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测量功能的土样击实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81039发布日期:2019-10-15 19:24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成测量功能的土样击实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样击实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测量功能的的土样击实器。



背景技术:

在三轴试验制备重塑土样过程中,所用仪器包括饱和器和击实器两部分,为了保证土样密实度的均匀性,制备土样时,通常需要计算出土样总质量,然后等分,分层进行击实。因此,在制备土样击实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直尺随时测量该层的厚度,保证每层土的密实度相同。然而,由于制备土样时锤击次数多,分层多,使用直尺测量时需要停止击实,耗费时间较多,影响制样效率,如果测量不及时,还会导致该层土密实度超过设计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集成测量功能的的土样击实器,测量土样厚度时方便快捷,节省土样制备时间,提高制样效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集成测量功能的的土样击实器,包括导向杆、套设于所述导向杆且能够自由上下滑动的击锤以及设在所述导向杆底部的击实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在高度方向上设有刻度,所述土样击实器还包括与所述导向杆可拆卸连接且两端能搭在成模套筒顶部的卡尺。

优选的,所述刻度在1/3高度、2/3高度和全尺寸高度位置着重标注。

优选的,所述刻度设在所述导向杆上的凹槽里。

优选的,所述卡尺具有与所述导向杆形状大小相适应的卡口。

优选的,所述导向杆与所述击实板之间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土样击实器还包括设在所述导向杆(3)顶部用于防止所述击锤脱落的卡扣。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土样击实锤中,导向杆在高度方向上具有刻度和配合使用的卡尺,在击实过程中需要测量土样高度时,将卡尺与导向杆连接并使其两端搭在成模套筒顶部,以卡尺位置为准进行读数,然后将当前读数与上次读数作差即可得出两次读数之间形成的土层厚度,测量结束后将卡尺取走。可见,在使用本实用新型土样击实器进行制样过程中,使用者能够利用导向杆上的刻度与卡尺,随时测量土样的厚度,方便快捷,节省土样制备时间,提高制样效率。

此外,卡尺一方面辅助读取刻度上的读数,另一方面辅助检测击实面是否平整,相较于光凭肉眼观察,均能提高土样密实度的精确性。

3、本实用新型土样击实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值得推广使用。

4、本实用新型中,刻度进一步设在导向杆的凹槽里,能够有效防止击锤上下滑动磨损刻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土样击实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卡尺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土样击实器的使用场景图。

图中:1—卡扣,2—击锤,3—导向杆,4—卡尺,5—刻度,6—击实板,7—凹槽,8—成模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成测量功能的的土样击实器,其具体包括导向杆3、套设于导向杆3且能够自由上下滑动的击锤2以及设在导向杆3底部的击实板6以及设在导向杆3顶部用于防止击锤2脱落的卡扣1。特别地,本实用新型中,导向杆3在高度方向上设有刻度5,土样击实器还包括与导向杆3可拆卸连接的卡尺4。

卡尺4与导向杆3连接后呈水平状态,两端搭在成模套筒8顶部,保证导向杆3处于竖直状态,卡尺4一方面辅助读数,另一方面还能辅助检测击实面是否平整。参考图3,卡尺4上具有与导向杆3形状大小相适应的卡口,卡尺4与导向杆3卡接,卡接后还能上下移动,直至两端搭在成模套筒8顶部。

参考图2,进一步地,导向杆3具有设置刻度5的凹槽7,这样的话,刻度5设在凹槽7里,能够有效防止击锤2上下滑动对其的磨损。另外,考虑到在实际应用中,规范上一般要求分三层击实,因此,可以在刻度5的1/3高度、2/3高度和全尺寸高度位置处着重标注,便于直观、快速定位这些位置。

此外,导向杆3与击实板6之间可拆卸连接,比如螺纹连接,方便不同倾角类型的击实板进行更换,这部分内容可以参考申请号为2017211785090、名称为“一种制作不同节理倾角的三轴试样击实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文献。

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土样击实器的各部件可以为钢制,制作成本低;卡扣1与导向杆3之间可拆卸连接,方便拆装。

参考图4,在击实过程中,将土样击实器放入成模套筒8,抬起击锤2让其自由落下对击实板6进行撞击,进而对下方土体进行击实,在实际应用中,根据所需试样的密度、压实度等需要可以反复进行撞击操作。

需要测量土样高度时,将卡尺4与导向杆3连接并使其两端搭在成模套筒顶部,以卡尺4位置为准进行读数,然后将当前读数与上次读数作差即可得出两次读数之间形成的土层厚度,测量结束后将卡尺4取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