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具有车辆传动系统扭矩传递部件的测试对象的测试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13030发布日期:2020-03-31 11:22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测试具有车辆传动系统扭矩传递部件的测试对象的测试台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具有车辆传动系统的扭矩传递部件的测试对象进行测试的测试台,该测试台具有:载体,所述载体用于容纳驱动电机和扭矩传递部件;框架,载体在所述框架上以可垂直移位的方式被引导,其中载体具有用于容纳驱动电机的电机载体和用于容纳测试对象的测试对象载体;以及调节单元,所述调节单元用于相对于框架垂直调节载体。



背景技术:

例如从de102011114610a1中已知这种变速器测试台形式的测试台。在这种情况下,载体具有用于容纳测试台的驱动电机的电动载体,以及用于容纳作为测试对象的变速器的变速器夹板。利用对其上放置有驱动电机的电机载体以及其上放置有测试对象的变速器夹板的共同引导,确保了不同测试对象或待测试变速器能够可操作、可靠且快速适应于测试台条件。待测试变速器(优选地构建为去轴变速器)的特征在于,根据相应的机动车辆中的安装情况,平行于变速器的驱动轴延伸的输出轴具有与驱动轴不同的高度偏移和垂直偏移。因此,不管变速器的驱动轴的高度如何,变速器的输出轴都能够以省时且安全的操作方式相对于在变速器测试台中变速器的输出上使用的制动器来调节。这些制动器通常是非常大的电动机或测力计,其优选为固定地安装在变速器测试台上,使得由于载体的可变性而不需要对用作输出的这些电动机或者对这些测力计进行重新定位或转换。该共同引导还在变速器测试台上为电机载体和变速器夹板提供了电机载体与变速器测试台的框架以及变速器夹板与变速器测试台的框架的特别稳定的刚性连接。

从us8186206b2已知用于传动系统部件的测试台,所述测试台具有例如立在混凝土板上的聚合物基部。测力计安装在聚合物基部上。框架附接到聚合物基部并且布置为使得该框架承载连接至测力计的传动系统部件。聚合物基部的聚合物材料是能够由石英填料和高强度环氧树脂制成的聚合物复合材料。所述聚合物材料被铸造成期望的形状或成形,以使其对于特定传动系统测试安装达到具有期望的降噪和振动特性。

de102009025049b3公开了用于对测试体进行测试的测试台。测试台包括用于旋转驱动测试体的驱动单元。测试体放置在轴承单元上,并通过联轴器连接到固定元件上。具有机械活动部件(即驱动单元、轴承单元和固定元件)的测试台放置在减振台上。减振台能够由聚合物混凝土制成。由于测试台安装在减振台上,测试台具有减振基础,测试台产生的振动能够通过该减振基础以衰减的方式传递到地面。

de102012220163a1示出了用于容纳测试台的旋转装置。旋转装置具有固定的基部以及可枢转地支撑在基部上的上部。基部和上部分别形成为减振基体。由于所使用的减振基体的性能和设计,能够对从产生振动的测试台到地面的振动传递进行优化。

de3919450a1描述了一种测量装置,用于测量旋转转子的周期性变化的力和/或扭矩,尤其是转子的失衡或不均匀性(例如充气轮胎中的轮胎不均匀性)。为了抑制进入测量装置传感器的干扰性振动,测量装置具有由硬化、高填充反应树脂制成的块状模制体形式的机床。因此能够抑制通过机床引入测量装置的干扰性振动。

在如今的机动车辆的驱动装置中,电动机越来越多地被使用例如在机动车辆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或纯电力驱动装置中。与常规内燃机相比,电动机通常以更高的转速运转,因此有必要以比以往更高的转速来测试机动车辆的传动系统的转矩传递部件。常见的现有技术的测试台没有针对所产生的振动进行配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易于适应不同测试对象并且具有改进的减震特性的测试台,还在于能够在旋转速度增加的条件下对测试对象进行测试。

所述目的通过对具有车辆传动系统的扭矩传递部件的测试对象进行测试的测试台来实现,该测试台具有:载体,所述载体用于容纳驱动电机和扭矩传递部件;框架,载体在所述框架上以可垂直移位的方式被引导,其中载体具有用于容纳驱动电机的电机载体和用于容纳测试对象的测试对象载体;以及调节单元,所述调节单元用于相对于框架垂直调节载体。框架具有由矿物铸件制成的两个侧壁,其中在侧壁上布置有引导装置以引导载体。

载体以其电机载体容纳驱动电机并且以其测试对象载体容纳测试对象(例如变速器)。因此,驱动电机和测试对象共同相对于框架以可移位的方式被引导。共同引导的使用确保不同测试对象或待测试变速器可靠且快速适应于测试台条件。由于侧壁由矿物铸件制成,确保了在框架的高稳定性下呈现框架的改进的减震性能。这使得能够对高转速的驱动部件进行测试,并且能够对扭矩传递部件进行测试。

