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漏液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60695发布日期:2019-04-30 19:01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防漏液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载充电机的防漏液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的车载充电机产品出厂前需经过防漏液性能测试,防止因不确定车载充电机产品的密封性能导致车载充电机产品水道漏冷却液以及防止车载充电机产品涉水后车载充电机中进水引起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漏液测试装置,避免了因不确定车载充电机的密封性能导致车载充电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漏冷却液的情况,避免了因漏冷却液导致的安全事故。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漏液测试装置,用于测试车载充电机的防漏液性能,包括基板、定位部以及汽缸;所述定位部与所述汽缸均固定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定位部包括定位空间,所述定位空间用于容置所述车载充电机;所述汽缸包括汽缸本体以及与所述汽缸本体活动连接的伸缩体,所述伸缩体与所述定位空间相对设置,所述伸缩体包括进气腔体以及与所述进气腔体间隔设置的密封腔体,所述进气腔体用于将外界的气体充入所述车载充电机内以检测所述车载充电机的密封性,所述密封腔体用于将所述车载充电机密封。

其中,所述伸缩体包括活塞杆以及与所述活塞杆固定连接的进气板,所述进气腔体与所述密封腔体间隔设于所述进气板上。

其中,所述防漏液测试装置还包括电磁阀与三个管道,所述电磁阀设于所述基板上,所述汽缸本体上设有两个进气口,所述电磁阀包括两个接口与电磁阀源端,两个所述进气口与两个所述接口分别通过两个所述管道连接,所述电磁阀源端通过第三个所述管道与外界的压缩气体源连接。

其中,所述定位部包括第一子定位部与第二子定位部,所述第一子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子定位部对称设置且形成所述定位空间,所述第一子定位部包括第一阻挡块以及与所述第一阻挡块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块,所述第二子定位部包括第二阻挡块以及与所述第二阻挡块间隔设置的第二支撑块,所述第一阻挡块与所述第二阻挡块彼此相对且具有间隙,所述第一支撑块与所述第二支撑块平行间隔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块包括三层第一支撑板,三层所述第一支撑板依次呈台阶状设置。

其中,所述第二支撑块包括三层第二支撑板,三层所述第二支撑板依次呈台阶状设置,且其中的一个所述第二支撑板中形成有卡位。

其中,所述进气腔体内设有第一密封塞,所述密封腔体内设有第二密封塞,所述第一密封塞用于密封所述车载充电机的进液道与所述进气腔体,所述第二密封塞用于密封所述车载充电机的出液道与所述密封腔体。

其中,所述防漏液测试装置还包括电磁阀开关,所述电磁阀开关与所述电磁阀电连接,所述电磁阀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电磁阀的开启或关闭。

其中,所述防漏液测试装置还包括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置于所述基板上,且所述防护罩盖合所述电磁阀与所述电磁阀开关,所述防护罩上形成有一开口,所述开口用于露出所述电磁阀开关。

其中,所述防漏液测试装置还包括垫脚,所述垫脚设于所述基板背离所述定位部与所述汽缸的表面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防漏液测试装置避免了因不确定车载充电机的密封性能导致车载充电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漏冷却液的情况以及避免了因漏冷却液导致的安全事故。第一阻挡块与第二阻挡块用于同时阻挡车载充电机,避免了车载充电机因充气产生受力不平衡而使车载充电机翘起来,进而避免了车载充电机防漏液测试过程中的安全隐患。电磁阀通过控制活塞杆的运动实现了自动化检测车载充电机防漏液性能测试,提高了测试效率,且可方便快捷的进行测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漏液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防漏液测试装置装设车载充电机第一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防漏液测试装置装设车载充电机第二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漏液测试装置,用于测试车载充电机50的防漏液性能,包括基板10、定位部20以及汽缸30。所述定位部20与所述汽缸30均固定于所述基板10上。所述定位部20包括定位空间40,所述定位空间40用于容置所述车载充电机50。所述汽缸30包括汽缸本体301以及与所述汽缸本体301活动连接的伸缩体302,所述伸缩体302与所述定位空间40相对设置;所述伸缩体302包括进气腔体303以及与所述进气腔体303间隔设置的密封腔体304,所述进气腔体303用于将外界的气体充入所述车载充电机50内以检测所述车载充电机50的密封性,所述密封腔体304用于将所述车载充电机50密封。

