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小车的磁场检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46509发布日期:2019-03-30 08:50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小车的磁场检测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小车的磁场检测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智能小车的磁场检测结构通常设计为在一条碳素杆上固定三个电感传感器,以同时检测三个位置的磁场大小,电感传感器再将检测到的磁场信号传递到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对磁场信号进行计算、判断,然后控制小车进行直行或转弯,以实现小车的自动控制。然而由于传统的智能小车的单排磁场检测结构只能检测到三个点的磁场大小,如果在遇到复杂道路如圆环道路时,由于需要更多点的磁场信息,此时磁场信号不足会明显影响智能小车的运行准确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小车的磁场检测结构,其通过增加电感传感器,增加磁场检测信号,提高磁场检测的可靠性,从而保证智能小车的运行准确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智能小车的磁场检测结构,包括:

第一支撑组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的一端与小车车身固定连接;

第二支撑组件,第二支撑组件包括第一短支撑杆、第二短支撑杆,所述第一短支撑杆、第二短支撑杆均设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的另一端并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短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二短支撑杆远离小车车头的一侧;

电感传感器,所述电感传感器的数量为6个,所述第一短支撑杆、第二短支撑杆上分别设有三个所述电感传感器,六个所述电感传感器均与小车的控制系统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第一长支撑杆、第二长支撑杆,所述第一长支撑杆、第二长支撑杆呈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长支撑杆、第二长支撑杆的一端均与小车车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短支撑杆、第二短支撑杆设于所述第一长支撑杆、第二长支撑杆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一短支撑杆、第二短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长支撑杆、第二长支撑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长支撑杆、第二长支撑杆相对于小车车身水平线向上倾斜30°-50°。

进一步地,还包括两个加强肋,两个所述加强肋的一端与小车车头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加强肋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长支撑杆、第二长支撑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长支撑杆、第二长支撑杆、第一短支撑杆、第二短支撑杆均为碳素杆。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短支撑杆、第二短支撑杆呈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三个所述电感传感器在所述第一短支撑杆、第二短支撑杆上呈均匀设置。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智能小车的磁场检测结构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通过设计所述第一支撑组件的一端与小车车身固定连接;第二支撑组件包括第一短支撑杆、第二短支撑杆,所述第一短支撑杆、第二短支撑杆均设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的另一端并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短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二短支撑杆远离小车车头的一侧;所述电感传感器的数量为6个,所述第一短支撑杆、第二短支撑杆上分别设有三个所述电感传感器,六个所述电感传感器均与小车的控制系统通信连接;当智能小车运行在直行道路上时,设于所述第二短支撑杆上的三个所述电感传感器不间断的将检测到的磁场信号传递到小车的控制系统,小车的控制系统对接收到的3个磁场信号进行计算、判断,然后控制小车直行运动,当智能小车运行在复杂路面如圆环路面时,此时设于所述第一短支撑杆上的三个所述电感传感器启动并将检测到的磁场信号传递到小车的控制系统,小车的控制系统对接收到的6个磁场信号进行计算、判断,然后控制小车进行转向等运动,从而保证智能小车的运行准确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小车的磁场检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支撑组件,11、第一长支撑杆,12、第二长支撑杆,2、第二支撑组件,21、第一短支撑杆,22、第二短支撑杆,3、电感传感器,4、加强肋,5、小车车头,6、控制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智能小车的磁场检测结构,其包括:

第一支撑组件1,所述第一支撑组件1的一端与小车车身固定连接;

第二支撑组件2,第二支撑组件2包括第一短支撑杆21、第二短支撑杆22,所述第一短支撑杆21、第二短支撑杆22均设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1的另一端并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短支撑杆21位于所述第二短支撑杆22远离小车车头5的一侧;

电感传感器3,所述电感传感器3的数量为6个,所述第一短支撑杆21、第二短支撑杆22上分别设有三个所述电感传感器3,六个所述电感传感器3均与小车的控制系统6通信连接;

