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丝绳无损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64388发布日期:2019-01-02 22:42阅读:477来源:国知局
钢丝绳无损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仪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丝绳的无损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钢丝绳广泛应用于矿山、起重、索道、港口、海洋等行业。由于使用过的钢丝绳普遍存在着断丝、磨损、锈蚀、变形等缺陷,其缺陷情况和承载能力直接关系到现场人员、设备、提升物的安全。长期以来我国采用的是人工目检和定期强制报废的手段来保证安全生产,这种做法无法准确检测出钢丝绳的各种缺陷,不仅会造成安全隐患,也会使仍有使用价值的钢丝绳提前报废造成巨大浪费。因此,如何做到钢丝绳的无损检测是我国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现有技术中,专利号为CN202853650 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钢丝绳检测装置,结构包括检测仪器和安装支架,安装支架由固定底座平台、万向支撑机构和倾翻固定架组成,倾翻固定架与万向支撑机构铰接,铰接轴垂直于钢丝绳运动方向,万向支撑机构与固定底座平台连接,人工翻转倾翻固定架使其处于张开状态,检测时闭合倾翻固定架,使检测仪器包裹住钢丝绳进行检测。

钢丝绳的检测一般都是设置在矿井的井口处,对工作状态下的钢丝绳进行检测,钢丝绳的一端固定在卷扬机构上,另一端悬挂有重物,而上述检测装置显然无法直接通过倾翻固定架的张开与闭合来夹持钢丝绳,需对万向支撑机构和固定底座平台进行现场的拆卸与组装,其操作十分复杂,在矿井井口处施工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的钢丝绳无损检测装置,准确、全面的对钢丝绳的各种缺陷进行无损检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丝绳无损检测装置,包括本体,本体包括两个可以合拢为一体的第一、二半体,其特征在于:第一、二半体合拢侧有半圆管状的凹部区域,所述的第一、二半体上设置铰接轴且铰接轴的方向平行于管长方向,第一、二半体绕铰接轴合拢时其内的半圆管状的凹部区域围合成圆管状通路供待测钢丝绳通过,第一、二半体上还设置有磁化钢丝绳的磁铁及检测磁场分布状况的检测单元,所述的第一、二半体上的位于半圆管状的凹部区域两端的半体上设置钢丝绳穿入端滚轮和穿出端滚轮,第一、二半体合拢时穿入端滚轮和穿出端滚轮在圆管状通路两端构成两个滚轮约束区,所述滚轮约束区的通路方向与圆管状通路同向、同芯布置,第一、二半体之间还设置有保持两者处在合拢状态的锁紧单元。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两个半体合拢为一的设计方式,通过铰接轴使两个半体张开和合拢,张开时其开口可供工作状态下的钢丝绳放置到装置中,合拢后可形成检测钢丝绳的通路,并通过锁紧单元锁紧,结构简单合理,使得检测装置与钢丝绳之间的配合十分便捷;在通路两端设置两个滚轮约束区,保证钢丝绳与通路始终处于同芯位置,可确保检测单元对钢丝绳进行磁场检测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张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半体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一种钢丝绳无损检测装置,包括本体10,本体10包括两个可以合拢为一体的第一、二半体11、12,第一、二半体11、12合拢侧有半圆管状的凹部区域,所述的第一、二半体11、12上设置铰接轴20且铰接轴20的方向平行于管长方向,第一、二半体11、12绕铰接轴20合拢时其内的半圆管状的凹部区域围合成圆管状通路供待测钢丝绳1通过,第一、二半体11、12上还设置有磁化钢丝绳的磁铁及检测磁场分布状况的检测单元,所述的第一、二半体11、12上的位于半圆管状的凹部区域两端的半体上设置钢丝绳1穿入端滚轮和穿出端滚轮,第一、二半体11、12合拢时穿入端滚轮和穿出端滚轮在圆管状通路两端构成两个滚轮约束区,所述滚轮约束区的通路方向与圆管状通路同向、同芯布置,第一、二半体11、12之间还设置有保持两者处在合拢状态的锁紧单元。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两个半体铰接的方式来构成本体10,可以简单方便的实现本体10与待测钢丝绳1的配合。具体操作时,扳动两个半体绕铰接轴20转动使其合拢侧张开,将本体10放到矿井井口处钢丝绳转筒支架上并将待测钢丝绳1容纳到检测通路内,合拢两个半体并用锁紧单元锁紧;再通过调节两个滚轮约束区的滚轮位置,使待测钢丝绳1的绳芯与检测通路同芯,便可准确、全面的实现对钢丝绳的磁场检测,从而检测出钢丝绳的可狠或断丝等相关缺陷。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二半体11、12为箱盒状,两者合拢侧分别布置有第一、第二半管体31、32,第一半管体31的外壁两端处布置磁化半环41、42,磁场检测传感器51布置在第一半管体31的外壁的中部,第二半管体32的外壁处设置磁化半环41、42、磁场检测传感器51,第二半管体32上设置的元件与第一半管体31相同布置。将磁场检测传感器51布置在磁化半环41、42中间位置,利用磁化半环41、42形成磁场对钢丝绳磁化,钢丝绳是否存在断丝、刻痕的截面缺陷直接对应于磁场中磁力线分布状况,所以由此可以识别出钢丝绳的损伤缺陷。