电机载体和测试对象载体能够设计为独立的互连单元。

测试对象载体能够布置在框架的两个侧壁之间,并且能够在所述侧壁上以可垂直移位的方式被引导。

框架的侧壁能够被布置为基本上彼此平行。

矿物铸件能够至少包含矿物填料以及粘合剂。例如,矿物铸件能够具有至少80%(体积%)的矿物填料和至多20%(体积%)的粘合剂。矿物填料能够含有石英砂。粘合剂能够含有树脂,尤其是环氧树脂。

在测试台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引导装置均可以具有用于将载体固定到框架的至少一个夹持元件。因此,用于引导载体并且用于固定载体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单元中。可替代地或附加地,可以提供相对于引导装置单独形成的一个单元来固定载体。

引导装置能够设计为使得其均具有导槽以及至少一个引导元件,其中至少一个引导元件在导槽中以可移位的方式被引导。

侧壁均能够具有至少两个引导装置。在这种情况下,引导装置的导槽能够布置在侧壁中,连接到载体的引导元件在该导槽中以可垂直移位的方式被引导。可替代地或附加地,载体能够具有至少两个引导装置的导槽,其中引导元件安装至框架。

在这种情况下,载体的引导元件可以均具有用于将载体固定至框架的至少一个夹持元件。

两个侧壁的第一侧壁的引导装置和两个侧壁的第二侧壁的引导装置能够彼此相对地成对布置。

引导装置能够包括用于引导电机载体的电机载体引导装置。在这种情况下,电机载体引导装置均能够具有铸入相应的侧面中的加强板,并且在加强板中形成导槽。

此外,引导装置能够具有用于引导测试对象载体的测试对象载体引导装置。在这种情况下,测试对象载体引导装置能够均具有导轨,该导轨附接到相应的侧壁并且测试对象载体在该导轨上被垂直地引导。

侧壁上的导轨均能够具有用于将测试对象载体固定至框架的至少一个夹持元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导轨能够布置在相应侧壁的前表面上,其中两个侧壁的前表面布置在共同的平面中。

为提升测试台的稳定性,侧壁能够附接在共同的基板上。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中:

图1是测试台的透视图,

图2是根据图1的测试台的纵截面图,

图3是根据图1的测试台的侧视图,

图4是根据图1的测试台的前视图,

图5是根据图1的测试台的横截面图,

图6是根据图5的细节vi的电机载体引导装置之一的放大图,

图7是根据图4的细节vii的测试对象载体之一的放大图,和

图8是根据图7的测试对象载体引导装置区域中沿剖面线viii-viii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图3和图4示出了不同视图中的测试台1,并且在下文中一同进行描述。

测试台1具有用于容纳驱动电机3和测试对象4的载体2,如图2中示意性所示,此处以变速器的形式作为示例。载体2在测试台1的框架5上以可垂直移位的方式被引导。为此目的使用调节单元6,其安装在测试台1的基板7上并且在垂直方向上被支撑向上抵靠载体2。

载体2具有用于容纳驱动电机3的电机载体8以及用于容纳测试对象4的测试对象载体9。电机载体8和测试对象载体9设计为独立单元并且在所示实施例中互连并且旋拧到一起。同样可以设想其他连接类型,例如焊接连接或一体式单件设计。

框架5具有彼此平行布置的两个侧壁,即第一侧壁10和第二侧壁11。两个侧壁10、11由矿物铸件制成。载体2的电机载体8被容纳在两个侧壁10、11之间,并且相对于两个侧壁10、11以可垂直移位的方式被引导。

为了引导,第一侧壁10具有多个电机载体引导装置12和一个测试对象载体引导装置13。第二侧壁11也具有多个电机载体引导装置14和一个测试对象载体引导装置15。电机载体引导装置12、14用于引导电机载体8,并且测试对象载体引导装置13、15用于引导测试对象载体9。原则上,也可以设想仅设置电机载体引导装置或仅设置测试对象载体引导装置来引导载体2。

下文特别借助于图5和图6对电机载体引导装置12、14进行详细描述,其中图5示出了穿过测试台1的横截面图,并且图6示出了的第二侧壁11的电机载体引导装置14之一的放大图。对于在设计上相同的所有电机载体引导装置12、14,代表性地描述了根据图6的第二侧壁11的电机载体引导装置14。

