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盘测功装置用负载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04564发布日期:2020-05-01 21:57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底盘测功装置用负载马达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置于进行汽车性能试验的底盘测功装置上的底盘测功装置用负载马达。



背景技术:

以往,此种底盘测功装置(chassisdynamometer)具备:转子轴以无法相对旋转的方式与汽车的驱动轮连结的负载马达、旋转自如地支撑于机框的辊轮、以及转子轴以无法相对旋转的方式固定于辊轮的旋转轴的补偿马达(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上述负载马达中,在转子轴连结有:向壳体外方延伸的中间轴。并且,中间轴前端的凸缘部通过螺栓并隔着垫片而被固定于驱动轮的轮毂部。在性能试验时,控制流通于负载马达的电流、频率,赋予给实际负载亦即机械负载。并且,由具备旋转编码器、解析器、压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的测定装置检测出的车速信号、前后载荷变化、扭矩变化、重心移动量等各值能够实时地被输入于控制系统的运算部。

另外,在底盘测功装置之中,还开发出了如下所述的底盘测功装置,即:在从汽车的驱动轮连结部上拆卸下驱动轮的状态下,将负载马达的向壳体外方延伸的中间轴前端的凸缘部与驱动轮连结部连结,从而省略了上述辊轮。该底盘测功装置的负载马达与以往的上述底盘测功装置所具备的负载马达同样地,向车体外方大幅地突出。

近年来,为了实现汽车的运转安全性的提高,开发出了:防撞制动系统、前车发出通知系统、标识识别系统、误启动抑制系统、车间距离保持支援系统、车道维持支援系统、路外偏离抑制系统等,并将各种传感器设置于车体。如果针对上述汽车使用:如上所述的向车体外方大幅地突出的负载马达,传感器有时会将负载马达误检测为障碍物,导致汽车进行错误工作。特别是,在计划今后进行实用化的自动驾驶车辆中,由于设置有更多的传感器,所以,当务之急是解决:汽车基于负载马达的误检测而进行错误工作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040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鉴于以上的问题点,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汽车基于误检测而进行错误工作、且能够进行可靠性高的汽车性能试验的底盘测功装置用负载马达。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是一种底盘测功装置用负载马达,其设置于进行汽车性能试验的底盘测功装置,且该底盘测功装置用负载马达具备:壳体,该壳体具有周壁部、端壁部、以及由周壁部和端壁部包围起来的中空部;定子,该定子被固定于壳体的周壁部内表面;以及转子,该转子被收纳于壳体的中空部内部,并旋转自如地被设置于定子的径向内方,且能够与汽车的驱动轮连结部连结,所述底盘测功装置用负载马达的特征在于,当将汽车的车宽方向设定为轴向,将车宽方向外方设定为轴向外方,将车宽方向内方设定为轴向内方时,壳体的周壁部在轴向上延伸,壳体的端壁部被设置于周壁部的轴向外方端,壳体在底盘测功装置用负载马达的设置时能够从轴向外方插入于汽车的轮胎罩,并能够在壳体的中空部的内部插入汽车的制动盘和制动钳,转子具备:转子连结部,该转子连结部能够与汽车的驱动轮连结部连结起来;转子架,该转子架在转子连结部与驱动轮连结部连结起来的状态下在比制动钳更靠向轴向外方的位置而朝向径向外方延伸;转子周壁部,该转子周壁部与转子架的径向外方端连接,并从与转子架的径向外方端连接的连接部朝向轴向内方延伸;以及磁铁,该磁铁被固定于转子周壁部,在转子连结部与驱动轮连结部连结起来的状态下,制动钳插入于转子周壁部的径向内方的空间内。

根据本发明,在将转子连结部与驱动轮连结部连结起来的状态下,制动钳插入于转子周壁部的径向内方的空间,因此,转子架与制动钳之间的轴向距离会缩短,从而从转子连结部至壳体的端壁部为止的轴向距离也能够缩短。因此,在将转子连结部与汽车的驱动轮连结部连结起来的状态下,能够抑制壳体的端壁部向汽车的轮胎罩的外方大幅地突出。因此,能够抑制:设置于汽车上的各种传感器对底盘测功装置用负载马达进行误检测的情形,并能够抑制:汽车基于误检测进行错误工作的情形。能够进行可靠性高的汽车的性能试验。

