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干扰、稳定的含有33项指标的复合校准品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275951发布日期:2019-07-27 10:08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干扰、稳定的含有33项指标的复合校准品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生活水平提高,中国人民的医疗水平也在一步步提升,我国体外诊断试剂在2000-2018年之间有了一个质的飞越。通过国内外交流,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我国的体外诊断试剂行业犹如雨后春笋,蓄势待发。体外诊断试剂校准品、质控品是实现体外诊断试剂临床检测及监督检验结果准确的主要工具,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人类疾病的确诊。校准品是临床使用较多的物质,试剂盒批次的更换、生化分析仪的维护与维修,都要使用校准品给试剂盒重新定标,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中国在很多抗体和校准品方向还是依赖进口,自主开发抗体和校准品迫在眉睫。

公开号为cn201710832759a,公开日为2018年3月27日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稳定的生化类复合校准品及制备方法,该生化类复合校准品含有32项指标,主要是通过引入稳定物质来增加产品的稳定性能。虽然引入稳定物质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产品的稳定性,但是由于各个指标之间本身存在相互干扰的特性,而上述专利申请中记载解决干扰性问题的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既能够降低产品内多项指标之间的干扰性,又能提高稳定性的抗干扰、稳定的含有33项指标的复合校准品及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抗干扰、稳定的含有33项指标的复合校准品,基质为血清,所述33项指标为离子项指标、酶类指标、醇类指标、总蛋白、白蛋白、二氧化碳、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其含量如下:

总蛋白30-100g/l白蛋白20-70g/l

二氧化碳5-50mm碱性磷酸酶100-500u/l

所述离子项指标为:

所述酶类指标为:

所述醇类指标为:

所述胆红素为:

总胆红素20-200μm直接胆红素10-90μm;

所述基质中包含以下抗干扰物:鱼精蛋白、甲醛、nad+、atp和bsa。

进一步的,所述血清中各抗干扰物的含量如下:

鱼精蛋白1.0-5.0%甲醛0.5-5.8ml/l

nad+:0.05-0.5%nadp+:0.05-0.5%

atp:0.05-0.5%bsa:3.0-5.0%。

进一步的,所述33项指标的含量如下:

总蛋白40-60g/l白蛋白20-50g/l

二氧化碳10-30mm碱性磷酸酶150-350u/l

所述离子项指标为:

所述酶类指标为:

所述醇类指标为:

所述胆红素为:

总胆红素20-100μm直接胆红素12-35μm。进一步的,所述33项指标的含量如下:

总蛋白55g/l白蛋白35g/l

二氧化碳20mm碱性磷酸酶230u/l

所述离子项指标为:

所述酶类指标为:

醇类指标为:

所述胆红素为:

总胆红素85μm直接胆红素26μm;

所述基质中各抗干扰物的含量如下:

鱼精蛋白3.0%甲醛3.5ml/l

nad+:0.3%nadp+:0.3%

atp:0.3%bsa:5.0%。

进一步的,所述血清为胎牛血清。

进一步的,所述复合校准品为冻干粉。

上述任一所述的抗干扰、稳定的含有33项指标的复合校准品的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1:对采取的血液进行分离过滤,得到血清作为基质;

步骤2:分析检测并调整基质中的总蛋白、白蛋白和二氧化碳的最终含量为:总蛋白30-100g/l,白蛋白20-70g/l,二氧化碳5-50mm;

步骤3:将鱼精蛋白、甲醛、nad+、atp和bsa分别加入基质中,充分混匀;

步骤4:按配比将所述离子项指标内的所有成分分别加入混匀后的基质中,并充分混匀;

步骤5:按配比将所述酶类指标内的所有成分分别加入步骤4中的基质中,并充分混匀;

步骤6:按配比将所述醇类指标内的所有成分分别加入步骤5中的基质中,并充分混匀;

步骤7:按配比将所述胆红素内的所有成分和碱性磷酸酶分别加入步骤6中的基质中,并充分混匀;

