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岩岩性岩相分布预测方法和预测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24233129发布日期:2021-03-12 13:03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火山岩岩性岩相分布预测方法和预测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石油勘探开发地球物理的
技术领域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火山岩岩性岩相分布预测方法和一种火山岩岩性岩相分布预测装置。
背景技术
:火山岩气藏作为一种特殊的气藏类型,已逐渐成为中国重要的勘探目标和油气储量的增长点。由于火山岩储层的岩性、岩相变化快,且油气成藏的控制因素复杂,致使火山岩的有利储层岩相的识别成为目前的研究难题。现有技术中,通过采用测井解释技术对火山岩的有利储层岩相进行识别,即现有的测井解释技术通过获取单井地层岩石的各宏观物理性质(如自然伽马曲线(gr)、声波曲线(ac)、电阻曲线(rt)等),以此来定性指示火山岩井眼附近的储层岩相的地质信息,从而对储层的岩相类型进行划分。如图1所示,以某火山岩气藏为例,根据测井解释技术选取某井区石炭系井段,以自然伽马曲线(gr)为横坐标,同时以电阻曲线(rt)为纵坐标建立火山岩井间岩相识别的图版,从图1中可大致区分出中性溢流相、火山沉积相和侵入相等岩相分布区域,基本达到定性识别岩相的目的,但无法对不同岩相进行定量表征。由于火山岩的产出随火山喷发特征的变化而变化,且火山岩储层的岩性、岩相变化快,可见,对于具有大井距、不规则井网开发的火山岩气藏,仅仅通过现有的测井解释技术来划分井间岩相的岩相类型,无法保证各岩相划分的精准性,增加了火山岩有利储层岩相识别的难度。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火山岩岩性岩相分布预测方法和预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测井解释技术无法精准划分井间岩相类型,以及火山岩有利储层岩相识别难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火山岩岩性岩相分布预测方法,包括获取多相测井数据和地震数据,其中,多相测井数据包括:单井岩相和井间相,其中,单井岩相用于获取定性火山岩岩相数据;井间相根据单井测井数据定性表征火山岩岩性,以连通单井岩相;地震数据包括地震相,其中,地震相用于通过地震方式确定单层岩相边界;根据多相测井数据和地震数据,建立火山机构的交会图,其中,交会图中包括火山机构的以下至少之一:通道相、溢流相、爆发相、次火山侵入相;根据交会图对火山机构的岩性岩相分布进行预测。进一步地,在多相测井数据包括测井自然伽马值以及地震数据包括层速度参数的情况下,建立火山机构的交会图包括以测井自然伽马值为火山机构的交会图的横坐标,以及以层速度参数为火山机构的交会图的纵坐标建立火山机构的交会图。进一步地,根据交会图对火山机构的岩性岩相分布进行预测包括根据层速度参数对火山机构的岩性岩相分布进行预测。进一步地,层速度参数是使用多相测井数据对地震数据中的层速度参数进行修正得到的。进一步地,使用如下公式计算层速度参数vint:式中,n为岩石放射物的种类;hi为放射物的井深,单位:m;α为声波时差修正因子,其范围为0.5<α<3;si为某种元素对应的灵敏因子;li为声波测井的跨度,单位:m;ti为声波时差,单位:s。进一步地,在对火山机构的岩性岩相进行预测之后,火山岩岩性岩相分布预测方法还包括通过钻井岩性岩相标定,对火山机构的岩性岩相分布预测进行校正。进一步地,对火山机构的岩性岩相分布预测进行校正包括通过建立岩相与均方根振幅属性和融合后的曲线反演波阻抗属性之间的定量关系,建立岩相横向定量预测标准,反演岩相三维空间展布。进一步地,对火山机构的岩性岩相分布预测进行校正后得到波阻抗由大到小对应火山岩岩相依次为:侵入相、爆发相、中溢流相、火山碎屑沉积相。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火山岩岩性岩相分布预测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多相测井数据和地震数据,其中,多相测井数据包括:单井岩相和井间相,其中,单井岩相用于获取定性火山岩岩相数据;井间相根据单井测井数据定性表征火山岩岩性,以连通单井岩相;地震数据包括地震相,其中,地震相用于通过地震方式确定单层岩相边界;建立模块,用于根据多相测井数据和地震数据,建立火山机构的交会图,其中,交会图中包括火山机构的以下至少之一:通道相、溢流相、爆发相、次火山侵入相;预测模块,用于根据交会图对火山机构的岩性岩相分布进行预测。