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泵的对中调整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150078发布日期:2019-11-15 23:59阅读:3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卧式泵的对中调整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核电检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卧式泵的对中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常规的卧式泵与电机对中调整方法首先通过增减电机支脚下的垫片来消除端面偏差,端面偏差消除后,再根据外圆偏差同时调整电机支脚下的垫片,而往往需要经过多次调整电机支脚垫片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对于一些大型泵,配套电机较重,调整费时费力。

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新的对中调整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卧式泵的对中调整方法,以缩短泵与电机对中的调整时间。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卧式泵的对中调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架表

在电机靠背轮上固定磁性表座,分别架设百分表a、百分表b和百分表c;其中,百分表a和百分表b指针指向泵靠背轮端面,百分表c指针指向泵靠背轮的外圆;

分别读取三块百分表的初始读数,记为a1、b1、c1;

步骤2:测量泵与电机的中心偏差

等角度、多次向同一方向盘动电机和泵的转子,分别读取三块百分表的读数,记为ai、bi、ci,i≥2;

步骤3:计算泵与电机的中心偏差

分别计算泵与电机的上下径向偏差、左右径向偏差、上下端面偏差以及左右端面偏差;

步骤4:测量电机数据

测量电机靠背轮直径d,电机靠背轮与电机支脚ⅰ之间的距离l1,电机支脚ⅰ与支脚ⅱ之间的距离l2;

步骤5:计算电机支脚垫片厚度调整量及调整电机支脚

若测得有上下端面偏差,则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原理,通过降低或抬高电机支脚ⅱ可将偏差消除。

若测得的上下端面偏差为下张口,则通过降低电机支脚ⅱ将下张口偏差消除。

若测得的上下端面偏差为上张口,则通过抬高电机支脚ⅱ将上张口偏差消除。

步骤2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向同一方向盘动电机和泵的转子90°,分别读取三块百分表的读数,记为a2、b2、c2;

继续向同一方向盘动电机和泵的转子90°,分别读取三块百分表的读数,记为a3、b3、c3;

再次向同一方向盘动电机和泵的转子90°,分别读取三块百分表的读数,记为a4、b4、c4。

步骤3中的计算公式为:

上下径向偏差:⊿r1=(c1-c3)/2;

左右径向偏差:⊿r2=(c2-c4)/2;

上下端面偏差:⊿h1=[(a1+b3)-(a3+b1)]/2;

左右端面偏差:⊿h2=[(a2+b4)-(a4+b2)]/2。

步骤5,若测得的上下端面偏差为下张口,假设电机支脚ⅱ下垫片厚度降低y后可以使得对轮的下张口消除,下张口消除后所引起的外圆抬高量为x,则根据相似三角形原理,计算如下:

⊿h1/d=y/l2;

y=⊿h1/d×l2;

x/l1=y/l2;

x=y/l2×l1;

若电机的靠背轮比泵的靠背轮高⊿r1,则:

电机支脚ⅰ的垫片厚度降低y/l2×l1+⊿r1,单位为mm;

电机支脚ⅱ下垫片厚度降低y+y/l2×l1+⊿r1,单位为mm;

若电机的靠背轮比泵的靠背轮低⊿r1,则:

电机支脚ⅰ的垫片厚度降低y/l2×l1-⊿r1,单位为mm;

电机支脚ⅱ下垫片厚度降低y+y/l2×l1-⊿r1,单位为mm;

计算出电机各支脚下垫片的调整量后,统一进行一次调整,可以缩短对中调整时间,达到快速对中的目的。

步骤5,若测得的上下端面偏差为上张口,假设电机支脚ⅱ下垫片厚度抬高y后可以使得对轮的上张口消除,上张口消除后所引起的外圆降低量为x,则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原理,计算如下:

⊿h1/d=y/l2;

y=⊿h1/d×l2;

x/l1=y/l2;

x=y/l2×l1;

若电机的靠背轮比泵的靠背轮高⊿r1,则:

电机支脚ⅰ的垫片厚度增加y/l2×l1-⊿r1,单位为mm;

电机支脚ⅱ下垫片厚度增加y+y/l2×l1-⊿r1,单位为mm;

若电机的靠背轮比泵的靠背轮低⊿r1,则:

电机支脚ⅰ的垫片厚度增加y/l2×l1+⊿r1,单位为mm;

电机支脚ⅱ下垫片厚度增加y+y/l2×l1+⊿r1,单位为mm;

