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剩余充电时间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8474290发布日期:2019-08-20 20:46阅读:629来源:国知局
电池剩余充电时间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剩余充电时间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具有低污染、结构简单、低噪声等优点,是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一种,具有无污染零排放、低噪声、经济实用等优点,是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电动车的充电问题目前严重制约着电动车产业的发展。电动车充电时间较长(完整的充电过程,大约慢充10h,快充2h),当用户充电时,迫切想知道自己电动车充满时需要的总时间。

目前估计电动车充电总剩余时间的原理是用实时剩余时间代替,是实时跳变的充电剩余时间,但是这种方式对剩余时间进行估计的误差很大,对于电池包可能出现越充电,反而充电剩余时间会增加的现象,识别充电剩余时间的准确性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剩余充电时间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识别充电剩余时间的准确性低等缺陷。

本申请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剩余充电时间的确定方法,包括:

获取电池包的初始温度和初始电芯端电压;

根据所述初始温度及初始电芯端电压,确定所述电池包当前所处的目标充电阶段;

根据所述初始温度、所述初始电芯端电压及所述目标充电阶段对应的阶段模型,确定所述电池包的剩余充电时间。

本申请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剩余充电时间的确定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电池包的初始温度和初始电芯端电压;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初始温度及初始电芯端电压,确定所述电池包当前所处的目标充电阶段;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初始温度、所述初始电芯端电压及所述目标充电阶段对应的阶段模型,确定所述电池包的剩余充电时间。

本申请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第一个方面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第四个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第一个方面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电池剩余充电时间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获取电池包的初始温度和初始电芯端电压,确定所述电池包当前所处的目标充电阶段;根据所述初始温度、所述初始电芯端电压及所述目标充电阶段对应的阶段模型,确定所述电池包的剩余充电时间,提高电池剩余充电时间的识别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剩余充电时间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充电时电流变化的示意图;

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只加热阶段的估计充电时间的系统示意图;

图3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流上升阶段的估计充电时间的系统示意图;

图3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流稳定阶段的估计充电时间的系统示意图;

图3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流下降阶段的估计充电时间的系统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剩余充电时间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剩余充电时间的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申请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以下各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剩余充电时间的确定方法,用于估计电池包的剩余充电时间。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电池剩余充电时间的确定装置,该装置可以设置在电子设备上,可以是任意的计算机设备,比如pc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等。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剩余充电时间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s101、获取电池包的初始温度和初始电芯端电压;

具体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温度传感器获得电池包的初始温度即initialtemp,采用电压传感器获得电池包的初始电芯端电压即initialaverub;

s102、根据所述初始温度及初始电芯端电压,确定所述电池包当前所处的目标充电阶段;

在获取到电池包的初始温度和初始电芯端电压后,根据所述初始温度及初始电芯端电压,确定电池包当前处于的目标充电阶段,其中,所述目标充电阶段是禁止充电、加热阶段,只加热阶段、充电电流上升阶段、充电电流稳定阶段、充电电流下降阶段中的一个阶段;也就是说根据初始温度和初始电芯端电压,来确定电池包充电时间从上述的哪个阶段开始计算。

s103、根据所述初始温度、所述初始电芯端电压及所述目标充电阶段对应的阶段模型,确定所述电池包的剩余充电时间。

具体地,预先建立好各个目标充电阶段对应的阶段模型,在实际计算的过程中,根据初始温度、初始电芯端电压及确定的目标充电阶段对应的阶段模型,确定所述电池包的剩余充电时间。

例如,若经判断电池包处于只加热阶段,通过只加热阶段对应的阶段模型,计算出只加热阶段的充电时间,再加上充电电流上升阶段、充电电流稳定阶段、充电电流下降阶段的充电时间,得到电池包的剩余充电时间。

本申请提供的电池剩余充电时间的确定方法,通过获取电池包的初始温度和初始电芯端电压,确定所述电池包当前所处的目标充电阶段;根据所述初始温度、所述初始电芯端电压及所述目标充电阶段对应的阶段模型,确定所述电池包的剩余充电时间,提高电池剩余充电时间的识别准确性。

