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色皿及其配套使用的比色皿底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58334发布日期:2019-05-15 22:12阅读:1253来源:国知局
比色皿及其配套使用的比色皿底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属于光学测量的透明容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比色皿及其配套使用的比色皿底座。



背景技术:

比色皿是一种用于光谱分析的装备仪器。其主要是由石英粉烧制的石英比色皿,也有微量、半微量、荧光等比色皿。目前最常用的比色皿的光程是固定的,对测定的样品要根据情况进行多次的处理,比色皿的清洗也比较麻烦;而且,由于检出限和样品浓度的关系,浓度太高超出线性范围,浓度太低误差过大,需要对样品进行稀释或者浓缩、或者更换合适光程的比色皿;这样的操作过程比较繁琐,而样品稀释的程度也较难判断。虽然现有的测量仪器会配备有不同的光程比色皿来解决上述问题,但比色皿校准和清洗麻烦,操作也不方便。现有的专利也报道一些异形比色皿,其能够在一个比色皿满足多光程的测定,如CN105891117A公开了一种阶梯式多光程比色皿,但其需要有配套使用的阶梯式比色皿台、滑动挡块,较为复杂;测定结果仅是粗略测量,并不精准;加样为分别加样,在不同梯度的比色皿中会出现样品加样前后顺序或者取样方式不同所产生的误差;CN203465188U、CN207123484U、CN102879333A均涉及多光程比色皿,其是通过比色皿上下部分宽度和/或厚度的不同,然而上述比色皿的尺寸固定,使用范围有所限制。

故现需要一种不需要处理样品(如稀释或者浓缩)的情况下、不需要更换比色皿的情况下,能够测定出精确的数值,能够连续加样保证各测定区的样品来源相同、减少加样造成的样品差异,能实时进行归零的比色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不需要处理样品(如稀释或者浓缩)的情况下、不需要更换比色皿的情况下,能够测定出精确的数值,能够连续加样保证各测定区的样品来源相同、减少加样造成的样品差异,能实时进行同步归零的比色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比色皿,其包括入样口、检测部分和归零区域,检测部分至少有三个检测区域,各检测区域的内容腔是相互连通的,且三者的内容腔宽度依次逐步增大或变小,入样口与宽度最小的检测区域连通。

进一步的,各检测区域的内容腔按照等比数列设置;当检测区域为三个时,第一检测区域的宽度L1为0.1mm,第二检测区域的宽度L2为1mm,第三检测区域的宽度L3为10mm,归零区域的宽度与第三检测区域的宽度相同,为10mm。

进一步的,设置与比色皿配套使用的底座,底座为一上部敞开的盒体结构,盒体结构的相对两侧设置通光孔,在检测区域相对应的光通道(即两侧通光孔之间的光通道)中至少设置一阻挡部,阻挡部与其所在的侧壁之间留有间隔,各光通道上的阻挡部与通道另一侧的侧壁或者通道上的两个相对应的阻挡部之间容纳常规的比色皿。由于阻挡部与其所在的侧壁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可调,从而在适配本申请的比色皿的同时,能够适配各种型号的常规比色皿。

进一步的,设置与比色皿配套使用的底座,底座为一上部敞开的盒体结构,盒体结构的相对两侧设置通光孔,在各个检测区域相对应的光通道两侧对应设置若干凸块,相邻两凸块之间形成凹槽部,各光通道上的凹槽部可以容纳常规的比色皿,光通道的凹槽部可以设置成多种适配尺寸,从而能够适配各种型号的常规比色皿,从而在适配本申请的比色皿的同时,能够适配各种型号的常规比色皿。

进一步的,比色皿的两边设置凸起部,方便将比色皿在底座上的拿取,也能够起到更好的与底座进行适配,凸起部无具体的结构限定,可以根据情况制作成各种适合的形状。

进一步的,比色皿的开口处(入样口、第三检测区域和归零区域的开口)设置有盖子或者塞子,能够对易挥发的液体进行测量,而且如果被测样品中存在有毒有害物质也能够减少对检测人员的伤害、减少对被测环境的污染,盖子可以为卡扣结构、螺纹结构,塞子可以为橡胶塞。

进一步的,比色皿的材质为石英、熔凝硅石、光学玻璃、聚碳酸酯、聚苯乙烯的任意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和积极效果主要包括:

(1)本申请的比色皿在无需对处理样品(如稀释或者浓缩)的情况下,对待测样品进行测定,且测定结果精准;

(2)本申请的比色皿在无需更换比色皿,在一个比色皿内即可以同步检测,包括对光谱检测仪器的调零;

(3)每一测定区域是相互连通的,保证被测样品是均一分布的,避免加样顺序和取样对测定结果造成的影响;

(4)设计有与本申请的比色皿相配套的底座结构,该底座结构在适用本申请的比色皿的同时,同样的能够用于现有技术中常规的比色皿,应用领域广泛。

附图说明

图1. 比色皿整体结构图

图2. 比色皿俯视图

图3. 比色皿配套底座的一实施例结构图

图4. 比色皿配套底座的另一实施例结构图

图5. 比色皿与配套底座组装示意图

附图中,附图标记如下:

1为入样口、2为第一检测区域、3为第二检测区域、4为第三检测区域、5为归零区域、6为凸起部、7为通光孔、8为阻挡部、9为凹槽部。

具体实施方式

应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中,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各技术特征和在下文(如实施例)中具体描述的各技术特征之间都可以互相组合,从而构成新的或优选的技术方案。限于篇幅,在此不再一一累述。

如图1-2所示的比色皿,其包括入样口1、第一检测区域2、第二检测区域3、第三检测区域4和归零区域5,其中入样口1为样品加样口,可与移液枪的枪头配套使用,当然也可以和其他的任意加样装置进行配套使用,也可以直接向入样口1加样。第一检测区域2、第二检测区域3和第三检测区域4内容腔是相互连通的,且三者的内容腔宽度逐步增大,优选的按照等比数列设置,如第一检测区域2的宽度L1为0.1mm,第二检测区域3的宽度L2为1mm,第三检测区域4的宽度L3与常规比色皿一致,为10mm,即第一检测区域2内容腔宽度是第三检测区域3的1/100,第二检测区域3内容腔宽度是第三检测区域4的1/10。归零区域5用于光谱检测仪器归零区域,其内容腔的宽度与第三检测区域4的宽度一致。普通比色皿装载样品时,检测光线通过样品的路径是固定的。本申请使检测光线通过样品的路径有3个档位,由于样品的吸光度与检测光线通过样品的路径成正比,因此,即使样品时高浓度的情况下,对宽度较小的第一、第二检测区域进行检测,仍可以精确检测出样品的浓度。入样口1位于第一检测区域2一侧,即位于宽度最窄的检测区域的上端,样品先经过第一检测区域,然后经过第二检测区域最后进入第三检测区域,从而能够避免第一检测区域1的宽度过小而无法充分的注满待测样品,如果先从第三检测区域注入样品,由于第二检测区域和第一检测区域的宽度逐渐降低,由于阻力而无法充分将样品注入,而先从第一检测区域注入样品,通过入样口1处持续的加样压力将待测样品依次住满第一、第二、第三检测区域。

如图3所示,为比色皿配套的底座结构,其可更换现有的光谱检测仪器内的比色皿底座结构,从而将本申请的底座固定在光谱检测仪器内。底座结构整体为一上部敞开的盒体结构,根据比色皿的结构相应的设置通光孔7,在检测区域相对应的光通道中(即相对两个通光孔7之间的光通道中)至少设置一阻挡部8,阻挡部8与其所在的侧壁之间留有间隔,该间隔可为如图2所示的镂空状,也可以是在完整的、不具有镂空结构的侧壁上设置阻挡部8,各光通道上的阻挡部8与通道另一侧的侧壁或者通道上的两个阻挡部8之间可以容纳常规的比色皿,由于阻挡部8与阻挡部8所在的侧壁之间留有间隙,且该间隙可调,从而能够适配各种型号的常规比色皿,从而在不需要本申请的比色皿进行测定样品时,可以利用常规比色皿进行测定,而无需反复更换现有的光谱检测仪器内的比色皿底座结构。

如图4所示,为比色皿配套的底座结构的另一实施例,其可更换现有的光谱检测仪器内的比色皿底座结构,从而将该实施例中的底座固定在光谱检测仪器内。底座结构整体为一上部敞开的盒体结构,根据比色皿的结构相应的设置通光孔7,在各个检测区域相对应的光通道(即相对两个通光孔7之间的光通道)两侧对应设置若干凸块,两相邻的凸块之间形成凹槽部9,各光通道上的凹槽部9可以容纳常规的比色皿,光通道的凹槽部9可以设置成多种适配尺寸,从而能够适配各种型号的常规比色皿,从而在不需要本申请的比色皿进行测定样品时,可以利用常规比色皿进行测定,而无需反复更换现有的光谱检测仪器内的比色皿底座结构。

如图5所示,为比色皿放置在与其配套的底座结构中的示意图,通过比色皿两边的凸起部6方便将比色皿在底座上的拿取,当然,比色皿也可不设置凸起部6,从而通过捏住两端侧部进行拿取。凸起部6也能够起到更好的与底座进行适配,凸起部6无具体的结构限定,可以根据情况制作成各种适合的形状。

本申请的比色皿使用步骤如下:在归零区域加入纯净水;从入样口加入需要检测的样品直至样品依次充满第一、第二、第三检测区域;将比色皿置入底座(底座预先固定在光谱检测仪器内);开启光谱检测仪器,先将光路通过归零区域,进行归零设置;然后调整光路依次通过第一、第二、第三检测区域,检测出样品的浓度值;测定完毕后,关闭光谱检测仪器,取出比色皿,并将样品及纯净水从比色皿中导出。

在本实用新型提及的所有文献都在本申请中引用作为参考,就如同每一篇文献被单独引用作为参考那样。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讲授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