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GIS局放测试的特高频手持式陡脉冲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8995发布日期:2019-08-09 21:33阅读:5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GIS局放测试的特高频手持式陡脉冲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子行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GIS局放测试的特高频手持式陡脉冲发生器。



背景技术:

局部放电特高频法(UHF)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现场检测技术,它通过检测GIS内绝缘隐患在运行电压下辐射的电磁波,来判断GIS内部是否发生局部放电。实践经验表明,局部放电特高频检测具有检测灵敏度高和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适用于发电厂和变电站的GIS局部放电测量。

在GIS局部放电检测中,特高频局部放电传感器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将GIS设备放电时产生的特高频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为了保证局部放电系统的稳定性及准确性,需要在设备投运前、检修后定期对GIS设备的特高频局部放电传感器进行现场校验。为了对特高频局部放电传感器的灵敏度进行检验,需要向GIS设备内部注入模拟的局部放电的陡脉冲信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GIS局放测试的特高频手持式陡脉冲发生器,用来模拟局部放电信号。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GIS局放测试的特高频手持式陡脉冲发生器,包括:处理单元、LORA无线接收电路和脉冲输出电流;所述处理单元包括单片机;所述LORA无线接收电路包括LORA天线和LORA无线接收模块,所述LORA天线通过导线与LORA无线接收模块连接;所述脉冲输出电流包括直流高压电源模块、输出控制电路和脉冲输出回路,所述直流高压电源模块、输出控制电路和脉冲输出回路顺次连接;所述单片机的一端与所述LORA无线接收模块连接,所述单片机的另一端与所述输出控制电路连接。

较佳地,所述处理单元还包括:外触发模块、按键和液晶显示器,所述外触发模块、按键、液晶显示器分别与所述单片机连接。

较佳地,所述单片机还与所述直流高压电源模块连接。

较佳地,所述单片机采用STM32F103处理器。

较佳地,所述LORA无线接收模块采用SX127X芯片。

较佳地,所述脉冲输出回路包括限流电阻R1、继电器和输出电阻R2,所述限流电阻R1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继电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继电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输出电阻R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出电阻R2的输出端通过电源与限流电阻R1的输入端连接。

较佳地,所述继电器选择水银继电器。

较佳地,所述R1为1MΩ,所述R2为200Ω。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GIS局放测试的特高频手持式陡脉冲发生器,通过LORA天线、LORA无线接收模块、单片机、输出控制电路和脉冲输出回路之间顺次连接形成局部放电的陡脉冲信号,从而可以很好的对特高频局部放电传感器的灵敏度进行检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GIS局放测试的特高频手持式陡脉冲发生器内部电路图;

图2为脉冲输出回路内部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GIS局放测试的特高频手持式陡脉冲发生器,包括:处理单元、LORA无线接收电路和脉冲输出电流;进一步地,处理单元包括单片机;LORA无线接收电路包括LORA天线和LORA无线接收模块,LORA天线通过导线与LORA无线接收模块连接;脉冲输出电流包括直流高压电源模块、输出控制电路和脉冲输出回路,直流高压电源模块、输出控制电路和脉冲输出回路顺次连接;单片机的一端与LORA无线接收模块连接,单片机的另一端与输出控制电路连接。

进一步地,处理单元还包括:外触发模块、按键和液晶显示器,外触发模块、按键、液晶显示器分别与单片机连接。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按键由数字键和功能按键组成,用于输出频率设置、电压值设置、输出控制和开关机控制;液晶显示器采用2.8寸TFT液晶显示器。

进一步地,单片机还与直流高压电源模块连接,从而可以通过单片机控制输出电压。

进一步地,单片机采用STM32F103处理器。

进一步地,LORA无线接收模块采用SX127X芯片。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脉冲输出回路包括限流电阻R1、继电器和输出电阻R2,限流电阻R1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继电器的输入端连接,继电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输出电阻R2的输入端连接,输出电阻R2的输出端通过电源与限流电阻R1的输入端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继电器选择水银继电器,R1为1MΩ,R2为200Ω。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GIS局放测试的特高频手持式陡脉冲发生器,通过LORA天线、LORA无线接收模块、单片机、输出控制电路和脉冲输出回路之间顺次连接形成局部放电的陡脉冲信号,从而可以很好的对特高频局部放电传感器的灵敏度进行检验。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