进一步的,第一半体11上的第一半管体31的端部设置浮动滚轮61,第二半体12上的第二半管体32的端部设置基准滚轮62,第一半体11和/或第二半体12上设置有调节浮动滚轮61与基准滚轮62围成的滚轮约束区中心的调节机构,浮动滚轮61与基准滚轮62的轮芯同面且第一、二半体11、12合拢时轮芯平行并垂直于圆管状通路方向。浮动滚轮61和基准滚轮62均与钢丝绳构成滚动配合并夹持钢丝绳使其绳芯与检测通路处于同芯位置,浮动滚轮61与基准滚轮62的位置均可根据现场待测钢丝绳1的实际情况进行调节,这样可以获得钢丝绳的确定的位置并使其在磁场中的位置稳定。

优选的,所述浮动滚轮61与基准滚轮62分别铰接设置在第一、二半体11、12上,浮动滚轮61与第一半体11铰接处套设有扭矩弹簧611,扭矩弹簧611一端折别在第一半体11上,另一端折别在浮动滚轮61的轮架上,基准滚轮62与第二半体12铰接处间隔布置有连接基准滚轮62轮架两侧板的连接块621,调节螺栓622穿过连接块621抵靠在第二半体12上,基准滚轮62与第二半体12铰接处还设置有弹簧623。具体实施时,弹簧623套设在基准滚轮62与第二半体12的铰接轴上,两端分别折别在第二半体12和基准滚轮62的轮架上,为基准滚轮62提供一个方向向外的约束力。调整基准滚轮62至基准位置,再拧紧调节螺栓622使其抵靠在第二半体12上,这样即可使基准滚轮62位置固定。弹簧623的设置有效避免了基准滚轮62向内侧发生偏移,即保证基准滚轮62的位置基本确定。浮动滚轮61通过高强度扭矩弹簧611弹性连接在第一半体11上,扭矩弹簧611提供一个向内侧的弹性约束力,即弹力驱使浮动滚轮61向基准滚轮62一侧偏移并与其构成夹紧配合,这样提供的约束区的开度是浮动的,避免构成刚性约束,以免损伤钢丝绳。

进一步的,所述浮动滚轮61上设置有行程传感器70。通过行程传感器70来测量与待测钢丝绳1滚动配合的浮动滚轮61的转数,对应计算出待测钢丝绳1的行程位置,如果待测钢丝绳1上存在着缺陷,该缺陷处则对应于该位置处,为进行缺陷位置确定,则可反向升降待测钢丝绳1到达相应行程位置处,进行状况的确认及损伤位置的确认。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二半管体31、32为不锈钢材质。第一、二半管体31、32的设置避免了磁场检测传感器51及磁化半环41、42暴露在检测通路中,有效防止了钢丝绳上所带的煤渣、泥土、油脂等异物附着在磁场检测传感器51及磁化半环41、42上对检测效果产生影响。选用不锈钢材质,可有效避免第一、第二半管体31、32对磁场产生影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二半体11、12合拢侧的相对侧延伸有上、下翼板91、92,立柱93贯穿上、下翼板91、92,立柱93靠近上翼板91的一端上固定连接吊环94,立柱93的另一端到下翼板92的距离H大于穿出端滚轮下轮缘到下翼板92的距离H’。具体实施时,立柱93放置在井口边沿处对本体10进行支撑,为安全起见,可用安全绳将吊环94连接到周边的构筑物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二半体11、12合拢侧的一边设置铰链21,相对边设置快接扣鋬121与扣板111构成锁紧配合。这样的设置有利于两个半体之间的张开与合拢,使得整个装置操作简单便捷。

优选的,所述第一、二半体11、12合拢侧的相对侧盒体内设置有磁轭43。磁轭43的设置可以起到约束磁场的作用,使磁场均匀布置,有利于钢丝绳的磁化和检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