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淋雨老化试验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08848发布日期:2019-02-19 18:30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淋雨老化试验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淋雨老化试验机。



背景技术:

环境气候对产品的老化、颜料褪色、金属的腐蚀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户外产品,气候环境影响因素很多,如:太阳辐射、温度、湿度、雨淋、灰尘等。现有的试验房可对室外机柜、机箱等产品进行淋雨(IPX3、IPX4防水等级的淋雨)、喷水(IPX5防水等级的淋雨)实验,从而验证产品实际应用中的防水能力。

目前市场上的淋雨试验机结构过于复杂,生产成本大,不利于推广,为此,急需一种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淋雨试验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淋雨老化试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淋雨老化试验机包括箱体、若干个连接杆、若干个连接端口;

所述箱体包括入水口,所述入水口设置在箱体顶部,所述箱体的侧壁内设有通道,所述入水口与所述通道的一端联通;

所述箱体的内壁设置有若干个所述连接端口,所述连接端口包括支撑部和注水口,所述支撑部的一侧固定在所述内壁上,所述支撑部的另一侧设置有受力部和轴孔,所述注水口设置在轴孔上;

每个所述连接杆的两端相应地固定在两个所述连接端口上,所述连接杆包括杆体和位于两端的两个轴部,所述杆体为中空,所述轴部的一端设置有通孔,所述杆体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轴部联通,所述杆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出水口,所述注水口与所述通孔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的一侧壁设有门,所述门上设置有门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的另一侧壁上设置有观察窗、状态显示屏及若干操作按钮。

本实用新型一种淋雨老化试验机,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连接端口和连接杆,由于连接端口设置有注水口以及连接杆的杆体和轴部的中空设置,使得水可以从箱体顶部的入水口通过通道进入到连接杆的杆体中,然后从杆体侧壁的出水口中流出,实现了淋雨效果,通过增设多个连接杆和连接端口可以进一步增强淋雨效果,通过转动连接杆可以调节水从出水口中流出的方向;同时该试验机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且淋雨试验效果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淋雨老化试验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淋雨老化试验机的连接杆的结构图;

附图3为图2的另一视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淋雨老化试验机的连接端口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包括:1、箱体;2、操作按钮;3、观察窗;4、状态显示屏;5、入水口;6、门把手;7、门;8、杆体;9、轴部;10、出水口;11、支撑部;12、注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产品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4所示,一种淋雨老化试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淋雨老化试验机包括箱体、若干个连接杆、若干个连接端口;

所述箱体包括入水口,所述入水口设置在箱体顶部,所述箱体的侧壁内设有通道,所述入水口与所述通道的一端联通;

所述箱体的内壁设置有若干个所述连接端口,所述连接端口包括支撑部和注水口,所述支撑部的一侧固定在所述内壁上,所述支撑部的另一侧设置有受力部和轴孔,所述注水口设置在轴孔上;通道的另一端与连接端口的注水口联通;

每个所述连接杆的两端相应地固定在两个所述连接端口上,所述连接杆包括杆体和位于两端的两个轴部,所述杆体为中空,所述轴部的一端设置有通孔,所述杆体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轴部联通,所述杆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出水口,所述注水口与所述通孔对应设置。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操作者将水注入入水口时,水流将会通过箱体侧壁的通道进入连接端口的注水口,然后经过连接杆的轴部的通孔进入中空的杆体,然后从杆体的出水口流出,实现淋雨效果;同时连接杆是可以旋转的,可以通过手动的方式来旋转连接杆以调节水从出水口中的方向,也可以通过电动的方式,在使用电动的方式时,在箱体中设置电机,通过电机的输出端带动连接杆的轴部以旋转连接杆从而调节连接杆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的一侧壁设有门,所述门上设置有门把手,产品可以通过门进出该试验机。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的另一侧壁上设置有观察窗、状态显示屏及若干操作按钮,通过观察窗可以观察产品的状况,通过状态显示屏可以直接显示状态信息,通过操作操作按钮可以调节水流大小等。

通过设置连接端口和连接杆,由于连接端口设置有注水口以及连接杆的杆体和轴部的中空设置,使得水可以从箱体顶部的入水口通过通道进入到连接杆的杆体中,然后从杆体侧壁的出水口中流出,实现了淋雨效果,通过增设多个连接杆和连接端口可以进一步增强淋雨效果,通过转动连接杆可以调节水从出水口中流出的方向;同时该试验机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且淋雨试验效果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作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