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散热功能的电力能效监测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8955发布日期:2019-08-09 21:33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具有散热功能的电力能效监测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能效监测终端散热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电力能效监测终端。



背景技术:

电力是现代工业社会的命脉、支撑国家经济高速持续发展的支柱。随着能源危机的出现,促使电力能效监测日益受到重视。而居民用电在我电力能源消耗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做好居民用户的能效监测对实现节能减排的战略目标有较大的推进作用。现有技术中电力能效监测数据采集是电力部门通过电力能效监测终端实现的,用于电气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等。然而,现有技术有一定缺陷,现有的电力能效监测终端在长时间使用的过程中,内部电器元件会产生很高的温度,长此以往,内部零件老化,为使用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电力能效监测终端,使用后,利用风道聚集风流,精准的对终端盒的内部进行散热,通过限定风的流通直径,加速风的流速,进一步的提高了散热效果,对终端盒内部的电器元件进行散热,避免零件老化,为能效检测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保障。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电力能效监测终端,包括终端盒、底网、侧网、底座、固定槽、脚垫、出风管、第一支撑板、进风管、第二支撑板、防尘网、密封箱、支撑杆、电机室、电动马达、转动轴、扇叶、出风口,所述底网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底网分别对称设置在终端盒底部的左右两侧,所述侧网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侧网分别对称设置在终端盒左右两侧的中部,所述固定槽开设在底座顶部的正中,所述脚垫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脚垫的顶部分别对称固定连接在底座底部的左右两侧。

所述出风管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出风管分别对称设置在底座内腔左右两侧的中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分别套接在两个出风管的中部,所述进风管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进风管分别对称设置在底座内腔中部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分别套接在两个进风管的中部,所述防尘网设置在底座底部的正中。

所述密封箱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密封箱的底部分别对称固定连接在底座内壁底部的左右两侧,所述电机室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电机室分别对称设置在两个密封箱内腔的中部,所述电机室顶部和底部的中部分别对称固定连接有一个支撑杆,所述电动马达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电动马达分别对称设置在两个电机室内腔的中部,所述转动轴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转动轴分别对称设置在两个电机室相对一侧面的正中,所述扇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扇叶分别对称设置在两个电机室相对的一侧面,两个所述密封箱相对一侧面的正中分别开设有一个出风口。

优选的,所述底网的顶部贯穿终端盒的底部并延伸至终端盒的内部,所述底网与终端盒的壁体固定连接,所述侧网靠近终端盒的一端贯穿终端盒的侧面并延伸至终端盒的内部,所述侧网与终端盒的壁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终端盒的底部延伸至固定槽的内部并贴合固定槽的内壁,所述防尘网的顶部贯穿底座的底部并延伸至底座的内部,所述防尘网与底座的壁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出风管顶部的一端向固定槽弯折,所述出风管顶部的一端贯穿底座的内壁并延伸至固定槽的内部,所述出风管与底座的壁体固定连接,所述出风管与侧网相对设置,所述出风管底部的一端向密封箱弯折,所述出风管的底部贯穿密封箱的另一侧面并延伸至密封箱的内部,所述出风管与密封箱的壁体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相背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底座内壁的侧面上。

优选的,所述进风管顶部的一端贯穿底座内壁的顶部并延伸至固定槽的内部,所述进风管与底网相对设置,所述进风管底部的一端贯穿底座内壁的底部并延伸至底座底部的外部,所述进风管与底座的壁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连接在底座内壁的顶部和底部。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远离电机室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密封箱的内壁上,两个所述电动马达相背的一端分别对称固定连接在两个电机室内壁相背一侧面的正中,所述转动轴靠近电机室的一端贯穿电机室一侧面的正中并延伸至电机室的内部,所述转动轴与电机室的壁体转动连接,所述电动马达另一侧面输出轴的末端固定连接在转动轴一端的正中,所述转动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扇叶靠近电机室一侧面的正中。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电力能效监测终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具有散热功能的电力能效监测终端,通过设置的底座、固定槽、出风管、进风管、防尘网、密封箱、支撑杆、电机室、电动马达、转动轴、扇叶、出风口的配合工作,利用风道聚集风流,精准的对终端盒的内部进行散热,通过限定风的流通直径,加速风的流速,进一步的提高了散热效果,对终端盒内部的电器元件进行散热,避免零件老化,为能效检测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保障。