在本发明中,优选为,转子连结部与转子架设置成一体,转子架以从转子连结部绕开制动钳的方式而向轴向外方偏移,并朝向径向外方延伸,或者,与转子架成分体的轴部件设置于转子,轴部件在轴向内方具有转子连结部,转子架在其径向内方端部而与轴部件连结。

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为,在转子架设置有扭矩传感器。据此,底盘测功装置用负载马达内置有:用于检测向轴施加的扭矩的扭矩传感器,由于扭矩传感器没有向车宽方向外方突出,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由设置于汽车上的各种传感器进行的误检测的情形。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底盘测功装置用负载马达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从侧方观察的主要部分截面图。

图2是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轴向外方观察的图。

图3是在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转子架上设置的扭矩传感器的主要部分放大截面图。

图4是将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设置于汽车时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底盘测功装置用负载马达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从侧方观察的主要部分截面图。

图6是从图5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轴向外方观察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及图2,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底盘测功装置用负载马达(以下简称为负载马达)1进行说明。负载马达1设置于:进行汽车的性能试验的底盘测功装置,并能够安装于:在汽车的车轴端设置的驱动轮连结部8。驱动轮连结部8虽然根据汽车的车辆悬架装置的结构而不同,不过,其是包括制动盘8a、车轮轮毂(wheelhub)等的部位。负载马达1具备:壳体2、定子3、以及转子4。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径向设定为r,将其外方(也称外侧)、内方(也称内侧)分别设定为o、i。另外,将汽车的车宽方向设定为轴向x,将车宽方向外方设定为轴向x的外方o,将车宽方向内方设定为轴向x的内方i。壳体2具有:周壁部5、端壁部6、以及由周壁部5和端壁部6包围起来的中空部7。周壁部5在轴向x上延伸,例如可以为圆筒状等。端壁部6设置于周壁部5的轴向x的外方端。下文中,对端壁部6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定子3被固定于壳体2的周壁部5的内表面。在定子3上卷绕装配有线圈,能够从底盘测功装置被供电。转子4被收纳于壳体2的中空部7的内部,且旋转自如地被设置于定子3的径向r的内方i。另外,转子4能够与汽车的驱动轮连结部8连结。

在负载马达1的设置时,壳体2能够如后所述地从轴向x的外方o插入于轮胎罩,在插入时,将汽车的驱动轮连结部8所包含的制动盘8a、和制动钳9插入于中空部7的内部。

转子4具备:转子连结部10、转子架11、转子周壁部12、以及磁铁13。转子连结部10是承担着朝向汽车的驱动轮连结部8的连结的部位。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转子连结部10的径向r的内方端,固定有圆筒状的筒轴10a。筒轴10a从转子连结部10的轴向x的内方端向外方o延伸。另外,在转子连结部10,开口设置有:在轴向x上贯通的多个第一插通孔14。第一插通孔14能够供螺栓等固定件插入,并以规定的间隔配置于同心圆上。另外,第一插通孔14能够以与在车宽方向上贯通而设置的多个螺纹孔15一对一的关系而与驱动轮连结部8正相对。此外,第一插通孔14的孔径不是固定不变的,轴向x的外方o的孔径大于内方i的孔径。在最大的孔径中能够插入:利用螺栓等固定件而将转子连结部10与驱动轮连结部8连结起来的固定用工具。在最小的孔径中能够插入:螺栓等固定件的头部以外的部分。并且,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转子连结部10与转子架11设置成一体。

