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建筑墙板集中荷载试验装置的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9650发布日期:2019-02-15 20:30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建筑墙板集中荷载试验装置的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检测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建筑墙板集中荷载试验装置的支架。



背景技术:

集中荷载,是指反力作用在一个点上的荷载称之为集中荷载,其单位为kN。建筑墙板集中荷载试验步骤一般为:首先,取长为L0的整块墙板,将墙板放在两个平行的支架上,两个支架的间距调整为(L0-100)mm且墙板两端伸出长度一致;其次,墙板正面朝上,墙板中心线上装配一直径为φ34的压杆;最后按分级加荷的方式直至墙板破坏,记录最大荷载。现有的建筑墙板集中荷载试验大多通过根据需要制作的简易工具进行,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建筑墙板集中荷载试验装置的支架,以解决现有的建筑墙板集中荷载试验缺少专用的工具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建筑墙板集中荷载试验装置的支架,包括第一支架以及第二支架,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相对设置,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分别用于在试验过程中支撑墙板两端。上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支座、第一支板以及支撑台,支撑台固设于第一支板上,第一支板固设于第一支座上,支撑台顶面用于支撑墙板,支撑台顶面水平设置。上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支座、第二支板以及支撑辊,支撑辊中部可定轴转动地装配于第二支板上,第二支板固设于第二支座上,支撑辊顶面用于支撑墙板。上述支撑台与上述支撑辊处于同一水平高度设置。

进一步地:

上述第一支座与上述第二支座底沿均设有2道导向凹槽,导向凹槽均为两端贯通的方形槽。位于第一支座的2道上述导向凹槽与位于第二支座的2道导向凹槽相邻的侧壁均设有一定位杆,定位杆可伸缩地装配于第一支座与第二支座内,定位杆可延伸至导向凹槽内设置,定位杆与上述定位孔配合设置。

上述第一支板与上述第二支板均开设有一手提孔,手提孔分别沿各自所在的第一支板或者第二支板厚度方向贯通设置。

每一上述手提孔内均设有一提拉开关。上述第一支架内的上述提拉开关用于控制第一支架的2个上述定位杆伸缩。上述第二支架内的提拉开关用于控制第二支架的2个定位杆伸缩。

上述支撑台为直棱柱结构,支撑台的直棱柱结构中2个相互平行的面设于上述第一支架长度方向上的两侧。

上述第一支座附设有一墙板限位杆,墙板限位杆首端可定轴转动地装配于第一支座侧沿,该第一支座侧沿为第一支座背离上述第二支架一侧的侧沿。

上述墙板限位杆邻近上述第一支座一侧的侧沿与上述支撑台顶面轴线的距离为50mm。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第一,本实用新型通过相对设置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配合各自的导向凹槽的结构,在建筑墙板集中荷载试验过程中,在测量出墙板长度L0后,可以直接确定(L0-100)mm这一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的间距,使用更加便利快捷;而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的支撑台水平而支撑辊可定轴转动的结构,可以令第二支架与墙板底面相对贴合而通过支撑台令墙板顶面相对水平,从而保证测试的最大荷载更加准确,令试验过程与结果更加科学准确。

第二,由于试验装置通常是放置于试验机的工作平台上,因此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具有手提结构,无论在试验装置使用前的装置组装过程还是在试验装置使用中的调整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的间距的过程,都会更加方便快捷。

第三,由于试验装置通常是放置于试验机的工作平台上,因此定位杆通过手提孔内的提拉开关控制也将省去试验人员蹲下进行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与导轨之间的限位固定,方便了试验过程。

