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铁路沿线的移动式测风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7408发布日期:2019-01-13 17:56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铁路沿线的移动式测风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风速监测仪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铁路沿线的移动式测风杆。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铁路列车运行安全,我国大风区域铁路,例如兰新铁路、南疆铁路、兰新客运专线等线路均设置了挡风墙等防风设施,为了去评价防风设施的防风能力和遮蔽范围,需要对铁路沿线防风设施前后的风速分布进行测试。另外,测试现场环境风的廓线、阵风系数、频谱、功率谱、湍流度等风特性参数,也是在数值计算时真实模拟现场环境风特点的重要参数,这些都需要根据现场测得的风速矢量时间序列换算得到。现有的测风装置均为固定式的,安装之后无法移动,但对于已经开通运营的铁路线路,由于时刻运行有列车,不可能在线路上布置固定测风点,否则会严重影响铁路的正常运营;即使对未开通的铁路线路,也需要进行联调联试或线路检测车的运行,也无法布置固定测风点对铁路线路风速进行测试。

目前挡风墙最高的距离地面为4m,车高通常4m左右,而接触网的高度在5.7m~6.5m之间,因此对于防风设施后的风速主要关心6.5m以下的风速分布:0-4m主要关心作用在车体上的风载,而6m左右主要关心接触网处的风载。因此在进行防风设施后风速测量时,测风杆的高度满足6.5m及以下高度的风速测量要求即可。在现场试验中,测试地点距离测试杆加工地点十分遥远,且完成一个点的测试后还要进行其他点的测试,长达6.5m的测风杆运输困难、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拆装方便、能够灵活移动且便于进行现场测试的移动式测风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铁路沿线的移动式测风杆,包括底板、多个具有不同直径的圆管、多个用于连接所述圆管的连接件和用于安装测风仪器的支架,所述连接件将所述圆管按照直径从大到小的顺序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直径最大的圆管的底端与所述底板固接,所述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圆管连接。

上述的移动式测风杆,优选的,所述圆管的端部设有外螺纹,所述连接件为两端分别与待连接的圆管的直径相匹配的变径接头,所述变径接头的两端均设有与圆管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

上述的移动式测风杆,优选的,所述支架的一端设有用于与所述圆管套接的套筒,所述套筒的侧面设有供螺栓插入以将支架固定的内螺纹。

上述的移动式测风杆,优选的,所述圆管上设有多个支架。

上述的移动式测风杆,优选的,所述底板呈正方形,所述底板的四个角落位置设有能打入钢钉将底板固定的圆孔。

上述的移动式测风杆,优选的,直径最大的所述圆管的底端焊接于所述底板的中心位置。

上述的移动式测风杆,优选的,所述底板上设有用于测量角度的刻度盘。

上述的移动式测风杆,优选的,所述刻度盘上设有起始标识,所述支架的设置位置与所述起始标识的位置一致。

上述的移动式测风杆,优选的,所述测风杆设置在能保证所述支架上的测风仪器与风向角的偏差小于30°的方向上。

上述的移动式测风杆,优选的,还包括斜拉绳,所述斜拉绳的一端与所述圆管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铁路沿线的移动式测风杆,由于采用多个具有不同直径的圆管进行组装连接,解决了固定式测风杆无法满足铁路沿线风特效测试的问题,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式测风杆,可以利用天窗或在申请的很短时间内快速地完成对防风设施背风侧一线、二线及线路外侧等多个位置的风速风向分布测量,并与环境风速测量值比较,进而评价防风设施的防风效果与遮蔽范围,且在完成测量后能快速拆卸,不会影响沿线铁路的正常运营。

