包括第一旋转筒1201和第二旋转筒1202,第一旋转筒1201和第二旋转筒 1202的一侧均通过滑块13与滑槽15卡接,采样筒2外表面的另一侧套固有固定筒14,固定筒14内壁的上部和下部均开设有与滑块13相适配的滑槽 15,固定筒1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筒顶盖16,固定筒顶盖16的上表面开设有轴孔21,轴孔21的内部插接有转轴22,转轴22位于固定筒顶盖16下表面的一侧活动连接有内部旋转柄23,转轴22位于固定筒顶盖16上表面的一侧活动连接有外部旋转柄24,内部旋转柄23的数量为两个,内部旋转柄 23的一侧与旋转筒12的内壁固定连接,这样的设置方便了外部操作人员对装置的控制,当达到需要采样的深度时,转动手柄26,旋转筒12开始转动,采样筒2开始采集地下水,当采集完毕后,转动手柄26,闭合旋转筒12,完成采样作业,内部旋转柄23的旋转角度范围为零到九十度,外部旋转柄2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液压杆25,液压杆2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手柄26,液压杆 25的表面设置有刻度,方便外部操作人员对采集深度的把控,固定筒顶盖16 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汲水管17,固定筒顶盖16的上表面以环形阵列的形式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二汲水管18、第三汲水管19和第四汲水管20,第一汲水管17贯穿第三隔板6的上表面并延伸至第四采样腔10的内部,第二汲水管 18贯穿第二隔板5的上表面并延伸至第三采样腔9的内部,第三汲水管19贯穿第一隔板4的上表面并延伸至第二采样腔8的内部,第四汲水管20贯穿顶盖3的上表面并延伸至第一采样腔7的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一汲水管17贯穿第三隔板6的上表面并延伸至第四采样腔10的内部,第二汲水管18贯穿第二隔板5的上表面并延伸至第三采样腔9的内部,第三汲水管19贯穿第一隔板4的上表面并延伸至第二采样腔8的内部,第四汲水管20贯穿顶盖3的上表面并延伸至第一采样腔7的内部,这样的设置,使整个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方便快捷,只需要在各个水管的一端套接上塑胶软管,然后根据需要安装水泵或者抽气筒即可将地下水提取出来而不需要将整个装置提升到地面进行采样,极大的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综上所述,该用于工程地质勘察的地下水样采取装置,使用时,通过第一采样腔7、第二采样腔8、第三采样腔9和第四采样腔10的设置,使整个装置能够在一次采样中采集到不同深度的地下水样本,通过在采样筒2的表面开设有小孔11,使整个装置在深入地下水的过程中,避免受到沙土和杂质的影响,起到较好的过滤作用,通过旋转筒12的设置,使整个装置能够随着人的意愿进行工作,当整个装置下潜到工作要求的深度时可以转动旋转筒12,进行采样,保证采样结果的精确性,通过液压杆25的设置,使整个装置能够适应实际需要进行不同的调节,达到采集深层地下水的目的,通过在液压杆 25的表面设置刻度,达到有效记录测量深度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