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抗风防滑性能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17943发布日期:2019-05-07 21:51阅读:592来源:国知局
起重机抗风防滑性能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起重机抗风防滑性能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国家标准GB/T6067.1-2010《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总则》第9.4条规定“室外工作的轨行式起重机应装设可靠的抗风防滑防护装置,并应满足规定的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抗风防滑要求”,“工作状态下的抗风防滑制动装置可采用制动器、轮边制动器、夹轨器、顶轨器、压轨器、别轨器等”;当工作状态下的抗风防滑制动装置不能满足非工作状态下的抗风防滑要求时,还应装设牵缆式、插销式或其他形式的锚定装置。起重机有锚定装置时,锚定装置应能独立承受起重机非工作状态下的风载荷。”目前应用在港口起重机上抗风防滑防护装置主要包括:工作状态下的装置采用工作制动器、轮边制动器、轨道固定器(夹轨器、顶轨器、压轨器、别轨器等),非工作状态下增加锚定装置。尤其是沿海的港口起重机,设置的工作状态下的抗风防滑防滑装置往往是多个或多种结构形式的组合,例如装在多个车轮上的工作制动器和轮边制动器。

CN200410061447.6公开了一种《港口起重机防风安全制动器的室内试验检测装置》,由试验台架、液压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和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等组成,所述的试验台架是由立柱结构、垂直加载油缸、上箱体结构、直线导轨副、下箱体结构、水平推力油缸、台车架、车轮组、起重机钢轨及基础平台等组成;立柱结构为C型结构,用立柱地脚螺栓固定于基础平台;立柱结构上悬臂端部装有两个垂直加载油缸,垂直加载油缸下端连接上箱体结构,在上箱体结构与下箱体结构之间安装有直线导轨副,下箱体结构下部的铰轴座连接台车架;在台车架的下部安装了两个车轮组,两个车轮支承在起重机钢轨的轨面上;两个水平推力油缸的缸筒铰轴支承在水平油缸支架上,两个水平推力油缸的活塞杆铰座分别连接于左侧车轮组的外伸车轮轴上;在两个垂直加载油缸中间设有导向管;在立柱结构下部侧面装有监测车轮滑移运动的位移传感器和行程开关;在台车架的两侧面设有侧面支架,其上装有侧面水平滚轮;直线导轨副的三组滑块用连接螺栓固定于上箱体结构的底平面,直线导轨副的两根平行布置的直线导轨用连接螺栓固定在下箱体结构的上平面;直线导轨副的滑块与直线导轨的四周嵌装有钢珠。

该测试装置是一种室内试验装置,囿于实验室空间限制,该测试装置只能作为抗风防滑防滑装置零部件的性能测试装置,无法测试起重机上所有抗风防滑防滑装置共同作用的抗风防滑性能;并且只能利用垂直油缸简单模拟起重机自重,未考虑不同结构起重机在实际自重作用下不同位置车轮及台车架所受重力的不同;同时起重机的实际抗风防滑能力还受到复杂的室外实际环境的影响,例如现场实际风载荷作用位置、大车轨道制造质量、不同情况下轨道摩擦系数、抗风防滑防滑装置安装位置及动作状况的影响,等等,导致无法真实准确地测试起重机整体具有的抗风防滑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方便实地测试的起重机抗风防滑性能测试装置,以保证测试结果与实际抗风防滑能力的一致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起重机抗风防滑性能测试装置,包括液压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设置在支撑基础上,所述液压缸的缸体限位在止挡基础上,所述止挡基础和所述支撑基础均设置在起重机工作的地面上;

液压泵、油箱以及第一油管和第二油管设置在推车上,所述液压泵连接所述油箱和液压电磁阀,第一油管和第二油管分别连接所述液压电磁阀的两个端口,所述液压电磁阀的回油口连通所述油箱,所述第一油管和第二油管的另外两个端口分别连接所述液压缸的两个液压阀口;

所述液压缸的柱塞杆的端部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具有接口,传导线可插拔地连接接口;

所述传导线、液压泵和液压电磁阀均连接控制系统;

所述传导线和控制系统均设置在所述推车上。

较好的,所述推车可以包括箱体,所述箱体支撑设置在脚轮上,所述箱体的一个侧壁上设有人孔,所述人孔上设有端盖;所述箱体的另一个侧壁上设有手柄。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基础可以包括拖板车和设置在所述拖板车上的升降支架,所述液压缸的缸体设置在所述升降支架上,并且所述液压缸的缸体的端面上设有法兰,对应地,在所述止挡基础上也设有对接法兰,所述法兰和对接法兰连接后与所述液压缸的缸体球形连接。该方案能够调节缸体与所述止挡基础、起重机台车架连接的高度和角度,也便于现场测试时缸体位置的放置。

