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安全过滤装置的冲击式吸收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9296发布日期:2019-02-15 20:28阅读:1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安全过滤装置的冲击式吸收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多孔板能分散吸收气泡粒径,带尾气过滤吸收装置、尾气干燥装置的大型冲击式吸收管,属于环境监测、劳动卫生监测、公共卫生监测领域。



背景技术:

空气中污染物(气溶胶等)检测,通过现场采样后送入实验室分析。气态污染物通过恒流采样器和冲击式吸收管进入吸收液,实验室通过标准溶液绘制标准曲线对吸收液进行定量分析,计算最终空气污染物的检测结果,因此气态污染物进入吸收液的吸收率会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现有冲击式吸收管,空气中污染物通过吸收管底部快速喷出,雾状气溶胶颗粒因惯性冲击到吸收瓶底部,再被吸收液阻留,但现有冲击式吸收管仅用于气溶胶性污染物,不能用于气态污染物,因为气体分子惯性小,快速抽气状态下也快速随采样气体流出,吸收液的吸收率很低。因此,提高冲击式吸收管的吸收率可以扩大吸收管的使用范围,同时提高空气中污染物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常用的吸收液含酸碱性化学成分,对采样器有腐蚀作用。冲击式吸收管直接连接采样器,常出现倒吸现象,即吸收液吸入采样器,损坏采样器。目前用胶管在吸收管和采样器之间加连接安全瓶,降低倒吸的风险,但同时也降低气流回路的密闭性,使采样流量误差增加。采样器通过流量校准后换算采样气体体积,采样气体体积准确性影响实验室标污染物的定量结果。目前气泡吸收管没有安全瓶和尾气过滤装置,只能外接安全瓶,目前使用安全瓶容积小,且无尾气过滤装置,因此也常出现倒吸现象损坏采样器。采样管与安全瓶需要用胶管进行再串联,不利于携带和现场采样操作,气密性检测和连接操作繁琐,串联后气密性受影响使流量与校准流量产生一定误差,影响最终计算结果。气态污染物通过阻滞吸收后形成尾气,进入采样器入气口,最后通过采样器出气口排出,尾气相对湿度升高,同时携带吸收液中易挥发的化学成分,腐蚀采样器,危害操作人员。

现有冲击式吸收管仅用于气溶胶性污染物,没有安全瓶和尾气过滤装置。因此现有技术当中亟需要一种新型的技术方案提高冲击式吸收管的吸收率,提高空气中污染物检测结果的准确度,扩大冲击式吸收管的使用范围。增加尾气过滤装置,过滤尾气中含水量和酸碱成分保护采样器和操作人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气泡吸收管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带安全过滤装置的冲击式吸收管,以解决现有冲击式吸收管所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带安全过滤装置的冲击式吸收管,包括瓶盖和并列设置的吸收瓶和安全瓶,瓶盖包括吸收瓶瓶塞、安全瓶瓶塞、进气管、导气管和出气管,吸收瓶瓶塞和安全瓶瓶塞分别密闭地盖合于吸收瓶和安全瓶上端的瓶口处,进气管的一端经吸收瓶瓶塞伸至吸收瓶内的底部,进气管的另一端为进气口,所述导气管的一端经吸收瓶瓶塞与吸收瓶的上部相连通,导气管的另一端经安全瓶瓶塞伸至安全瓶内的底部,出气管的一端经安全瓶瓶塞与安全瓶内的上部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进气管的外壁与吸收瓶瓶塞之间密封固定,导气管的外壁与安全瓶瓶塞之间也密封固定设置,其具体设置方式可采用在瓶塞上开设通孔,使进气管和导气管分别经通孔伸至瓶体内,并在进气管/导气管与通孔之间煅烧漼融以实现密封固定,吸收瓶瓶塞与进气管为一体式结构,安全瓶瓶塞与出气管也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地,吸收瓶瓶塞、安全瓶瓶塞、进气管、导气管和出气管均为一体式结构,利用现有玻璃管制造技术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优选地,所述吸收瓶的侧壁上标刻有液位刻度线;

优选地,吸收瓶内的下部沿横向固定有多孔玻板,多孔玻板的中间开设有进气管孔,所述进气管的一端经进气管孔伸至多孔玻板的下侧;

优选地,所述安全瓶内的中部设置有过滤瓶瓶托,安全瓶内位于过滤瓶瓶托上安置有过滤瓶;

优选地,所述安全瓶的中部为内凹的缩径式结构,该缩径式结构即为所述过滤瓶瓶托,过滤瓶设置于过滤瓶瓶托的上方,且过滤瓶的直径大于过滤瓶瓶托处的内径,以使过滤瓶能够稳定安置于过滤瓶瓶托的上侧;

