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预制墙体连通腔灌浆密实度监测与补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42072发布日期:2019-07-10 11:11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预制墙体连通腔灌浆密实度监测与补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便携式预制墙体连通腔灌浆密实度监测与补偿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建筑节能减排和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战略不断推进,研发、示范及推广装配式建筑已是当前建筑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同时,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而装配式建筑要想实现广泛推广,其节点连接和接缝连接是关键。目前在装配式建筑的施工中,竖向接缝大多采用钢筋套筒灌浆连接。

为了提高套筒灌浆的施工效率,对于一些竖向构件,例如柱、剪力墙,经常采用连通腔灌浆。连通腔灌浆大大提高了灌浆进度,但是也带了一些问题。钢筋套筒灌浆在施工中属于隐蔽作业,而且其灌浆质量要求较高,所以怎样保证灌浆套筒的施工质量一直都是工程界的一大难题,而连通腔灌浆无疑将这个问题进一步放大了,而且不同套筒之间的影响又进一步提高了对施工质量的要求。因此,目前来说,亟需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连通腔灌浆的无损的灌浆密实度监测与补偿装置,以此来提高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水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携式预制墙体连通腔灌浆密实度监测与补偿装置,该装置可以满足不同墙厚、不同灌浆高度的施工要求,且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便于携带,同时其成本低廉,能够重复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携式预制墙体连通腔灌浆密实度监测与补偿装置,包括灌浆漏斗、灌浆管及固定灌浆漏斗的固定架,所述的灌浆管设有灌浆竖管、灌浆水平管,灌浆竖管的顶端与灌浆漏斗连通,灌浆竖管的底端与灌浆水平管的一端连通,灌浆水平管的另一端设有开口,灌浆水平管的管壁上设有气孔。

气孔可有效防止所述灌浆管中灌浆阻塞或灌浆不实情况的出现。

本装置通过利用连通器原理,通过灌浆管竖或漏斗内灌浆液面的变化实现对灌浆密实度的实时检测,同时,利用灌浆重力又可方便的实现对不密实的连通腔进行二次补偿灌浆,从而提高连通腔灌浆质量。

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的灌浆水平管另一端设有的开口为楔形口。

上述开口设置,便于灌浆及补偿时浆料从楔形口流出。

所述的灌浆竖管的底端与灌浆水平管的一端螺纹连接。

上述设置,便于针对不同厚度的连通腔,选择不同长度的灌浆水平管。

所述的固定架包括支脚架、承载架,支脚架支撑承载架,承载架上设有一对滑动卡箍,滑动卡箍间距可调节,滑动卡箍夹持固定灌浆漏斗。

通过设置承载架,便于连接固定灌浆漏斗,对灌浆漏斗选择不同的高度位置进行卡接,并选择不同的灌浆竖管,适应不同高度的需要。

所述的支脚架设有两个前支脚、两个后支脚,两个后支脚之间设有横向固定杆,横向固定杆上设有固定栓座、固定螺栓,固定栓座与固定螺栓倾斜设置,固定螺栓顶部向墙壁方向倾斜。

通过设置固定螺栓,便于旋转固定螺栓,使固定螺栓的一端顶紧地面以对本装置进行固定。

为进一步增加固定效果,螺栓顶紧地面的一端设置为尖端。

所述的两个后支脚的底端分别安装滚轮。通过设置滚轮,方便本装置的调节。

所述的灌浆漏斗为透明PVC材料,形状设置为杯型,灌浆漏斗的侧壁上设有体积刻度。

上述设置,便于观察液面。

所述的灌浆竖管底端设有弯头,灌浆竖管从弯头到顶端为透明PVC材料,灌浆竖管的管壁上设有刻度。

通过设置弯头,便于在弯头处连接灌浆水平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灌浆漏斗和灌浆管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固定架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安装定位立体图;