计算出电机各支脚下垫片的调整量后,统一进行一次调整,可以缩短对中调整时间,达到快速对中的目的。

本发明的显著效果在于:

本发明方法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原理,通过两步计算、一次调整,减少了电机支脚垫片的调整次数,可以缩短泵与电机的对中调整时间,达到快速对中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泵与电机对轮中心实测记录示意图;

图2为下张口电机支脚垫片调整示意图;

图3为上张口电机支脚垫片调整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卧式泵的对中调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架表

在电机靠背轮上固定磁性表座,分别架设百分表a、百分表b和百分表c。其中,百分表a和百分表b指针指向泵靠背轮端面,百分表c指针指向泵靠背轮的外圆,且百分表c位于泵靠背轮的正上方;分别读取三块百分表的初始读数,记为a1、b1、c1;

步骤2:测量泵与电机的中心偏差

如图1所示,向同一方向盘动电机和泵的转子90°,分别读取三块百分表的读数,记为a2、b2、c2;

继续向同一方向盘动电机和泵的转子90°,分别读取三块百分表的读数,记为a3、b3、c3;

再次向同一方向盘动电机和泵的转子90°,分别读取三块百分表的读数,记为a4、b4、c4;

步骤3:计算泵与电机的中心偏差

上下径向偏差:⊿r1=(c1-c3)/2;

左右径向偏差:⊿r2=(c2-c4)/2;

上下端面偏差:⊿h1=[(a1+b3)-(a3+b1)]/2;

左右端面偏差:⊿h2=[(a2+b4)-(a4+b2)]/2;

步骤4:测量电机数据

如图2、图3所示,测量电机靠背轮直径d,电机靠背轮与电机支脚ⅰ之间的距离l1,电机支脚ⅰ与支脚ⅱ之间的距离l2;

若测得的上下端面偏差为下张口,则进行步骤5;若测得的上下端面偏差为上张口,则进行步骤6;

步骤5:下张口情况计算电机支脚垫片厚度调整量及调整电机支脚

如图2所示,若测得的上下端面偏差为下张口,数值为⊿h1,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原理,降低电机支脚ⅱ可将下张口偏差消除;

假设电机支脚ⅱ下垫片厚度降低y后可以使得对轮的下张口消除,下张口消除后所引起的外圆抬高量为x,则根据相似三角形原理,计算如下:

⊿h1/d=y/l2;

y=⊿h1/d×l2;

x/l1=y/l2;

x=y/l2×l1;

若电机的靠背轮比泵的靠背轮高⊿r1,则:

电机支脚ⅰ的垫片厚度降低y/l2×l1+⊿r1,单位为mm;

电机支脚ⅱ下垫片厚度降低y+y/l2×l1+⊿r1,单位为mm;

若电机的靠背轮比泵的靠背轮低⊿r1,则:

电机支脚ⅰ的垫片厚度降低y/l2×l1-⊿r1,单位为mm;

电机支脚ⅱ下垫片厚度降低y+y/l2×l1-⊿r1,单位为mm;

计算出电机各支脚下垫片的调整量后,统一进行一次调整,可以缩短对中调整时间,达到快速对中的目的;

步骤6:上张口情况计算电机支脚垫片厚度调整量及调整电机支脚

如图3所示,若测得的上下端面偏差为上张口,数值为⊿h1,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原理,抬高电机支脚ⅱ可将上张口偏差消除;

假设电机支脚ⅱ下垫片厚度抬高y后可以使得对轮的上张口消除,上张口消除后所引起的外圆降低量为x,则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原理,计算如下:

⊿h1/d=y/l2;

y=⊿h1/d×l2;

x/l1=y/l2;

x=y/l2×l1;

若电机的靠背轮比泵的靠背轮高⊿r1,则:

电机支脚ⅰ的垫片厚度增加y/l2×l1-⊿r1,单位为mm;

电机支脚ⅱ下垫片厚度增加y+y/l2×l1-⊿r1,单位为mm;

若电机的靠背轮比泵的靠背轮低⊿r1,则:

电机支脚ⅰ的垫片厚度增加y/l2×l1+⊿r1,单位为mm;

电机支脚ⅱ下垫片厚度增加y+y/l2×l1+⊿r1,单位为mm;

计算出电机各支脚下垫片的调整量后,统一进行一次调整,可以缩短对中调整时间,达到快速对中的目的。

使用本发明对中调整方法进行卧式泵与电机对轮中心偏差的调整,将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原理应用到对轮中心偏差的计算中,通过两步计算、一次调整即可达到快速对中的目的,节约了对中调整的时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