优选地,所述过滤瓶中间开设有导气管通道,导气管的一端经导气管通道伸至安全瓶底部,过滤瓶的上下两端导气管通道四周均开设有过滤孔,过滤瓶内置滤芯,滤芯可为复合物,可根据目标采样物和不同吸收液的性质选择不同滤芯材料;吸收酸性物质,滤芯可添加弱碱性吸收剂,如碳酸钠;吸收有机气体,滤芯可添加活性炭;降低尾气含湿量,滤芯可添加固体硅胶;也可以选择化纤滤料,如聚酯纤维、合成纤维滤材、玻璃纤维滤材、活性炭滤材、长纤维滤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多孔板分散吸收气泡粒径,增加气泡与吸收液接触面,减小粒径同时增加气泡在吸收液中接触时间,提高冲击式吸收管的吸收率,增加空气中污染物检测结果的准确度,不仅对气溶胶性污染物吸收有较高的吸收效率,而且对气态和蒸汽态污染物也有较高的吸收效率,同时设置有尾气过滤装置的安全瓶;扩大冲击式吸收管的使用范围,可用于气溶胶性污染物、气态污染物和蒸汽态污染物的采样,增加尾气过滤装置过滤尾气中含水量和酸碱成分,保护采样器和操作人员,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吸收瓶瓶塞、安全瓶瓶塞双联一体式设计在保证气路密闭性的同时,方便吸收瓶、安全瓶的清洗与过滤瓶的更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瓶盖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多孔玻板的俯视图。

图4是过滤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

参照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带安全过滤装置的冲击式吸收管,包括瓶盖1和并列设置的吸收瓶2和安全瓶3,瓶盖1包括吸收瓶瓶塞11、安全瓶瓶塞12、进气管13、导气管14和出气管15,吸收瓶2的侧壁上标刻有液位刻度线21,吸收瓶瓶塞11和安全瓶瓶塞12分别密闭地盖合于吸收瓶2和安全瓶3上端的瓶口处,进气管13的一端经吸收瓶瓶塞11伸至吸收瓶2内的底部,进气管13的另一端为进气口16,所述导气管14的一端经吸收瓶瓶塞11与吸收瓶2的上部相连通,导气管14的另一端经安全瓶瓶塞12伸至安全瓶3内的底部,出气管15的一端经安全瓶瓶塞12与安全瓶3内的上部相连通。

进气口16内径为5mm,出气管15的出气端内径为10mm。进气管13末端出气孔孔径为1mm,进气管13末端出气孔与吸收瓶2底部相距3~5mm,导气管14末端与安全瓶3底部相距15mm。

进气管13的外壁与吸收瓶瓶塞11之间密封固定,导气管14的外壁与安全瓶瓶塞12之间也密封固定设置,其具体设置方式可采用在瓶塞上开设通孔,使进气管13和导气管14分别经通孔伸至瓶体内,并在进气管13/导气管14与通孔之间煅烧漼融以实现密封固定,吸收瓶瓶塞11与进气管13为一体式结构,安全瓶瓶塞12与出气管15也为一体式结构;

吸收瓶2内的下部沿横向固定有多孔玻板4,多孔玻板4与吸收瓶2底部相距25mm,多孔玻板4的中间开设有进气管孔41,所述进气管13的一端经进气管孔41伸至多孔玻板4的下侧,所述安全瓶3的中部为内凹的缩径式结构,该缩径式结构即为所述过滤瓶瓶托31,过滤瓶5设置于过滤瓶瓶托31的上方,且过滤瓶5的直径大于过滤瓶瓶托31处的内径,以使过滤瓶5能够稳定安置于过滤瓶瓶托31的上侧,过滤瓶5中间开设有导气管通道51,导气管14的一端经导气管通道51伸至安全瓶3底部,过滤瓶5的上下两端导气管通道51四周均开设有过滤孔,过滤瓶5内置滤芯,滤芯可为复合物,可根据目标采样物和不同吸收液的性质选择不同滤芯材料;吸收酸性物质,滤芯可添加弱碱性吸收剂,如碳酸钠;吸收有机气体,滤芯可添加活性炭;降低尾气含湿量,滤芯可添加固体硅胶。也可以选择化纤滤料,如聚酯纤维、合成纤维滤材、玻璃纤维滤材、活性炭滤材、长纤维滤材。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空气污染物从进气口16进入,通过进气管13进入多孔玻板4下方,多孔玻板4将大气泡分散众多小粒径气泡,吸收液完成吸收过程形成尾气通过导气管14进入安全瓶3,再通过过滤瓶5过滤尾气中含湿量和其他化学成分,最终从出气管15排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