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NB-IoT的电力故障分析与定位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34703发布日期:2020-01-18 04:20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NB-IoT的电力故障分析与定位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力分析管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涉及一种基于nb-iot的电力故障分析与定位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窄带物联网(narrowbandinternetofthings,nb-iot)成为万物互联网络的一个重要分支。窄带物联网聚焦于低功耗广覆盖(lpwa)物联网(iot)市场,是一种可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的新兴技术,具有覆盖广、连接多、速率快、成本低、功耗低、架构优等特点。窄带物联网使用license频段,可采取带内、保护带或独立载波等三种部署方式,与现有网络共存。

大规模电力系统是人类工程科学史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力生产与消费系统。它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过机械能装置转化成电力,再经输电、变电和配电将电力供应到各用户。

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9046364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nb-iot的电力故障分析与定位管理系统,包括电力控制中心、云服务器和至少一个变电站,所述电力控制中心与云服务器之间通过有线方式通信,所述云服务器和所有变电站之间通过nb-iot方式通信。

上述专利中的基于nb-iot的电力故障分析与定位管理系统只是通过子服务站和故障录波器对变电站进行故障分析,电力故障分析数据较少,不利于对电力系统的全面分析。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nb-iot的电力故障分析与定位管理系统,通过设置电力检测模块,可对变电站的输入电流、输出电流、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进行检测,可极大程度的节省电力检测的成本,为电力控制中心提供变电站的电流和电压数据,便于对电力系统的全面分析,通过设置环境检测模块,可对变电站各个区域的气压、温度、湿度、烟雾和视频数进行检测,可极大程度的节省环境检测的成本,为电力控制中心提供变电站的气压、温度、湿度、烟雾和视频数据,便于对电力系统的全面分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nb-iot的电力故障分析与定位管理系统,包括电力控制中心、云服务器、变电站、电力检测模块和环境检测模块,所述电力控制中心与所述云服务器通过通信线缆连接,所述云服务器与所述变电站、所述电力检测模块和所述环境检测模块均分别通过nb-iot通信,所述电力检测模块和所述环境检测模块均分别安装于所述变电站内侧,所述电力检测模块包括电流检测器和电压检测器,所述环境检测模块包括气压检测器、温度检测器、湿度检测器、烟雾检测器和视频检测器。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力控制中心包括中心服务器和至少一台内部计算机,所有内部计算机与所述中心服务器之间通信连接。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变电站内均包括子站服务器和故障录波器,所述子站服务器与故障录波器通信连接。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力检测模块和所述环境检测模块均分别与所述子站服务器通信连接。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云服务器包括云储存器。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流检测器至少设置两个,所述电流检测器分别与所述变电站电流输入端和输出端连接。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压检测器至少设置两个,所述电压检测器分别所述变电站电压输入端和输出端连接。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气压检测器、所述温度检测器、所述湿度检测器、所述烟雾检测器和所述视频检测器均分别设于所述变电站的各个区域。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发明通过设置电力检测模块,可对变电站的输入电流、输出电流、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进行检测,与现有技术相比,可极大程度的节省电力检测的成本,为电力控制中心提供变电站的电流和电压数据,便于对电力系统的全面分析;

2、本发明通过设置环境检测模块,可对变电站各个区域的气压、温度、湿度、烟雾和视频数进行检测,与现有技术相比,可极大程度的节省环境检测的成本,为电力控制中心提供变电站的气压、温度、湿度、烟雾和视频数据,便于对电力系统的全面分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框图。

图2为本发明电力检测模块的工作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环境检测模块的工作流程图。

附图标记为:1电力控制中心、2云服务器、3变电站、4电力检测模块、5环境检测模块、6电流检测器、7电压检测器、8气压检测器、9温度检测器、10湿度检测器、11烟雾检测器、12视频检测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的一种基于nb-iot的电力故障分析与定位管理系统,包括电力控制中心1、云服务器2、变电站3和电力检测模块4,所述电力控制中心1与所述云服务器2通过通信线缆连接,所述云服务器2与所述变电站3和所述电力检测模块4均分别通过nb-iot通信,所述电力检测模块4安装于所述变电站3内侧,所述电力检测模块4包括电流检测器6和电压检测器7;

