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动力电池组的健康状态评估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7851197发布日期:2019-06-11 22:12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电动汽车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车用动力电池组的健康状态评估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国家最新标准《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gb/t3730.1-2001)中对汽车有如下定义:由动力驱动,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主要用于: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牵引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的车辆;特殊用途。能源短缺、石油危机和环境污染愈演愈烈,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影响,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开发新能源技术。电动汽车作为一种降低石油消耗、低污染、低噪声的新能源汽车,被认为是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的重要途径。在电动车的推广与普及过程中,电动车自燃事件的发生使得电动车动力系统的安全性能备受关注。车用动力电池组的健康状态检测及估算成为重中之重。当前车用动力电池组(尤其是锂离子电池组)健康状态的估算,集中在对电池组可以放出能量或者使用功率的估算,表现为容量或者内阻的估算。然而,由于同一类型、规格的电池在电压、内阻、容量等方面的参数值存在差别,车用动力电池组在电动汽车上使用时,性能指标往往达不到单体电池的原有水平,严重影响其在电动汽车上的应用,导致目前车用动力电池组健康状态的评估并不准确。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用动力电池组的健康状态评估方法和装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车用动力电池组的健康状态评估方法,包括:采集在装车状态时车用动力电池组的预定电池性能参数的第一样本数据,计算第一样本数据的极差和均方差;采集在运行状态时车用动力电池组的预定电池性能参数的第二样本数据,计算第二样本数据的极差和均方差;基于第一样本数据的极差和均方差加权计算第一健康状态因子,基于第二样本数据的极差和均方差加权计算第二健康状态因子;计算第二健康状态因子与第一健康状态因子的比值,并基于该比值确定车用动力电池组的健康状态。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第一样本数据的极差和均方差加权计算第一健康状态因子包括:计算h(s)=aa(s)+bσ(s),其中h(s)为第一健康状态因子,a(s)为第一样本数据的极差,σ(s)为第一样本数据的均方差;a为第一加权系数;b为第二加权系数,a与b的和为1;所述基于第二样本数据的极差和均方差加权计算第二健康状态因子包括:计算h(t)=aa(t)+bσ(t),其中h(t)为第二健康状态因子,a(t)为第二样本数据的极差,σ(t)为第二样本数据的均方差。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预先确定第一加权系数a,其中:a=(a(t)-a(s))/(a(max)-a(s)),其中a(max)为预先设定的、该预定电池性能参数的最大允许极差。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定电池性能参数包括:车用动力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的电压;车用动力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的温度;车用动力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的内阻;或车用动力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的容量。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采集在运行状态时车用动力电池组的预定电池性能参数的第二样本数据为:在运行状态时以预定的时间间隔,采集车用动力电池组的预定电池性能参数的第二样本数据;或在车用动力电池组的预定运行条件时,采集车用动力电池组的预定电池性能参数的第二样本数据。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定运行条件包括:充电过程中的满电时刻;停车预定时间后的初始上电时刻;或者预定的电池荷电状态点。一种车用动力电池组的健康状态评估装置,包括:第一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在装车状态时车用动力电池组的预定电池性能参数的第一样本数据,计算第一样本数据的极差和均方差;第二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在运行状态时车用动力电池组的预定电池性能参数的第二样本数据,计算第二样本数据的极差和均方差;计算模块,用于基于第一样本数据的极差和均方差加权计算第一健康状态因子,基于第二样本数据的极差和均方差加权计算第二健康状态因子;确定模块,用于计算第二健康状态因子与第一健康状态因子的比值,并基于该比值确定车用动力电池组的健康状态。