使用上述起重机抗风防滑性能测试装置的起重机抗风防滑性能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需要测试时,将起重机停在待测位置,然后将所述第一油管和第二油管分别连接到液压缸对应的液压阀口上,将所述传导线插入到压力传感器的连接接口上;

操作控制程序,安装在电脑中,用于控制所述液压泵和所述液压电磁阀工作,液压油压入到所述液压缸对应的腔体内,驱动所述柱塞杆伸出,当设置在所述柱塞杆的端部上的压力传感器碰触到待测起重机的车架时,推动起重机移动,压力传感器将推动所述起重机刚移动时的压力峰值和移动后的压力均值传递到所述控制系统中;控制系统传导到电脑中,操作控制程序对所接收到的数值代入计算,显示出该起重机的抗风防滑能力。

优选所述电脑为笔记本电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起重机抗风防滑性能测试装置设置在室外,且都易于移动,以方便装置的布置和检测,能够在起重机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地检测,保证了测试结果与实际抗风防滑能力的一致性;且不受实验室测试场地的限制,因此可以测试体型较大的起重机,测试结果可以直接显示出来,准确、直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执行部分和起重机(局部)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推车及推车上所承载部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液压系统的控制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该起重机抗风防滑性能测试装置包括:

液压缸1,为该测试装置的执行部分,设置在支撑基础2上,所述液压缸的缸体12限位在止挡基础3上,所述止挡基础3和所述支撑基础2均设置在起重机工作的地面上。液压缸1的柱塞杆11的端部上设有压力传感器6,压力传感器6具有接口61。

本实施例中的支撑基础2包括拖板车21和设置在所述拖板车21上的升降支架22,所述液压缸的缸体设置在所述升降支架22上,并且所述液压缸的缸体的端面上设有法兰23,对应地,在所述止挡基础3上也设有对接法兰31,所述法兰23和对接法兰31可拆卸连接。法兰23和对接法兰31连接后与液压缸的缸体球形连接。

推车5,用于放置该测试装置的控制部分和驱动部分,包括箱体51,所述箱体51支撑设置在脚轮52上,所述箱体51的一个侧壁上设有人孔,所述人孔上设有端盖53;以方便对箱体内的部件进行检修维护;所述箱体51的另一个侧壁上设有两个手柄54,以方便推动推车,在不工作时,手柄用于缠绕油管。箱体具有上端口盖板,为方便显示箱体内的部件,图1省略了上端口盖板;工作时,笔记本电脑放置在上端口盖板上。

本实施例中的箱体中部设有隔板,将箱体分隔为上层和下层。电控箱、油箱和液压泵设置在上层空腔内,液压电磁阀等部件设置在下层空腔内。

控制部分,包括控制系统,本实施例中的控制系统为电脑。

驱动部分,用于接收控制部分的信号驱动液压缸动作,包括设置在箱体51内的液压泵41、油箱42、第一油管44、第二油管45和用于连接压力传感器6的传导线(图中未示出)。

其中,所述液压泵41连接所述油箱42和液压电磁阀43,液压电磁阀可以根据需要选用现有技术中是的任意一种;第一油管44和第二油管45分别连接所述液压电磁阀43的两个端口,所述液压电磁阀43的回油口连通所述油箱42,所述第一油管44和第二油管45的另外两个端口分别连接所述液压缸1的第一液压阀口13和第二液压阀口14。

本实施例中由液压缸、液压泵、油箱以及电磁阀构成的液压系统的连接关系和控制为现有技术。

所述液压缸1的柱塞杆11的端部设有压力传感器6,所述压力传感器6具有接口61,传导线可插拔地连接接口61;

所述传导线、液压泵41和液压电磁阀43均连接控制系统62;控制系统62通过接口连接笔记本电脑(图中未示出)。

起重机抗风防滑性能测试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需要测试时,将起重机停在待测位置,然后将所述第一油管44和第二油管45分别连接到液压缸1对应的液压阀口上,将所述传导线插入到压力传感器的连接接口61上;

操作控制程序,图中未示出,安装在笔记本电脑内,为现有技术,用于给控制系统62发出指令,从而控制所述液压泵41和所述液压电磁阀43工作,并接收压力传感器的信号;液压油压入到所述液压缸对应的腔体内,驱动所述柱塞杆11伸出,当设置在所述柱塞杆的端部上的压力传感器6碰触到待测起重机7的车架71时,推动起重机后退,压力传感器将推动所述起重机移动是的压力值传递到所述控制系统中。

控制系统对所接收到的压力值传递到电脑中,操作控制程序代入计算,在电脑上显示出该起重机的抗风防滑载荷。控制系统为计算机内程序,可根据需要选用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