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浅地层剖面仪防拖仪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43662发布日期:2020-01-21 17:55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浅地层剖面仪防拖仪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海底探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浅地层剖面仪防拖仪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业内常用的现有技术是这样的:

海底浅地层剖面探测是一种基于声学原理的连续走航式探测水下地层结构和构造的地球物理方法,由于其灵敏度和分辨率高、连续性好且能高效地探测水下地层的地质特征及其分布而在海洋工程勘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近海测量工作中,往往海况复杂,尤其是筏式养殖区,养殖筏架及养殖绳等障碍物的存在对浅地层剖面仪造成很大影响,如果发生缠绕会造成电缆断裂及震源受损等严重后果。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

养殖筏架及养殖绳等障碍物对浅地层剖面仪发生缠绕,会造成电缆断裂及震源受损等严重后果。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难度在于:

1、浅地层剖面仪工作时震源一般保持在海面以下0.5m,因此海面存在障碍物时极易造成探头的刮碰。

2、海面上障碍物类型多样,既包括固定的筏式养殖架、浮球等,还有跟随海流运动的流网、绳索,这些高于震源位置的障碍物,如果与浅地层剖面仪震源发生刮碰或缠绕,船舶无法及时停船,会造成供电线缆断裂甚至损坏震源元件。

3、船舶操作性很慢,加之海上天气状况相较于陆地更为复杂多变,风、浪、流、雾等都会对船舶航行造成影响,船舶避让障碍物的灵活性大大降低,复杂海况也会造成海上障碍物起伏位移不定,有时浪大会将障碍物压入海面之下,船舶航行时不易发现,对海洋探测造成很大影响。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意义在于: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浅地层剖面仪防拖装置,通过对浅地层剖面仪震源部位进行防拖保护,一方面解决了设备在密集养殖区等复杂海域和复杂海况下调查勘测的技术难点,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大拓展了浅地层剖面仪的工作场景;另一方面设计的防拖设备轻便、牢固,多方位保护浅地层剖面仪的震源主体,使仪器横跨海上障碍物时确保设备的安全,减少仪器的损坏几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浅地层剖面仪防拖仪器。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浅地层剖面仪防拖仪器设置有防拖罩体;

侧保护板,焊接安装在所述防拖罩体的两侧;

前部保护板,焊接安装在所述防拖罩体的前部,前部保护板的两侧边与所述侧保护板焊接安装;

底部保护板,焊接安装在所述防拖罩体的底部。

进一步,所述防拖罩体的后端固定安装有下部固定螺孔。

进一步,所述前部保护板的上端活动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末端固定安装有上部固定螺孔。

进一步,该浅地层剖面仪防拖仪器与船体通过电缆和拖绳连接,防拖设备入水0.5m。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该浅地层剖面仪防拖仪器克服现有设备在筏式养殖区工作时海面养殖筏架和绳子对浅地层剖面仪震源的损伤,保障设备顺利通过养殖海域,提高了海底浅地层剖面探测的工作效率,保障设备在养殖区等复杂海况下的安全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浅地层剖面仪防拖仪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福建南日岛南侧实验区养殖区密布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浅地层剖面仪防拖装置现场配置图。

图中:1、前部保护板;2、底部保护板;3、侧保护板;4、下部固定螺孔;5、固定杆;6、上部固定螺孔;7、防拖罩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浅地层剖面仪防拖仪器,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3对本发明作详细的描述。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浅地层剖面仪的防拖设备,克服现有设备在筏式养殖区工作时海面养殖筏架和绳子对浅地层剖面仪震源的损伤,保障设备顺利通过养殖海域,提供海洋测深的工作效率。

浅地层剖面仪防拖仪器设置有防拖罩体7,侧保护板3焊接安装在所述防拖罩体7的两侧,前部保护板1焊接安装在所述防拖罩体7的前部,前部保护板1的两侧边与所述侧保护板3焊接安装,底部保护板2焊接安装在所述防拖罩体7的底部。

工作时,将浅地层剖面仪的震源拖体放入防拖罩体7内,仪器的下部通过四个下部固定螺孔4固定,上部通过固定杆5尾部与上部固定螺孔6固定,整个防拖设备与船体通过电缆和拖绳连接,采用拖曳式方式测量,整体防拖设备入水约0.5m。测量船工作时,如果遇到海面绳索及养殖筏架,防拖罩体7前端及底部的防拖部分会保证浅地层剖面仪震源顺利通过,保证探测精度及设备安全。

如图2所示,福建某岛南侧实验区养殖区密布,给现场测量造成很大影响。为此,设计一种浅地层剖面仪防拖装置(现场配装图见图3),同时对船只螺旋桨进行防刮保护,保证船只顺利航行。外业测量工作中,将配有防拖装置的震源从船舶后方放入海中,通过拖绳与船体固定。路过养殖区时,尽量保证船速、航向匀速稳定,防拖装置前端一般高于水面0.5m,可以保障震源顺利通过障碍物。同时,采集的数据资料稳定、可靠,满足后期研究需要。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