具体的,车载充电机50包括进液道501以及与进液道501间隔设置的出液道502,密封腔体304并非通腔,从而当进气腔体303与车载充电机50的进液道501密封连通时,密封腔体304将车载充电机50的出液道502密封;进气腔体303包括进气孔303a,外接的进气装置在通过进气孔303a与进气腔体303连通后,进气装置的气体穿过进气腔体303且经进液道501进入车载充电机50内检测车载充电机50的防漏液性能。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防漏液测试装置实现了为车载充电机50进行防漏液测试,避免了因不确定车载充电机50的密封性能导致的车载充电机50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漏冷却液的情况以及避免了因漏冷却液导致的安全事故。

本申请中,进液道501与进气腔体303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高度,进而进液道501与进气腔体303正对连通,进液道501与进气腔体303的连通面积较大;出液道502与密封腔体304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高度,进而出液道502与密封腔体304正对连通,出液道502与密封腔体304的连通面积较大。因此,本申请的进液道501与进气腔体303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高度以及出液道502与密封腔体304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高度提高了进液道501与进气腔体303的连通面积以及提高了出液道502与密封腔体304的连通面积,提高了车载充电机50的防漏液测试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车载充电机50通过气管连接到气密性检测仪(图中未示出),用于检测车载充电机50中的压力在到达初始的预设压力标准值且在预设时间内的压降数值,并用于与预设标准压降值进行比对以确定车载充电机50的密封程度,即确定车载充电机50的防漏液程度。具体为,在防漏液测试过程中,密封腔体304将车载充电机50的出液道501密封,气体穿过进气腔体303并经进液道501进入车载充电机50中,当气密性检测仪显示的压力值达到预设压力标准值,且在气密性检测仪使车载充电机50保持在预设压力标准值一段时间后,停止向车载充电机50通气,经过预设时间后,当气密性检测仪显示的压降值小于等于预设压降值时,即表明车载充电机50密封性能良好,车载充电机50的防漏液程度良好。其中,压力标准值为本实施例的车载充电机50中的零部件可以承受的压力;压降标准值是通过向本实施例的车载充电机50中通入同样容量的气体进行防漏液性能测试,反复试验得到的防漏液性能达到要求的标准时,车载充电机50内的最大压降值。当然,气密性检测仪的压降显示比预设压降标准值小时,证明车载充电机50的密封性能更好,防漏液性能更好。

本申请中,伸缩体302包括活塞杆305以及与活塞杆305固定连接的进气板306,进气腔体303与密封腔体304间隔设于进气板306上。

进气腔体303内设有第一密封塞(图中未示出),密封腔体304内设有第二密封塞(图中未示出),第一密封塞用于密封车载充电机的进液道501与进气腔体303,第二密封塞用于密封车载充电机的出液道502与密封腔体304。具体为,当进气腔体303与进液道501连通时,第一密封塞将进气腔体303与进液道501的连接处密封;当密封腔体304将出液道502密封时,第二密封塞将密封腔体304与出液道502的连接处进一步密封。第一密封塞与第二密封塞的密封使得车载充电机50中的气体无法溢出到外界,进一步提高了车载充电机50防漏液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部20包括第一子定位部201与第二子定位部202,第一子定位部201与第二子定位部202对称设置且形成一定位空间40,定位空间40用于容置车载充电机50。

第一子定位部201包括第一阻挡块203以及与第一阻挡块203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块204,第二子定位部202包括第二阻挡块205以及与第二阻挡块205间隔设置的第二支撑块206,第一阻挡块203与第二阻挡块205彼此相对且具有间隙,第一支撑块204与第二支撑块206平行间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阻挡块203与第一支撑块204垂直间隔,第二阻挡块205与第二支撑块206垂直间隔。

第一支撑块204包括三层第一支撑板204a,三层第一支撑板204a依次呈台阶状设置。

第二支撑块206包括三层第二支撑板206a,三层第二支撑板206a依次呈台阶状设置,且其中的一个第二支撑板206a中形成有卡位206b。

本申请中,三层第一支撑板204a依次呈台阶状设置,三层第二支撑板206a依次呈台阶状设置,且其中的一个第二支撑板206a中形成有卡位206b,均是按照车载充电机50的外形设计,均是为了车载充电机50可以与第一支撑块204以及第二支撑块206较好地卡持,进而车载充电机50可较稳固地定位于定位空间40内。