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采集模块,用于计算h(s)=aa(s)+bσ(s),其中h(s)为第一健康状态因子,a(s)为第一样本数据的极差,σ(s)为第一样本数据的均方差;a为第一加权系数;b为第二加权系数,a与b的和为1;第二采集模块,用于计算h(t)=aa(t)+bσ(t),其中h(t)为第二健康状态因子,a(t)为第二样本数据的极差,σ(t)为第二样本数据的均方差。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系统还包括:加权系数确定模块,用于预先确定第一加权系数a,其中:a=(a(t)-a(s))/(a(max)-a(s)),其中a(max)为预先设定的、该预定电池性能参数的最大允许极差。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定电池性能参数包括:车用动力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的电压;车用动力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的温度;车用动力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的内阻;或车用动力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的容量。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方法包括:采集在装车状态时车用动力电池组的预定电池性能参数的第一样本数据,计算第一样本数据的极差和均方差;采集在运行状态时车用动力电池组的预定电池性能参数的第二样本数据,计算第二样本数据的极差和均方差;基于第一样本数据的极差和均方差加权计算第一健康状态因子,基于第二样本数据的极差和均方差加权计算第二健康状态因子;计算第二健康状态因子与第一健康状态因子的比值,并基于该比值确定车用动力电池组的健康状态。由此可见,本发明实施方式通过统计车用动力电池组在装车状态和运行状态时的极差及均方差,综合利用这两个指标对健康度的表征以判断动力电池组的健康度情况,可以基于车用动力电池组的内部参数不一致性及其演变,评估车用动力电池组的健康状态,并由此提高评估准确度。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对本发明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图1为本发明电动汽车的车用动力电池组的健康状态评估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电动汽车的车用动力电池组的健康状态评估方法的示范性过程图。图3为本发明电动汽车的车用动力电池组的健康状态评估方法的示范性流程图。图4为本发明电动汽车的车用动力电池组的健康状态评估装置的示范性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为了描述上的简洁和直观,下文通过描述若干代表性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发明的方案进行阐述。实施方式中大量的细节仅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案。但是很明显,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现时可以不局限于这些细节。为了避免不必要地模糊了本发明的方案,一些实施方式没有进行细致地描述,而是仅给出了框架。下文中,“包括”是指“包括但不限于”,“根据……”是指“至少根据……,但不限于仅根据……”。由于汉语的语言习惯,下文中没有特别指出一个成分的数量时,意味着该成分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或可理解为至少一个。申请人发现:当前车用动力电池组的(比如锂离子电池组)的健康状态的估算方式,主要集中在对电池组可以放出能量或者使用功率的估算,表现为容量或者内阻的估算。然而,由于同一类型或规格的单体电池在电压、内阻、容量等方面的参数值存在差别,这使得车用动力电池组在电动汽车上使用时,性能指标往往达不到单体电池的原有水平,严重影响其在电动汽车上的应用。这种单体电池间的差异,称为单体电池的不一致性。首先,这种不一致性起源于电池的制造过程,之后在使用过程耦合环境和使用条件的差异,不一致性逐步累积放大,在某些情况下使某些单体电池性能加速衰减,并最终引发电池组过早失效。实际上,单纯的系统容量、内阻估算得到的电池系统健康状态并不能体现车用动力电池组内最差、最薄弱的环节。申请人发现:在动力电池组健康状态的评估还应引入不一致性的影响。而且,申请人从单体电池的不一致性及演变出发,提出一种侧重于动力电池系统安全性的动力电池组的健康状态评估方法。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通过采集车用动力电池组的电压、电流、温度等数据,利用数据统计电池系统内的极差及均方差,综合利用这两个指标的对电池系统健康度的表征判断电池系统健康度情况,达到基于车用动力电池组内部的参数不一致性及其演变评估车用动力电池组的健康状态的效果。图1为本发明电动汽车的车用动力电池组的健康状态评估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101:采集在装车状态时车用动力电池组的预定电池性能参数的第一样本数据,计算第一样本数据的极差和均方差。在这里,装车状态可以理解为车用动力电池组的寿命初期。比如,车用动力电池组刚出厂时候;车用动力电池组初期使用阶段,等等。极差是指第一样本数据内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又称范围误差或全距,它是标志值变动的最大范围。均方差(meansquareerror),是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距离的平均数,它是离均差平方和平均后的方根,通常用σ表示。