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更换试纸的检测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4707发布日期:2019-01-04 23:44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更换试纸的检测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免疫检测用具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更换试纸的检测卡。



背景技术:

检测卡多用于生物免疫检测,通过检测卡的加样口滴入待测样本和检测试剂,通过观察口观察检测结果是阴性还是阳性,从而判断生物是否感染病毒。目前市面上的检测卡种类多种多样,这些检测卡都是为一次性使用的,检测卡检测完一次后就要作为废物进行处理,这无疑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因此需要一种可以二次使用的检测卡,以提高检测卡实用的频次,然而检测卡在检测样品时,必然会造成样品和检测试剂与检测卡的直接接触,从而如果对检测卡进行二次利用时,检测结果将不准确,因此需要一种既能跟换检测试纸又能保证检测卡洁净度的可更换检测试纸的检测卡,以提高检测卡的循环利用率,进而避免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检测条可更换、使用方便、可循环使用、减少资源浪费、分隔性好的可更换试纸的检测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更换试纸的检测卡,包括检测卡本体,所述检测卡本体上设置有用于滴加样品的加样口以及用于观察检测结果的观察口;

所述检测卡本体包括相互卡接的底板以及盖板,所述底板与盖板之间设置有底层膜、上层膜以及检测条;

底板上侧面设置有多个第一条形槽,相邻2个第一条形槽之间的底板上设置有条形凸台,所述底层膜覆盖在底板上,所述检测条放置在第一条形槽内的底层膜上;

所述盖板开设有加样口以及观察口,盖板的下侧面设置有与条形凸台相适应的第二条形槽,所述加样口套接有分隔膜,所述分隔膜设置有第一过滤层以及第二过滤层;

所述上层膜紧贴盖板下侧面设置,上层膜设置有与观察口相配合的条形口和与加样口相对应的通孔。

进一步,所述底板外侧边的上部开设有卡槽,盖板的下侧面设置有与所述卡槽相配合的卡条。

进一步,所述底层膜与上层膜的材质均为透明的硬质PVC,其厚度为0.3mm-0.8mm。

进一步,所述底层膜设置有嵌入第一条形槽的放置槽,相邻2个放置槽之间的底层膜设置有与条形凸台相适应的第一压槽。

进一步,所述条形口的边缘处向上延伸有伸入观察口内的方形框,2个条形口之间的上层膜设置有嵌入第二条形槽内的拱起部,所述拱起部的下侧面形成有第二压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在紧贴底板上侧面设置底层膜,同时在紧贴盖板的下侧面设置上层膜,从而将检测条与底板及盖板分隔开,避免检测试剂盒待测样本与底板及盖板接触,从而便于底板与盖板的二次利用,使用完毕后,只需对底层膜、上层膜和检测条进行更换即可,无需重新跟换整个检测卡;

2、本实用新型的底板与盖板通过底板上的卡槽与盖板上的卡条相配合,实现底板与盖板之间的卡接,进而使得底板与盖板之间可拆卸,便于对底层膜、上层膜与检测条的整体更换;

3、本实用新型中底板上的条形凸台与盖板上的第二条形槽相配合将底层膜与上层膜压紧在底板与盖板之间,将相邻检测条之间进行有效分隔,避免检测条上的检测试剂出现互蹿而影响检测结果,有效保证检测卡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本实用新型中套接于加样口内的分隔膜紧贴盖板设置,从而避免通过加样口进行滴加样本或检测试剂时与盖板接触,使完毕后只需对分隔膜进行更换即可,进一步有效保证盖板的二次利用;

总之,本实用新型具有检测条可更换、使用方便、可循环使用、减少资源浪费、分隔性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2拆分示意图。

图4为图1中B-B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4拆分示意图。

其中,1、检测卡本体,101、底板,1011、第一条形槽,1012、条形凸台,1013、卡槽,102、盖板,1021、第二条形槽,1022、卡条,103、底层膜,1031、放置槽,1032、第一压槽,104、上层膜,1041、条形口,1042、通孔,1043、方形框,1044、拱起部,1045、第二压槽,105、检测条,2、加样口,3、观察口,4、分隔膜,401、第一过滤层,402、第二过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5所示,一种可更换试纸的检测卡,包括检测卡本体1,所述检测卡本体1上设置有用于滴加样品的加样口2以及用于观察检测结果的观察口3;