在将转子连结部10与驱动轮连结部8连结的状态下,转子架11在比制动钳9更靠向轴向x的外方的位置而朝向径向r的外方o延伸。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转子架11以从转子连结部10绕开制动钳9的方式而朝向轴向x的外方o偏移,并朝向径向r的外方o延伸。具体而言,转子架11具备:迂回部11a,其从转子连结部10绕开制动钳9而向轴向x的外方o偏移;以及环状的直立部11b,其与迂回部11a成分体,且笔直地朝向径向r的外方o延伸。通过迂回部11a的偏移,使得转子架11不与制动钳9接触,从而不会彼此干扰。因此,在负载马达1的设置时,不需要将制动钳9从车体拆卸下来。另外,在转子架11中,直立部11b配置成相对于迂回部11a而存在径向r的间隔,并在迂回部11a与直立部11b之间设置有扭矩传感器16。扭矩传感器16为:用于测量向轴施加的扭矩的传感器,例如,可以采用:利用磁致伸缩效应而以非接触来检测扭矩的非接触方式的传感器。在这种情况下,如图3所示,可以在扭矩传感器16上的与端壁部6对置的一侧来设置传送器17。传送器17例如可以具备:应变仪、将应变仪的输出信号转化为电压的转换器、以及将所得到的电压信号发送出去的天线。在扭矩传感器16中,以规定的间隔而对与端壁部6对置一侧进行沉孔加工,可以将应变仪粘贴于所形成的沉孔部。另外,在直立部11b中,可以在位于与端壁部6对置一侧的相反侧的部分,同样地设置应变仪。天线可以设置于:扭矩传感器16中的与端壁部6对置的那一面。

这样,在将传送器17设置于扭矩传感器16的情况下,可以将接收来自天线的发送信号的接收器18设置于:与传送器17对置的、端壁部6的轴向x的内方端面。接收器18可以采用环形天线方式、拾音方式等。任一方式的接收器18都从端壁部6的轴向x的内方端面朝向轴向x的内方i突出,因此,以不会与迂回部11a及直立部11b接触的方式将扭矩传感器16设置于:迂回部11a及直立部11b的轴向x的内方部分。如图3所示,接收器18可以借助电缆线19而与底盘测功装置的评价单元20连接。通过将由接收器18接收到的信号向评价单元20输入,能够进行扭矩的解析等。

转子周壁部12与转子架11的径向r的外方端连接,从与转子架11的径向r的外方端连接的连接部11c朝向轴向x的内方i延伸。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转子周壁部12呈如下所述的圆筒状,即:与转子架11的直立部11b的径向r的外方端连接,且从连接部11c朝向轴向x的内方i延伸的圆筒状。因此,在将转子连结部10与驱动轮连结部8连结的状态下,制动钳9插入于:中空部7中的转子周壁部12的径向r的内方i的空间7a内。其结果,转子架11与制动钳9之间的轴向x的距离缩短,从而从转子连结部10至壳体2的端壁部6为止的轴向x的距离也能缩短。因此,在将转子连结部10与汽车的驱动轮连结部8连结的状态下,能够抑制:壳体2的端壁部6向汽车的轮胎罩的外方大幅地突出。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转子周壁部12的轴向x的外方端部12a的位置非常靠近端壁部6的轴向x的内方端,但与端壁部6的轴向x的内方端面是不接触的。另外,外方端部12a弯曲到径向r的外方o。外方端部12a中的径向r的外方端位置处于:与定子3不接触的范围内。

