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识别红外热像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49560发布日期:2019-05-24 20:52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识别红外热像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红外成像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智能识别红外热像仪。



背景技术:

自然界的各种物体都呈现出一定的温度,而物体的温度往往能够反映出它所处的物理状态。凡是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会产生红外辐射,并且物体的红外辐射与它的表面温度分布密切相关。因此可以通过物体红外辐射的测量,根据红外辐射与温度的对应关系,来确定物体表面的温度。一般,温度越高,红外辐射越强。这种非接触式的红外辐射测温方法与接触式的方法相比有极大的优势,例如可以适应不同的测量环境,所测物体的温度可以很高等。

红外热像仪是一种把物体发出的不可见红外辐射转变为可见热图像的仪器,热图像的上面的不同颜色代表被测物体的不同温度,不需要接触物体就可以测量物体的温度,非常方便实用;现有的红外热像仪一般包括有机身和手柄,电池紧紧固定在手柄内,需要用专门的工具才能使电池与手柄相分离,拆卸安装十分不方便;特别是在电池出现问题需要更换时,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识别红外热像仪,该红外热像仪更换电池十分方便,所需时间很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识别红外热像仪,包括有机身和手柄;所述机身包括有光学系统和用于显示图像的高清显示屏;所述手柄上设置有电池组件;所述电池组件与手柄可拆卸连接;所述手柄上设置有用于放置电池组件的电池槽;所述电池组件包括有电池按键壳、滑移连接在电池按键壳内的按键块和用于充放电的锂电池;所述电池按键壳内设置有放置槽,所述按键块和锂电池均位于放置槽内;所述电池按键壳侧壁上设置有与放置槽相贯通的通槽,所述按键块部分位于通槽内;所述按键块上设置有压簧,压簧一端与按键块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放置槽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压簧用于保持按键块部分位于通槽内;所述按键块上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背离按键块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块,所述所述固定块和连接块构成“L形”;所述固定块背离连接块的一侧设置有为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向背离连接块的方向倾斜;所述电池槽内设置有用于限制电池组件移动的限位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池组件还包括有用于保护锂电池的保护壳,所述保护壳包括左电池壳和右电池壳;所述左电池壳和右电池壳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手柄上还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增大摩擦力的凸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手柄包括有外壳和用于延长红外热像仪整体长度的伸缩杆;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伸缩杆位于第一凹槽内且与外壳滑移连接;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若干个与第一凹槽相贯通的滑移槽,每个滑移槽之间相互连通,每个所述滑移槽均包括有横槽和用于连通两个横槽的竖槽,连通同一个竖槽的两个横槽的槽口方向相反;所述伸缩杆上设置有与滑移槽滑移连接的插销;所述第一凹槽底壁上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第一凹槽底壁相抵触,另一端与伸缩杆相抵触;所述第一弹簧用于保持手柄达到最大长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竖槽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插销在滑移槽内移动的限位组件,所述竖槽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有第二弹簧、柱体和半球体;所述第二弹簧一端与限位槽相抵触,另一端与柱体相抵触;所述半球体位于柱体背离第二弹簧的一端且部分位于竖槽内;所述第二弹簧用于保持半球体部分位于竖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横槽背离竖槽