根据图6的电机载体引导装置14具有铸入第二侧壁11中并且布置在垂直平面中的加强板17。在加强板17中形成导槽16,所述导槽16垂直对齐并且在厚度方向上完全穿过加强板17延伸。加强板17能够由钢材制成。第二侧壁的矿物铸造材料中还布置有槽35,所述槽35完全穿过第二侧壁11延伸并且直至到达载体2的电机载体8。

两个夹持元件18(其中只有一个在图5和图6中可见)穿过导槽16。夹持元件18在第二侧壁11的面向第一侧壁10的内侧上连接至电机载体8。在第二侧壁11的背离第一侧壁10的一侧上,夹持元件18具有夹头36,电机载体8能够通过所述夹头36抵靠第二侧壁11被夹住。夹持元件18形成为螺钉,该螺钉具有作为夹头36的螺钉头。夹持元件18旋拧到电机载体8的相应螺纹孔37中。

在下文中,特别借助于图7和图8对测试对象载体引导装置13、15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图7是根据图4的细节vii的放大图;并且图8是根据图7的沿剖面线viii-viii的截面图。由于第一侧壁10的测试对象载体引导装置13与第二侧壁11的测试对象载体引导装置15以相同的方式形成,因此,结合图7和图8对第二侧壁11的测试对象载体引导装置15的描述也示意性适用于第一侧壁10的测试对象载体引导装置13。

第二侧壁11的测试对象载体引导装置15包括外导轨19和内导轨38。内导轨38布置在第二侧壁11的前表面24中的垂直沟39中并且附接在第二侧壁11上。外导轨19附接在内导轨38上。两个导轨19、38中的每一个在横截面中形成为l形并且在横截面中共同形成导沟20,测试对象载体9的前板21在所述导沟20中以可垂直移位的方式被引导。为此,导沟20相应地垂直对齐。

两个导槽22形成在前板19中,两个夹持元件23分别穿过所述导槽22。夹持元件23在前板21面向电机载体8的一侧上旋拧到内导轨38上,并且在前板21背离电机载体8的一侧上具有夹头,前板21能够借助于所述夹头被夹到内导轨38上。夹持元件23形成为螺钉,该螺钉具有作为夹头的螺钉头。夹持元件23被旋拧到前板21的相应螺纹孔中。

如已解释的那样,第二侧壁11的电机载体引导装置14与第一侧壁11的电机载体引导装置12以相同的方式形成,其中两个侧壁10、11的电机载体引导装置12、14分别彼此相对地成对布置。

第一侧壁10的测试对象载体引导装置13类似于第二侧壁11的测试对象载体引导装置15形成并且具有导沟,其面向第二侧壁11的测试对象载体引导装置15的导沟20。

侧壁10、11安装在共同的基板上。调节单元6立在基板上。调节单元6具有两个提升支柱25、26,所述提升支柱25、26一方面被垂直支撑抵靠基板7,另一方面抵靠电机载体8并且由共同的提升电机27驱动,使得电机载体8相对于基板7以及相对于两个侧壁10、11是可垂直移位的。

在基板7的下侧,基板具有形成为使得测试台能够牢固地附接在t型导轨上的多个固定元件28。

在轴承附件29上布置用于变速器输出轴(未示出)的轴承30,并且所述轴承30包括滑板32,所述滑板32能够通过调节轮31相对于测试台1在纵向方向上水平移位。轴承附件22的夹板33刚性地连接到第一侧壁10,因此其高度不可调节。滑板32能够在纵向方向上固定在夹板33的不同的位置上。能够通过滑板32来改变轴承30的位置,从而借助于滑板32对由测试对象4在水平投影中的调节所产生的变速器输出轴的长度差进行补偿。

在所述连接中,轴承30能够被设计为扭矩测量点,因此轴承30不仅能够将作用在变速器输出轴上的力传递到侧面10中,而且还能够确定由变速器输出轴所传递的扭矩以及转速,并且将这些传递至评估装置或记录装置。

轴承30的布置具有制动凸缘34。制动凸缘34的目的是提供与制动单元(例如测力计)的连接,通过其能够模拟测试对象4(例如变速器)的环境条件或运行条件。也能够在另一输出轴上在测试对象的另一侧上设置相应的制动凸缘。因此,例如,能够对具有作为输出驱动轴的两个侧轴的变速器进行测试。

附图标记

1测试台20导沟

2载体21前板

3驱动电机22导槽

4测试对象23夹持元件

5框架24前表面

6调节单元25提升支柱

7基板26提升支柱

8电机载体27提升电机

9测试对象载体28固定元件

10第一侧壁29轴承附件

11第二侧壁30轴承

12电机载体引导装置31调节轮

13测试对象载体引导装置32滑板

14电机载体引导装置33夹板

15测试对象载体引导装置34制动凸缘

16导槽35槽

17加强板36夹头

18夹持元件37螺纹孔

19外导轨38内导轨

39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