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型单通道高速涡流的检测电缆带电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78912发布日期:2019-09-29 16:06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型单通道高速涡流的检测电缆带电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单通道高速涡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安全型单通道高速涡流的检测电缆带电检测仪。



背景技术:

现有的安全型单通道高速涡流的检测电缆带电检测仪,在进行单通道高速涡流检测时,检测人员需要位于较高的位置检测高压电,而检测仪与检测探头的这一段距离较远,并依靠检测电缆连接,检测电缆较轻,飘在空中很容易缠绕到周边的物体,甚至风力较大时直接打在高压电缆上,影响检测工作,其次,为了不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用电,大多是进行带电检测,检测探头的绝缘性就非常重要,检测人员需要手持检测探头,如果绝缘性能不佳,就会导致检测人员触电,而高压电的电流量极大,一不小心就会发生伤亡事故,故而,我们提出检测电缆无法从滑索内部飘出,防止检测电缆随气流飘动而打在高压电上,减少检测人员工作的不便性,保证检测人员在安装探头和探伤过程中的安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型单通道高速涡流的检测电缆带电检测仪。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安全型单通道高速涡流的检测电缆带电检测仪,所述安全型单通道高速涡流的检测电缆带电检测仪包括检测仪、检测电缆和滑索,所述检测电缆电性连接在检测仪后端,且检测电缆中部贯穿设置于滑索,所述滑索内部左右两侧均焊接有转轴,且转轴外壁均转动连接有滑轮,所述滑轮外侧紧密贴合有外层,且滑索右侧焊接有连接板,所述滑索顶端中部开有开口,且开口顶端贯穿设置有卡板,所述卡板底端与检测电缆卡接;

探头,所述探头电性连接于检测电缆末端,且探头背面顶端开有卡槽,所述卡槽内部开有与其为一体的环形滑道,且卡槽内部并位于环形滑道前端上下两侧均开有与其为一体的直行滑道,所述卡槽外侧设置有木制把手,且木制把手前端下方固定连接有卡柱,所述卡柱上下两端均固定有与其为一体的滑块,且滑块分别与环形滑道和直行滑道滑动连接。

作为优选的,所述检测仪由存储器、电路板和插接口等结构组成,且探头内部设置有交流电线圈,所述探头前端电性连接有探针,并检测电缆的长度为30m-32m。

作为优选的,所述探头前端且位于探针上方嵌接有顶板,且顶板顶端左右两侧均开有卡道,所述探针下方设置有环层,且环层内壁左右两侧均嵌入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均与卡道卡接,且环层的材质为乙丙橡胶。

作为优选的,所述木制把手通过卡柱与卡槽连接,且木制把手呈直立状态时卡块之间呈倾斜状态。

作为优选的,所述检测电缆分别绕过左侧的滑轮前端及右侧的滑轮后端,并检测电缆外侧与外层相接触,且滑轮均随检测电缆的移动而转动。

作为优选的,所述连接板顶面开有螺丝孔,且卡板底端通过贯穿开口与检测电缆卡接。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板将滑索固定在高压电塔的外壁,固定好滑索后,检测人员可手持检测电缆爬上高压电塔,而检测电缆与外层相接触,两者的摩擦力较大,检测电缆被拉扯时,滑轮顺势转动,从而检测电缆在滑索内部上移,通过两个滑轮放置好检测电缆,并且不影响检测电缆的正常活动,检测电缆无法从滑索内部飘出,防止检测电缆随气流飘动而打在高压电上,减少检测人员工作的不便性。