通过设计所述第一支撑组件1的一端与小车车身固定连接;第二支撑组件2包括第一短支撑杆21、第二短支撑杆22,所述第一短支撑杆21、第二短支撑杆22均设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1的另一端并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短支撑杆21位于所述第二短支撑杆22远离小车车头5的一侧;所述电感传感器3的数量为6 个,所述第一短支撑杆21、第二短支撑杆22上分别设有三个所述电感传感器3,六个所述电感传感器3均与小车的控制系统6通信连接;当智能小车运行在直行道路上时,设于所述第二短支撑杆22上的三个所述电感传感器3不间断的将检测到的磁场信号传递到小车的控制系统6,小车的控制系统6对接收到的3个磁场信号进行计算、判断,然后控制小车直行运动,当智能小车运行在复杂路面如圆环路面时,此时设于所述第一短支撑杆21上的三个所述电感传感器3启动并将检测到的磁场信号传递到小车的控制系统6,小车的控制系统6 对接收到的6个磁场信号进行计算、判断,然后控制小车进行转向等运动,从而保证智能小车的运行准确度。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六个所述电感传感器3均采用10mh电感,同一支撑杆上的左右两个电感传感器距离中间的电感传感器 6.5cm,同时为尽可能减少小车前瞻重量利用胶枪固定所述电感传感器3。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组件1包括第一长支撑杆11、第二长支撑杆12,所述第一长支撑杆11、第二长支撑杆12呈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长支撑杆11、第二长支撑杆12的一端均与小车车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短支撑杆21、第二短支撑杆22设于所述第一长支撑杆11、第二长支撑杆12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一短支撑杆21、第二短支撑杆22 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长支撑杆11、第二长支撑杆12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长支撑杆11、第二长支撑杆12相对于小车车身水平线向上倾斜30°-50°。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长支撑杆11、第二长支撑杆12相对于小车车身水平线向上倾斜40°,且小车前瞻最远处距离小车车头40cm。同时将电池、电机设在小车车身后方以平衡小车前瞻的重量。

优选地,还包括两个加强肋4,两个所述加强肋4的一端与小车车头5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加强肋4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长支撑杆11、第二长支撑杆12固定连接。通过设计两个所述加强肋4对所述第一长支撑杆11、第二长支撑杆12进行固定,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减小前瞻部分的摆动,保证小车在运行时方向保持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第一长支撑杆11、第二长支撑杆12、第一短支撑杆21、第二短支撑杆22均为碳素杆。

优选地,所述第一短支撑杆21、第二短支撑杆22呈平行设置。

优选地,三个所述电感传感器3在所述第一短支撑杆21、第二短支撑杆22上呈均匀设置。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智能小车的磁场检测结构,通过设计所述第一支撑组件1的一端与小车车身固定连接;第二支撑组件2包括第一短支撑杆21、第二短支撑杆22,所述第一短支撑杆 21、第二短支撑杆22均设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1的另一端并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短支撑杆21位于所述第二短支撑杆22远离小车车头5的一侧;所述电感传感器3的数量为6个,所述第一短支撑杆21、第二短支撑杆22上分别设有三个所述电感传感器3,六个所述电感传感器3均与小车的控制系统6通信连接;当智能小车运行在直行道路上时,设于所述第二短支撑杆22上的三个所述电感传感器3不间断的将检测到的磁场信号传递到小车的控制系统6,小车的控制系统6对接收到的3个磁场信号进行计算、判断,然后控制小车直行运动,当智能小车运行在复杂路面如圆环路面时,此时设于所述第一短支撑杆21上的三个所述电感传感器3启动并将检测到的磁场信号传递到小车的控制系统6,小车的控制系统6对接收到的6个磁场信号进行计算、判断,然后控制小车进行转向等运动,从而保证智能小车的运行准确度。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