步骤8:对所述步骤7中得到的基质进行过滤、分装,得到液体校准品;

步骤9:对所述液体校准品进行冻干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9中对所述液体校准品进行冻干处理时的冷肼温度为-60至-80℃,冻干过程为0.5h预冷、2.5h冻干、32h抽干,抽干时的压强为0.0001-0.001pa。

一种试剂盒,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抗干扰、稳定的含有33项指标的复合校准品。

一种上述任一所述的抗干扰、稳定的含有33项指标的复合校准品和/或上述所述的试剂盒作为体外诊断试剂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抗干扰、稳定的含有33项指标的复合校准品及制备方法,通过在作为基质的血清中加入鱼精蛋白、甲醛、nad+、nadp+、atp和bsa六种抗干扰物质,并充分混匀后再按照顺序分别加入33项指标,由此使得加入血清基质的抗干扰物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所制备得到的复合校准品在检测时不会出现干扰现象,同时还可以提高复合校准品的稳定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抗干扰、稳定的含有33项指标的复合校准品,基质为胎牛血清,其中,33项指标为离子项指标、酶类指标、醇类指标、总蛋白、白蛋白、二氧化碳、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其含量如下:

总蛋白55g/l白蛋白35g/l

二氧化碳20mm碱性磷酸酶230u/l

离子项指标为:

酶类指标为:

醇类指标为:

胆红素为:

总胆红素85μm直接胆红素26μm;

血清基质中各抗干扰物的含量如下:

鱼精蛋白3.0%甲醛3.5ml/l

nad+:0.3%nadp+:0.3%

atp:0.3%bsa:5.0%。

上述复合校准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对采取的血液进行分离过滤,得到血清作为基质;

本步骤中,从采取的血液中获得血清的方法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离心分离方法,并可以采用0.22um的过滤器进行过滤。

步骤2:分析测定基质中总蛋白、白蛋白和碳酸根离子的含量,并调整这三者的最终含量为:总蛋白50g/l,白蛋白40g/l,碳酸根离子含量20mm;

本步骤中,采用常规方法分析测定机制中的总蛋白、白蛋白和碳酸根离子的含量即可,碳酸根离子反映在临床上即为二氧化碳。

步骤3:按照各抗干扰物的含量要求,将鱼精蛋白、甲醛、nad+、atp和bsa分别加入到步骤2中的基质中,并充分混匀;

步骤4:按配比将离子项指标内的所有成分分别加入步骤3中的基质中,并充分混匀;

步骤5:按配比将酶类指标内的所有成分分别加入步骤4中的基质中,并充分混匀;

步骤6:按配比将醇类指标内的所有成分分别加入步骤5中的基质中,并充分混匀;

步骤7:按配比将胆红素内的所有成分和碱性磷酸酶分别加入步骤6中的基质中,并充分混匀;

步骤8:对步骤7中得到的基质进行过滤、分装,得到液体校准品;

本步骤中,可以采用0.22um的过滤器对基质进行过滤,并采用小型液体封装计量设备对基质进行分装,得到液体校准品。

步骤9:对所述液体校准品进行冻干处理。

本步骤中,将分装好的液体校准品放入冻干机的冻干瓶上,并将内塞扣在冻干瓶上,内塞可以是十字开口的内塞,扣在冻干瓶上之后可以保留一定空隙以便于后续的抽干步骤。

本步骤中,采用的冻干机可以是青岛永合创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冻干机。在对液体校准品冻干前,需要先打开冻干机进行预冷0.5h,使得冷肼温度达到-75℃后再进行2.5h冻干、32h抽干的冻干处理,抽干时控制压强为0.0001pa,抽干结束后,利用外力将处于真空状态的冻干品压紧内塞,保证冻干品的真空状态,即制得冻干粉状态的复合校准品。