进一步地,在多相测井数据包括测井自然伽马值以及地震数据包括层速度参数的情况下,建立模块用于以测井自然伽马值为火山机构的交会图的横坐标,以及以层速度参数为火山机构的交会图的纵坐标建立火山机构的交会图。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考虑到不同的火山岩(如酸性火山岩和基性火山岩)之间存在明显的密度差异,且地震数据中的某一特定参数对不同岩相的火山岩响应较为敏感,基于此,本申请结合了多相测井数据和地震数据,以对火山岩井间岩相进行定量识别,提高了各岩相划分的精准性,从而降低了火山岩有利储层岩相识别的难度。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现有的测井解释参数而建立的火山机构的交会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的火山岩岩性岩相分布预测方法中涉及的对多相测井数据和地震数据中的各参数进行筛选的流程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提供的火山岩岩性岩相分布预测方法而建立的火山机构的交会图;图4示出了某火山岩气藏有利岩相的平面分布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的火山岩岩性岩相分布预测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火山岩岩性岩相分布预测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02,获取多相测井数据和地震数据,其中,多相测井数据包括:单井岩相和井间相,其中,单井岩相用于获取定性火山岩岩相数据;井间相根据单井测井数据定性表征火山岩岩性,以连通单井岩相;地震数据包括地震相,其中,地震相用于通过地震方式确定单层岩相边界;步骤s104,根据多相测井数据和地震数据,建立火山机构的交会图,其中,交会图中包括火山机构的以下至少之一:通道相、溢流相、爆发相、次火山侵入相;步骤s106,根据交会图对火山机构的岩性岩相分布进行预测。通过上述步骤,在建立火山机构的交会图之前,收集对不同岩相的火山岩的响应较为敏感的地震数据以及多相测井数据中的各参数,确保后续建立的交会图能够对井间岩相的岩相类型进行有效划分,从而对火山岩岩相分布进行定量识别;此外,通过结合多相测井数据与地震数据中的各参数所建立的火山机构的交会图,使得火山岩有利储层的井间岩相区分愈加明显,既提高了各岩相划分的精准性,降低了火山岩有利储层岩相识别的难度,还能够为后续火山岩有利储层展布预测及井位部署提供了重要依据,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上述步骤考虑到不同的酸性火山岩和基性火山岩之间存在明显的密度差异,导致地震数据中的某一特定参数对不同岩相的火山岩响应较为敏感,基于此,本申请结合了多相测井数据和地震数据,以对火山岩井间岩相进行定量识别。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单井岩相是在钻井过程中获取的定性火山岩岩相数据,井间相是根据单井测井数据定性表征火山岩岩性,从而连通单井岩相,进而获取井间火山岩岩相定性划分的结果。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多相测井数据和地震数据均可以包括不同类型的参数,例如,多相测井数据中的测井参数可以包括自然伽马曲线(gr)、声波曲线(ac)、电阻曲线(rt)和密度曲线(den),地震数据中的地震参数包括层速度(vint)、振幅、频率(hz)和相位等,在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在建立火山机构的交会图之前,需要对多相测井数据和地震数据中的各参数进行筛选,参数筛选流程如图2所示。本申请所述的火山机构的交会图即图2中所述的图版。在图2中,通过多相测井数据中的测井参数对地震数据中的地震参数进行修正从而得到单一地震参数,当多相测井数据中的单一测井参数与地震数据中的单一地震参数正交时,表明井间岩相图版符合率大于80%;当井间岩相图版符合率小于等于80%,需要对单一测井参数或单一地震参数进行更换,直至井间岩相图版符合率大于80%为止,从而确定多相测井数据中的单一测井参数,以及地震数据中的单一地震参数;此外,考虑到火山岩中的酸性岩相含有较高的放射性物质,采用对火山岩较为敏感的测井自然伽马值来表征火山岩的储层岩相;同时由于酸性火山岩到基性火山岩存在明显的密度差异,导致地震测井解释时振幅差异较为明显,即对层速度参数响应较为敏感,故采用层速度参数作为火山机构的交会图的纵坐标;且当单一测井参数为测井自然伽马值,且单一地震参数为层速度参数时,井间岩相图版符合率大于80%,进而根据测井自然伽马值和层速度参数建立火山机构的交会图。