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线验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66403发布日期:2019-09-13 20:13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架空线验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架空线验电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配电网进行检修作业时,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减少停电时户数,原则上要求能转供电的都必须转供电。对于架空线路,很多馈线都以柱上开关作为联络开关。在检修作业结束,恢复原供电方式时,一般需要在联络的柱上开关进行馈线间的解环。现场操作时,先断开开关,再拉开开关两边的刀闸。但断开开关后,无法通过验电判断是否可以拉开刀闸(该工况下刀闸两端均带电),只能通过柱上开关的状态指示指针判断开关是否已分闸,然后进行拉开刀闸的操作。但柱上开关的分合闸状态指示依赖于内部的机械传动,年久老化、锈蚀、松动、或各种原因造成的指示不清晰均有可能导致对开关状态的误判,例如开关内部有故障,分闸操作后,指示在分闸状态,但开关实际未动作,或动作后触头分离不充分,开关实质上仍处于导通状态。这时候操作刀闸,就会造成带负荷拉刀闸的事故,引发电弧,有相当大的人身和设备安全隐患。刀闸不能带负荷电流操作,现有的验电器为电压型验电器,只能检验架空线上是否带有电压,无法感知是否有电流,不能满足上述场合的验电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有效监测线路是否有电流、安全性较高、使用寿命长的架空线验电装置。

一种架空线验电装置,包括:

外壳,包括感应套环及安装座,所述感应套环设置于所述安装座的一端,所述感应套环具有一容置通孔,用于容置架空线,所述感应套环内部开设有第一容置空间,所述安装座内部开设有第二容置空间;

验电模块,包括线圈、共模电感、稳压单元、整流单元及灯板,所述线圈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所述共模电感、所述稳压单元及所述整流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所述灯板设置于所述安装座远离所述感应套环的一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套环包括固定部与活动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活动部相对设置,且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活动部之间形成所述容置通孔,所述固定部的一端与所述活动部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固定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动部的另一端活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设置有第一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夹持所述安装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固定板、第一拉板及第二拉板,所述第一夹持件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第一拉板开设有第一拉动通槽,所述第一拉动通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拉板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夹持件靠近所述固定板的一端部分穿设于所述第一拉动通槽内;所述第一拉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拉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拉板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动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拉板远离所述第二拉板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弹性件,且所述限位弹性件的伸缩方向与所述第一拉板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限位弹性件靠近所述第一拉动通槽的一端设置有定位件,所述第一夹持件靠近所述固定板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定位件穿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件具有弯钩结构,所述弯钩结构卡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弹性件远离所述第一拉动通槽的一端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第一拉板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检验模块,所述检验模块用于检测验电模块是否具有故障,所述检验模块与所述验电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检验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所述灯板包括第一发光模组及第二发光模组,所述第一发光模组与所述验电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发光模组与所述检验模块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还设置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设置于所述安装座靠近所述灯板的一端,且围绕所述灯板的周缘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罩的截面半径由靠近所述安装座的一端向远离所述安装座的一端的方向逐渐增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灯罩,所述灯罩与所述安装座连接,所述灯罩设置于所述保护罩内,且围绕所述灯板的周缘设置。

上述架空线验电装置的验电模块包括线圈、共模电感、稳压单元及整流单元,线圈设置于感应套环内,感应套环具有一容置孔,将架空线套设在容置孔内,当架空线具有电流流过时,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线圈能够产生电动势,电动势为交流电,共模电感用于对交流电进行滤波,稳压单元具有稳压作用,用于保护验电模块,交流电经过整流单元转换成直流电,整流单元与灯板电性连接,直流电为灯板提供电源,当灯板发出光亮时,则表示监测的线路有电流。这样,上述架空线验电装置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将架空线电流感应到二次回路中,从而准确判断架空线是否有电流流过,无需外接电源,能够避免造成架空线与二次回路的绝缘故障,且设置有共模电感和稳压单元,进一步提高架空线验电装置的检测安全性,能够避免造成人身和设备伤害。并且,外壳用于保护验电模块,有效提高架空线验电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架空线验电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架空线验电装置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的架空线验电装置的外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的架空线验电装置的外壳及灯板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的架空线验电装置的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例的架空线验电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7为一实施例的架空线验电装置的验电模块的结构框图;

