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一次性智能测量体积和重量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7088发布日期:2019-08-16 22:32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一次性智能测量体积和重量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计量设备、工业视觉、激光测距和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可一次性智能测量体积和重量的装置。



背景技术:

体积测量技术的发展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的三坐标测量机。历经几十年的发展,三维测量技术融合了其他领域技术成果,演变成接触式与非接触式两大类别、以及光、声、机、电、磁等多种测量技术手段。

现有测量设备现有国内物流测量领域由于成本限制大多采用机械卷尺测量为主,弊端是测量时间较长,精度不高。激光测量技术只能对单点测量进行距离测量,无法测量物体的体积。超声波测量技术能测量一个面,但是无法测量不规则物体。工业视觉测量方案可以测量不规则物体,但是工业视觉对光学不友好的物体,例如透明物体或纯黑物体无法测量。另外深度相机测量对背景要求较高,距离背景近的4CM左右杂波非常多,厚度小于4CM 的物体无法测量。其他非接触式测量方式要么价格太高,要么精度无法满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一次性智能测量体积和重量的装置,针对电商领域基础数据录入环节需要测量不同商品的体积和重量,综合运用了多种测量技术,在一个设备上完成多种商品的体积和重量测量,发挥了各种测量技术的优势,避免了各执的劣势。整个设备根据有实际应用价值,让使用这个设备的人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和工作动作内完成商品的体积重量测量工作,提高测量效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一次性智能测量体积和重量的装置,包括称重支架,所述称重支架上端设有放置平台,放置平台右侧下端安装有操作模块,所述称重支架后端通过安装支架连接有体积测量读头模块,体积测量读头模块位于放置平台上侧中部,所述安装支架中部前端安装有触摸屏控制主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体积测量读头模块包括深度视觉相机组,深度视觉相机组左端设有左LED可见光补光灯,深度视觉相机组右端设有右LED可见光补光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深度视觉相机组前端设有红外补光灯。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红外补光灯数量为3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深度视觉相机组后端设有激光测距模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操作模块包括数字键盘,数字键盘后端设有扫描枪。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操作模块前端分别安装有测量按键和设备开机键。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称重支架右端安装有推行把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所述一种可一次性智能测量体积和重量的装置,结构合理,设计新颖,可方便的测量任何600*600*600mm以下商品的物流体积及重量,为现有的电商和仓库客户提供商品的基础物理数据,为仓库包装选箱,配载优化、物流结算,提供数据基础:

包装选箱:仓库发货尤其是散件包装箱有各种体积的包装箱,包装的时候需要根据订单体积计算用最适合的包装箱,这样填充物才会最少,能够减少包装浪费;

配载优化:有了发货包装体积重量,再能计算需要多大体积重量的运输工具来运送这批货,可以在运单生成的同时就知道那种运输方式更节省运费;

物流结算:物流结算的基本依据之一就是货物的体积重量,有了本实用新型的设备,客户就可以更准确的和运输公司对账,保证运输费用公平公正,也节省了测量送货时间。

相对于传统的人工测量需要卷尺测量货物长狂傲,台秤称重,再人工记录到纸张上的测量方式,有了本装置,扫描称重测量体积一次测量得到并且可以直接记录到后台系统中,准确高效,传统测量方法每小时只能完成10件货品的测量,使用本次发明的设备测量每小时可以完成100件货品的测量,效率提高了10倍。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可一次性智能测量体积和重量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可一次性智能测量体积和重量的装置的俯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可一次性智能测量体积和重量的装置的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B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背景技术中现有测量装置的示意图。

图中:1-体积测量读头模块、2-触摸屏控制主机、3-放置平台、4-推行把手、5-称重支架、6-操作模块、11-左LED可见光补光灯、12-红外补光灯、13-深度视觉相机组、14- 右LED可见光补光灯、15-激光测距模块、61-扫描枪、62-数字键盘、63-测量按键、64-设备开机键。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可一次性智能测量体积和重量的装置,包括称重支架5,所述称重支架5上端设有放置平台3,放置平台3右侧下端安装有操作模块6,所述称重支架5后端通过安装支架连接有体积测量读头模块1,体积测量读头模块1位于放置平台3上侧中部,所述安装支架中部前端安装有触摸屏控制主机2。

参阅图4,所述操作模块6包括数字键盘62,所述操作模块6前端分别安装有测量按键63和设备开机键64,数字键盘62后端设有扫描枪61。

参阅图5,所述体积测量读头模块1包括深度视觉相机组13,深度视觉相机组13左端设有左LED可见光补光灯11,深度视觉相机组13右端设有右LED可见光补光组14,所述深度视觉相机组13前端设有红外补光灯12,所述红外补光灯12数量为3个,所述深度视觉相机组13后端设有激光测距模块15。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种实施例中,该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称重支架 5右端安装有推行把手4,通过设置推行把手4更加方便着对整个装置的移动。

本实用新型不仅是个传感器还具有后台智能管理系统,通过传感器采集到物体的尺寸重量等物体特征跟商品本身的ID条码绑定,实现物体的跟多信息描述。可通过本产品采集到数据后传给后台数据库,为后台的各种应用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控制器可以汇总测量到的数据保存到本地或跟商品上的标识ID信息一起上传后台服务器。

一、采用工业视觉体积测量

采用工业深度相机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工业相机架设在测量平台正上方,相机打出红外光线照射在被测物体上,根据物体反射回来的深度图不同来测绘物体外形得到物体的长宽轮廓数据,再通过算法得到能容下该物体的箱子的长宽数据,即为设备测量数据。高度根据镜头架设高度减去被测物体表面到镜头高度得到物体高度。

二、深度相机背景噪点规避方案

由于背景噪点有4CM高无法去除,是无法测量4CM高以下的物体的,本设备在结构上采用玻璃钢背景的方法,将被测物体台高了4CM,避开无法测量的噪点,深度相机测量到的高度数据再算法上减去太高的4CM,这样即使1mm的纸片也能正常测量了。

三、光学不友好被测物体测量

光学不友好物体定义:光线打到被测物体上会被完全吸收,反射、透过,这样的物体被称为光学不友好物体,例如:全黑的物体,镜面物体,透明塑料玻璃物体,这类物体深度相机无法测量到。本实用新型用激光测距加测量辅助工具板的办法来单边修正物体的长宽高数据。测量者使用测量辅助工具板平行于地面放于物体表面,激光点从设备顶端打出照射到测量工具板表面,即可得到物体的一个边的精确长度,再将物体翻转2次,同样使用激光测量,得到物体的宽和高,这样任何物体都能快速测量得到体积了。

四、物体放好即可同时称重

被测物体的放置玻璃台下面装有称重传感器,传感器将重量信息通过解码头转换为控制电脑能够读到的数据信号,通过工业控制电脑的操作屏显示在设备交互界面上。

五、测量按键

测量时候按下测量按键时要保证手不在测量区域,设备人机交互界面在支撑柱子上,如果测量按键放在人机交互界面上,很容易按下测量的时候,手臂被工业读头拍到,造成测量不准确,为此按键需要放在测量台的左手边方便测量按下。

六、设备移动

本测量设备经常用于仓库环境,为了到不同的商品存放位置上,需要将设备移动到仓库的不同位置,设备上安装了移动电源,及电源管理系统,方便客户将整个设备在仓库内推行,随时停下测量。

七、通过屏幕生成二维码传送数据

本测量产品测量好后会将测量数据生成一个二维码显示在屏幕上,其他系统可以通过拍照扫描这个二维码得到本次测量结果,非常方便数据对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