均方差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均方差能反映一个数据集的离散程度。其中,预定电池性能参数可以为车用动力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的电压;车用动力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的温度;车用动力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的内阻;或,车用动力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的容量,等等。步骤102:采集在运行状态时车用动力电池组的预定电池性能参数的第二样本数据,计算第二样本数据的极差和均方差。在这里,运行状态理解为装车状态后使用预定时间时的状态。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采集在运行状态时车用动力电池组的预定电池性能参数的第二样本数据为:在运行状态时以预定的时间间隔,采集车用动力电池组的预定电池性能参数的第二样本数据;或,在车用动力电池组的预定运行条件时,采集车用动力电池组的预定电池性能参数的第二样本数据。优选的,预定运行条件包括:充电过程中的满电时刻;停车预定时间后的初始上电时刻;或者预定的电池荷电状态点,等等。以上示范性描述了装车状态和运行状态的典型实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这种描述仅是示范性的,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保护范围。步骤103:基于第一样本数据的极差和均方差加权计算第一健康状态因子,基于第二样本数据的极差和均方差加权计算第二健康状态因子。步骤104:计算第二健康状态因子与第一健康状态因子的比值,并基于该比值确定车用动力电池组的健康状态。具体的,可以预先设置门限值,当第二健康状态因子与第一健康状态因子的比值大于该门限值时,认为健康状态需要引起注意,此时需要进行电芯维护或更换;当第二健康状态因子与第一健康状态因子的比值小于等于该门限值时,认为健康状态符合要求。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基于第一样本数据的极差和均方差加权计算第一健康状态因子包括:计算h(s)=aa(s)+bσ(s),其中h(s)为第一健康状态因子,a(s)为第一样本数据的极差,σ(s)为第一样本数据的均方差;a为第一加权系数;b为第二加权系数,a与b的和为1;基于第二样本数据的极差和均方差加权计算第二健康状态因子包括:计算h(t)=aa(t)+bσ(t),其中h(t)为第二健康状态因子,a(t)为第二样本数据的极差,σ(t)为第二样本数据的均方差。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预先确定第一加权系数a,其中:a=(a(t)-a(s))/(a(max)-a(s)),其中a(max)为预先设定的、该预定电池性能参数的最大允许极差。可见,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可以基于a(t)、a(s)和预先设置的最大允许极差计算出a,计算出的a与a(t)密切相关,可以提高健康状态评估的准确度。比如,当车用动力电池组中的电池出现故障后,a(t)将变大,导致a相对较大,b相对较小,h(t)相对较大,h(t)/h(s)相对较大,从而h(t)/h(s)与s进行比较时,h(t)/h(s)大于s的概率相对增大,从而判定车用动力电池组中的健康状态不符合要求的概率相对增大,并由此提高健康状态评估的准确度。基于上述描述,图2为本发明电动汽车的车用动力电池组的健康状态评估方法的示范性过程图;图3为本发明电动汽车的车用动力电池组的健康状态评估方法的示范性流程图。在图2和图3中,假定该车用动力电池组的单体电池数目为imax。首先,在动力电池组的寿命初期,获取全部单体电池的预定参数值pi,其中i∈[1,imax]。其中该预定参数可以是直接测量获得的,也可以是基于其他参数计算获得的。比如:该预定参数可以是单体电池的电压、单体电池的温度、单体电池的内阻,单体电池的容量等等。然后,计算全部单体电池的预定参数值pi的极差a(s)和均方差σ(s),以作为初始参考标准,并且计算电池系统健康状态因子的参考值h(s),其中h(s)=aa(s)+bσ(s)。而且,随着车用动力电池组运行到时刻t,再次获取全部单体电池在时刻t时的参数值pi(t)。获取时机可以视车用动力电池组的处理能力以特定时间间隔获取,也可以选取车用动力电池组运行的特定条件,例如充电过程中的满电时刻、或者停车一定时间(例如30min/60min)以后的初始上电时刻,或者特定soc点,等等。接着,计算再次获取的参数值pi(t)的极差a(t),其中a(t)=pmax(t)-pmin(t),pmax(t)和pmin(t)分别是参数值pi(t)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而且,还计算参数值pi(t)的的均方差σ(t);其中pi(t)表示t时刻该参数第的i个数值,表示t时刻内全部imax个数值的均值。然后,可以计算车用动力电池组在t时刻的不一致性健康状态h(t)。h(t)=aa(t)+bσ(t),如果h(t)/h(s)>s,则认为电池系统处于健康状态。其中,h(s)为电池系统寿命初始状态的不一致性健康状态;a,b为权重系数,s为预先设定的、不一致性安全阈值。a、b和s取值,可以根据系统特性及需求设定。s值除跟系统特性及需求有关外,还会随选取参数特性有所差异;极差体现出数据集的最大最小差异;偏重适合代表参数数值中的个点异常;标准差反应数据集的离散程度;侧重系统内部的整体分散性或不一致性。优选的,本发明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a值的设定方法。