图8为一实施例的架空线验电装置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9a为图8所示架空线验电装置的检验模块检测验电模块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9b为图8所示架空线验电装置的检验模块检测验电模块的另一电路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涉及一种架空线验电装置,包括:外壳及验电模块,所述外壳包括感应套环及安装座,所述感应套环设置于所述安装座的一端,所述感应套环具有一容置通孔,用于容置架空线,所述感应套环内部开设有第一容置空间,所述安装座内部开设有第二容置空间;所述验电模块包括线圈、共模电感、稳压单元、整流单元及灯板,所述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共模电感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线圈的第二端与所述共模电感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共模电感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共模电感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灯板电性连接,所述共模电感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还与所述稳压单元电性连接;所述线圈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所述共模电感、所述稳压单元及所述整流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所述灯板设置于所述安装座远离所述感应套环的一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及图4,一种架空线验电装置10,包括:外壳300及验电模块,所述外壳采用绝缘材料制成,所述外壳300包括感应套环310及安装座320,所述感应套环310设置于所述安装座320的一端,所述感应套环310具有一容置通孔311,所述容置通孔用于容置架空线,即架空线穿过容置通孔,所述感应套环310内部开设有第一容置空间(图未示),所述安装座320内部开设有第二容置空间(图未示);所述验电模块包括线圈、共模电感、稳压单元、整流单元及灯板400,所述线圈的第一端与所述共模电感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线圈的第二端与所述共模电感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共模电感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共模电感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灯板电性连接,所述共模电感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还与所述稳压单元电性连接;所述线圈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一容置空间为环状,所述线圈为空心线圈,线圈靠近容置通孔的侧壁设置,所述共模电感、所述稳压单元及所述整流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所述灯板400设置于所述安装座远离所述感应套环的一端。

上述架空线验电装置的验电模块包括线圈、共模电感、稳压单元及整流单元,线圈设置于感应套环内,感应套环具有一容置孔,将架空线套设在容置孔内,当架空线具有电流流过时,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线圈能够产生电动势,电动势为交流电,共模电感用于对交流电进行滤波,稳压单元具有稳压作用,用于保护验电模块,交流电经过整流单元转换成直流电,整流单元与灯板电性连接,直流电为灯板提供电源,当灯板发出光亮时,则表示监测的线路有电流。这样,上述架空线验电装置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将架空线电流感应到二次回路中,从而准确判断架空线是否有电流流过,无需外接电源,能够避免造成架空线与二次回路的绝缘故障,且设置有共模电感和稳压单元,进一步提高架空线验电装置的检测安全性,能够避免造成人身和设备伤害。并且,外壳用于保护验电模块,有效提高架空线验电装置的使用寿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所述容置通孔311的截面为圆形。这样,容置通孔截面的形状与架空线截面的形状相同,便于架空线穿过容置通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置通孔截面的直径大于架空线截面的直径0.5厘米至1厘米。这样,有利于线圈易于感应到架空线流过的电流,产生电磁感应。

为了便于架空线穿过感应套环,请参阅图3及图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应套环310包括固定部312与活动部313,所述固定部320与所述安装座320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部312与所述活动部313相对设置,且所述固定部312与所述活动部313之间形成所述容置通孔311,所述固定部312的一端与所述活动部313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固定部312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动部313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即所述固定部312的第一端与所述活动部313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固定部312的第二端与所述活动部313的第二端活动抵接。也就是说,固定部的第一端与活动部的第一端可转动,使得固定部的第二端与活动部的第二端相互远离,这样,容置通孔切换成一个具有开口的槽,检修人员可以将架空线穿过容置通孔,进行验电工作,提高了架空线验电装置的便捷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的第二端设置有卡扣件,所述活动部的第二端设置有卡扣孔,所述固定部的第二端与所述活动部的第二端通过卡扣件及卡扣孔扣合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的第二端设置有卡扣孔,所述活动部的第二端设置有卡扣件,所述固定部的第二端与所述活动部的第二端通过卡扣孔及卡扣件扣合连接。

