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中吲哚氰绿的检测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12264发布日期:2019-09-20 20:40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血液中吲哚氰绿的检测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医疗体外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血液中吲哚氰绿的检测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经静脉注入机体内后,立刻和血浆蛋白结合,随血循环迅速分布于全身血管内,高效率、选择地被肝细胞摄取,又从肝细胞以游离形式排泄到胆汁中,经胆道入肠,随粪便排出体外。由于排泄快,一般正常人静脉注射20分钟后约有97%从血中排除、不参与体内化学反应、无肠肝循环、无淋巴逆流、不从肾等其他肝外脏器排泄。吲哚菁绿注释进机体后在血液中的滞留情况能够很好的反应机体的肝脏储备功能,因此测定吲哚菁绿注射至机体后血液中的残留量对肝脏代谢能力的检测及相关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技术中公开了一种脉搏光度测定法(吴婧.(2015).无创PDD检测肝有效血流量在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中短期预后价值.硕士学位论文,贵阳医学院),通过体外测定并比较血液中两种不同吸光物质的密度,对注入体内的吲哚菁绿浓度进行实时分析,用于肝功能储备及相关级别的诊断。这种方法,对于机体间的个体差异(例如:机体的皮肤、肌肉等的差异导致荧光在穿过这些组织时的衰减程度不尽相同;且这种差异虽然可以进行标定,却难以达到精确,且耗费时间),相关设备需要经常进行校正和参数修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血液中吲哚氰绿的检测装置及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血液中吲哚氰绿的检测装置,包括:

血液分流管,所述血液分流管为透明材质,用以连接待检测生物体,以使所述待检测生物体的血管内的血液经由所述血液分流管分流;

光电探测器,所述光电探测器设在与所述血液分流管相距预定距离的位置,用以接收所述血液中吲哚氰绿发出的荧光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数据采集装置,所述数据采集装置与所述光电探测器相连,用以采集所述电信号。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血液中吲哚氰绿的检测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血液分流管的一端适于连接至待检测生物体的血管的第一位置,所述血液分流管的另一端适于连接至待检测生物体的血管的第二位置,以使所述第一位置流出的血液经由所述血液分流管后从所述第二位置回流至所述血管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蠕动泵,所述蠕动泵设在所述血液分流管上,用以输送所述血液分流管中的血液。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暗室,所述光电探测器设置于所述暗室内,以减少外部环境光线的干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血液分流管的所述一端设有第一针头,所述血液分流管的所述另一端设有第二针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光电探测器为光电倍增管、硅光电倍增器、光电二极管及雪崩光电二极管中的任意一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预定距离为0.01毫米至10厘米。

另一方面,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血液中吲哚氰绿的检测系统,包括:

如上所述的血液中吲哚氰绿的检测装置;

处理装置,所述处理装置与所述数据采集装置相连,用以根据所述电信号确定所述吲哚氰绿的含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与所述数据采集装置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信号为脉冲信号,所述数据采集装置具体用于根据采集的时间间隔周期性地采集单位时间内所述光电探测器输出的所述脉冲信号的个数,所述处理装置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脉冲信号的个数计算所述荧光强度,以及根据荧光强度确定所述吲哚氰绿的含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处理装置还用于根据所述荧光强度生成吲哚氰绿数据信息,并将其发送至所述显示装置进行显示,所述吲哚氰绿数据信息为关于“荧光强度与测量时间”的关系曲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血液中吲哚氰绿的检测装置及系统,利用血液分流管从待检测生物体上引流血液至体外,再通过光电探测器检测血液吲哚氰绿发出的荧光产生对应的电信号,数据采集装置采集该电信号,处理装置根据该电信号确定吲哚氰绿的含量,如此,实现了血液中吲哚氰绿中浓度的检测,其结构简单,检测方便;并且,由于利用血液分流管将血液引流至体外进行检测,荧光穿过透明的血液分流管后被光电探测器接收,而不需要穿过人体组织,因此,可以避免相关技术中荧光需要传统机体组织时的吸收与损耗,以及由于机体间的个体差异导致的检测结果不准确以及需要校正及参数修订等问题,其检测结果准确、灵敏度高、稳定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血液中吲哚氰绿的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周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吲哚菁绿是一种荧光标记的药物,其通过肝脏进行代谢。通过静脉注射至机体后,血液中吲哚菁绿的浓度的变化便直接反应了机体肝脏的功能。因此测定吲哚菁绿注射至机体后血液中的含量对肝脏代谢能力的检测及相关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检测血液中吲哚氰绿含量的检测系统。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血液中吲哚氰绿的检测系统。

参照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血液中吲哚氰绿的检测系统,包括血液中吲哚氰绿的检测装置100及处理装置200。

具体地,血液中吲哚氰绿的检测装置100包括血液分流管10、光电探测器11及数据采集装置12。其中,血液分流管10为透明材质,用以连接待检测生物体400,以使所述待检测生物体400的血管内的血液经由所述血液分流管10分流。

也就是说,在进行检测之前,将该血液分流管10的至少一端连接至待检测生物体400上的血管,例如静脉血管或动脉血管,如此,血管内的血液即可流入至体外的血液分流管10。而血液分流管10为透明材质,可以确保血液中吲哚氰绿发出的荧光能够透过血液分流管10射出。