所述电力控制中心1包括中心服务器和至少一台内部计算机,所有内部计算机与所述中心服务器之间通信连接;

所述变电站3内均包括子站服务器和故障录波器,所述子站服务器与故障录波器通信连接;

所述电力检测模块4和所述环境检测模块5均分别与所述子站服务器通信连接;

所述云服务器2包括云储存器;

所述电流检测器6至少设置两个,所述电流检测器6分别与所述变电站3电流输入端和输出端连接;

所述电压检测器7至少设置两个,所述电压检测器7分别所述变电站3电压输入端和输出端连接。

实施方式具体为:使用时,通过设置电力检测模块4,电流检测器6可对变电站3的输入电流和输出电流进行检测,电压检测器可对变电站3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进行检测,并将电流检测数据和电压检测数据通过nb-iot通信方式传送到云服务器2,利用nb-iot技术覆盖广、连接多、功耗低、成本低等优点,可极大程度的节省电力检测的成本,云服务器2对电流和电压数据进行计算、整理和储存,并将电流数据发送到电力控制中心1,为电力控制中心1提供变电站3的电流和电压数据,电力控制中心1可根据变电站3的电流和电压数据,对变电站3进行电力数据的全面分析,便于及时分析发现变电站3的电力数据故障,有利于对电力系统的全面分析;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只是通过子服务站和故障录波器对变电站进行故障分析,电力故障分析数据较少,不利于对电力系统的全面分析的问题。

如附图1和附图3所示的一种基于nb-iot的电力故障分析与定位管理系统,还包括环境检测模块5,所述云服务器2与所述环境检测模块5分别通过nb-iot通信,所述环境检测模块5安装于所述变电站3内侧,所述环境检测模块5包括气压检测器8、温度检测器9、湿度检测器10、烟雾检测器11和视频检测器12;

所述气压检测器8、所述温度检测器9、所述湿度检测器10、所述烟雾检测器11和所述视频检测器12均分别设于所述变电站3的各个区域。

实施方式具体为:使用时,通过设置环境检测模块5,气压检测器8可对变电站3各个区域的气压数据进行检测,温度检测器9可对变电站3各个区域的温度数据进行检测,湿度检测器10可对变电站3各个区域的湿度数据进行检测,烟雾检测器11可对变电站3各个区域的烟雾数据进行检测,视频检测器12可对变电站3的各个区域进行视频监测,并将变电站3的气压、温度、湿度、烟雾和视频数据通过nb-iot通信方式传送到云服务器2,利用nb-iot技术覆盖广、连接多、功耗低、成本低等优点,可极大程度的节省环境检测的成本,云服务器2对气压、温度、湿度、烟雾和视频数据进行计算、整理和储存,并将气压、温度、湿度、烟雾和视频数发送到电力控制中心1,为电力控制中心1提供变电站3的气压、温度、湿度、烟雾和视频数据,电力控制中心1可根据变电站3各个区域的环境检测数据,精确分析电力系统的发生故障时,故障位置的环境数据变化,可根据环境数据的变化对电力系统故障进行预判,便于对故障进行预防处理,有利于对电力系统的全面分析。

本发明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1-2,通过设置电力检测模块4,可对变电站3的输入电流、输出电流、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进行检测,并将电力检测数据通过nb-iot通信方式传送到云服务器2,可极大程度的节省电力检测的成本,为电力控制中心1提供变电站3的电流和电压数据,便于对电力系统的全面分析;

进一步的,参照说明书附图1和附图3,通过设置环境检测模块5,可对变电站3各个区域的气压、温度、湿度、烟雾和视频数进行检测,并将环境数据通过nb-iot通信方式传送到云服务器2,可极大程度的节省环境检测的成本,为电力控制中心1提供变电站3的气压、温度、湿度、烟雾和视频数据,便于对电力系统的全面分析。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发明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发明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