进一步地,当车载充电机50置于定位空间40内时,第一阻挡块203与第二阻挡块205用于同时阻挡车载充电机50,以防止车载充电机50在退气过程中的振荡,提高了车载充电机50在退气过程中的稳定性,实现了避免车载充电机50因充气产生受力不平衡而使车载充电机50翘起来,进而避免了车载充电机50防漏液测试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防漏液测试装置还包括电磁阀60与三个管道(图中未示出),电磁阀60设于基板10上,汽缸本体301上设有两个进气口(图中未示出),电磁阀60包括两个接口(图中未示出)与电磁阀源端(图中未示出),两个进气口与两个接口分别通过两个管道连接,电磁阀源端通过第三个管道与外界的压缩气体源连接。

防漏液测试装置还包括电磁阀开关70,电磁阀开关70与电磁阀60电连接,电磁阀开关70用于控制电磁阀60的开启或关闭。

具体的,电磁阀开关70可控制通过电磁阀源端进入汽缸30的气体的运动方向,进而可控制活塞杆305的运动方向,即当车载充电机50需进行防漏液性能测试时,电磁阀开关70控制通过电磁阀源端进入汽缸30的气体的运动方向为推动活塞杆305向靠近进液道501的方向运动,以使进气腔体303与进液道501连通,密封腔体304将出液道502密封,进而穿过进气腔体303且经进液道501进入车载充电机50的气体检测车载充电机50的防漏液性能;当车载充电机50防漏液性能测试结束时,电磁阀开关70控制通过电磁阀源端进入汽缸30的气体的运动方向为推动活塞杆305向远离进液道501的方向运动,以使进气腔体303与进液道501分离,密封腔体304与出液道502分离,进而汽缸30复位。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电磁阀60通过控制活塞杆305的运动可快速导通进气腔体303与进液道501,进而实现了自动化检测车载充电机50防漏液性能测试,提高了测试效率,且可方便快捷的进行测试。

防漏液测试装置还包括防护罩80,防护罩80盖合电磁阀60与电磁阀开关70,防护罩80置于基板10上,防护罩80上形成有一开口801,开口用于露出电磁阀开关70。具体的,为了保护电磁阀60与电磁阀开关70,且为了避免对电磁阀60与电磁阀开关70的误操作,电磁阀60与电磁阀开关70需被盖合。同时为了在正常操作过程中,可较好地控制电磁阀开关70,防护罩80上的开口801可便于操作者伸入防护罩80内以操控电磁阀开关70。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防护罩80将电磁阀60与电磁阀开关70盖合,进而实现了对电磁阀60与电磁阀开关70的保护,且避免了由于对电磁阀60与电磁阀开关70的误操作所导致的安全事故;本实用新型还通过防护罩80上的开口801以便于操控电磁阀开关70。

防漏液测试装置还包括垫脚90,垫脚90设于基板10背离定位部20与汽缸30的表面上。在本实施例中,垫脚90用于支撑基板10。

使用时,将车载充电机50置于定位空间40中,以使车载充电机50卡持于第一支撑块204与第二支撑块206上,如图2所示。调节电磁阀开关70以使通过电磁阀源端进入汽缸30的气体的运动方向为推动活塞杆305向靠近进液道501的方向运动,进气腔体303与进液道501密封连通,密封腔体304将出液道502密封,如图3所示。进气装置向车载充电机50中通气,气体穿过进气腔体303且经进液道501进入车载充电机50以检测车载充电机50的防漏液性能。当气密性检测仪显示的压力值大于等于第二预设压力标准值时,即表明车载充电机50密封性能良好,车载充电机50的防漏液程度良好。当车载充电机50的防漏液性能测试结束时,调节电磁阀开关70以使通过电磁阀源端进入汽缸30的气体的运动方向为推动活塞杆305向远离进液道501的方向运动,进气腔体303与进液道501分离,密封腔体304与出液道502分离,气缸30复位,关闭电源。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