本申请又一实施例对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做进一步补充说明。

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只加热阶段的估计充电时间的系统示意图;图3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流上升阶段的估计充电时间的系统示意图;图3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流稳定阶段的估计充电时间的系统示意图;图3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流下降阶段的估计充电时间的系统示意图;具体地,从整个bms系统架构角度出发,再结合电动车和充电桩的特性,分析大量实车充电的采集数据,得出充电时间主要由充电电流ib、初始温度initialtemp、初始电芯端电压initialaverub、电池包比热容cpack、电池包加热功率pheating、电池包电荷量socpack、电池包容量capacitypack、充电桩最大输出电流、充电桩最大输出电压、充电桩最大输出电压功率等因素有关。所述系统包括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soc电荷量估计模块、计时模块等传感器用于采集上述的各个参数。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充电时电流变化的示意图,如图2所述,其中,线1表示充电电流的变化趋势,线2表示温度变化的趋势,线3为电压变化的趋势,根据图2的充电电流变化趋势,经综合分析总结,可以把估计充电时间的起始阶段分为五个阶段:禁止充电、加热阶段,只加热阶段、充电电流上升阶段、充电电流稳定阶段、充电电流下降阶段,结束阶段均为充满电结束即充电电流下降阶段完成。每次当插上充电枪后,开始估计电池包的充电剩余总时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建立了分阶段估计充电的剩余充电总时间模型、加热时间预测模型,解决目前用实时剩余充电时间进行估计存在的误差大、跳变、计算量大、可编程性差等缺陷。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初始温度及初始电芯端电压,确定所述电池包当前所处的目标充电阶段,包括:

若初始温度满足第一温度范围时,确定所述初始温度对应的目标充电阶段为禁止充电的加热阶段;

若初始温度满足第二温度范围时,确定所述初始温度对应的目标充电阶段为只加热阶段;

若初始温度满足第三温度范围,且初始电芯端电压满足第一电压范围时,确定所述初始温度对应的目标充电阶段为充电电流上升阶段;

若初始温度满足第四温度范围,且初始电芯端电压满足第二电压范围时,确定所述初始温度对应的目标充电阶段为充电电流稳定阶段;

若初始温度满足第五温度范围,且初始电芯端电压满足第三电压范围时,确定所述初始温度对应的目标充电阶段为充电电流下降阶段。

示例性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每一个阶段设定一个条件,具体的事例如下:

条件1,若初始温度initialtemp<-30℃,此时电池包处于禁止加热、充电阶段,在此阶段,估计充电剩余时间算法系统不工作,此时剩余时间应该无限大或者默认值。电池包进入禁止充电、加热阶段,经过该阶段的算法处理,得到剩余充电时间remainchargetime=infinitevalue;在此情况下,为一个很大的值。

条件2:若-30℃<initialtemp<=-20℃,此时,判断电池包进入只加热阶段,经过该阶段的算法处理,得到剩余充电时间。

条件3:-20℃<initialtemp<=55度℃或initialaverub初始电芯端电压<3.71v,电池包从充电电流上升阶段开始,经过该阶段的算法处理,得到剩余充电时间;

条件4:25℃<initialtemp<=40℃且3.71v<=initialub<=3.98v,此时,电池包从充电电流稳定阶段开始,经过该阶段的算法处理,得到剩余充电时间;

条件5:-20℃<initialtemp<=55℃且3.98v<=initialub<=4.19v,此时,电池包从充电电流下降阶段开始,经过该阶段的算法处理,得到剩余充电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数值只是示例性的,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定,在本申请中不做具体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初始温度、所述初始电芯端电压及所述目标充电阶段对应的阶段模型,确定所述电池包的剩余充电时间,包括:

若目标充电阶段为只加热阶段,具体地:根据所述初始温度及预设目标温度确定需要加热的温度差;

根据所述温度差及所述电池包的比热容,确定需要的热量;

根据所述需要的热量,确定只加热阶段所需要的加热时间;

根据所述只加热阶段所需要的加热时间、充电电流上升阶段的充电时间、充电电流稳定阶段的充电时间及充电电流下降阶段的充电时间,确定所述电池包的剩余充电时间。

具体地,通常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池包主要应用在电动车上,电动车的加热功率和加热电流是固定值,后期经过实车测试可以计算出整个电池包的比热容。

输入:初始温度initialtemp(-30℃~-20℃)、加热目标温度heattargettemp(-20℃)、电池包加热功率pheating、电池包比热容cpack,因此可以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出只加热阶段需要的时间。

具体地,需要加热的温度差:

difftemp=heattargettemp-initialtemp(1)

其中,heattargettemp为加热目标温度;

initialtemp为初始温度;

difftemp为温度差。

需要加热的热量:

qheating=difftemp*cpack(2)

其中,qheating为加热需要的热量;cpack为电池包比热容。

需要加热的时间:

timeheating=qheating/pheating(3)