为了提高架空线验电装置的安全性,请参阅图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320还设置有保护罩321,所述保护罩321设置于所述安装座320靠近所述灯板400的一端,且围绕所述灯板400的周缘设置。这样,保护罩能够保护灯板及验电模块,提高架空线验电装置的安全性,有利于增大架空线验电装置的使用寿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再次参阅图3,所述保护罩321的截面半径由靠近所述安装座320的一端向远离所述安装座320的一端的方向逐渐增大。并且保护罩由靠近所述安装座320的一端向远离所述安装座320的一端的方向逐渐向外侧倾斜,也就是说,保护罩为圆台结构,并且直径较小的一端与安装座连接,即呈伞状设置,这样,能够确保足够的爬电距离,且也能够防止雨水进入灯板。

为了提高灯板的亮度,请参阅图3及图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架空线验电装置10还包括灯罩330,所述灯罩330与所述安装座320连接,所述灯罩330设置于所述保护罩321内,且围绕所述灯板400的周缘设置。本实施例中,灯罩设置在保护罩围绕而成的内部空间,并且,灯罩呈圆台结构,灯罩的截面半径比保护罩的截面半径小。这样,使得灯板发出的光亮更为集中,便于检修人员在进行验电工作时观察判断监测的线路是否有电流。

为了便于固定于电力杆塔上,请参阅图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架空线验电装置10还包括支架500,所述支架500设置有第一夹持件510,所述第一夹持件510夹持所述安装座320。具体地,支架可固定在杆塔上,支架上开设有安装孔,可通过螺钉等配件与杆塔固定,第一夹持件夹持安装座以固定,这样,使得架空线验电装置能够固定安装在电力杆塔上,当检修人员进行验电工作时,只需将感应套环套设于架空线,即可开始验电工作。

为了进一步提高外壳安装在支架的稳固性,请参阅图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500还设置有第二夹持件520,所述第二夹持件520与所述第一夹持件510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夹持件520夹持所述灯罩330。这样,第二夹持件夹持灯罩,使得外壳能够更加稳定地安装在支架上,有利于提高架空线验电装置安装在电力杆塔上的稳固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架空线验电装置的使用便捷性,请参阅图2及图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500包括固定板530、第一拉板540及第二拉板550,所述第一夹持件510设置于所述固定板530上,所述第一拉板540开设有第一拉动通槽541,所述第一拉动通槽54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拉板540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夹持件510靠近所述固定板530的一端部分穿设于所述第一拉动通槽541内;所述第一拉板54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拉板55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拉板550的另一端与所述感应套环310的所述活动部31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拉板540远离所述第二拉板550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弹性件560,且所述限位弹性件560的伸缩方向与所述第一拉板540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限位弹性件560靠近所述第一拉动通槽541的一端设置有定位件561,所述第一夹持件510靠近所述固定板530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定位孔511,所述定位件561穿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孔511内。

具体地,第一拉板上开设有第一拉动通槽,夹持件的一部分穿设于第一拉动通槽内,并且,第一拉动通槽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拉板的延伸方向相同,使得在固定板固定安装的情况下,第一拉板能够朝着其延伸方向来回拉动;第一拉板的一端与第二拉板的一端连接,而第二拉板的另一端与感应套环的活动部连接,当第一拉板朝向远离第二拉板的方向拉动时,则可以带动感应套环的活动部的第二端远离固定部的第二端,使得容置通孔切换成一个具有开口的槽,这样,检修人员只需朝着远离第二拉板的方向拉动第一拉板,即可将架空线穿过容置通孔进行验电工作,不仅提高了架空线验电装置的使用便捷性,还使得检修人员与架空线保持较大的安全距离,提高人身安全。第一拉板上还设置有限位弹性件,限位弹性件的伸缩方向与第一拉板的延伸方向相同,也就是说,限位弹性件的伸缩方向与第一拉板的运动方向相同,并且,限位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一拉板连接,另一端通过定位件穿设在第一夹持件的定位孔内,当检修人员朝着远离第二拉板的方向拉动第一拉板时,容置通孔切换成一个具有开口的槽,检修人员将架空线穿过容置通孔,此时,限位弹性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拉长,当检修人员撤去对第一拉板的外力时,在限位弹性件的弹性作用下,弹簧复位,能够带动感应套环的活动部复位,容置通孔切换成回一个侧壁环绕的孔。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架空线验电装置的使用便捷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所述第一拉板540开设有第二拉动通槽542,所述第二拉动通槽542与所述第一拉动通槽541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拉动通槽54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拉板540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二夹持件520靠近所述固定板530的一端部分穿设于所述第二拉动通槽542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所述第二夹持件520所述第二夹持件520开设有所述第二定位孔521,所述限位弹性件的定位件穿设于所述第二夹持件520的第二定位孔521内。