如表1所示,该表示出了根据图2中的筛选流程图对a至f投点区域所筛选的同一层位的测井自然伽马值和层速度参数:表1某火山岩气藏岩相测井识别参数表序号岩相层位gr[api]层速度[m/s]投点区域1中基性溢流相c8-833100-5940a区2泥、炭质泥岩及煤c25-802530-3450b区3火山沉积相(如:凝灰质砂砾岩)c30-923040-4450c区4爆发相(凝灰岩、火山角砾岩)c53-1273100-4970d区5侵入相c>834350-5600e区6酸性溢流相c>1203340-4680f区根据表1中的数据,如图3所示,在多相测井数据包括测井自然伽马值以及地震数据包括层速度参数的情况下,建立火山机构的交会图包括以测井自然伽马值为火山机构的交会图的横坐标,以及以层速度参数为火山机构的交会图的纵坐标建立火山机构的交会图。从该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a区域表示中基性溢流相,b区域表示泥、碳质泥岩及煤,c区域表示火山沉积岩,d区域表示爆发相,e区域表示侵入相,f区域表示酸性溢流相,这样,根据筛选后的参数建立的火山机构的交会图的各岩相划分清晰且精确。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考虑到地震数据中的地震相能够通过地震方式确定单层岩相边界,优选地,根据交会图对火山机构的岩性岩相分布进行预测包括根据层速度参数对火山机构的岩性岩相分布进行预测。作为一个可选实施方式,在本申请中,为了确保地震数据中的层速度参数能够对火山岩井间岩相进行定量表征。为了更加准确,优选地,层速度参数是可以使用多相测井数据对地震数据中的层速度参数进行修正得到的。例如,可以使用如下公式计算层速度参数vint:式中,n为岩石放射物的种类;hi为放射物的井深,单位:m;α为声波时差修正因子,其范围为0.5<α<3;si为某种元素对应的灵敏因子;li为声波测井的跨度,单位:m;ti为声波时差,单位:s。在本申请中,为了确保火山岩岩性岩相分布预测方法的可行性,优选地,在对火山机构的岩性岩相进行预测之后,火山岩岩性岩相分布预测方法还包括通过钻井岩性岩相标定,对火山机构的岩性岩相分布预测进行校正。这样,进一步提高了火山岩有利储层的井间岩相划分的精准性。校正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在本实施例中列举了其中的一种:对火山机构的岩性岩相分布预测进行校正包括通过建立岩相与均方根振幅属性和融合后的曲线反演波阻抗属性之间的定量关系,建立岩相横向定量预测标准,反演岩相三维空间展布。这样,有利于提高对火山机构的岩性岩相分布预测的校正可靠性。下面结合图4对该可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对火山机构的岩性岩相分布预测进行校正后得到波阻抗由大到小对应火山岩岩相依次为:侵入相、爆发相、中溢流相、火山碎屑沉积相。这样,验证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火山岩岩性岩相分布预测方法能够对火山岩有利储层的井间岩相进行有效划分。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提供的火山岩岩性岩相分布预测方法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国内某火山岩气藏开发中,且通过火山岩岩性岩相分布预测方法建立的火山机构的交会图的符合率达到80%,对火山岩有利储层井间岩相(a区溢流相、d区爆发相、e区侵入相、f区酸性溢流相)分类区分明显,为有利储层展布预测及井位部署提供了重要依据。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火山岩岩性岩相分布预测装置,该装置中的模块与上述方法中的步骤相对应,其取得的效果以及解决的问题已经进行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该火山岩岩性岩相分布预测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多相测井数据和地震数据,其中,多相测井数据包括:单井岩相和井间相,其中,单井岩相用于获取定性火山岩岩相数据;井间相根据单井测井数据定性表征火山岩岩性,以连通单井岩相;地震数据包括地震相,其中,地震相用于通过地震方式确定单层岩相边界;建立模块,用于根据多相测井数据和地震数据,建立火山机构的交会图,其中,交会图中包括火山机构的以下至少之一:通道相、溢流相、爆发相、次火山侵入相;预测模块,用于根据交会图对火山机构的岩性岩相分布进行预测。作为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在多相测井数据包括测井自然伽马值以及地震数据包括层速度参数的情况下,建立模块用于以测井自然伽马值为火山机构的交会图的横坐标,以及以层速度参数为火山机构的交会图的纵坐标建立火山机构的交会图。该装置可以是软件中的一部分,也可以结合相应的硬件来实现。在此不再赘述。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