其中:pheating为电池包加热功率;timeheating为只加热阶段需要的加热时间。

再考虑到每个实际电动车具有个体独特性,因此需要对最后得到结果进行修正,因此最终为:

heatingtime=timeheating*kheating+thresholdheating(4)

其中公式(4)中,timeheating是加热阶段时间;

kheating加热效率,由实车测试获得;

thresholdheating加热阈值,由实车测试获得。

当以只加热阶段开始,估计充电剩余总时间时,则结果为:remainchargetime1=heatingtime+fullrisetime+fullsteadytime+fullfalltime(5)

其中公式(5)中,

remainchargetime1为以只加热阶段开始,共消耗的时间;

heatingtime为只加热阶段所消耗的时间;

fullrisetime为整个电流上升阶段所消耗的时间;

fullsteadytime为整个电流稳定阶段所消耗的时间;

fullfalltime为整个电流下降阶段所消耗的时间。

其中,fullrisetime在慢充时为600min;在快充时120min;

fullsteadytime在慢充时为600min;在快充时120min;

fullsteadytime在慢充时为600min;在快充时120min;

上述三个参数均为相对应的整个阶段的充电时间,例如fullrisetime表示整个电流上升阶段所消耗的时间,是固定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同时考虑充电时间和低温加热时所消耗的时间,建立加热时间预测模型,估计充电的剩余充电总时间,使结果更准确。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初始温度、所述初始电芯端电压及所述目标充电阶段对应的阶段模型,确定所述电池包的剩余充电时间,包括:

若目标充电阶段为充电电流上升阶段,根据所述初始电芯端电压、所述初始温度及预先建立的充电电流上升阶段的数组表,确定所述电池包的充电电流上升阶段的充电时间;

根据所述充电电流上升阶段的充电时间、充电电流稳定阶段的充电时间及充电电流下降阶段的充电时间,确定所述电池包的剩余充电时间。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通过输入初始电芯端电压initialaverub(暂定为平均单体电压)、初始温度initialtemp、再经过查表即预先建立的充电电流上升阶段的数组表电压/温度-充电时间的二维数组表ub/temp-time_risemap,会得到充电电流上升阶段的充电时间risetime。充电电流上升阶段,充电电流主由初始电芯端电压initialaverub、初始温度initialtemp决定。

其中,预先建立的充电电流上升阶段的数组表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电压/温度-充电时间的二维数组表ub/temp-time_risemap,具体地,把温度和电压的非线性关系,经过拟合,制成相应二维数组表,利用二分查表法,通过查表程序,迅速获得数值,避免了繁琐复杂的计算。通过采集实验数据初始电芯端电压initialaverub、初始温度initialtemp、充电电流上升阶段risetime(分钟),制成二维数组表格。

下表1是上升阶段电压/温度-充电时间的二维数组表,表格中的数值为示例性的,可根据实际电池实验提供。按规定把放电电流规定为正数,充电电流为负数,为了写程序方便,把充电电流加绝对值变成正数。二维数组表格如下:二维数组表分快、慢充之分,这里只举例慢充说明二维数组表如何制作。

表1

若电池包从充电电流上升阶段开始时,需要再加上电流稳定阶段的时间和电流下降阶段的时间,得到电池包的剩余充电时间,即:

remainchargetime2=risetime+fullsteadytime+fullfalltime(6)

其中公式(6)中,remainchargetime2为以电流上升阶段开始,共消耗的时间;

fullsteadytime为整个电流稳定阶段所消耗的时间;

risetime为充电电流上升阶段所消耗的时间;

fullfalltime为整个电流下降阶段所消耗的时间。

其中,fullrisetime在慢充时为600min;在快充时120min;

fullsteadytime在慢充时为600min;在快充时120min;

fullsteadytime在慢充时为600min;在快充时120min;

上述三个参数均为相对应的整个阶段的充电时间,例如fullrisetime表示整个电流上升阶段所消耗的时间,是固定值。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初始温度、所述初始电芯端电压及所述目标充电阶段对应的阶段模型,确定所述电池包的剩余充电时间,包括:

若目标充电阶段为充电电流稳定阶段,根据所述初始温度、所述初始电芯端电压及开路电压与电荷状态的对应关系,确定充电电流稳定阶段的电量差;

根据所述电量差与电池标定容量,确定电量容量差;

根据所述电量容量差与充电稳定电流,或者根据所述电量容量差与充电桩能提供的最大电流,确定充电电流稳定阶段所需要的时间;