(2)、该具有散热功能的电力能效监测终端,通过设置的底网、侧网的配合工作,对终端盒的内部进行保护,避免灰尘进入终端盒的内部,通过设置的第一支撑板对出风管进行支撑,通过设置的第二支撑板对进风管进行支撑,为散热工作提供稳定的支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中:1终端盒、2底网、3侧网、4底座、5固定槽、6脚垫、7出风管、8第一支撑板、9进风管、10第二支撑板、11防尘网、12密封箱、13支撑杆、14电机室、15电动马达、16转动轴、17扇叶、18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电力能效监测终端,包括终端盒1、底网2、侧网3、底座4、固定槽5、脚垫6、出风管7、第一支撑板8、进风管9、第二支撑板10、防尘网11、密封箱12、支撑杆13、电机室14、电动马达15、转动轴16、扇叶17、出风口18,终端本体固定连接在终端盒1内壁底部的正中,终端盒1顶部的右侧开设有连通其内腔的通孔,终端本体由通孔与外部进行连接,通孔处设置有密封垫圈等密封措施,避免终端盒1内部进入灰尘,底网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底网2分别对称设置在终端盒1底部的左右两侧,侧网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侧网3分别对称设置在终端盒1左右两侧的中部,底网2的顶部贯穿终端盒1的底部并延伸至终端盒1的内部,底网2与终端盒1的壁体固定连接,侧网3靠近终端盒1的一端贯穿终端盒1的侧面并延伸至终端盒1的内部,侧网3与终端盒1的壁体固定连接,固定槽5开设在底座4顶部的正中,终端盒1的底部延伸至固定槽5的内部并贴合固定槽5的内壁,脚垫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脚垫6的顶部分别对称固定连接在底座4底部的左右两侧。

出风管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出风管7分别对称设置在底座4内腔左右两侧的中部,第一支撑板8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支撑板8分别套接在两个出风管7的中部,出风管7顶部的一端向固定槽5弯折,出风管7顶部的一端贯穿底座4的内壁并延伸至固定槽5的内部,出风管7与底座4的壁体固定连接,出风管7与侧网3相对设置,出风管7底部的一端向密封箱12弯折,出风管7的底部贯穿密封箱12的另一侧面并延伸至密封箱12的内部,出风管7与密封箱12的壁体固定连接,两个第一支撑板8相背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底座4内壁的侧面上,进风管9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进风管9分别对称设置在底座4内腔中部的左右两侧,第二支撑板1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支撑板10分别套接在两个进风管9的中部,进风管9顶部的一端贯穿底座4内壁的顶部并延伸至固定槽5的内部,进风管9与底网2相对设置,进风管9底部的一端贯穿底座4内壁的底部并延伸至底座4底部的外部,进风管9与底座4的壁体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板10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连接在底座4内壁的顶部和底部,通过设置的底网2、侧网3的配合工作,对终端盒1的内部进行保护,避免灰尘进入终端盒1的内部,通过设置的第一支撑板8对出风管7进行支撑,通过设置的第二支撑板10对进风管9进行支撑,为散热工作提供稳定的支撑,防尘网11设置在底座4底部的正中,防尘网11与底座4的壁体固定连接。

密封箱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密封箱12的底部分别对称固定连接在底座4内壁底部的左右两侧,电机室1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电机室14分别对称设置在两个密封箱12内腔的中部,电机室14顶部和底部的中部分别对称固定连接有一个支撑杆13,电动马达1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电动马达15分别对称设置在两个电机室14内腔的中部,转动轴1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转动轴16分别对称设置在两个电机室14相对一侧面的正中,扇叶1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扇叶17分别对称设置在两个电机室14相对的一侧面,两个密封箱12相对一侧面的正中分别开设有一个出风口18,两个电动马达15相背的一端分别对称固定连接在两个电机室14内壁相背一侧面的正中,转动轴16靠近电机室14的一端贯穿电机室14一侧面的正中并延伸至电机室14的内部,转动轴16与电机室14的壁体转动连接,电动马达15另一侧面输出轴的末端固定连接在转动轴16一端的正中,转动轴1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扇叶17靠近电机室14一侧面的正中,通过设置的底座4、固定槽5、出风管7、进风管9、防尘网11、密封箱12、支撑杆13、电机室14、电动马达15、转动轴16、扇叶17、出风口18的配合工作,利用风道聚集风流,精准的对终端盒1的内部进行散热,通过限定风的流通直径,加速风的流速,进一步的提高了散热效果,对终端盒1内部的电器元件进行散热,避免零件老化,为能效检测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保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