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恒温阀的出水温度压力初始值调试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8366发布日期:2019-01-15 23:18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恒温阀的出水温度压力初始值调试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恒温阀参数调节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恒温阀的出水温度压力初始值调试系统。



背景技术:

用于冷热水调节的恒温阀在出厂时达到恒定的状态,冷水及热水的进水分别达到预定的温度、水压下,经过恒温阀混合后,出水达到一定的水压及恒定温度,如果出水的温度、水压达到设定值范围,则是合格产品,反之工作人员将恒温阀顶部的调节螺母旋转调试,直至达标为止,如果经调节螺母旋转调试仍不达标,则归为废品。

现有技术中的检测调试系统,热供水咀,冷供水咀及测试点出水咀分别与待测试的恒温阀快速接通后进行测试,测试点出水咀所流出的热水直接流回总蓄水池,再由水泵控制进冷热进水系统均从冷却水塔中取循环水,使得循环水的热量没有充分利用,重新加热时测试用的热水需要将冷却塔输出的冷却水时重新加热,没能利用上一次测试所产生的循环水的热量,造成热量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恒温阀的出水温度压力初始值调试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节能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恒温阀的出水温度压力初始值调试系统,包括

循环水回路,所述循环水回路包括用管道串接的测试点出水咀、蓄水箱、水泵和冷却水塔,供冷水系统,所述供冷水系统包括用管道串接的冷水制造机、冷水增压泵及冷供水咀;

供热水系统,所述供热水系统包括用管道串接的热水制造机、热水增压泵及热供水咀;

所述水泵通过第二管道与热水制造机连接,所述冷却水塔通过第一管道(24)与冷水制造机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冷水增压泵与冷供水咀之间连接的管道上安装有冷水压力传感器和冷水温度传感器,所述热水增压泵与热供水咀之间连接的管道上安装有热水压力传感器和热水温度传感器,且冷水增压泵通过导线与冷水变频器连接、热水增压泵过导线与热水变频器连接,所述测试点出水咀安装有出水温度传感器及出水流量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冷水制造机、热水制造机、冷水变频器、热水变频器、冷水压力传感器、热水压力传感器、冷水温度传感器、热水温度传感器、出水温度传感器及出水流量传感器均通过导线与PLC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道及第二管道上分别有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恒温阀的出水温度压力初始值调试系统,循环水路径改为流回蓄水池后,部分直接供制热水机使用,只有进入冷却水塔处理的水工冷水机使用,使测试系统更加节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水泵、2蓄水箱、3冷却水塔、4冷水制造机、5热水制造机、6冷水变频器、7冷水增压泵、8热水增压泵、9热水变频器、10冷水压力传感器、11热水压力传感器、12冷水温度传感器、13热水温度传感器、14调试产品、15出水温度传感器、16PLC、出水流量传感器1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所示的一种恒温阀的出水温度压力初始值调试系统,包括循环水回路,该循环水回路包括用管道串接的测试点出水咀21、蓄水箱2、水泵1和冷却水塔3;

供冷水系统,该供冷水系统包括用管道串接的冷水制造机4、冷水增压泵7及冷供水咀22;供热水系统,该供热水系统包括用管道串接的热水制造机5、热水增压泵8及热供水咀23;水泵1通过第二管道25与热水制造机5连接,冷却水塔3通过第一管道24与冷水制造机4连接。

冷水增压泵7与冷供水咀22之间连接的管道上安装有冷水压力传感器10和冷水温度传感器12,热水增压泵8与热供水咀23之间连接的管道上安装有热水压力传感器11和热水温度传感器13,冷水增压泵7通过导线与冷水变频器6连接、热水增压泵8)过导线与热水变频器9连接,测试点出水咀21安装有出水温度传感器15及出水流量传感器17。

冷水制造机4、热水制造机5、冷水变频器6、热水变频器9、冷水压力传感器10、热水压力传感器11、冷水温度传感器12、热水温度传感器13、出水温度传感器15及出水流量传感器17均通过导线与PLC16电性连接。

第一管道24及第二管道25上分别有开关27。

待测试的恒温阀26的冷水口、热水口及出水口分别与冷供水咀22、热供水咀23及出水咀21连接:

出水流量12±0.5L/min,循环水路径改为流回蓄水池后,部分直接供制热水机使用,只有进入冷却水塔处理的水供冷水机使用,使测试系统更加节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