为了提高限位弹性件的稳固性,请参阅图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件561具有弯钩结构,所述弯钩结构卡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孔511或者所述第二定位孔521内。这样,使得定位件能够稳固地与定位孔配合,避免在限位弹性件的弹性作用下松开。

为了进一步提高限位弹性件的稳固性,请再次参阅图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弹性件560远离所述第一拉动通槽541的一端设置有固定件562,所述固定件562与所述第一拉板540固定连接。这样,限位弹性件远离第二拉板的一端能够稳固地固定在第一拉板上,进一步提高限位件的稳固性。

为了提高架空线验电装置的安全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架空线验电装置还包括检验模块,所述检验模块用于检测验电模块是否具有故障,所述检验模块与所述验电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检验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所述灯板包括第一发光模组及第二发光模组,所述第一发光模组与所述验电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发光模组与所述检验模块电性连接。也就是说,第一发光模组用于验电模块,检测架空线是否有电流流过,第二发光模组用于检验模块,检修人员可以在进行验电工作前检测验电模块是否存在故障,以便能够准确判断线路是否有电流,并且能够有效避免因采用存在故障的架空线验电装置发生的人身安全危害,有效提高架空线验电装置的安全性。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发光模组与第二发光模组的区别,可以是两者在灯板上分布不同的位置以示区别,也可以是两者发出的光亮为不同颜色以示区别。

以下对架空线的验电模块及检验模块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一种架空线验电装置10,包括验电模块100,所述验电模块100包括线圈110、共模电感120、稳压单元150、整流单元130及第一指示单元140,所述线圈110的第一端与所述共模电感120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线圈110的第二端与所述共模电感120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共模电感120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整流单元130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共模电感120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整流单元130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整流单元130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指示单元140电性连接,所述共模电感120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还与所述稳压单元150电性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指示单元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灯板。具体地,请参阅图8,l1为线圈,l2为共模电感,所述线圈l1的第一端与所述共模电感l2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线圈l1的第二端与所述共模电感l2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整流单元为桥式整流单元。具体地,请参阅图8,桥式整流单元包括二极管d1、d2、d3及d4,二极管d1的正极与二极管d2的负极电性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与二极管d3的正极电性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与二极管d4的正极电性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与二极管d1的负极电性连接,其中,二极管d1与二极管d2的连接点为桥式整流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二极管d3与二极管d4的连接点为桥式整流单元的第二输入端,桥式整流单元的输入端接入交流电,因此,桥式整流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与共模电感l2的第一输出端电性连接,桥式整流单元的第二输入端与共模电感l2的第二输出端电性连接。二极管d1与二极管d4的连接点为桥式整流单元的正极输出端,二极管d2与二极管d3的连接点为桥式整流单元的负极输出端,桥式整流单元的正极输出端及负极输出端输出的为直流电。

需要理解的是,第一指示单元可以是指示灯,也可以是蜂鸣器,通过发出光信号或者声信号判断架空线是否有电流流过。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指示单元包括但不限于上述的指示灯和蜂鸣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指示单元为指示灯,具体地,请参阅图8,所述第一指示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led,所述发光二极管led的正极与所述桥式整流单元的正极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led的负极与所述桥式整流单元的负极输出端电性连接。这样,当架空线上有电流流过时,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线圈能够产生电动势,电动势为交流电,交流电经过整流单元转换成直流电,直流电为发光二极管led提供电源。并且基于二极管单向导通原理,桥式整流单元输出的直流电流由发光二极管led的正极流向负极,因此,发光二极管led能够发出光亮。也就是说,当发光二极管led发亮时,则表示架空线有电流流过,监测的线路有电流;当发光二极管led不发亮时,则表示架空线无电流流过,监测的线路无电流。

为了便于检修人员判断监测线路是否有电流,请参阅图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指示单元包括若干发光二极管,若干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极均与所述桥式整流单元的正极输出端电性连接,若干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桥式整流单元的负极输出端电性连接。也就是说,若干发光二极管之间并联连接,当桥式整流单元的输出直流电,若干发光二极管同时发亮,产生的亮度更高,便于检修人员观察判断监测线路是否有电流。

