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地电阻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13445发布日期:2019-09-20 20:50阅读:6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接地电阻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用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接地电阻表。



背景技术:

在修理电器用品、测量各种电阻时,我们经常用到电阻表,但是现有电阻表在使用的工程中,容易出现漏电,静电的现象,导线头裸露在外面,很不安全,现有电阻表,携带不方便,在测量地面电阻时也不准确,且不具备防爆,不能在极端的环境中使用。

因此,公告号为CN205484560U的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接地电阻表,将电阻表本体设置在盒体内,并且在盒体底部设置万向轮,携带方便,有效的防止漏电和静电现象,绝缘效果好,使用安全方便。

为了实现不同数据的检测,现有技术中的接地电阻表设置了多根导线,虽然在电阻表本体上设置了绕线柱,可以对导线进行整理,但是导线绕设在绕线柱上仍然会占用较多空间,不方便操作人员在仪表盘上进行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接地电阻表,可以避免导线对仪表盘操作过程造成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接地电阻表,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内安装有电阻表本体,所述电阻表本体上设有检测端口,所述盒体内还设有与检测端口相连的导线,所述电阻表本体上与导线对应设置有沉槽,所述沉槽内转动连接有绕线筒,所述导线缠绕在绕线筒上且与检测端口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完毕之后,转动绕线筒,即可将导线缠绕到绕线筒上,当想要检测时,将导线拉出沉槽至需要的长度即可,剩余部分导线仍然位于沉槽内,可以有效避免冗余的导线对操作造成影响,节省了导线占用空间,提高了操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绕线筒上位于绕线筒两端设有挡环,其中一个挡环上设有与导线端部插头配合的插孔,与插孔对应的挡环外周面上设有导电环,所述沉槽内设有与导电环接触的导电柱,所述导线柱与检测端口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导线端部的插头插入插孔内之后,即可实现导线与检测端口电连接,并且由于是采用导电环与导电柱的连接方式,即使绕线筒出现转动,仍然可以保持导线与检测端口的电连接,稳定实现电阻表本体的检测功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沉槽内固定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设置在绕线筒内,所述固定柱上套设有扭簧,所述扭簧一端与固定柱固定,另一端与绕线筒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导线拉出沉槽内之后,绕线筒转动,扭簧处于蓄力状态,松开导线之后,绕线筒在扭簧的驱动下反向转动,实现导线的收卷,将导线自动收回沉槽内,方便操作,节省人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述电阻表本体上设有用于限制绕线筒转动的限位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导线拉出沉槽后,限位装置可以将绕线筒固定住,这样导线不会轻易回退,不需要一直拉住导线,提高了操作过程的便捷性,检测完毕之后,限位装置解除对绕线筒的固定,此时导线即可正常收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装置包括沿其中一个挡环径向设置的限位螺栓,所述沉槽开口设有凸块,所述限位螺栓与凸块螺纹连接,所述限位螺栓端部设有能够与挡环外周面抵接的橡胶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转动限位螺栓,橡胶垫与挡环外周面抵接,通过橡胶垫与挡环外周面之间的摩擦力,即可实现挡环的固定,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环上位于插孔侧面设有用于固定导线的卡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扣可以将导线带有插头的一端固定在挡环侧面上,避免因为绕线筒转动之后导致导线的插头从插孔中脱落的情况出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沉槽侧面设有环形槽,所述绕线筒两端转动设置在环形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环形槽,可以对绕线筒进行支撑,稳定的实现绕线筒的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阻表本体上位于沉槽开口处设有盖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不使用的时候,盖板可以将沉槽开口封闭起来,避免灰尘等杂质掉落的沉槽内,延长使用寿命,保证检测精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导线可以被收纳到沉槽内,不会占用过多空间,使用十分方便;

2.盖板可以对开口槽内的导线起到保护作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沉槽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沉槽安装剖视图。

图中,1、盒体;11、盒盖;2、电阻表本体;21、仪表盘;22、显示屏;3、检测端口;4、导线;5、沉槽;51、绕线筒;52、固定柱;53、扭簧;54、环形槽;6、挡环;61、插孔;62、导电环;7、导电柱;8、凸块;81、限位螺栓;9、卡扣;10、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接地电阻表,包括盒体1,盒体1内设有电阻表本体2,电阻表本体2包括仪表盘21、显示屏22和检测端口3,检测端口3电连接导线4,导线4远离检测端口3的一端连接有探针,为了对电阻表本体2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在盒体1上通过背扣连接有盒盖11。参照图2以及图3,电阻表本体2上设有检测端口3,为方便对导线4进行收纳,在电阻表本体2上与导线4对应设有沉槽5,本实施例中,导线4以及检测端口3均为三个,在电阻表本体2上设有三个沉槽5,沉槽5内转动连接有绕线筒51,导线4缠绕在绕线筒51上,当使用完毕之后,转动绕线筒51,即可将导线4缠绕到绕线筒51上,当想要检测时,将导线4拉出沉槽5至需要的长度即可,也可以避免冗余的导线4对操作造成影响,节省了导线4占用空间,提高了操作效率。

