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受潮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62501发布日期:2019-08-07 00:52阅读:58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缆受潮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缆受潮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发展,电缆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方便了线路工作人员的日常运维工作,保障了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但电缆发展历时不长,仍旧存在大量的运维问题需要解决。一些沿海地区常受南亚热带季风侵蚀,多雨水,大气年平均湿度较高,特别是4月至9月的雷雨季节,而电缆基建、大修、技改、抢修等施工作业工作大部分都处于这雷雨季节中,因此电缆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而导致线芯受潮的问题一直存在,并危及着电缆投运后的安全可靠运行。

XLPE电缆受潮的主要危害是水分粘在主绝缘层上形成水树,并在局部的高电场强度下产生电树枝, 造成电缆绝缘在短期内被击穿。目前主要通过油煮线芯纸这直观方法进行判断电缆受潮程度,但是使用的工具比较简陋,试验结果容易出现较大的误差,而且不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缆受潮检测装置,不仅解决了传统煮油验潮方式简陋的问题,还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安全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缆受潮检测装置,包括检测瓶、加热机构以及控制器,所述检测瓶包括用于盛放样品的上层和用于放置所述加热机构以及所述控制器的下层,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加热机构连接,技术人员通过使用遥控器对控制器进行控制,从而控制加热机构发热对样品进行煮油验潮检测,技术人员可以通过控制器精确地把控试验温度,从而进行更高精度的检测。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和所述加热机构之间设置有隔热结构,在控制器和加热机构之间设置了隔热结构,可以有效防止控制器因受到加热机构所产生的热量而损坏,提高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瓶为柱状透明玻璃瓶,传统的一些煮油验潮检测是在普通油锅里煮的,只能在开口处进行观察,容易被烫伤,而改成了透明的玻璃瓶可以更加直观地对检测进行观察,提高了观察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瓶的底面半径为10mm,所述检测瓶的高度为30mm,体积小,便于携带,技术人员可以携带整个装置去现场进行检测,便携性高,也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瓶的下方设置有固定基座,在检测的时候可以防止装置因发生震动而导致翻倒,提高了整个装置的稳定性,也提高了检测的安全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可以通过透明玻璃瓶远距离观察,更加直观地观察整个检测过程,而且可以避免散发的热量造成伤害,提高了安全性;能够通过使用控制器来进行快速通电加热并能长时间保持恒定温度,提高了整个检测的精确度;体积小,方便携带,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缆受潮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缆受潮检测装置的主视图。

图中:1、检测瓶;2、控制器;3、加热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如图1-2所示,一种具有可调导电连接板的直接接地箱,包括检测瓶1、加热机构3以及控制器2,所述检测瓶1包括用于盛放样品的上层和用于放置所述加热机构3以及所述控制器2的下层,所述控制器2与所述加热机构3连接,技术人员通过使用遥控器对控制器2进行控制,从而控制加热机构3发热对样品进行煮油验潮检测,技术人员可以通过控制器2精确地把控试验温度,从而进行更高精度的检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2和所述加热机构3之间设置有隔热结构,在控制器2和加热机构3之间设置了隔热结构,可以有效防止控制器2因受到加热机构3所产生的热量而损坏,提高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瓶1为柱状透明玻璃瓶,传统的一些煮油验潮检测是在普通油锅里煮的,只能在开口处进行观察,容易被烫伤,而改成了透明的玻璃瓶可以更加直观地对检测进行观察,提高了观察的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瓶1的底面半径为10mm,所述检测瓶1的高度为30mm,体积小,便于携带,技术人员可以携带整个装置去现场进行检测,便携性高,也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瓶1的下方设置有固定基座,在检测的时候可以防止装置因发生震动而导致翻倒,提高了整个装置的稳定性,也提高了检测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