2.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式测风杆由多个可拆卸的部件组成,部件运输至现场后再进行组装,具有轻巧、拆卸方便、使用灵活等优点,由于大直径的圆管在下,小直径的圆管在上,这种结构在竖直放置后更加稳定,受大风的影响小,测量结果更加准确。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移动式测风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移动式测风杆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的移动式测风杆中支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的移动式测风杆中支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的移动式测风杆中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1、底板;111、圆孔;112、刻度盘;12、圆管;13、连接件;14、支架;141、套筒;15、斜拉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文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更全面、细致地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铁路沿线的移动式测风杆,包括底板11、多个具有不同直径的圆管12、多个用于连接圆管12的连接件13和用于安装测风仪器的支架14,连接件13将圆管12按照直径从大到小的顺序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直径最大的圆管12的底端与底板11固接,支架14的一端与圆管12连接。具体的,共有4节具有不同直径的圆管12,从底部开始第一节圆管直径为60mm,长度为2200mm,第二节圆管直径为50mm,长度为2200mm,第三节圆管直径为40mm,长度为2200mm,第四节圆管直径为30mm,长度为300mm。在运输过程中,将每一节圆管12单独拆开运输,在现场试验时通过连接件13将各圆管12连接起来,轻巧实用,拆装方便,且结构下宽上窄,竖立时更加稳固。

本实施例中,圆管12的端部设有外螺纹,连接件13为两端分别与待连接的圆管12的直径相匹配的变径接头,变径接头的两端均设有与圆管12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具体的,每节圆管12的两端设有200mm长的外螺纹,连接件13为两端均设有200mm长内螺纹的变径接头,连接第一节圆管和第二节圆管的变径接头两端的内径分别为60mm和50mm,连接第二节圆管和第三节圆管的变径接头两端的内径分别为50mm和40mm,连接第三节圆管和第四节圆管的变径接头两端的内径分别为40mm和30mm。通过连接件13能够将圆管12快速组装连接起来,螺纹连接便于组装和拆卸,且组装后连接处稳固可靠。

本实施例中,支架14的一端设有用于与圆管12套接的套筒141,套筒141的侧面设有供螺栓插入以将支架14固定的内螺纹。具体的,套筒141的内径大小与其所连接的圆管12的直径大小相匹配。采用套筒141和螺栓的结构便于根据测试要求,在一定范围内调节测风仪器的高度和角度。

本实施例中,圆管12上设有多个支架14。根据测点布置的数量和高度要求,来确定支架14的尺寸和数量,以便能测得各高度的风特性数据。

本实施例中,支架14的长度为200mm,测风仪器安装在支架14的另一端,支架14需有足够的长度,以减小圆管12对测风结果的影响。

本实施例中,底板11呈正方形,底板11的四个角落位置设有能打入钢钉将底板11固定的圆孔111。具体的,底板为长×宽×高=400mm×400mm×20mm的铁板。在测量线路外地点风速分布时,可以采用钢钉通过圆孔打入路基固定底板,起到稳定测风杆的作用,在测量线路内不同位置风速分布时,钢钉会破坏线路路基,可以采用在底板上施加沙袋固定。

本实施例中,直径最大的圆管12的底端焊接于底板11的中心位置。设置在中心位置保证组装后的测风杆的稳固和受力平衡。

本实施例中,底板11上设有用于测量角度的刻度盘112。刻度盘112可以用于估算测风杆与铁路线路的夹角。

本实施例中,刻度盘112上设有起始标识,支架14的设置位置与起始标识的位置一致。具体的,使用刻度盘112上的0°作为起始标识,支架14的设置方向与起始标识一致,在转动调节测风杆对准风向时,能够通过刻度盘112快速读出移动后测风杆与铁路线路的夹角。

本实施例中,测风杆设置在能保证支架14上的测风仪器与风向角的偏差小于30°的方向上。若测风仪器的安装方向与风向角的偏差过大会导致测试结果差异很大,结果精度低,因此需保证测风仪器与风向角的偏差小于30°,偏差过大时,转动测风杆的方向,使测风仪器对准来流方向,同时可以通过底板11上刻度盘112记录测风仪器与线路方向的夹角,结合测风仪器测得的结果,从而准确方便分析测试风向与线路的夹角。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斜拉绳15,斜拉绳15的一端与圆管12连接。在大风条件下测试时,需将测风杆1竖立起来,斜拉绳15用于在准备测试时拉起测风杆1并在测试时稳定测风杆1。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