光电探测器11设在与所述血液分流管10相距预定距离的位置,用以接收所述血液中吲哚氰绿发出的荧光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该光电探测器11可以为光电倍增管、硅光电倍增器、光电二极管及雪崩光电二极管中的任意一种。较佳的,光电探测器11与血液分流管10之间的预定距离为0.01毫米至10厘米。也即是,该光电探测器11临近血液分流管10设置,血液中吲哚氰绿发出的荧光能够被光电探测器11检测到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该电信号的强度与荧光的强度呈相关性,例如荧光的强度越强,则产生的电信号的强度越强。

数据采集装置12与所述光电探测器11相连,用以采集所述电信号,处理装置200与所述数据采集装置12相连,用以根据所述电信号确定所述吲哚氰绿的含量。

也就是说,数据采集装置12可以采集光电探测器11输出的电信号。由于荧光的强度与吲哚氰绿的含量呈相关性,例如吲哚氰绿的含量越高,则其发出的荧光的强度越强。所以,通过处理装置200根据该电信号即可确定吲哚氰绿的含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血液中吲哚氰绿的检测系统,利用血液分流管10从待检测生物体400上引流血液至体外,再通过光电探测器11检测血液吲哚氰绿发出的荧光产生对应的电信号,数据采集装置12采集该电信号,处理装置200根据该电信号确定吲哚氰绿的含量,如此,实现了血液中吲哚氰绿中浓度的检测,其结构简单,检测方便;并且,由于利用血液分流管10将血液引流至体外进行检测,荧光穿过透明的血液分流管10后被光电探测器11接收,而不需要穿过人体组织,因此,可以避免相关技术中荧光需要传统机体组织时的吸收与损耗,以及由于机体间的个体差异导致的检测结果不准确以及需要校正及参数修订等问题,其检测结果准确、灵敏度高、稳定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血液分流管10的一端适于连接至待检测生物体400的血管的第一位置,血液分流管10的另一端适于连接至待检测生物体400的血管的第二位置,以使所述第一位置流出的血液经由所述血液分流管10后从所述第二位置回流至所述血管内。

也就是说,在检测时,可以将血液分流管10的一端连接至待检测生物体400的血管的第一位置(近端),将血液分流管10的另一端连接至待检测生物体400的血管的第二位置(远端),如此,血管内的血液可以从第一位置流出至血液分流管10中,经过血液分流管10之后,从第二位置回流至血管内,如此,可以确保血液流回至待检测生物体400内,避免对待检测生物体400造成损害。

更为具体的,血液分流管10的所述一端设有第一针头(未示出),所述血液分流管10的所述另一端设有第二针头(未示出)。该第一针头和第二针头可以动脉针或静脉针,在检测时,利用第一针头穿刺进入至动脉或静脉的第一位置,利用第二针头穿刺进入至动脉或静脉的第二位置,如此,方便于血液分流管10两端与待检测生物体400之间的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蠕动泵13,所述蠕动泵13设在所述血液分流管10上,用以输送所述血液分流管10中的血液。如此,通过蠕动泵13提供动力,将血液分流管10中的血液输送回流至血管内,同时,使用蠕动泵13可对血液分流管10中血液的流量、流速、流动方向进行控制,防止血液回流等现象发生,系统更为稳定。

可以理解的是,蠕动泵13是可以选择的,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不使用蠕动泵13,利用血管中血压也可以使得血液能够血液分流管10中的流动。

可选地,血液分流管10上还可以设置流量控制阀(未示出),通过该流量控制阀可以对血液分流管10中血液的流速进行精确调节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还包括暗室(未示出),所述光电探测器11设置于所述暗室内,以减少外部环境光线的干扰。该暗室可以屏外部的环境光线,避免外部环境光线对光电探测器11造成干扰,确保光电探测器11的检测精度更高。

需要说明的是,数据采集装置12可以设置在暗室内与光电探测器11形成一个整体,当然,也可以单独设置在暗室外。并且,该数据采集器可以通过标准数字接口与光电探测器11连接,例如通过USB接口或串口等。

此外,处理装置200可以是一个处理器(例如MCU或者CPU),其可以集成于数据采集装置12中。处理装置200还可以是上位机,上位机与数据采集装置12通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显示装置300,所述显示装置300与所述数据采集装置12相连,如此,通过该显示装置300可以显示检测结果等信息。

更为具体的,电信号为脉冲信号,数据采集装置12具体用于根据采集的时间间隔周期性地采集单位时间内所述光电探测器11输出的所述脉冲信号的个数,处理装置200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脉冲信号的个数计算所述荧光强度,以及根据荧光强度确定所述吲哚氰绿的含量。其中,可选地,采集的时间间隔为0.1us至200min。

也就是说,光电探测器11输出脉冲信号,而数据采集装置12采集这些脉冲信号,然后,由处理装置200根据脉冲信号的个数计算荧光强度,荧光强度越强,光电探测器11单位时间内输出的脉冲个数越多,最后,处理装置200通过荧光强度确定吲哚氰绿的含量,如此,可以准确检测吲哚氰绿的含量。

进一步的,处理装置200还用于根据所述荧光强度生成吲哚氰绿数据信息,并将其发送至所述显示装置300进行显示,所述吲哚氰绿数据信息为关于“荧光强度与测量时间”的关系曲线。如此,通过显示装置300可以直观的获知吲哚氰绿的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