所述检测卡本体1包括相互卡接的底板101以及盖板102,所述底板101与盖板102之间设置有底层膜103、上层膜104以及检测条105;

底板101上侧面设置有多个第一条形槽1011,相邻2个第一条形槽1011之间的底板101上设置有条形凸台1012,所述底层膜103覆盖在底板101上,所述检测条105放置在第一条形槽1011内的底层膜103上,从而底层膜103将检测条105与底板101进行有效分隔,避免检测条105滴加的检测试剂或样品直接与底板101接触;

所述盖板102开设有加样口2以及观察口3,盖板102的下侧面设置有与条形凸台1012相适应的第二条形槽1021,安装状态下,条形凸台1012嵌接在第二条形槽1021内,所述加样口2套接有分隔膜4,所述分隔膜4设置有第一过滤层401以及第二过滤层402,分隔膜4紧贴盖板102设置,对盖板102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避免样品或检测试剂直接与盖板接触,第一过滤层401与第二过滤层402对样品和检测试剂中的大颗粒杂质进行过滤;

所述上层膜104紧贴盖板102下侧面设置,上层膜104设置有与观察口3相配合的条形口1041和与加样口2相对应的通孔1042。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101外侧边的上部开设有卡槽1013,盖板102的下侧面设置有与所述卡槽1013相配合的卡条1022,安装状态下面条1022卡接在卡槽1013内,从而将底板101与盖板102连接在一起构成检测卡本体1。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层膜103与上层膜104的材质均为透明的硬质PVC,其厚度为0.3mm-0.8mm,硬质PVC具有良好的塑性,使用时,只需成型的底层膜103放置在底板101上,成型的上层膜104放置在底层膜103上即可,使得底层膜103与上层膜104的安装较为简便。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层膜103设置有嵌入第一条形槽1011的放置槽1031,每个第一条形槽1011对应一个放置槽1031,相邻2个放置槽1031之间的底层膜103设置有与条形凸台1012相适应的第一压槽1032,使用时,检测条105放置在放置槽1031内,条形凸台1012嵌接在第一压槽1032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条形口1041的边缘处向上延伸有伸入观察口3内的方形框1043,每个条形口1041对应一个方形框1043,方形框1043紧贴盖板102设置,避免样品或检测试剂与盖板102接触,2个条形口1041之间的上层膜104设置有嵌入第二条形槽1021内的拱起部1044,所述拱起部1044的下侧面形成有第二压槽1045,安装状态,拱起部1044嵌接在第二条形槽1021内,条形凸台1012嵌接在第一压槽1032后将底层膜103压紧在上层膜104的第二压槽1045内,从而底板101与盖板102相配合对底层膜103与上层膜104压紧。

本实用新型在安装状态下,分隔膜4套接在盖板102的加样口2内,使得加样口出的盖板102被隔离,滴加样品或检测试剂时,样品或检测试剂不会直接与盖板102接触;上层膜104紧贴盖板102设置,与观察口3对应的条形口1041处的方形框1043延伸至观察口3内,使得观察口3处的盖板102被隔离,随着通过加样口2滴入的样品或检测试剂顺着检测条105移动时,样品或检测试剂不会与盖板102接触;底层膜103紧贴底板101设置,检测条105放置在底层膜103上的放置槽1031内,从而避免检测条105与底板101接触,避免检测条105上的样品或检测试剂与底板101直接接触;从而通过底层膜103、上层膜104以及分隔膜4相互配合将底板101、盖板102与样品或检测试剂直接接触,避免底板101、盖板102被污染,有效保证底板101与盖板102能够二次利用;检测卡本体1完成一次样品检测后,取下分隔膜4后拆开底板101与盖板102,将上层膜104、检测条105和底层膜103取下后,放入全新的底层膜103、检测条105、上层膜104以及分隔膜4,放置时,先将底层膜103放置到底板101上,使得放置槽1031嵌入第一条形槽1011内,然后将检测条105放置在放置槽1031内,然后将上层膜104覆盖在底层膜103上,覆盖时,第二压槽1045压在与第一压槽1032对应的底层膜103上,然后将盖板102卡接在底板101上,卡接时,观察口3与方形框1043相对应,使得方形框1043嵌接在观察口3内,从而实现整个检测卡本体1的安装,使用人员可对检测卡本体1进行二次使用。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