对于上述33项指标可以采用表格1中的参考物质或参考方法进行溶解和配置。

表1各项指标及其参考物质或参考方法

实施例2:

一种抗干扰、稳定的含有33项指标的复合校准品,基质为胎牛血清,其中,33项指标为离子项指标、酶类指标、醇类指标、总蛋白、白蛋白、二氧化碳、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其含量如下:

总蛋白30g/l白蛋白20g/l

二氧化碳5mm碱性磷酸酶100u/l

所述离子项指标为:

所述酶类指标为:

所述醇类指标为:

胆红素为:

总胆红素21μm直接胆红素12μm;

血清基质中各抗干扰物的含量如下:

鱼精蛋白1.0%甲醛0.5ml/l

nad+:0.05%nadp+:0.05%

atp:0.05%bsa:3.0%。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一种抗干扰、稳定的含有33项指标的复合校准品,基质为胎牛血清,其中,33项指标为离子项指标、酶类指标、醇类指标、总蛋白、白蛋白、二氧化碳、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其含量如下:

总蛋白100g/l白蛋白70g/l

二氧化碳50mm碱性磷酸酶500u/l

所述离子项指标为:

所述酶类指标为:

所述醇类指标为:

所述胆红素为:

总胆红素200μm直接胆红素90μm;

血清基质中各抗干扰物的含量如下:

鱼精蛋白5.0%甲醛5.8ml/l

nad+:0.5%nadp+:0.5%

atp:0.5%bsa:5.0%。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抗干扰性检测:

对上述实施例1-3所制备的复合校准品、基质中未加入抗干扰物(鱼精蛋白、甲醛、nad+、nadp+、atp和bsa)的校准品、各项指标单独配置的校准品进行检测,检测所使用的仪器为日立7180、东芝120和迈瑞800三种生化分析仪,三种仪器对每个项目检测三次求其平均值,对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如表2-4所示。

表2

表3

表4

通过表2-4的检测结果可以看出,不加抗干扰物质制备的校准品其中有几项指标是受影响的,无论是冻干工艺导致还是其他项目产生的相互干扰,结果是碱性磷酸酶、甘油三酯、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总胆汁酸、总胆固醇、二氧化碳7项发生变化。目前虽不能从机理上一一解释该问题的发生,但是当引入抗干扰物之后,这一现象不再发生。

由此可知,本发明解决了项目之间的共存问题,为后期提供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国内自主开发复合校准品开辟了新型道路。

稳定性检测:

对实施例1至3中的复合校准品采用实时跟踪的方式进行稳定性检测。为了保证稳定性检测的可靠性,跟踪监测历时37个月,本次检测所用生化仪为日立7180,结果如表5-7所示:

表5实施例1的复合校准品在4℃条件下不同时间段的检测结果

表6实施例2的复合校准品在4℃条件下不同时间段的检测结果

表7实施例3的复合校准品在4℃条件下不同时间段的检测结果

通过表5-7可以明显的看出实施例1-3的复合校准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展现出有规律的降低趋势,经过37个月的跟踪检测,复合校准品的稳定性仍控制在3%以内,但是该复合校准品中的碱性磷酸酶指标也出现了意外情况,经过37个月的冻藏处理,碱性磷酸酶指标的稳定性降低超过了20%,33个月时检测结果在10%左右,29个月时检测结果在5%以内。

综合实施例1-3中的复合校准品的多方性能来说,29个月是本发明所制备的复合校准品的极限,后期仍需要我们继续努力来提高试剂的稳定性能。不过值得我们高兴的是本发明制备的复合校准品,完全可以胜任临床检测,为校准品自产和制备进一步奠定了基础和方向。

综合以上数据和结果,本发明借助冻干技术和分析多项指标加入顺序以及引入抗干扰物在复合校准品的抗干扰性能和稳定性能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本发明是首次使用抗干扰物并将多种物质按照指定顺序进行引入各项物质,结合冻干技术制备含有33项指标的复合校准品。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