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检测人员用手握住手柄,然后将机身靠近被测物体,进行测试;光学系统根据视场像质的要求而由不同的红外光学透镜组成,光学系统起着对被测物体的红外辐射进行汇聚、滤波和聚焦等作用;高清显示屏用于显示最终的热图像,便于检测人员进行数据分析;在将电池组件安装到手柄上时,先握住电池按键壳,将按键块和锂电池插入到电池槽内;在插入过程中,固定块上的第一斜面会与限位块相抵触,使得限位块对固定块产生压力作用,从而使得压簧发生形变,按键块向背离通槽的方向移动,这样就能使固定块就能通过限位块继续深入,直至安装完毕;安装完毕后,固定块上的第一斜面不再与限位块相抵触,压簧就会恢复到初始位置,此时按键块部分位于通槽内,与此同时固定块的下端面会与限位块的上端面相抵触,形成一个自锁结构,电池组件与手柄之间固定十分牢固,不会发生松动,从而影响正常的检测工作;当锂电池出现问题,需要更换时;此时按压按键块,压簧发生形变,按键块向背离通槽的方向移动,固定块也随之移动,此时固定块的下端面不再与限位块的上端面相抵触,限位块不再起到限位作用,此时再向背离机身的方向对电池按键壳施力,电池组件就会与手柄相脱离,从而更换新的电池组件;该结构简单,方便实用,更换电池所需时间很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中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中电池组件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中电池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中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中手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机身;11、光学系统;12、高清显示屏;2、手柄;21、凸点;3、外壳;31、第一凹槽;32、滑移槽;33、横槽;34、竖槽;341、限位槽;35、第一弹簧;36、第二凹槽;4、伸缩杆;41、插销;5、限位组件;51、第二弹簧;52、柱体;53、半球体;6、电池组件;61、电池按键壳;611、放置槽;612、通槽;62、按键块;623、连接块;624、固定块;625、第一斜面;63、锂电池;64、压簧;65、保护壳;651、左电池壳;652、右电池壳;653、螺钉;66、电池按键盖;67、电池接插件;68、电池标签;7、电池槽;71、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参照图1至7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智能识别红外热像仪,包括有机身1和手柄2;所述机身1包括有光学系统11和用于显示图像的高清显示屏12;所述手柄2上设置有电池组件6;所述电池组件6与手柄2可拆卸连接;所述手柄2上设置有用于放置电池组件6的电池槽7;所述电池组件6包括有电池按键壳61、滑移连接在电池按键壳61内的按键块62和用于充放电的锂电池63;所述电池按键壳61内设置有放置槽611,所述按键块62和锂电池63均位于放置槽611内;所述电池按键壳61侧壁上设置有与放置槽611相贯通的通槽612,所述按键块62部分位于通槽612内;所述按键块62上设置有压簧64,压簧64一端与按键块6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放置槽611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压簧64用于保持按键块62部分位于通槽612内;所述按键块62上设置有连接块623,所述连接块623背离按键块62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块624,所述所述固定块624和连接块623构成“L形”;所述固定块624背离连接块623的一侧设置有为第一斜面625,所述第一斜面625向背离连接块623的方向倾斜;所述电池槽7内设置有用于限制电池组件6移动的限位块71。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检测人员用手握住手柄2,然后将机身1靠近被测物体,进行测试;光学系统11根据视场像质的要求而由不同的红外光学透镜组成,光学系统11起着对被测物体的红外辐射进行汇聚、滤波和聚焦等作用;高清显示屏12用于显示最终的热图像,便于检测人员进行数据分析;在将电池组件6安装到手柄2上时,先握住电池按键壳61,将按键块62和锂电池63插入到电池槽7内;在插入过程中,固定块624上的第一斜面625会与限位块71相抵触,使得限位块71对固定块624产生压力作用,从而使得压簧64发生形变,按键块62向背离通槽612的方向移动,这样就能使固定块624就能通过限位块71继续深入,直至安装完毕;安装完毕后,固定块624上的第一斜面625不再与限位块71相抵触,压簧64就会恢复到初始位置,此时按键块62部分位于通槽612内,与此同时固定块624的下端面会与限位块71的上端面相抵触,形成一个自锁结构,电池组件6与手柄2之间固定十分牢固,不会发生松动,从而影响正常的检测工作;当锂电池63出现问题,需要更换时;此时按压按键块62,压簧64发生形变,按键块62向背离通槽612的方向移动,固定块624也随之移动,此时固定块624的下端面不再与限位块71的上端面相抵触,限位块71不再起到限位作用,此时再向背离机身1的方向对电池按键壳61施力,电池组件6就会与手柄2相脱离,从而更换新的电池组件6;该结构简单,方便实用,更换电池所需时间很短。