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恒定容积分析的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59764发布日期:2019-11-29 16:45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体恒定容积分析的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体恒定容积分析的容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医疗的尿液分析领域已经有许多现有技术的容器和装置,如早年的一些适合手动分析的浅簿容器,亦有近些年所出的适合自动分析的一次性容器。这些容器包括填充待分析液体的入口孔,以及出口孔,空气在液体充入时通过出口孔排出容器,另外还必须设置有其它与液体流动和存储相关的结构,如附加额外的缓冲、溢流和分隔等复杂结构。现有技术的容器在结构上控制精确的分析液体的量较为复杂、在控制上必须通过硬件来实现且没有专门协助的方法、在成本上由于结构的复杂和有效控制方法的限制价格也偏高。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液体恒定容积分析的容器,能够在简化结构的情况下,实现需要复杂硬件设置才能完成的效果,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测量准确,同时还能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液体恒定容积分析的容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测量准确,同时还能降低生产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体恒定容积分析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入口孔、注入流道、主空间区、出口流道、出口孔,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所述上部结构上设置有所述入口孔和所述出口孔,所述上部结构和所述下部结构之间设置有所述主空间区,所述主空间区与所述入口孔之间设置有所述注入流道,所述主空间区与所述出口孔之间设置有所述出口流道。

进一步地,所述上部结构和所述下部结构的结合方式采用分子键合工艺结合。

进一步地,所述上部结构设置有上部内陷视窗结构,所述下部结构设置有下部内陷视窗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注入流道和所述出口流道的曲率是光顺连通的。

进一步地,所述注入流道和所述出口流道呈内凹连接处均设置有流道凹进角,所述主空间设置有注入对向过度角。

进一步地,所述注入流道的所述流道凹进角的曲率半径不小于所述注入流道的最小直径的值,所述出口流道的所述流道凹进角的曲率半径不小于所述出口流道的最小直径的值,所述注入对向过度角的曲率半径不小于2mm。

进一步地,所述入口孔开设为上大下小的收缩状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出口孔靠近所述入口孔的上开口处,且所述出口处的出液方向轴线为指向注液头的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容器的外轮廓是光顺的。

进一步地,所述外轮廓在一端设置有凹口,在另一端设置有凸起。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相对简洁的容器结构,能够在简化结构的情况下,实现需要复杂硬件设置才能完成的效果,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测量准确,同时还能降低生产成本。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主透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孔口剖视图。

其中:1-出液方向轴线,2-入口孔,3-出口孔,4-凸起,5-外轮廓,6-上部结构,7-凹口,8-主空间区,9-出口流道,10-注液头,11-液珠,12-流道凹进角,13-注入流道,14-下部结构,15-注入对向过度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说明书附图介绍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使其技术内容更加清楚和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不同形式的实施例来得以体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文中提到的实施例。

在附图中,结构相同的部件以相同数字标号表示,各处结构或功能相似的组件以相似数字标号表示。附图所示的每一组件的尺寸和厚度是任意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并没有限定每个组件的尺寸和厚度。为了使图示更清晰,附图中有些地方适当夸大了部件的厚度。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容器包括入口孔2、注入流道13、主空间区8、出口流道9、出口孔3,上部结构6和下部结构14,上部结构6上设置有入口孔2和出口孔3,上部结构6和下部结构14之间设置有主空间区8,主空间区8与入口孔2之间设置有注入流道13,主空间区8与出口孔3之间设置有出口流道9。所述容器仅设置了入口孔2、注入流道13、主空间区8、出口流道9、出口孔3等与液体流动和存储相关的结构,不再增加其它与液体流动和存储相关的结构,不像其它传统形式的容器需要附加额外的缓冲、溢流和分隔等结构,从而使结构上大大简化。

本实施例中,上部结构6设置有用于分析主空间区8的上部内陷视窗,下部结构14同样设置有用于主空间区8的下部内陷视窗,内陷视窗可以防止包装和后续使用过程中对窗体的污染。

本实施例中,上部结构6和下部结构14的结合方式,使用分子键合工艺,以这种方式可以实现高效的成形。

本实施例中,入口孔2与主空间区8之间设有曲率光顺连通的注入流道13,在出口孔3与主空间区8之间设有曲率光顺连通的出口流道9。其中注入流道13和出口流道9呈内凹连接处均设置有流道凹进角12,注入流道13的流道凹进角12的曲率半径不小于注入流道13的最小直径的值,出口流道9的流道凹进角12的曲率半径不小于出口流道9的最小直径的值。主空间区8所在的注入对向过度角15的曲率半径值根据流体张力,其值设置为不小于2mm。以上设置控制了液体在注入过程中气泡在腔体中的形成,并且由于允许多注入液体可以充分保证液体量的充足,对防止气泡的形成均起到有益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入口孔2优选了锥形,其形状包括但不限于球面状、其他上大下小的收缩状等形状。以上设置可有效保证液体注入时的密封效果。

如图3所示,出口孔3设置在靠近入口孔2上开口的边沿,出液方向轴线1设置为指向注液头10的方向,便于让多余注液与注液头10接触进行包附,从而形成液珠11以利于多余注液的收回。

本实施例中,容器外轮廓5上仅设置凹口7和凸起4,凹口7设置在外轮廓5的非重要区域,便于工艺轮廓光顺;凸起4用于和别的结构装配和识别,以上设置不仅有利于获得光顺的外轮廓5,还可使制造简化,使成本降低。

本容器在使用时,注液的控制和处理方法为:首先将注液头10与入口孔2相接并开始进行足量的液体注入,使分析液体充分注满注入流道13、主空间区8、出口流道9,并使多余的液体经出口孔3再次与注液头10外壁相连形成液珠11;然后使注液头10与入口孔2分离一段微小的距离;最后通过注液头10将多余的液珠11经注液头10进行收回。此种注液的控制和方法对注样和多余注样液体的处理做到了较优的控制,从方法上充分保证了液体量的准确性。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及其使用方法。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