为了检测验电模块是否正常工作,请参阅图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架空线验电装置10还包括检验模块200,所述检验模块200与所述验电模块100电性连接,具体地,请参阅图8,所述检验模块200包括直流电源u及第一双极开关s1,所述第一双极开关s1的第一端与所述直流电源u的正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双极开关s1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发光二极管led的正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双极开关s1第三端与所述直流电源u的负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双极开关s1第四端用于与所述发光二极管led的负极电性连接。具体地,检验模块用于检测发光二极管是否存在故障。

需要说明的是,双极开关(全称双极单联开关)具有两个独立的开关,其通过两个开关控制一支线路的通断,两个开关也可以说为两组触点,两组触点共有四个接点,即第一接点、第二接点、第三接点及第四接点,其中,第一接点及第二接点为一个开关或者一组触点,第三接点及第四接点为另一个开关或者另一组触点。双极开关只有两种状态:两个开关同时闭合或者两个开关同时断开。当两个开关同时闭合时,线路导通;当两个开关同时断开时,线路断开。

本实施例中,第一双极开关的第一端及第二端为第一组触点,第三端及第四端为第二组触点,当第二端与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电性连接且第四端与发光二极管的负极电性连接时,即两个开关同时闭合,此时的线路状态请参阅图9a,直流电流u的正极与发光二极管led的正极电性连接,直流电流u的负极与发光二极管led的负极电性连接,直流电源u与发光二极管led形成回路,并基于二极管单向导通原理,发光二极管led能够正常工作,发出光亮,则表示发光二极管正常;当发光二极管led不发出光亮时,则表示发光二极管存在故障,检修人员可在进行验电工作前将发光二极管的故障排除,避免影响验电的判断。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直流电源u还与桥式整流单元电性连接,但是,由于直流电源u的正极电性连接的是桥式整流单元中d1、d4之间的正极输出端,直流电源u的负极电性连接的是桥式整流单元中d2、d3之间的负极输出端,也就是说,直流电源u、d1及d2之间形成一个回路,直流电源u、d3及d4之间也形成一个回路,电流的流向是从直流电源u的正极流向d1的负极或者d4的负极,根据二极管单向导通原理,电流无法经过d1的负极流向d1的正极,或者经过d4的负极流向d4的正极,因此,相当于直流电源u与桥式整流单元的回路处于断开状态,因此仅直流电源u与发光二极管led形成的回路导通。

应该理解的是,检验模块是在验电模块进行验电工作前使用的,也就是说,在验电模块的线圈还未套设于架空线上进行检测线路是否有电流时,整流单元则不会输出电流供发光二极管工作。检修人员在验电前通过使用检验模块,将第一双极开关闭合,直流电源u与发光二极管led形成回路,通过观察发光二极管led是否发出光亮,即可判断发光二极管led是否存在故障。

为了进一步检测验电模块是否正常工作,请参阅图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验模块200还包括第二双极开关s2及第二指示单元l,所述第二双极开关s2的第一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led的负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双极开关s2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直流电源u的正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双极开关s2第三端与所述第二指示单元l的第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双极开关s2第四端用于与所述直流电源u的负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指示单元l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双极开关s2的第三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指示单元l的第二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led的正极电性连接。具体地,检验模块不仅用于检测发光二极管是否存在故障,还能够用于检测验电模块中的整流单元是否存在故障。

本实施例中,第二双极开关的第一端及第二端为第一组触点,第三端及第四端为第二组触点,当第二端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电性连接且第四端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电性连接时,即两个开关同时闭合,此时的线路状态请参阅图9b,直流电源u的正极与桥式整流单元中d2、d3之间的负极输出端电性连接,直流电源u的负极与桥式整流单元中d1、d4之间的正极输出端电性连接,也就是说,直流电源u、d1、d2及第二指示单元l之间形成一个回路,或者是直流电源u、d3、d4及第二指示单元l之间形成一个回路,电流的流向是从直流电源u的正极流向d2的正极或者d3的正极,根据二极管单向导通原理,电流能够经过d2的正极流向d2的正极,再经过d1的正极流向d1的负极,或者经过d3的正极流向d3的负极,再经过d4的正极流向d4的负极,使得电流能够经过第二指示单元l,使得第二指示单元l能够正常工作。也就是说,将第二双极开关闭合时,当第二指示单元l能够正常工作,则表示验电模块的整流单元正常;当第二指示单元l无法正常工作,则表示验电模块的整流单元存在故障。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直流电源u还与发光二极管led电性连接形成回路,但是,直流电源u的正极与发光二极管led的负极电性连接,直流电源u的负极与发光二极管led的正极电性连接,电流无法流经发光二极管led,电流无法流经第二指示单元l,使得第二指示单元l工作,即直流电源u、发光二极管led及第二指示单元l形成的回路处于断开状态,因此仅直流电源u、整流单元及第二指示单元l形成的回路导通。

