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触式额头检测体温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7017发布日期:2019-01-18 20:01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接触式额头检测体温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可穿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接触式额头检测体温表。



背景技术:

人体内部的温度称体温。保持恒定的体温,是保证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体温是物质代谢转化为热能的产物。正常人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它通过大脑和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和神经体液的作用,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体温升高时,机体通过减少产热和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恒定;反之,当体温下降时,则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使体温维持在正常水平。

体温测量一般以口腔、直肠和腋窝的体温为代表,其中直肠体温最接近深部体温。正常值:口腔舌下温度为37℃(范围36.3-37.2℃),直肠温度37.5℃(比口腔温度高(0.3-0.5℃),腋下温度为36.0℃(范围35.8℃-36.3℃)。

在现有技术中,体温计一般放在腋下,用户需要保持一个固定姿势多大数分钟,一方面用户只能保持固定动作,姿势僵硬,另一方面影响用户做其它事情。此外,现有技术中,还存在非接触式红外额头体温计,是通过手持对额头进行测量获得人体体温,其不足之处在于需要手持。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一部分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接触式额头检测体温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需要将传统的体温计放置在腋下,用户长时间保持一个动作而影响用户做其它事情的问题,旨在用户体温测量时的使用便捷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在优选的第一实施方案中,提供一种接触式额头检测体温表,包括温度传感器、主控制器、显示模块、电源模块,所述主控制器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主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显示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主控制器采集所述温度传感器所测得的温度,并发送至所述显示模块显示;所述电源模块为所述体温表供电;其特征在于,所述体温表还包括:壳体、可伸缩带;

所述壳体上用于接触用户额头的第一端面设置有第一接触孔,所述壳体内的温度传感器的触感面延伸出所述第一接触孔,所述触感面上接触连接有第一金属罩,所述第一金属罩突出于所述第一接触孔;所述壳体朝向观察方向的第二端面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显示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内;

所述可伸缩带用于将所述体温表紧箍在所述用户的额头上,所述壳体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耳孔和第二耳孔,所述可伸缩带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耳孔和所述第二耳孔。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可伸缩带将壳体固定到用户额头上,并通过接触额头的第一金属向温度传感器进行热传递;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耳孔、第二耳孔将可伸缩带与壳体连接在一起,使得用户佩戴时,将壳体上与温度传感器接触连接的第一金属罩接触用户的额头,该设计能够有效获得用户的体温并且无需用户将传统的体温计放置在腋下,无需用户长时间保持一个动作而影响用户做其它事情,有效提高使用便捷性;通过第一金属罩接触用户额头也提高热传递,同时使得在清洗时避免接触内部的温度传感器,避免短路。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温度传感器上设置有焊接部,所述焊接部与所述第一金属罩的底端焊接连接。上述提供了第一金属罩和温度传感器的焊接固定方式。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金属罩的底端设置有卡扣,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头部安装于所述第一金属罩内并通过所述卡扣固定。上述提供了第一金属罩和温度传感器的卡扣固定方式。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朝向所述用户的第二端面还开设有第三按键孔,所述体温表还包括第一按键,所述第一按键与所述主控制器的第三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一按键留作备用,以便用于向主控制器发送操作指令。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可伸缩带为硅胶织带。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硅胶织带使得体温表能够适用于不同头型大小的用户。

可选的,所述可伸缩带为弹力绳。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上还开设有充电孔,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充电孔的位置相对应。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体温表设置有PCB板,所述PCB板上搭载有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主控制器、所述显示模块以及所述充电接口。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的所述第一端面为凹面状,所述凹面状与所述用户的额头相匹配。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凹面状设计,使得体温表与用户额头相适配。值得一提的是,凹面状只需与人类额头的曲率平均值近似即可,无需严格一致。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可充电锂纽扣电池、纽扣电池座,所述纽扣电池座与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主控制器、所述显示模块的电源端连接。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模块为LCD模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可伸缩带将壳体固定到用户额头上,并通过接触额头的第一金属向温度传感器进行热传递;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耳孔、第二耳孔将可伸缩带与壳体连接在一起,使得用户佩戴时,将壳体上与温度传感器接触连接的第一金属罩接触用户的额头,该设计能够有效获得用户的体温并且无需用户将传统的体温计放置在腋下,无需用户长时间保持一个动作而影响用户做其它事情,有效提高使用便捷性;通过第一金属罩接触用户额头也提高热传递,同时使得在清洗时避免接触内部的温度传感器,避免短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接触式额头检测体温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接触式额头检测体温表的细节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接触式额头检测体温表的顶部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接触式额头检测体温表的底部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接触式额头检测体温表的PCB板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接触式额头检测体温表的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接触式额头检测体温表的电路框图;

