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水混凝土透水系数的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39039发布日期:2019-06-05 23:56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透水混凝土透水系数的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透水混凝土检测用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透水混凝土透水系数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申请号为CN201621178350.8的透水混凝土透水系数的检测装置,该装置包括透水筒、第一溢流管、第二溢流管、第三溢流管、第一截止阀、第二截止阀、第三截止阀、超声波液位差计、第一液位传感器、第二液位传感器、注水系统、溢水槽、溢流口、秒表计时器、量筒、支架、卡箍和密封圈。该装置虽然实现了对透水系数的检测,但是该装置仍然存在的缺点为:

检测过程中,在旁边放置量筒,量筒承接第一溢流管和第二溢流管溢出的水,通过分析量筒内承接的水体积以及放入的透水混凝土块体积等,得到透水系数,但是方便放置量筒,在操作等过程中极易导致量筒倾倒出水,进而导致整个检测工作重新来过,导致操作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提供一种透水混凝土透水系数的检测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因量筒仅是放置在透水筒旁而导致量筒被碰撞后容易将水倾倒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透水混凝土透水系数的检测装置,包括:透水筒、量筒、安放座以及限位组件,在透水筒旁放置有安放座,安放座底面凹陷形成供量筒插入的插孔,在安放座与透水筒的连接处安装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用于限制量筒自动从竖直方向上与安放座脱离。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安放座,安放座采用大密度材料制成,使得安放座放置在平面上不易移动,再加上插孔内壁的阻挡作用,轻微碰撞量杯也不会导致量杯与安放座发生相对位移,避免在操作等过程中导致量筒倾倒出水的现象出现,避免导致整个检测工作重新来过,避免操作麻烦;

2)通过设置限位组件,即使承载安放座的桌子发生较大振动,也不会因量杯跳动而导致量杯撞击安放座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透水混凝土透水系数的检测装置中量筒处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限位部处的A-A剖视图。

附图标记:量筒1、安放座2、限位组件3、第一楔块31、第二楔块32、移动块33、第一弹簧34、导向杆35、限位部36、限位块360、第二弹簧361、推杆362、齿轮363、内齿环36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透水混凝土透水系数的检测装置,包括:透水筒(图中未示)、量筒1、安放座2以及限位组件3,在透水筒旁放置有安放座2,安放座2底面凹陷形成供量筒1插入的插孔,在安放座2与透水筒的连接处安装有限位组件 3,限位组件3用于限制量筒1自动从竖直方向上与安放座2脱离。

为了设计结构简单的限位组件3,且方便将量筒1插入至插孔内,也方便将量筒1从插孔内拔出,限位组件3包括:第一楔块31、第二楔块32、移动块33、第一弹簧34、导向杆35以及限位部36,插孔分为上孔和下孔,上孔位于下孔上方,下孔的直径与量筒1 尺寸相匹配,上孔内壁到量筒1外壁之间有距离,在上孔内壁上安装有第一楔块31,第一楔块31顶面与上孔内壁连接后向下倾斜,第一楔块31底面位于水平面上,在第一楔块31 下方设置有第二楔块32,第二楔块32顶面位于水平面上,第二楔块32底面与第一楔块 31顶面平行,与第二楔块32顶面固定有移动块33,移动块33被导向杆35穿过,导向杆 35与量筒1外壁固定,在导向杆35导向下移动块33能在量筒1径向上运动,在移动块 33与量筒1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34,在导向杆35背离量筒1一端安装有限位部36,限位部36用于限制移动块33与导向杆35脱离,第一弹簧34被导向杆35穿过,避免第一弹簧34在竖直方向上随意移动而导致第一弹簧34与移动块33和量杯脱离,以保证第一弹簧34的功能能够正常实施,在第一弹簧34弹力下能保持第一楔块31限制第二楔块32上移的状态。

为了设计结构简单的限位部36,保证正常使用时在第一弹簧34弹力不能将移动块33 与导向杆35脱离,且方便更换第一弹簧34,限位部36包括:限位块360、第二弹簧361、推杆362、齿轮363以及内齿环364;

导向杆35背离量筒1的端部顶面凹陷形成凹槽,在凹槽内插入有限位块360,限位块 360两侧分别固定有转动杆以及转动筒,转动杆和转动筒均伸入至凹槽内壁内,转动杆中心线以及转动筒中心线均位于水平方向上,通过设置凹陷以及限位块360的尺寸,能够实现限位块360长边缘位于竖直位置时限位块360限制移动块33与导向杆35脱离,当限位块360短边缘位于竖直方向上时限位孔不冒出凹槽且限位块360不会阻挡移动块33与导向杆35脱离,转动杆中心线以及转动筒中心线均与导向杆35垂直,限位块360凹陷形成与转动筒连通的空腔,在导向杆35上开设有将外界与转动筒连通的导向孔,在导向孔内安装有推杆362,推杆362一端伸入至空腔内且固定有齿轮363,能与齿轮363啮合有内齿环364,内齿环364安装在空腔内壁上,齿轮363固定至第二弹簧361一端,第二弹簧 361另一端固定至空腔内壁,推杆362不能自转,推杆362不与转动筒接触,在第二弹簧 361弹力下能保持齿轮363与内齿环364啮合,当齿轮363与内齿环364啮合时推杆362 不伸出导向孔。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当需要将量筒1与安放座2脱离时,手握紧移动块33与量杯,使得第二楔块32向量杯靠近,保持此状态,将量杯和移动块33一起上移,就可使得第一楔块31跨越第一楔块31,拆卸时仅需要一只手即可,拆卸方便。当需要将量筒1插入至插孔内时,直接将量筒1插入插孔内即可,第一楔块31顶面与第二楔块32底面开始接触,第二楔块32受到第一楔块31挤压,第一弹簧34被压缩,故将量杯插入即可,当然为了使得第一楔块31与第二楔块32对准,可以设计下孔内长方体形,以避免因量杯为圆筒形可以旋转而导致第一楔块31与第二楔块32对准困难。

当需要拆卸第一弹簧34时,首先,手指伸入至导向孔内,按压推杆362,使得推杆362上的齿轮363与内齿环364脱离,齿轮363进入到空腔内;然后,将限位块360旋转到凹槽内;再后,释放推杆362,使得限位块360保持在凹槽内,也避免手指阻挡移动块 33移动;最后,将移动块33从导向杆35上拔出,即可将第一弹簧34拉出后更换。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