同样地,应该理解的是,检验模块是在验电模块进行验电工作前使用的,也就是说,在验电模块的线圈还未套设于架空线上进行检测线路是否有电流时,线圈无法产生交流电输出至整流单元使得整流单元对交流电进行直流转换。检修人员在验电前通过使用检验模块,将第二双极开关闭合,直流电源u、整流单元及第二指示单元l之间形成回路,通过观察第二指示单元是否正常工作,即可判断整流单元是否存在故障。

需要理解的是,图8所示的第二指示单元l可以是指示灯,也可以是蜂鸣器,通过发出光信号或者声信号判断架空线是否有电流流过。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指示单元包括但不限于上述的指示灯和蜂鸣器。当第二指示单元为指示灯时,可以是为普通的灯泡,也可以是为发光二极管,当第二指示单元为发光二极管时,需要注意发光二极管的正负极的连接关系,此时,第二指示单元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需与第一指示单元的发光二极管led的正极电性连接,第二指示单元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二双极开关的第三端电性连接。

为了便于检修人员判断,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指示单元的发光二极管与所述第一指示单元的发光二极管为发出不同颜色光亮的发光二极管。本实施例中,第一指示单元及第二指示单元对应上述一实施例中的灯板的第一发光模组及第二发光模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所述稳压单元包括双向稳压二极管zd,所述双向稳压二极管zd的第一端与所述共模电感l2第一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双向稳压二极管zd的第二端与所述共模电感l2第二输出端电性连接。由于共模电感输出的为交流电,因此,本实施例中,稳压单元采用双向稳压二极管并联在共模电感的两个输出端,起到稳压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保护验电模块,请参阅图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验电模块10还包括过压保护单元160,所述共模电感120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还与所述过压保护单元160电性连接,具体地,请参阅图8,所述过压保护单元包括第一双向瞬态抑制二极管d5与第二双向瞬态抑制二极管d6,所述第一双向瞬态抑制二极管d5的第一端与所述共模电感l2的第一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双向瞬态抑制二极管d6的第一端与所述共模电感l2的第二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双向瞬态抑制二极管d5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双向瞬态抑制二极管d6的第二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双向瞬态抑制二极管d5的第二端用于接地。

本实施例中,第一双向瞬态抑制二极管及第二双向瞬态抑制二极管指的是双向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当双向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趁手一个高能量的瞬时过压脉冲时,其工作阻抗能快速降至较低的导通值,将电压箝制到预定水平,从而有效保护线路中的元件免受损坏。

为了进一步保护验电模块,请参阅图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压保护单元还包括避雷器f,所述避雷器f的第一端与所述共模电感l2第一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避雷器f的第二端与所述共模电感l2第二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避雷器f具有一接地端用于接地。这样,验电模块能够进一步避免高瞬态过电压的危害。

为了进一步保护验电模块,请参阅图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验电模块100还包括防浪涌单元170,所述共模电感120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还与所述防浪涌单元170电性连接,具体地,请参阅图8,所述防浪涌单元包括第一电容c1及第二电容c2,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与所述共模电感l2的第一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与所述共模电感l2的第二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用于接地。这样,能够防止浪涌电流的损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所述防浪涌单元还包括第一热敏电阻r1及第二热敏电阻r2,所述第一热敏电阻r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热敏电阻r1的第二端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热敏电阻r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热敏电阻r2的第二端与所述整流单元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热敏电阻及第二热敏电阻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通过在电容及整流单元之间串联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流过的电流发热使得热敏电阻的电阻值升高,对浪涌电流进一步加以限制。

为了进一步保护验电模块,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架空线验电装置还包括外壳,所述第一双向瞬态抑制二极管的第二端、所述避雷器的接地端及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外壳连接,所述外壳用于接地,所述外壳内部开设有容置空间,所述验电模块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具体地,所述外壳为绝缘材料制成,这样,能够有效保护保护验电模块。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