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房建设备限界网格化管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400715发布日期:2020-07-07 14:33阅读:5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房建设备限界网格化管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位移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房建设备限界网格化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铁路车站站场和铁路限界建成后,在现场地质和自然沉降的作用下,房建设备、车站站场和铁路限界会产生位移,从而对房建设备和铁路限界的精度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影响行车房建设备的安全生产。而现有技术中,并无能够监测和测量此类位移的方法和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房建设备限界网格化管理方法,本发明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具有:能够通过设置密集的观测监控点,将车站站场涉及铁路限界管理的房建设备纳入监控网络,从而监控车站站场的全方位位移,且可计算出具体的位移数值,从而指导行车房建设备的安全生产等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房建设备限界网格化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0、观测监控点布设,首先设置观测体系的永久基准点y,其次在站台或地面上设置观测用的测钉,作为原始测点a,最后在相对于站台限界测点的位置设置站台观测基准点g,站台观测基准点g向地面的投影点为站台地面基准点gx,站台观测基准点g沿站台的长度方向设置,设置间距为10m-20m,距离站台边缘1.5m-3m,g点的正下方设置有原始测点a的水平对照点b,a点与b点的水平距离即为g点与a点的水平距离;

步骤s120、测量设备的组装,组装由三脚架、基座、连接件、测量设备和云台底座组成的测量设备,并通过基座与步骤s110中设置的站台地面基准点gx对中;

步骤s130、网格化测量,首先通过水准仪传递永久基准点y的高程,得到站台上观测点的相对高程,并在后续的测量中通过此种高差传递方式复核观测点的沉降情况;其次是在观测点上对中架设网格化测量仪,采集既有测点相对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

步骤s140、测量数据处理,并根据测量数据计算测量结果。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110中,永久基准点y设置于永久房屋建筑上。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110中,测钉设置后,采用混凝土灌注并捣实,灌注深度不小于60cm,且不得破坏既有设备的混凝土保护层。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110中,观测基准点g设置在安全白线外,避开线间雨棚柱、接触网注的遮挡,且兼顾两侧的站台墙。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130中包括以下操作:

操作s131、在站房上设置永久基准点y后,通过水准仪测量出每个站台地面基准点gx的相对高程h1,h2,h3…;

操作s132、在站台观测基准点上架设网格化测量仪,对中调平后通过安装在云台上的测量仪测量g点与a点的水平距离l,网格化测量仪观测点中心c点与a点的垂直距离h以及θ,θ为∠bac;使用激光测距仪测得c点与g点的高度h。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140中,在原始测点a发生位移时,位移后的点为a',其相对于原始测点a会产生两个变化量,分别为对应a点横向位移的△x和对应a点竖向位移的△y;网格化测量仪两次高差为ch=h'-h+(b'c'-bc),因此:△x=l'-l,△y=h'-(h+ch),其中h'为第二次测量的c点与g点的相对高度,h'为第二次测量的c点与a点的垂直距离,l'为第二次测量的g点与a点的水平距离,b'和c'分别为b点和c点变化位置后的对应点;

△x>0,则向被观测站台墙向背离观测站台的方向位移;△x<0,说明有站台向线路方向位移;

△y>0,则站台墙上升;△y<0,说明站台墙发生沉降。

综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设置密集的观测监控点,将车站站场设计铁路限界管理的房建设备纳入监控网络进行网格化测量,使房建设备在空间上的全方位位移得到有效监控,弥补了现有技术中此类位移无法测量的不足;

2、通过采用网格化测量的方式,能够得出房建设备位移方向和对应数值,以便于采取应对措施,并且对行车房建设备的安全生产具有指导性意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观测点设置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网格化观测数据获取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横向偏移的网格复测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网格复测测点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竖向偏移的网格复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房建设备限界网格化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0、观测监控点布设,首先设置观测体系的永久基准点y,y点设置在永久房屋建筑的外墙上;其次在站台或地面上设置观测用的测钉,作为原始测点a,测钉设置后,采用混凝土灌注并捣实,灌注深度不小于60cm,且不得破坏既有设备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后在相对于站台限界测点的位置设置站台观测基准点g,站台观测基准点g向地面的投影点为站台地面基准点gx,站台观测基准点g沿站台的长度方向设置,设置间距为10m-20m,距离站台边缘1.5m-3m,观测基准点g设置在安全白线外,避开线间雨棚柱、接触网注的遮挡,且兼顾两侧的站台墙,g点的正下方设置有原始测点a的水平对照点b,a点与b点的水平距离即为g点与a点的水平距离;通过在进行限界网格化测量前,在站区内布设由a点、b点和g点组成的网格化测量监控点,可通过对单点位移的逐个分析,确定站场内的房建设备的偏移轨迹,从而对房建设备的安全风险进行预判;

步骤s120、测量设备的组装,网格化测量设备要兼顾测量准确性、经济适用性、操作简便性等需求,且可以分割独立使用,极大地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其主要组成如下:三脚架、基座、连接件、测量设备和云台底座,并通过基座与步骤s110中设置的站台地面基准点gx对中;

步骤s130、网格化测量,首先通过水准仪传递永久基准点y的高程,得到站台上观测点的相对高程,并在后续的测量中通过此种高差传递方式复核观测点的沉降情况;其次是在观测点上对中架设网格化测量仪,采集既有测点相对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具体包括以下操作:

操作s131、在站房上设置永久基准点y后,通过水准仪测量出每个站台地面基准点gx的相对高程h1,h2,h3…;在测量距离、视线和测量路径受限时,可在永久基准点y和观测点gx之间设置测站g,用于传递高程;

操作s132、操作s132、在站台观测基准点上架设网格化测量仪,对中调平后通过安装在云台上的测量仪测量g点与a点的水平距离l,网格化测量仪观测点中心c点与a点的垂直距离h以及θ,θ为∠bac;使用激光测距仪测得c点与g点的高度h;这样既可获取该a点的网格化测量初始数值,在之后的每次测量过程同初次测量一致,其获取的数值将通过公式与初始测量结果和该站台墙归档限界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比对,得出该测量点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倾向位移方向及数值;

步骤s140、所述步骤s140中,在原始测点a发生位移时,位移后的点为a',其相对于原始测点a会产生两个变化量,分别为对应a点横向位移的△x和对应a点竖向位移的△y;网格化测量仪两次高差为ch=h'-h+(b'c'-bc),因此:△x=l'-l,△y=h'-(h+ch),其中h'为第二次测量时的仪器高度,h'为第二次测量的c点与a点的垂直距离,l'为第二次测量的g点与a点的水平距离,b'和c'分别为b点和c点变化位置后的对应点;

△x>0,则向被观测站台墙向背离观测站台的方向位移;△x<0,说明有站台向线路方向位移;

△y>0,则站台墙上升;△y<0,说明站台墙发生沉降。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设置对点监控网络,对获取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空间上的测量点位置变化情况,从而实现对房建设备安全风险和隐患的预判功能,因此对行车房建设备的安全生产有指导意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