第四,本实用新型的墙板限位杆的设置,在确定(L0-100)mm后,可以将墙板一端与墙板限位杆邻接,该操作后即可保证墙板两端凸出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的距离均为50mm,省去试验人员通过手动测量与调整来完成该操作的过程,进一步优化试验装置的使用,进而进一步提升产品的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架应用的建筑墙板集中荷载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局部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图3,一种建筑墙板集中荷载试验装置,包括导轨3、第一支架以及第二支架,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可沿导轨3移动设置,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分别用于在试验过程中支撑墙板两端。上述导轨3设有2条,2条导轨3平行排布。该导轨3为方形钢轨,2条导轨3相对的2侧侧沿对应且均匀开设有复数个定位孔31。定位孔31的间距由两个支架的间距调整的容许误差决定,该两个支架的间距调整为建筑墙板集中荷载试验过程中,依照建筑墙板长度将两个支架的间距调整为(L0-100)mm这一过程。导轨3为方形管状结构,定位孔31开设于导轨3侧沿并且贯穿导轨3侧沿设置。方形钢轨结构的导轨3以及定位孔31设于导轨3侧面的结构,在试验装置处于拆开状态与使用状态下,导轨3更加容易打理清洁,因为试验装置通常的使用环境相对较差,破坏的墙板产生的碎屑以及试验环境内其他试验产生的建筑垃圾等,都将对试验装置造成影响,而更容易清洁打理的结构,无论是对试验效率的提升还是试验结果准确度的提升都将带来更为明显的积极影响。

参考图1、图2、图3,上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支座11、第一支板12以及支撑台13,支撑台13固设于第一支板12上,第一支板12固设于第一支座11上,第一支座11可沿上述导轨3移动地装配于导轨3上,支撑台13顶面用于支撑墙板,支撑台13顶面水平设置。上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支座211、第二支板22以及支撑辊23,支撑辊23中部可定轴转动地装配于第二支板22上,第二支板22固设于第二支座21上,第二支座21可沿导轨3移动地装配于导轨3上,支撑辊23顶面用于支撑墙板。上述第一支座11与上述第二支座21底沿均设有2道导向凹槽4,导向凹槽4均为两端贯通的方形槽,导向凹槽4与上述导轨3对应设置。位于第一支座11的2道上述导向凹槽4与位于第二支座21的2道导向凹槽4相邻的侧壁均设有一定位杆41,定位杆41可伸缩地装配于第一支座11与第二支座21内,定位杆41可延伸至导向凹槽4内设置,定位杆41与上述定位孔31配合设置。

参考图1、图2,上述支撑台13为直棱柱结构,支撑台13的直棱柱结构中2个相互平行的面设于上述第一支架长度方向上的两侧。为提升试验结果的准确度,支撑台13可以为三棱柱结构,但是为了提升试验装置的使用寿命,在保证试验结构准确定的前提下,支撑台13优选为四棱柱结构,支撑台13的2个相互平行的面为等腰梯形,该等腰梯形上底所在平面为支撑台13顶面。上述第一支板12为方形板状结构。第一支板12中部开设有一手提孔5,手提孔5沿第一支板12厚度方向贯通设置。上述手提孔5内设有一提拉开关51。上述第一支架内的上述提拉开关51用于控制第一支架的2个上述定位杆41伸缩。该提拉开关51控制定位杆41伸缩的结构可以采用复位弹簧配合拉杆或者拉绳等结构来实现。上述第一支座11附设有一墙板限位杆111,墙板限位杆111首端可定轴转动地装配于第一支座11侧沿,该第一支座11侧沿为第一支座11背离上述第二支架一侧的侧沿。上述墙板限位杆111邻近上述第一支座11一侧的侧沿与上述支撑台13顶面轴线的距离为50mm,该支撑台13顶面轴线为沿垂直于上述导轨3延伸方向延伸的轴线,该距离为沿导轨3延伸方向上的距离。

参考图1、图3,上述第二支板22为半圆形板状结构。上述支撑辊23中部固设有一半圆形连接片231,连接片231与第二支板22顶部铰接。第二支板22中部开设有一上述手提孔5,该位于第二支板22的手提孔5沿第二支板22厚度方向贯通设置。该位于第二支板22的手提孔5内设有一上述提拉开关51。上述第二支架内的上述提拉开关51用于控制第二支架的2个上述定位杆41伸缩。该伸缩控制结构与第一支架内的控制结构一致。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