图5是安装定位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灌浆漏斗,2-灌浆管,3-固定架,4-灌浆竖管,5-灌浆水平管,6-气孔,7-楔形口,8-滑动卡箍,9-承载架,10-固定螺栓,11-滚轮,12-楼板,13-钢筋套筒;14-前支脚,15-后支脚,16-横向固定杆,17-固定栓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图3,一种便携式预制墙体连通腔灌浆密实度监测与补偿装置,由灌浆漏斗1、灌浆管2及固定灌浆漏斗1的固定架3组成,所述的灌浆管2设有灌浆竖管4、灌浆水平管5,灌浆竖管4的顶端与灌浆漏斗1连通,灌浆竖管4的底端与灌浆水平管5的一端连通,灌浆水平管5的另一端设有开口,灌浆水平管5的管壁上设有气孔6。

气孔6可有效防止所述灌浆管2中灌浆阻塞或灌浆不实情况的出现。

所述的灌浆水平管5另一端设有的开口为楔形口7。

上述开口设置,便于灌浆及补偿时浆料从楔形口7流出。

所述的灌浆竖管4的底端与灌浆水平管5的一端螺纹连接。

上述设置,便于针对不同厚度的连通腔,选择不同长度的灌浆水平管5。

所述的固定架3包括支脚架、承载架9,支脚架支撑承载架9,承载架9上设有一对滑动卡箍8,滑动卡箍8间距可调节,滑动卡箍8夹持固定灌浆漏斗1。

通过设置承载架9,便于连接固定灌浆漏斗1,对灌浆漏斗1选择不同的高度位置进行卡接,并选择不同的灌浆竖管4,适应不同高度的需要。

所述的支脚架设有两个前支脚14、两个后支脚15,两个后支脚15之间设有横向固定杆16,横向固定杆16上设有固定栓座17、固定螺栓10,固定栓座17与固定螺栓10倾斜设置,固定螺栓10顶部向墙壁方向倾斜。

通过设置固定螺栓10,便于旋转固定螺栓10,使固定螺栓10的一端顶紧地面以对本装置进行固定。

为进一步增加固定效果,螺栓顶紧地面的一端设置为尖端。

所述的两个后支脚15的底端分别安装滚轮11。通过设置滚轮11,方便本装置的调节。

所述的灌浆漏斗1为透明PVC材料,形状设置为杯型,灌浆漏斗1的侧壁上设有体积刻度。

上述设置,便于观察液面。

所述的灌浆竖管4底端设有弯头,灌浆竖管4从弯头到顶端为透明PVC材料,灌浆竖管4的管壁上设有刻度。

通过设置弯头,便于在弯头处连接灌浆水平管5。

参见图4、图5,按以下步骤对预制墙体连通腔灌浆密实度进行监测与补偿:

(1)组装本装置,先根据楼板12连通腔灌浆需要选择灌浆水平管5的长度,将灌浆水平管5与灌浆竖管4连接好,然后灌浆漏斗1放置在固定架3上,将灌浆竖管4与灌浆漏斗1连接好;

(2)安放本装置,将本装置的灌浆水平管5插入到连通腔内,调节好位置后对固定架3进行固定;

(3)灌浆监测,进行连通腔灌浆,观察灌浆竖管4内浆面的高度即为墙体钢筋套筒13内的灌浆高度;灌浆结束后,观察灌浆竖管4内液面是否有变化;

(4)灌浆补偿,若步骤(3)灌浆竖管4内液面下降,则通过灌浆漏斗1、灌浆竖管4及灌浆水平管5向连通腔内补偿灌浆,直至灌浆竖管4内液面不再下降为止;

(5)监测、补偿完成后撤出装置,待灌浆初凝后,将固定架3回撤,使灌浆水平管5从连通腔内抽出。

本实施例通过利用连通器原理,通过灌浆管2竖或漏斗内灌浆液面的变化实现对灌浆密实度的实时检测,同时,利用灌浆重力又可方便的实现对不密实的连通腔进行二次补偿灌浆,从而提高连通腔灌浆质量。其可以满足不同墙厚、不同灌浆高度的施工要求,且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便于携带,同时其成本低廉,能够重复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