多个磁铁13以存在有规定的间隔的方式设置于转子周壁部12的周向,且在各磁铁13的径向r的外方端面与定子3的径向r的内方端面之间,设置有规定的间隙g。如上所述,在转子周壁部12的轴向x的外方端部12a弯曲的情况下,外方端部12a的径向r的外方端位置处于:能够确保间隙g的范围。外方端部12a可以用于固定磁铁13时的定位,另外,使用螺栓22而将固定部件21固定于转子周壁部12的内方端部12b,由此能够在外方端部12a与固定部件21之间夹持磁铁13。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壳体2的周壁部5中的轴向x的内方端安装有第一盖部23。通过安装第一盖部23,能够抑制:例如异物等侵入于定子3与转子4的磁铁13之间的间隙g等情形。第一盖部23可以采用从周壁部5朝向径向r的内方i延伸的环状的部件。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盖部23的径向r的内方端位置处于:与制动钳9不接触的范围内。另外,第一盖部23以能够旋入螺栓24的方式安装于周壁部5的轴向x的内方端面。为此,在周壁部5的轴向x的内方端面部,且以规定的间隔在同心圆上设置有:能够旋入螺栓24的多个螺纹孔。另一方面,在第一盖部23的外周缘部,且在周壁部5的能够与上述螺纹孔对置的位置,以在轴向x上贯通的方式在同心圆上开口设置有插通孔。此外,转子周壁部12的轴向x的内方端部12b的位置处于:至壳体2的轴向x的内方端为止,与第一盖部23不接触。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端壁部6由旋转支撑部25和第二盖部26形成。旋转支撑部25具有:环27,其位于端壁部6的径向r的中央部位置,且配置于轴向x的外方端;以及固定轴28,其从环27的轴向x的内方端面的中央部朝向轴向x的内方i延伸。在环27的径向r的外方端部,且是在位于轴向x的外方o位置的外周端面部,形成有第一沉孔部29。在第一沉孔部29,且以规定的间隔在同心圆上设置有:在轴向x上贯通的多个螺纹孔。另外,在环27中的靠近第一沉孔部29的部分,且在能够与转子连结部10上设置的第一插通孔14相对置的位置,以在轴向x上贯通的方式在同心圆上开口设置有第二插通孔30。在第二插通孔30中能够插入:使用螺栓等固定件而将转子连结部10与驱动轴连结部8连结起来的固定用工具。因此,第二插通孔30的孔径与第一插通孔14的最大孔径相等。另外,第二插通孔30以一对一的关系而与第一插通孔14正相对。因此,在将转子连结部10与驱动轮连结部8连结起来时,能够将螺栓等固定件及作为固定用工具的扳手或螺丝刀从第二插通孔30插入于壳体2的中空部7的内部。因此,使用固定件而将转子连结部10与汽车的驱动轮连结部8连结起来的连结作业变得容易。

第二盖部26也是环状的部件,配置于环27的径向r的外方o。在第二盖部26的径向r的内方端部,且是在位于轴向x的内方i位置的内端缘部,形成有第二沉孔部31。第二沉孔部31能够与环27的第一沉孔部29重合。另外,在第二沉孔部31,且是同心圆上开口设置有:能够与第一沉孔部29上开口设置的螺纹孔相对置的多个插通孔。另一方面,在第二盖部26的径向r的外方端缘部26a,按在轴向x上贯通的方式以规定的间隔在同心圆上开口设置有多个插通孔。与在外方端缘部26a上开口设置的插通孔相对应地,在周壁部5的轴向x的外方端部,且是在同心圆上开口设置有多个螺纹孔。通过使第二沉孔部31从轴向x的外方与环27的第一沉孔部29重合,且使外方端缘部26a与周壁部5的轴向x的外方端面重合,再将螺栓32、33插入于上述插通孔,并旋入于上述螺纹孔,由此能够将上述第二盖部26与环27一同固定于周壁部5。据此,形成端壁部6。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筒轴10a上,转子4借助安装于固定轴28的外周的轴承34而旋转自如地被支撑于壳体2。轴承34虽然采用了外圈旋转方式的轴承,也可以采用内圈旋转方式的轴承。并且,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形成端壁部6的环27,安装有:从轴向x的外方o将第二插通孔30及中央部分别覆盖而隐藏起来的环状的第三盖部35和圆形罩36。第三盖部35通过螺栓37而被固定于环27的轴向x的外方端面,圆形罩36通过螺丝38而被固定于环27的轴向x的外方端面。

