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介质试剂检测判读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2676发布日期:2019-04-20 02:51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体介质试剂检测判读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试剂检测判读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液体介质试剂检测判读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试剂检测技术中,对试剂卡中所盛标本进行检测判读时,需要使用采像装置采集试剂卡影像。由于试剂卡结构较小,现有技术中没有专门用于在试剂卡采像过程中对试剂卡进行定位的装置。工作人员多采用手动定位试剂卡的方式实现试剂卡的判读,造成操作过程复杂,不利于试剂卡的自动化判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液体介质试剂检测判读系统,具有自动化程度高、使用方便的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体介质试剂检测判读系统,其中,包括有判读模块,判读模块连接有采像装置,采像装置配置有用于支撑试剂卡的支撑装置,支撑装置设有底板,底板连接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与转动件连接,底板连接有支撑部,支撑部与转动件配合用于支撑试剂卡;还包括有背光板装置,背光板装置设有用于固定背光板的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中,采像装置与判读模块连接,采像装置采集待检测的试剂卡图像后,传输给判读模块,通过判读模块对试剂卡的图像进行检测。支撑装置的底板连接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连接有转动件,转动件能够对试剂卡进行支撑,转动件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进行转动。底板连接有支撑部,支撑部能够对试剂卡进行支撑,支撑部与转动件相互配合,实现对试剂卡的定位和支撑。背光板装置通过固定装置来实现对背光板的固定。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底板一端设有用于固定驱动装置的U形槽,U形槽与驱动装置连接,底板另一端与支撑柱连接。底板上设有的U形槽与驱动装置连接并对驱动装置进行固定,底板另一端与支撑柱连接,设置在底板两端的U形槽和支撑柱相互配合。

优选地,转动件与驱动装置的驱动端连接,转动件上设有与试剂卡配合的凸起。转动件与驱动端连接,在驱动装置的控制下实现转动件的转动,转动件上设有的凸起能够与试剂卡配合连接,在转动件转动过程中对试剂卡进行定位。

优选地,支撑部设有支撑柱,支撑柱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有与试剂卡配合的凸起。支撑柱通过连接有的支撑板对试剂卡进行支撑,支撑板设有与试剂卡配合的凸起,凸起能够对试剂卡与支撑板的连接起到定位作用。

优选地,转动件上设有两个凸起,试剂卡设置在两个凸起之间;支撑板设有一个凸起,试剂卡在支撑板上与凸起配合连接。转动件上设有的两个凸起,能够将试剂卡限制在两个凸起之间,在转动件转动过程中,带动试剂卡移动。支撑板设有的一个凸起,能够对试剂卡与支撑板的连接起到定位作用。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固定件设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设有滑槽,第一固定板通过滑槽与第二固定板滑动连接。第一固定板通过滑槽与第二固定板滑动连接,第一固定板能够相对于第二固定板进行滑动,调节背光板相对于试剂卡的距离。

优选地,第一固定板上设有滑槽,第一固定板通过滑槽连接有第三固定板,第三固定板固定连接有背光板。第三固定板通过滑槽与第一固定板滑动连接,第三固定板相对于第一固定板滑动时,带动背光板进行位置调节。

优选地,驱动装置设有电机,电机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转轴,联轴器与电机之间设有电机座。

优选地,判读模块设有处理模块,处理模块与采像装置连接,控制采像装置采集试剂卡影像。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件与支撑柱配合对试剂卡进行固定,转动件转动实现试剂卡的自动脱落,具备自动弃卡功能,不需要单独设计弃卡装置,具备固定试剂卡和丢弃试剂卡双功能,节省空间,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判读系统的自动化和操作方便性。同时,实现背光板相对于试剂卡的位置可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驱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动件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板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背光板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背光板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背光板装置结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体介质试剂检测判读系统,实现对试剂卡4的判读,包括有采像装置1,采像装置1为工业采像装置1,采像装置1连接有判读模块,采像装置1采集需要进行判读的试剂卡4图像后,传输给判读模块进行判读。

如图2和如图3所示,采像装置1配合有支撑装置2,支撑装置2设有底板21,底板21一端设有U形槽,U形槽与驱动装置22固定连接,驱动装置22设为电机,驱动装置22与电机座26连接,电机座26连接有轴承座28,轴承座28上设有转轴29,转轴29通过联轴器27与驱动装置22的驱动端连接,实现驱动装置22对转轴29的驱动。

如图4所示,转轴29连接有转动件23,转动件23为扇形板状结构,转动件23上设有两个凸起5,将试剂卡4定位在两个凸起5之间,同时在两个凸起5之间设有凹槽6,实现转动件23与试剂卡4的连接和定位。

如图2所示,底板21上与支撑装置2相对的一端,支撑部设有支撑柱24,支撑柱24连接有支撑板25,支撑板25设有与试剂卡配合的凸起。设有支撑柱24,支撑柱24与底板21通过螺纹进行连接,支撑柱24设有两个,两个支撑柱24相互配合。

如图5所示,支撑柱24连接有支撑板25,支撑板25为弧形结构,在支撑板25上设有一个凸起5,在凸起5一侧设有凹槽6,凹槽6和凸起5配合,在支撑板25与试剂卡4配合连接时,实现试剂卡4与支撑板25连接时对试剂卡4的定位。

进行试剂卡4判读时,将试剂卡4放置在转动件23和支撑板25上,通过凸起5进行定位,采像装置1对试剂卡4采像完毕后,判读模块完成对试剂卡4的判读。

试剂卡4判读完成后,驱动装置22驱动转动件23转动,转动件23转动带动试剂卡4转动,实现试剂卡4的掉落。试剂卡4掉落后,驱动装置22驱动转动件23复位,实现对新的试剂卡4的容纳。

如图6至8所示,本实施例中,背光板8装置3设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设有第一固定板31和第二固定板32,在第二固定板32设有滑槽34,第一固定板31与第二固定板32连接处设有U形孔35,第一固定板31通过U形孔35与第二固定板32连接,实现第一固定板31与第二固定板32的滑动连接。

第一固定板31上设有滑槽34,第一固定板31通过滑槽34与第三固定板33连接,第三固定板33通过滑槽34能够相对于第一固定板31滑动。第三固定板33上设有背光板8线孔,第三固定板33通过背光板8线孔与背光板8连接,使背光板8线直接穿出,防止线被折弯损坏。

本实施例中,判读模块设有处理模块,处理模块搭载有采像装置的驱动和相关控件,通过处理模块控制采像装置采集试剂卡影像,同时,处理模块对试剂卡的识别基于已公开专利“一种用于液体介质交叉配血的结果自动判读方法”、申请号:CN201710224321.3 中的内容及算法,该已公开专利中提供了针对液体介质试剂卡中交叉配血反应区域的判读方法和算法。判读模块通过采像装置采集试剂卡中液体介质交叉配血反应区域图像后,对图像进行判读,得出判读结果。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