a=(a(t)-a(s))/(a(max)-a(s)),其中,a(max)为系统内该参数最大允许极差,a(s)系统内该参数初始极差。a≥0,b≥0,a+b=1;s大于1,上限可达数十甚至数百倍。下面,基于上述披露,以具体实例详细阐述本发明实施方式。在下例中,预定参数设置为单体电池电压。首先,在车用动力电池组的寿命初期,获取所有单体电压ei,其中,i∈[1,imax],imax是车用动力电池组的内电池单体数量,imax=100。然后,计算所有单体电压ei的极差a(s)和均方差σ(s),以作为初始参考标准。具体的:计算ei值的极差a(s),其中a(s)=emax(s)-emin(s);emax(s)和emin(s)分别是ei内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对获得的ei值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其均方差σ(s);ei(s)表示第i个单体电池的电压;表示imax个电池的电压均值。然后,随着车用动力电池组的运行,再次获取车用动力电池组内所有单体电池的单体电压ei(t)。获取时机t为充电过程中的满电时刻。并且,计算ei(t)值的极差a(t),a(t)=emax(t)-emin(t),emax(t)和emin(t)分别是t时刻车用动力电池组内单体电压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对获得的ei(t)值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其均方差σ(t);ei(t)表示t时刻第i个单体电池的电压,表示t时刻动力电池系统内imax个单体电池的电压均值。接着,计算电池系统不一致性健康状态。h(s)=aa(s)+bσ(s);h(t)=aa(t)+bσ(t),如果h(t)/h(s)>s,则认为电池系统处于非健康状态。其中,h(s)为电池系统寿命初始状态的不一致性健康状态,a,b为权重系数,a+b=1;s为不一致性安全阈值。a,b,s取值根据系统特性及需求设定。优选的,预先确定第一加权系数a,其中:a=(a(t)-a(s))/(a(max)-a(s)),其中a(max)为预先设定的、该预定电池性能参数的最大允许极差。以某车用动力电池组在不同soh下通过单体电压不一致性估算的健康状态为例进行说明。车用动力电池组内共包含100个单体电池(电芯),电压来源是系统充电过程中的满电时刻的单体电压。下表中soh是以系统可放出容量计算得到的结果。电池系统寿命初始(soh=1)和电池系统寿命(soh=0.87)两个寿命时刻100个单体电芯的电压数据及方差统计结果见下表1所示。表1是不同寿命状态下,电池系统内单体电压及统计结果表。表1根据表1中的数据,拟定系统内电压的最大允许压差为0.3v,初始电压极差为0.015v,则初始时刻(soh=1),a=0,b=1,soh=0.87时,a=(a(t)-a(s))/(a(max)-a(s))=(0.105-0.015)/(0.3-0.015)=0.316。因此,b=1-0.316=0.684;h(t)=aa(t)+bσ(t)=0.316*0.105+0.684*0.029=0.053,计算电池系统不同寿命状态的不一致性健康因子h,得到如下表2,可以看出随着电池系统可放出容量的降低,系统内单体电压的不一致性扩大,健康因子h从1增长至17.667。假定设定s值为40,则电池系统不一致性健康状态比值大于40时认为系统健康状态需要引起注意进行电芯维护或更换。表2为某车用动力电池系统不同soh下的不一致性健康状态示意表。标准差/v极差/vh(t)h(t)/h(s)soh=10.0030.0150.0031.000soh=0.870.0290.1050.05317.667表2下面以单体电池的温度为参数,进行示范性说明。首先,在动力电池组的寿命初期,获取动力电池组内各个单体电池的温度采集值ti,其中,i∈[1,imax],imax是系统内温度采集数量,然后计算其极差a(s)和均方差σ(s)作为初始参考标准,比如imax=30。然后,随着系统的运行,在时刻t获取动力电池组内所有温度采集值ti(t),获取时机可以视系统处理能力以特定时间间隔获取,也可以选取电池系统运行的特定条件,例如充电过程中的满电时刻,或者停车足够时间(例如30min/60min)以后的初始上电时刻,或者特定soc点。再计算再次获取温度采集值的极差a(t),a(t)=tmax(t)-tmin(t),tmax,tmin分别是t时刻系统内电压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对再次获取的温度采集值的极差a(t)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其均方差σ(t);ti(t)表示t时刻第i个电池的电压;ti(t)表示t时刻第i个电池的电压,表示t时刻动力电池系统内imax个电池电压均值。然后,判断电池系统不一致性健康状态,h(t)=aa(t)+bσ(t),如果h(t)/h(s)>s,则认为电池系统处于健康状态,h(s)为电池系统寿命初始状态的不一致性健康状态。其中,a,b为权重系数;s为不一致性安全阈值。a,b,s取值根据系统特性及需求设定。对于温差不得大于amax的系统,a=(a(t)-a(s))/(a(max)-a(s)),a(max)为系统内该参数最大允许极差,a(s)系统内该参数初始极差。a≥0,b≥0,a+b=1。基于上述描述,本的发明实施方式还提出了一种车用动力电池组的健康状态评估装置。图4为本发明电动汽车的车用动力电池组的健康状态评估装置的示范性结构图。如图4所示,该车用动力电池组的健康状态评估装置,包括:第一采集模块401,用于采集在装车状态时车用动力电池组的预定电池性能参数的第一样本数据,计算第一样本数据的极差和均方差;第二采集模块402,用于采集在运行状态时车用动力电池组的预定电池性能参数的第二样本数据,计算第二样本数据的极差和均方差;计算模块403,用于基于第一样本数据的极差和均方差加权计算第一健康状态因子,基于第二样本数据的极差和均方差加权计算第二健康状态因子;确定模块404,用于计算第二健康状态因子与第一健康状态因子的比值,并基于该比值确定车用动力电池组的健康状态。