如图4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负载马达1在汽车39的性能试验时,可以与连结有相当于驱动轮的车轮40的驱动轮连结部8连结。关于与驱动轮连结部8的连结,如果汽车39的驱动方式为前轮驱动方式,则可以与2个前轮的驱动轮连结部8连结,如果汽车39的驱动方式为后轮方式,则可以与2个后轮的驱动轮连结部8连结,如果汽车39的驱动方式为四轮方式,则可以与四个车轮的驱动轮连结部8连结。在这种情况下,将汽车39的车轮40与安装有轮胎41的车轮圆盘42(wheel)一同拆卸下来,并将负载马达1从轴向x的外方o插入于汽车39的轮胎罩43。此时,如上所述,从转子连结部10至端壁部6为止的轴向x的距离会缩短,因此,端壁部6还可以配置于例如与轮胎罩43的轴向x的外方端同一面上。因此,能够抑制设置于汽车39的各种传感器将负载马达1误检测为障碍物的情形,从而能够抑制:汽车39基于传感器的误检测而进行错误工作的情形。能够进行可靠性高的汽车39的性能试验。

此外,将负载马达1收纳在轮胎罩43的内部这不仅仅是意欲将负载马达1的周壁部5及端壁部6完全收纳于轮胎罩43的内部。在只要传感器不会将负载马达1误检测为障碍物这一前提下,还包含着:周壁部5及端壁部6从轮胎罩43的内部向轴向x的外方o突出的意思。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负载马达1中,在转子架11设置有扭矩传感器16,因此,负载马达1内置有扭矩传感器16,扭矩传感器16没有向车宽方向外方突出。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由设置于汽车39的各种传感器进行的误检测。另外,只要能够抑制由设置于汽车39的各种传感器进行的误检测,并不一定需要将扭矩传感器16设置于转子架11。测量扭矩的测量设备还可以设置为与负载马达1成分体。

在将负载马达1设置于轮胎罩43时,预先从端壁部6拆卸下第三盖部35。在负载马达1的设置时,使在端壁部6上开口设置的多个第二插通孔30以一对一的关系与在图1所示的转子连结部10上开口设置的多个第一插通孔14正相对。因此,可以将螺栓及作为螺栓的固定用工具的扳手或螺丝刀经由第二插通孔30插入于壳体2的中空部7的内部。并且,使用扳手或螺丝刀而将螺栓插入于第一插通孔14,并旋入于制动盘8a的螺纹孔15,由此能够将转子连结部10固定于包括制动盘8a的驱动轮连结部8。

此外,在与转子连结部10连结的驱动轮连结部8为车轮轮毂的情况下,在车轮轮毂,以规定的间隔在同心圆上植入多个螺栓,螺栓向车宽方向外方突出,因此,在转子连结部10和驱动轮连结部8的连结时,可以利用植入于车轮轮毂的螺栓。在这种情况下,将上述螺栓从轴向x的内方i插入于转子连结部10上开口设置的第一插通孔14,并突出到壳体2的中空部7的内部。因此,在第二插通孔30插入:能够旋合于上述螺栓的螺母、和作为该螺母的固定用工具的扳手,并插入于壳体2的中空部7的内部。并且,可以使用扳手而使上述螺母旋合于上述螺栓,从而将转子连结部10固定于驱动轮连结部8。

此外,如图1及图2所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壳体2的周壁部5,且是在下端部设置有台座44。台座44具有:座面45,其可以为仿照周壁部5的外周面的例如弧状的曲面等;以及设置面46,其在性能试验时配置于供汽车39设置的设置面上,且可以为例如平面状等。通过台座44,使得图3所示的汽车39的性能试验时的负载马达1的设置状态变得稳定。另外,在台座44,且是在座面45的上表面部或设置面46的下表面部等,可以设置有阻尼材料。在这种情况下,随着转子4的旋转而发生的振动通过上述阻尼材料而得以抑制,从而能够抑制汽车39的性能试验时振动向设置面传播的情形。如图1及图2所示,例如,设置成:在负载马达1的设置时按设置面46位于比壳体2的下端更靠下侧的位置的方式使台座44从周壁部5伸出,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上述效果。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壳体2的周壁部5中的轴向x的外方端部及内方端部的2处位置,各设置有1个上述台座44。