根据所述充电电流稳定阶段的充电时间及充电电流下降阶段的充电时间,确定所述电池包的剩余充电时间。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若判断所述电池包处于电流稳定阶段,当电动车在充电时,中间由相当长的时间,电流是固定不变(或者很小范围的波动),这个固定电流也就是充电稳定电流steadycurrent,主要由初始电芯端电压initialaverub、初始温度initialtemp、充电桩能提供的最大电流chargergunmaxcurrent决定。

当满足电电流稳定阶段条件且充电稳定电流steadycurrent<充电桩能提供的最大电流chargergunmaxcurrent时,steadycurrent=steadycurrent;

当满足电电流稳定阶段条件且充电稳定电流steadycurrent>=充电桩能提供的最大电流chargergunmaxcurrent时,steadycurrent=chargergunmaxcurrent。

具体地计算如下:

1)根据ocv-soc表查表,计算电荷量差deltasoc:

deltasoc=soc(ocv=3.98)-soc(ocv=initialub)(7)

2)根据电池标定容量,计算电量容量差deltacapacity:

deltacapacity=capacity*deltasoc(8)

3)根据充电稳定电流steadycurrent计算充电时间:

timesteady=deltacapacity/steadycurrent(9)

4)考虑到每个实际电动车具有个体独特性,因此需要对最后得到结果进行修正,因此最终为:

steadytime=timesteady*ksteady+thresholdsteady(10)

其中公式(10)中,steadytime是充电电流稳定阶段的充电时间;ksteady为效率,由实车测试获得;thresholdsteady阈值,由实车测试获得。

5)最后输出从充电电流稳定阶段开始的剩余充电时间:

remainchargetime3=steadytime+fullfalltime(11)

其中,remainchargetime3为以电流稳定阶段开始,共消耗的时间;

steadytime为电流稳定阶段所消耗的时间;

fullfalltime为整个电流下降阶段所消耗的时间。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初始温度、所述初始电芯端电压及所述目标充电阶段对应的阶段模型,确定所述电池包的剩余充电时间,包括:

若目标充电阶段为充电电流下降阶段,根据所述初始电芯端电压、所述初始温度及预先建立的充电电流下降阶段的数组表,确定所述电池包的剩余充电时间。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若判断所述电池包处于电流下降阶段,通过输入初始电芯端电压initialaverub(暂定为平均单体电压)、初始温度initialtemp、再经过查表即预先建立的充电电流下降阶段的数组表ub/temp-time_fallmap,会得到下降阶段的充电时间falltime。充电电流下降阶段的充电时间由初始电芯端电压initialaverub、初始温度initialtemp决定。

其中,预先建立的充电电流下降阶段的数组表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电压/温度-充电时间的二维数组表ub/temp-time_fallmap,具体地,把温度和电压的非线性关系,经过拟合,制成相应二维数组表,利用二分查表法,通过查表程序,迅速获得数值,避免了繁琐复杂的计算。通过采集实验数据初始电芯端电压initialaverub、初始温度initialtemp、充电电流下降阶段falltime(分钟),制成二维数组表格。

下表2是下降阶段电压/温度-充电时间的二维数组表,表格中的数值为示例性的,可根据实际电池实验提供。按规定把放电电流规定为正数,充电电流为负数,为了写程序方便,把充电电流加绝对值变成正数。二维数组表格如下:二维数组表分快、慢充之分,这里只举例慢充说明二维数组表如何制作。

最后输出充电剩余总时间:

remainchargetime4=falltime(12)

其中:remainchargetime4为以电流下降阶段开始共消耗的时间;

表2

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各因素与容量衰减的关系,制成的二维数组表的维数,不限定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实际的维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减少;本申请实施例中把影响估计充电的剩余充电总时间的因素都考虑,且把非线性因素,量化处理,制成相应二维数组表,再用二分查表法计算出结果,解决了其计算量大、原理复杂、可实施性差、可编程性差的缺陷。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各可实施的方式可以单独实施,也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任意组合方式结合实施本申请不做限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剩余充电时间的确定方法,通过获取电池包的初始温度和初始电芯端电压,确定所述电池包当前所处的目标充电阶段;根据所述初始温度、所述初始电芯端电压及所述目标充电阶段对应的阶段模型,确定所述电池包的剩余充电时间,提高电池剩余充电时间的识别准确性。

图4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剩余充电时间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根据电池包的初始温度判断电池包进入哪个阶段,根据不用的条件确定不同的目标充电阶段,在以目标充电阶段开始获得电池包的剩余充电时间。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剩余充电时间的确定装置,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剩余充电时间的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装置包括获取模块10、第一确定模块20和第二确定模块30;

其中,获取模块10用于获取电池包的初始温度和初始电芯端电压;