图8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接触式额头检测体温表的温度传感器金属罩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接触式额头检测体温表的温度传感器金属罩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8所示,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接触式额头检测体温表,包括温度传感器101、主控制器102、显示模块103、电源模块104,所述主控制器102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温度传感器10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主控制器102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显示模块10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主控制器102采集所述温度传感器101所测得的温度,并发送至所述显示模块103显示;所述电源模块104为所述体温表供电;其特征在于,所述体温表还包括:壳体100、可伸缩带200;

所述壳体100上用于接触用户额头的第一端面105设置有第一接触孔106,所述壳体100内的温度传感器101的触感面延伸出所述第一接触孔106,所述触感面上接触连接有第一金属罩107,所述第一金属罩107突出于所述第一接触孔106;所述壳体100朝向观察方向的第二端面118开设有第二安装孔108,所述显示模块103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孔108内;

所述可伸缩带200用于将所述体温表紧箍在所述用户的额头上,所述壳体100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耳孔109和第二耳孔110,所述可伸缩带200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壳体100的所述第一耳孔109和所述第二耳孔110。

值得一提的是,显示模块103是位于壳体100的前部,即处于用户的对立面的第三人能够在用户额头上看到体温表显示的体温数据。第一耳孔109和第二耳孔110是设置在壳体100的两侧,便于可伸缩带200拉扯壳体100使得壳体100固定在用户额头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温度传感器101上设置有焊接部301,所述焊接部301与所述第一金属罩107的底端焊接连接。值得一提的是,需要在温度传感器101的触感面与第一金属罩107充分接触后,在进行焊接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0朝向所述用户的第二端面118还开设有第三按键孔111,所述体温表还包括第一按键112,所述第一按键112与所述主控制器102的第三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一按键112留作备用,以便用于向主控制器102发送操作指令。可选的,向主控制器102发送显示模块103唤醒指令;可选的,向主控制器102发送菜单切换指令。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按键控制主控制器102或者单片机切换菜单为本领域常用技术,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可伸缩带200为硅胶织带。通过硅胶织带使得体温表能够适用于不同头型大小的用户。

可选的,所述可伸缩带200为弹力绳。

值得一提的是,可伸缩带200贯穿第一耳孔109和第二耳孔110后,可以通过针线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0上还开设有充电孔113,所述壳体100内还设置有充电接口114,所述充电接口114与所述充电孔113的位置相对应。

值得一提的是,电子设备充电技术是本领域重用技术,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体温表设置有PCB板115,所述PCB板115上搭载有所述温度传感器101、所述主控制器102、所述显示模块103以及所述充电接口11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0的所述第一端面105为凹面状,所述凹面状与所述用户的额头相匹配。值得一提的是,凹面状只需与人类额头的曲率平均值近似即可,无需严格一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模块104包括可充电锂纽扣电池116、纽扣电池座,所述纽扣电池座与所述温度传感器101、所述主控制器102、所述显示模块103的电源端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块103为LCD模块。

在可选的方案中,所述主控制器102的芯片为AT89C51、所述温度传感器101为DS18B20、所述显示模块103为LCD1602。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发明中,是通过可伸缩带200将壳体100固定到用户额头上,并通过接触额头的第一金属向温度传感器101进行热传递。即通过第一耳孔109、第二耳孔110将可伸缩带200与壳体100连接在一起,使得用户佩戴时,将壳体100上与温度传感器101接触连接的第一金属罩107接触用户的额头,该设计能够有效获得用户的体温并且无需用户将传统的体温计放置在腋下,有效提高使用便捷性;通过第一金属罩107接触用户额头也提高热传递,同时使得在清洗时避免接触内部的温度传感器101。

值得一提的是,主控制器102控制显示模块103显示为本领域常用技术,这里不再赘述。主控制器102采集温度传感器101的温度数据为本领域常用技术,这里也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用户通过可伸缩带200将体温表戴在头上,可伸缩带200的可伸缩设计适用于不同大小的用户头型,此时,体温表的壳体100被固定在用户额头前,温度传感器101上的第一金属罩107充分接触用户额头,额头温度能够很好的表征用户的体温,温度传感器101有效获得用户体温,并通过显示模块103显示,体温表无需用户固定在腋下,待测完取下即可,无需用户长时间保持一个动作而影响用户做其它事情,使用便捷。

如图9所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第一金属罩107和温度传感器101的固定方式,在这里简要表述一下第二实施例中的第一金属罩107和温度传感器101的固定方式。

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罩107的底端设置有卡扣302,所述温度传感器101的头部安装于所述第一金属罩107内并通过所述卡扣302固定。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金属罩107卡扣302以上的空间与所述温度传感器101的头部大小相匹配,以使得温度传感器101的触感面与第一金属罩107充分接触。

一般而言,温度传感器101的头部为圆柱体,第一金属罩107也为圆柱腔体状,卡扣302和第一金属罩107是一体化的,温度传感器101安装在第一金属罩107内,底部的卡扣302卡住温度传感器101的头部。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