接下来,参照图5及图6,对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底盘测功装置用负载马达(以下简称为负载马达)1a进行说明。在负载马达1a中,对与图1及图2所示的负载马达1的各部位相同的部位标记相同的符号,并在以下省略说明。

在负载马达1a中,与转子架111成分体的轴部件47被设置于转子4,轴部件47在轴向x的内方i具有转子连结部101,转子架111在径向r的内方端部111a而与轴部件47连结。具体而言,轴部件47为在轴向x上延伸的部件,其具备:圆柱状的转子架固定部47a、以及圆筒状的转子架固定定位部47b。在转子架固定部47a的从轴向x的外方端部至中间为止的部分的外周面,刻有螺纹槽。另外,转子架固定部47a的轴向x的内方端部弯曲到径向r的外方o,弯曲部47a1的外方端部弯曲到轴向x的内方i而成为转子架固定定位部47b,转子架固定定位部47b朝向轴向x的内方i延伸。转子架固定部47a的弯曲部47a1的基部中的轴向x的外方端面的一部分成为:朝向径向r的外方o而呈喇叭状的圆锥面47a2。在转子架定位固定部47b,以规定的间隔在同心圆上植入有:朝向轴向x的外方o突出的多个销48。另外,转子架固定定位部47b的轴向x的内方端部弯曲到径向r的外方o,该弯曲部成为转子连结部101。在转子连结部101开口设置有:在轴向x上贯通的多个插通孔141。在插通孔141中能够插入螺栓等固定件,插通孔141以规定的间隔配置于同心圆上。另外,插通孔141能够以一对一的关系而与下述的多个螺纹丝孔(省略图示)正相对,即:在制动盘8a等驱动轮连结部8中,以在车宽方向上贯通的方式开口设置的多个螺丝孔。从转子连结部101的插通孔141插入有螺栓等固定件,并旋入于驱动轮连结部8的上述螺纹孔,由此将轴部件47与驱动轮连结部8连结起来。

在将转子连结部101与驱动轮连结部8连结的状态下,转子架111在比制动钳9更靠向轴向x的外方的位置而朝向径向r的外方延伸。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转子架111具备:第一直立部111a,其朝向径向r的外方o延伸;以及第二直立部111b,其与第一直立部111a成分体,笔直地朝向径向r的外方o延伸。第一直立部111a的径向r的内方端部111a1具有:弯曲到轴向x的外方o、且朝向径向r的内方i突出的突出部111a2。在内方端部111a1,且是在轴向x的内方部分设置有:可供销48插入的多个销孔48a。另外,突出部111a2的轴向x的内外方端的两内周端面成为:朝向径向r的外方o而呈喇叭状的圆锥面。另一方面,第一直立部111a的径向r的外方端部111a3以不与制动钳9接触的程度弯曲到轴向x的内方,并呈凸缘状。另外,在第一直立部111a的内方端部111a1与外方端部111a3的中间部分,且是在轴向x的外方o,突出设置有:圆筒状的筒轴111d。筒轴111d与第一直立部111a形成为一体。

第一直立部111a和第二直立部111b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负载马达1同样地,借助扭矩传感器16而被连结起来。即,第二直立部111b的径向r的内方端部呈现:与第一直立部111a的外方端部111a3同样的凸缘状,在第一直立部111a的外方端部111a3和第二直立部111b的上述内方端部,分别形成有:在轴向x上贯通的多个螺纹孔。因此,使扭矩传感器16的径向r的内外两端部处的轴向x的内方端面与第一直立部111a的外方端部111a3及第二直立部111b的上述内方端部处的轴向x的外方端面重合,并将螺栓50从扭矩传感器16的轴向x的外方o旋入于上述螺纹孔,由此第一直立部111a和第二直立部111b就能够借助扭矩传感器16而被连结起来。此外,转子周壁部12连接于转子架111的第二直立部111b的径向r的外方端,并从与第二直立部111b的径向r的外方端连接的连接部111c朝向轴向x的内方i延伸。