本实用新型检测人员到达高压电位置后,拿起木制把手,通过环形滑道限制住木制把手进行前后移动,安装好木制把手,然后将探头移动到高压电缆的最边缘位置,将一侧卡块卡入卡道,环层绕过高压电缆底端,把另外一侧的卡块卡入卡道中,通过卡块与卡道将环层连接好,通过环层不仅可以固定好探头,还可起到绝缘效果,当检测到高压电缆的破损位置时,破损位置所泄漏的电流不易传导到监测人员人体中,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并且检测人员在探伤时,手持木制把手推动探头,手部不直接接触到探头,木制把手具有电流屏蔽效果,通过环层和木制把手保证检测人员在安装探头和探伤过程中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滑索零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探头零件结构背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直行滑道零件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木制把手零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环层零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检测仪;101检测电缆;2滑索;201滑轮;202外层;203转轴;204连接板;205卡板;206开口;3探头;301探针;302顶板;303卡道;304卡槽;305直行滑道;306环形滑道;4木制把手;401卡柱;402滑块;5环层;501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6所示,一种安全型单通道高速涡流的检测电缆带电检测仪,安全型单通道高速涡流的检测电缆带电检测仪包括检测仪1、检测电缆101和滑索2,检测电缆101电性连接在检测仪1后端,且检测电缆101中部贯穿设置于滑索2,滑索2内部左右两侧均焊接有转轴203,且转轴203外壁均转动连接有滑轮201,滑轮201外侧紧密贴合有外层202,且滑索2右侧焊接有连接板204,滑索2顶端中部开有开口206,且开口206顶端贯穿设置有卡板205,卡板205底端与检测电缆101卡接,首先将检测仪1放置在高压电塔下方的地面,并拿起滑索2爬上高压电塔,将滑索2放置在高压电塔中部高度的位置,连接板204顶面开有螺丝孔,且卡板205底端通过贯穿开口206与检测电缆101卡接,将螺栓拧入螺丝孔中,通过连接板204将滑索2固定在高压电塔的外壁,固定好滑索2后,通过开口206将检测电缆101拉出一部分,并用卡板205的末端卡住检测电缆101,把卡板205放入到开口206中,这时检测人员可手持检测电缆101爬上高压电塔,而检测电缆101被拉扯上去,滑索2内的检测电缆101就会变紧,卡板205紧贴开口206,检测仪1由存储器、电路板和插接口等结构组成,且探头3内部设置有交流电线圈,探头3前端电性连接有探针301,并检测电缆101的长度为30m-32m,检测电缆101较长,达到检测人员与检测仪1分开工作的效果,而检测电缆101随检测人员移动的位置而移动,检测电缆101分别绕过左侧的滑轮201前端及右侧的滑轮201后端,并检测电缆101外侧与外层202相接触,且滑轮201均随检测电缆101的移动而转动,并且由于检测电缆101分别缠绕在两个滑轮201中,而检测电缆101与外层202相接触,两者的摩擦力较大,检测电缆101被拉扯时,滑轮201顺势转动,从而检测电缆101在滑索2内部上移,通过两个滑轮201放置好检测电缆101,并且不影响检测电缆101的正常活动,检测电缆101无法从滑索2内部飘出,防止检测电缆101随气流飘动而打在高压电上,减少检测人员工作的不便性;

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6所示,探头3,探头3电性连接于检测电缆101末端,且探头3背面顶端开有卡槽304,卡槽304内部开有与其为一体的环形滑道306,且卡槽304内部并位于环形滑道306前端上下两侧均开有与其为一体的直行滑道305,卡槽304外侧设置有木制把手4,且木制把手4前端下方固定连接有卡柱401,卡柱401上下两端均固定有与其为一体的滑块402,且滑块402分别与环形滑道306和直行滑道305滑动连接,检测人员到达高压电位置后,拿起木制把手4,将卡柱401贯穿进卡槽304中,且滑块402位置对应直行滑道305,将木制把手4推入,卡柱401进入直行滑道305到一定位置后抵住环形滑道306,这时检测人员可旋转木制把手4,让木制把手4呈直立状态,木制把手4通过卡柱401与卡槽304连接,且木制把手4呈直立状态时卡块501之间呈倾斜状态,这时的滑块402就滑入到环形滑道306中,通过环形滑道306限制住木制把手4进行前后移动,安装好木制把手4,然后将探头3移动到高压电缆的最边缘位置,然后将一侧的卡块501卡入到卡道303中,从而环层5的一侧被固定,然后将环层5拉开伸展,再将环层5绕过高压电缆底端,把另外一侧的卡块501卡入卡道303中,探头3前端且位于探针301上方嵌接有顶板302,且顶板302顶端左右两侧均开有卡道303,探针301下方设置有环层5,且环层5内壁左右两侧均嵌入设置有卡块501,卡块501均与卡道303卡接,且环层5的材质为乙丙橡胶,环层5的材质可发生形变,通过卡块501与卡道303将环层5连接好,而环层5就包覆在高压电缆的外侧,探针301向下紧贴高压电缆,通过环层5不仅可以固定好探头3,还可起到绝缘效果,当检测到高压电缆的破损位置时,破损位置所泄漏的电流不易传导到监测人员人体中,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并且检测人员在探伤时,手持木制把手4推动探头3,手部不直接接触到探头3,木制把手4具有电流屏蔽效果,通过环层5和木制把手4保证检测人员在安装探头3和探伤过程中的安全,检测仪1通电后,通过探针301进行探伤,且探头3内部的线圈通入交流电,在检测条件下通过的线圈电流是不变的,如果把线圈靠近被测高压电缆,会感应出涡流,受涡流影响,线圈电流会发生变化,由于涡流的大小由高压电缆内有没有缺陷决定,所以线圈电流变化的大小能反映有无缺陷,将检测数据传导至检测仪1中,通过存储器储存检测数据。

其中本实用新型中应用的仪器:

检测仪为IDEA-MS型号;

检测电缆为RVV型号;

探头为Q9-Q6型号;

探针为TEW型号。

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只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本领域的技术工程师根据上述实用新型的内容对本实用新型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