第一确定模块20用于根据所述初始温度及初始电芯端电压,确定所述电池包当前所处的目标充电阶段;

第二确定模块30用于根据所述初始温度、所述初始电芯端电压及所述目标充电阶段对应的阶段模型,确定所述电池包的剩余充电时间。

关于本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剩余充电时间的确定装置,通过获取电池包的初始温度和初始电芯端电压,确定所述电池包当前所处的目标充电阶段;根据所述初始温度、所述初始电芯端电压及所述目标充电阶段对应的阶段模型,确定所述电池包的剩余充电时间,提高电池剩余充电时间的识别准确性。

本申请又一实施例对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做进一步补充说明。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初始温度及初始电芯端电压,确定所述电池包当前所处的目标充电阶段,包括:

若初始温度满足第一温度范围时,确定所述初始温度对应的目标充电阶段为禁止充电的加热阶段;

若初始温度满足第二温度范围时,确定所述初始温度对应的目标充电阶段为只加热阶段;

若初始温度满足第三温度范围,且初始电芯端电压满足第一电压范围时,确定所述初始温度对应的目标充电阶段为充电电流上升阶段;

若初始温度满足第四温度范围,且初始电芯端电压满足第二电压范围时,确定所述初始温度对应的目标充电阶段为充电电流稳定阶段;

若初始温度满足第五温度范围,且初始电芯端电压满足第三电压范围时,确定所述初始温度对应的目标充电阶段为充电电流下降阶段。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

所述根据所述初始温度、所述初始电芯端电压及所述目标充电阶段对应的阶段模型,确定所述电池包的剩余充电时间,包括:

若目标充电阶段为只加热阶段,具体地:根据所述初始温度及预设目标温度确定需要加热的温度差;

根据所述温度差及所述电池包的比热容,确定需要的热量;

根据所述需要的热量,确定只加热阶段所需要的加热时间;

根据所述只加热阶段所需要的加热时间、充电电流上升阶段的充电时间、充电电流稳定阶段的充电时间及充电电流下降阶段的充电时间,确定所述电池包的剩余充电时间。

可选地,所述只加热阶段所需要的加热时间,具体为:

heatingtime=qheating*kheating/pheating+thresholdheating;

其中:heatingtime为只加热阶段所需要的加热时间;

pheating为电池包加热功率;

qheating为需要的热量;

kheating加热效率;

thresholdheating加热阈值。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初始温度、所述初始电芯端电压及所述目标充电阶段对应的阶段模型,确定所述电池包的剩余充电时间,包括:

若目标充电阶段为充电电流上升阶段,根据所述初始电芯端电压、所述初始温度及预先建立的充电电流上升阶段的数组表,确定所述电池包的充电电流上升阶段的充电时间;

根据所述充电电流上升阶段的充电时间、充电电流稳定阶段的充电时间及充电电流下降阶段的充电时间,确定所述电池包的剩余充电时间。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初始温度、所述初始电芯端电压及所述目标充电阶段对应的阶段模型,确定所述电池包的剩余充电时间,包括:

若目标充电阶段为充电电流稳定阶段,根据所述初始温度、所述初始电芯端电压及开路电压与电荷状态的对应关系,确定充电电流稳定的阶段的电量差;

根据所述电量差与电池标定容量,确定电量容量差;

根据所述电量容量差与充电稳定电流,或者根据所述电量容量差与充电桩能提供的最大电流,确定充电电流稳定阶段所需要的时间;

根据所述充电电流稳定阶段的充电时间及充电电流下降阶段的充电时间,确定所述电池包的剩余充电时间。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初始温度、所述初始电芯端电压及所述目标充电阶段对应的阶段模型,确定所述电池包的剩余充电时间,包括:

若目标充电阶段为充电电流下降阶段,根据所述初始电芯端电压、所述初始温度及预先建立的充电电流下降阶段的数组表,确定所述电池包的剩余充电时间。关于本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各可实施的方式可以单独实施,也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任意组合方式结合实施本申请不做限定。

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51和存储器52;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获取电池包的初始温度和初始电芯端电压,确定所述电池包当前所处的目标充电阶段;根据所述初始温度、所述初始电芯端电压及所述目标充电阶段对应的阶段模型,确定所述电池包的剩余充电时间,提高电池剩余充电时间的识别准确性。

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根据本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获取电池包的初始温度和初始电芯端电压,确定所述电池包当前所处的目标充电阶段;根据所述初始温度、所述初始电芯端电压及所述目标充电阶段对应的阶段模型,确定所述电池包的剩余充电时间,提高电池剩余充电时间的识别准确性。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