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采集模块401,用于计算h(s)=aa(s)+bσ(s),其中h(s)为第一健康状态因子,a(s)为第一样本数据的极差,σ(s)为第一样本数据的均方差;a为第一加权系数;b为第二加权系数,a与b的和为1;第二采集模块402,用于计算h(t)=aa(t)+bσ(t),其中h(t)为第二健康状态因子,a(t)为第二样本数据的极差,σ(t)为第二样本数据的均方差。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系统还包括:加权系数确定模块405,用于预先确定第一加权系数a,其中:a=(a(t)-a(s))/(a(max)-a(s)),其中a(max)为预先设定的、该预定电池性能参数的最大允许极差。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定电池性能参数包括:车用动力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的电压;车用动力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的温度;车用动力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的内阻;车用动力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的容量,等等。可以将本发明实施方式提出的车用动力电池组的健康状态评估方法应用到各种类型的电动汽车中。比如,可以应用到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和其他新能源(如超级电容器、飞轮等高效储能器)汽车等。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方式包括:采集在装车状态时车用动力电池组的预定电池性能参数的第一样本数据,计算第一样本数据的极差和均方差;采集在运行状态时车用动力电池组的预定电池性能参数的第二样本数据,计算第二样本数据的极差和均方差;基于第一样本数据的极差和均方差加权计算第一健康状态因子,基于第二样本数据的极差和均方差加权计算第二健康状态因子;计算第二健康状态因子与第一健康状态因子的比值,并基于该比值确定车用动力电池组的健康状态。由此可见,本发明实施方式通过统计车用动力电池组在装车状态和运行状态时的极差及均方差,综合利用这两个指标对健康度的表征以判断动力电池组的健康度情况,可以基于车用动力电池组的内部参数不一致性及其演变,评估车用动力电池组的健康状态,并由此提高评估准确度。各实施方式中的硬件模块可以以机械方式或电子方式实现。例如,一个硬件模块可以包括专门设计的永久性电路或逻辑器件(如专用处理器,如fpga或asic)用于完成特定的操作。硬件模块也可以包括由软件临时配置的可编程逻辑器件或电路(如包括通用处理器或其它可编程处理器)用于执行特定操作。至于具体采用机械方式,或是采用专用的永久性电路,或是采用临时配置的电路(如由软件进行配置)来实现硬件模块,可以根据成本和时间上的考虑来决定。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机器可读的存储介质,存储用于使一机器执行如本文所述方法的指令。具体地,可以提供配有存储介质的系统或者装置,在该存储介质上存储着实现上述实施例中任一实施方式的功能的软件程序代码,且使该系统或者装置的计算机(或cpu或mpu)读出并执行存储在存储介质中的程序代码。此外,还可以通过基于程序代码的指令使计算机上操作的操作系统等来完成部分或者全部的实际操作。还可以将从存储介质读出的程序代码写到插入计算机内的扩展板中所设置的存储器中或者写到与计算机相连接的扩展单元中设置的存储器中,随后基于程序代码的指令使安装在扩展板或者扩展单元上的cpu等来执行部分和全部实际操作,从而实现上述实施方式中任一实施方式的功能。用于提供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实施方式包括软盘、硬盘、磁光盘、光盘(如cd-rom、cd-r、cd-rw、dvd-rom、dvd-ram、dvd-rw、dvd+rw)、磁带、非易失性存储卡和rom。可选择地,可以由通信网络从服务器计算机或云上下载程序代码。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流程和各系统结构图中不是所有的步骤和模块都是必须的,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忽略某些步骤或模块。各步骤的执行顺序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上述各实施例中描述的系统结构可以是物理结构,也可以是逻辑结构,即,有些模块可能由同一物理实体实现,或者,有些模块可能分由多个物理实体实现,或者,可以由多个独立设备中的某些部件共同实现。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部分,而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并不表示将本发明相关部分的数量限制为“仅此一个”,并且“一个”不表示排除本发明相关部分的数量“多于一个”的情形。在本文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仅用于表示相关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非限定这些相关部分的绝对位置。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而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案或变更,如特征的组合、分割或重复,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