在负载马达1a的设置时,在转子连结部101,将轴部件47与驱动轮连接部8连结,之后,在使突出部111a1外嵌于转子架固定部47a的状态下,将销48插入于销孔48a,来确定转子架111的固定位置。在该状态下,当将螺母49从转子架固定部47a的轴向x的外方端朝向内方i旋入时,突出部111a2的轴向x的内方端面、与转子架固定部47a中的弯曲部47a1的圆锥面47a2密接。使螺母49的轴向x的内方端的外周面成为:朝向轴向x的外方o而呈喇叭状的圆锥面,由此螺母49的轴向x的内方端面、与突出部111a2中的轴向x的外方o的外周端面密接。据此,转子架111在内方端部111a1而与轴部件47连结,转子4能够与驱动轮连结部8一同进行旋转。在将转子连结部101与驱动轮连结部8连结的状态下,制动钳9插入于中空部7中的转子周壁部12的径向r的内方i的空间7a内。因此,能够缩短:从转子连结部101至壳体2的端壁部6为止的轴向x的距离,从而能够抑制:在将转子连结部101与汽车的驱动轮连结部8连结的状态下、壳体2的端壁部6向汽车39的轮胎罩43的外方大幅地突出。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形成壳体2的端壁部6的一部分的第二盖部26是由形成外周部的外盖部26b、和位于该外盖部26b的内侧位置的内盖部26c来形成的,两者在同一面上连结起来。外盖部26b和内盖部26c的连结方式、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负载马达1中的第二盖部26和环27的连结方式相同,均是利用第一沉孔部及第二沉孔部的重合、和螺栓51在重合部分的旋入来完成的。另外,内盖部26c的径向r的内方端部弯曲到轴向x的外方o,成为旋转支撑部25的主体部25a。主体部25a为圆筒状,在主体部25a的内表面安装有:内圈旋转方式的轴承52。转子架111的筒轴111d朝向主体部25a的径向r的内方i突出,在筒轴111d与主体部25a之间设置有轴承52。轴承52的直径比第一实施方式的轴承34的直径要大,因此,转子2的支撑刚性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有所提高。

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旋转支撑部25处,转子架111的内方端部111a与筒轴111d之间是中空的,在空间25b收纳有旋转传感器53。旋转传感器53构成为包括:磁性拾音器53a,其借助螺丝56而被安装于安装托架55,其中该安装托架55借助螺丝54而被固定在主体部25a的轴向x的外方端面;以及传感器齿轮53b,其外嵌固定于转子架111的第一直立部111a的内方端部111a1。包括旋转传感器53在内,旋转支撑部25的内部通过第四盖部57而从轴向x的外方o被覆盖,从而隐藏起来,其中该第四盖部57借助螺丝58而被安装于安装托架55。第四盖部57为环状,不过,在第四盖部57的中央部紧固有:在拆卸螺母49时可拆卸下的副盖部59。

此外,负载马达1a的旋转支撑部25的突出虽然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负载马达1的旋转支撑部25相比所有增大,不过,该突出能够小于:对汽车39的方向盘进行操作而使车轮40向左右活动时的车轮40朝向轮胎罩43的外方飞出的量,从而能够抑制:由设置于汽车39的各种传感器进行误检测的情形。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不过,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关于转子的旋转支撑部的结构、驱动轮连结部的构成及结构、将转子连结部和驱动轮连结部连结起来的固定件及固定件用工具的种类等详细内容,也包括以往公知的内容在内,本发明中可以采用各种方案。

符号说明

1、1a…底盘测功装置用负载马达,2…壳体,3…定子,4…转子,5…周壁部,6…端壁部,7…中空部,7a…转子周壁部的径向内方的空间,8…驱动轮连结部,8a…制动盘,9…制动钳,10、101…转子连结部,11、111…转子架,111a1…转子架的径向内方端部,11c、111c…连接部,12…转子周壁部,13…磁铁,16…扭矩传感器,39…汽车,43…轮胎罩,47…轴部件,x…轴向,r…径向,o…外方,i…内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