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电池组件6还包括有用于保护锂电池63的保护壳65,所述保护壳65包括左电池壳651和右电池壳652;所述左电池壳651和右电池壳652之间通过螺钉653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保护壳65,将锂电池63位于左保护壳65和右保护壳65之间,然后再用螺钉653进行固定,这样就能够对锂电池63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从而延长锂电池63的使用寿命。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手柄2上还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增大摩擦力的凸点21。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手柄2上设置有凸点21,这些凸点21能够增大检测人员手与手柄2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便于握持,不容易脱落,进行更好的检测。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手柄2包括有外壳3和用于延长红外热像仪整体长度的伸缩杆4;所述外壳3内设置有第一凹槽31,所述伸缩杆4位于第一凹槽31内且与外壳3滑移连接;所述外壳3上设置有若干个与第一凹槽31相贯通的滑移槽32,每个滑移槽32之间相互连通,每个所述滑移槽32均包括有横槽33和用于连通两个横槽33的竖槽34,连通同一个竖槽34的两个横槽33的槽口方向相反;所述伸缩杆4上设置有与滑移槽32滑移连接的插销41;所述第一凹槽31底壁上设置有第一弹簧35,所述第一弹簧35一端与第一凹槽31底壁相抵触,另一端与伸缩杆4相抵触;所述第一弹簧35用于保持手柄2达到最大长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被测物体位于管道或者其他物体的较深处,现有的手柄2长度无法使光学系统11对准被测试物体时;转动伸缩杆4,伸缩杆4转动时会带动插销41在横槽33内滑动;在转动过程中,插销41会从横槽33进入到竖槽34内,此时因为伸缩杆4在第一弹簧35的弹力作用下就会向背离机身1的方向移动,使得手柄2长度整体长度变长,便于光学系统11对准被测试物体,从而获得相应数据;此外本实用中手柄2的整体长度是逐级改变的,即每转动一次,手柄2整体长度改变一次,扩大其使用范围。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竖槽34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插销41在滑移槽32内移动的限位组件5,所述竖槽34上设置有限位槽341,所述限位组件5包括有第二弹簧51、柱体52和半球体53;所述第二弹簧51一端与限位槽341相抵触,另一端与柱体52相抵触;所述半球体53位于柱体52背离第二弹簧51的一端且部分位于竖槽34内;所述第二弹簧51用于保持半球体53部分位于竖槽34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插销41从横槽33进入竖槽34后,由于第一弹簧35的弹力作用,会带动伸缩杆4向背离机身1的方向移动,插销41也会随之移动;在移动过程中插销41会与半球体53相抵触,对半球体53产生压力作用;在压力作用下,第二弹簧51就会发生形变,半球体53就会进入到限位槽341内,不影响插销41在竖槽34内移动;插销41通过后,半球体53在第二弹簧51的弹力作用下又会露出限位槽341,即部分位于竖槽34内;但当用较小的力推动伸缩杆4向靠近机身1方向移动时,一方面第一弹簧35会对伸缩杆4有压力,限制其移动;另一方面半球体53会与插销41相抵触,对插销41产生压力,限制插销41即限制伸缩杆4移动,进一步不让伸缩杆4移动;避免了测试人员在测试过程中不小心对伸缩杆4有力的作用,从而改变手柄2的整体长度,影响测试的流畅性。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横槽33背离竖槽34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凹槽36。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第二凹槽36,每次要改变手柄2长度时,要先对伸缩杆4想朝向机身1的方向施力,使得插销41从第二凹槽36内进入到横槽33内,然后在转动伸缩杆4,使得插销41从横槽33进入到竖槽34中,接着手柄2长度才能发生改变;避免因测试人员不小心转动伸缩杆4,而使伸缩杆4长度发生变化,影响测试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