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设备拆解和破坏监测报警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734989发布日期:2020-01-18 04:21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智能设备报警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设备拆解和破坏监测报警方法。



背景技术:

智能设备有着知识密集度高、研发成本高、易仿制等特点,往往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研发出的产品在市场上销售一段时间后就被拆解仿制严重威胁到研发厂家的权益;部分智能设备是对重要财物或人身安全做保护的,如果设备遭到不法破坏就不能对财物或人身产生必要的保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智能设备拆解和破坏监测报警方法,它可以实现能够实时检测智能设备的外壳破坏状态。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智能设备拆解和破坏监测报警方法,包括:

1)外壳检测组件检测智能设备外壳的破损信号:智能设备外壳内部压制有漆包线,漆包线通电,外壳被破坏时,破坏的外壳将折断漆包线,使漆包线处于断路状态,同时在外壳内部安装轻触开关,轻触开关的触点接触外壳内壁且不产生动作,外壳被破坏时,轻触开关触点受到外壳被破坏部位内壁的抵压,将产生动作,使轻触开关产生动作信号;

2)研判组件采集外壳被破坏的信号:研判组件采集轻触开关产生的动作信号以及漆包线断路状态的信号,依据这两个信号判定外壳被破坏,然后研判组件产生外壳破坏信号,并由通讯组件将外壳破坏信号发送至管理端;

3)管理端对外壳破坏信号进行记录并控制智能设备电源通断:管理端对外壳破坏信号进行分析,并生成事件记录,同时将事件记录发送至运维人员移动设备上,运维人员根据移动设备上的事件记录抵达智能设备现场进行查看,并对外壳进行运维修复,同步地,管理端产生控制信号传递至供电组件中,供电组件将智能设备的电源开关断开,防止智能设备内的电器元件对人员产生伤害。

进一步地,所述漆包线的线径为0.1-0.2mm且绕制成s形,线距在5-10mm,其通过注塑方式压制在外壳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轻触开关上触点动作,使报警组件通电,报警组件工作对人员进行报警提示。

进一步地,所述报警组件包括报警闪烁灯、蜂鸣器。

进一步地,所述通讯组件包括4g网络、因特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步骤1),能够实时检测外壳状态,且通过漆包线、轻触开关双重检测,一方面提高了检测的精度,另一方面检测范围覆盖更广,另外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实施,通过步骤2),研判组件对外壳的检测精度更高,通过步骤3),管理端在外壳被破坏时,能够同步通知运维人员到场进行运维,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将智能设备的电源断开,避免外壳被破坏后,智能设备内部的电器元件依旧通电,对人员产生伤害,利用漆包线来检测外壳破坏状态,结构简单,可靠性好,此外,通过报警组件通电工作进行报警,能够对人员具有一定的震慑作用,减少智能设备被破坏的程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智能设备拆解和破坏监测报警方法,包括:

1)外壳检测组件检测智能设备外壳的破损信号:智能设备外壳内部压制有漆包线,漆包线通电,外壳被破坏时,破坏的外壳将折断漆包线,使漆包线处于断路状态,同时在外壳内部安装轻触开关,轻触开关的触点接触外壳内壁且不产生动作,外壳被破坏时,轻触开关触点受到外壳被破坏部位内壁的抵压,将产生动作,使轻触开关产生动作信号,轻触开关上触点动作,使报警组件通电,报警组件工作对人员进行报警提示,所述报警组件包括报警闪烁灯、蜂鸣器,所述漆包线的线径为0.1-0.2mm且绕制成s形,线距在5-10mm,其通过注塑方式压制在外壳内部;

2)研判组件采集外壳被破坏的信号:研判组件采集轻触开关产生的动作信号以及漆包线断路状态的信号,依据这两个信号判定外壳被破坏,然后研判组件产生外壳破坏信号,并由通讯组件将外壳破坏信号发送至管理端,具体的,所述通讯组件包括4g网络、因特网;

3)管理端对外壳破坏信号进行记录并控制智能设备电源通断:管理端对外壳破坏信号进行分析,并生成事件记录,同时将事件记录发送至运维人员移动设备上,运维人员根据移动设备上的事件记录抵达智能设备现场进行查看,并对外壳进行运维修复,同步地,管理端产生控制信号传递至供电组件中,供电组件将智能设备的电源开关断开,防止智能设备内的电器元件对人员产生伤害。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