参照图2以及图3,为了稳定的实现导线4的缠绕,在绕线筒51的两端设有挡环6,挡环6呈环形设置并且与绕线筒51同轴设置,导线4缠绕在绕线筒51上位于两个挡环6之间的空间内,为了方便实现导线4的插头与检测端口3电连接,在其中一个挡环6上设有与导线4端部的插头配合的插孔61,与插孔61对应的挡环6的外周面上设有导电环62,导电环62与插孔61电连接,沉槽5内设有与导电环62接触的导电柱7,导电柱7与检测端口3电连接,这样当导线4端部的插头插入插孔61内之后,即可实现导线4与检测端口3电连接,并且由于是采用导电环62与导电柱7的连接方式,即使绕线筒51出现转动,仍然可以保持导线4与检测端口3的电连接,稳定实现电阻表本体2的检测功能。

参照图3以及图4,为了能够实现导线4的自动收回,在沉槽5内固定有固定柱52,固定柱52的外径小于绕线筒51的内径,在固定柱52与绕线筒51之间设有扭簧53,扭簧53一端与固定柱52固定,另一端与绕线筒51固定,当将导线4拉出沉槽5内之后,绕线筒51转动,扭簧53处于蓄力状态,松开导线4之后,绕线筒51在扭簧53的驱动下反向转动,实现导线4的收卷,将导线4自动收回沉槽5内,方便操作,节省人力。

参照图3以及图4,为了稳定的实现绕线筒51的转动,在沉槽5侧面设有环形槽54,绕线筒51两端转动设置在环形槽54内,通过设置环形槽54,可以对绕线筒51进行支撑,稳定的实现绕线筒51的转动。

参照图3以及图4,为了在使用时实现绕线筒51的固定,在电阻表本体2上设有用于限制绕线筒51转动的限位装置,当将导线4拉出沉槽5后,限位装置可以将绕线筒51固定住,这样导线4不会轻易回退,不需要一直拉住导线4,提高了操作过程的便捷性,检测完毕之后,限位装置解除对绕线筒51的固定,此时导线4即可正常收卷。

本实施例中,参照图3以及图4,限位装置包括限位螺栓81,在沉槽5的开口处设有凸块8,凸块8与未设置导电环62的挡环6对应设置,凸块8设置在该挡环6的正上方并且与沉槽5侧壁固定,限位螺栓81沿挡环6径向设置并且与凸块8螺纹连接,在限位螺栓81端部设有橡胶垫,转动限位螺栓81,橡胶垫与挡环6外周面抵接,通过橡胶垫与挡环6外周面之间的摩擦力,即可实现挡环6的固定,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此外,参照图3以及图4,为了稳定实现导线4与插口之间的连接,在设置有导电环62的挡环6上设有卡扣9,卡扣9设置在挡环6内侧面上并且位于插孔61侧面,这样可以将导线4带有插头的一端固定在挡环6侧面上,避免因为绕线筒51转动之后导致导线4的插头从插孔61中脱落的情况出现。

最后,参照图3以及图4,为了避免灰尘等杂质掉入沉槽5内在,在电阻表本体2上位于沉槽5开口处设有盖板10,盖板10与沉槽5的开口卡接,这样可以方便将盖板10从沉槽5上拆卸下来,在不使用的时候,盖板10可以将沉槽5开口封闭起来,避免灰尘等杂质掉落的沉槽5内,延长使用寿命,保证检测精度。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使用之前,将盖板10打开,解除限位装置对绕线筒51的固定,将导线4从沉槽5内拉出到需要的长度,此时扭簧53处于蓄力状态,随后转动限位螺栓81,限位螺栓81上的橡胶垫与绕线筒51抵接,将绕线筒51固定住,随后即可将导线4上的探针与待检测的产品接触,即可对产品进行检测,检测完毕之后,松开限位螺栓81,绕线筒51在扭簧53的驱动下复位,导线4被重新缠绕到绕线筒51上,完成导线4的收集。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