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量开口槽底到中心距离的测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35719发布日期:2019-11-05 22:21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测量开口槽底到中心距离的测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型涉及航空零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测量开口槽底到中心距离的测具。



背景技术:

航空燃油喷嘴螺帽类零件主要应用于在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燃油到旋流室之间的连接,燃油喷嘴零件中开口槽底部到中心距离的测量,目前没有直接有效的测量方案,由于其外形不规则,定位、测量方法复杂,组成外形的线段及圆弧较多,常规测量方法无法对开口槽底部到中心的距离进行直接测量。因此,为测量开口槽底到中心的距离,通过设计新的测具,确定合理的零件定位面及测量面,从而达到测量该类尺寸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提供一种测量开口槽底到中心距离的测具,其直接测量槽底到中心的距离,提高测量精度,避免或减小用其他测量方法带来的测量误差,使开口槽底到中心的测量距离更加精确,检测更加高效。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测量开口槽底到中心距离的测具,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上表面固设有矩形的引导块和矩形的定位块,所述的引导块和定位块分别设置于底座的对角位置,所述的定位块的下部引导块的左侧的底座上设置有孔,孔内设置有“T”型的定位柱,所述的定位块的下端边沿设置有一体成型的凸台;

所述引导块的底部横向设置有滑槽,滑槽内设置有可沿引导块横向滑动的滑块,滑块的外侧端上表面设置有孔,孔内设置有辅助连接销,引导块的上表面中心设置有压紧螺钉,压紧螺钉与滑块的上表面接触。

所述的引导块通过螺钉一和销子一固定于测具底座上。

所述的定位块通过螺钉二和销子二固定于测具底座上。

所述的底座的形状为矩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定位轴,使定位轴上端外圆与被测零件的内孔配合定位,零件的下端面与测具底座贴合,定位轴上端外圆设置为精密圆,与零件内孔的配合间隙非常小,配合精度高;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滑块,使滑块右端直边定位面与被测零件左端定位面贴合,通过滑块与引导块的小间隙精密配合,保证滑块定位面始终垂直于底座,从而使滑块与零件左端贴合精密,实现了零件角向精确定位;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测量板,测量板可左右灵活推动并可随时卸下,便于测具测量过程中被测零件放置与取走,操作便捷,能提高零件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槽底到中心距离结构示意图(其中,M为定位块下端测量面,N为开口槽底);

图4是测量板X端测量示意图;

图5是测量板D端测量示意图;

图6为测量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测具底座,2-引导块,3-定位块,4-定位柱,5-滑块,6-测量板,7-螺钉二,8-销子二,9-螺钉一,10-销子一,11-连接销,12-压紧螺钉,13-被测零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设计做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测量开口槽底到中心距离的测具(参见图1和图2),包括矩形的底座1,所述的底座1上表面固定设有矩形的引导块2和矩形的定位块3,引导块2通过螺钉一9和销子一10固定于测具底座1上,定位块3通过螺钉二7和销子二8固定于测具底座1上。

上述引导块2和定位块3分别设置于底座1的对角位置,所述的定位块3的下部引导块2的左侧的底座1上设置有孔,孔内设置有“T”型的定位轴4,定位轴4上端外圆为定位圆,其外圆直径小于被测零件13的内孔0.1mm(定位轴4的外圆小于被测零件13的内孔,防止被测零件13装不进去),所述的定位块3的下端边沿设置有一体成型的凸台;

所述引导块2的底部横向设置有滑槽,滑槽内设置有可沿引导块2横向滑动的滑块5,滑块5的外侧端上表面设置有孔,孔内设置有辅助连接销11,引导块2的上表面中心设置有压紧螺钉12,压紧螺钉12与滑块5的上表面接触。

本实用新型测具的测量方法为:

第一步:将测具底座1放在平整的工作台上,将被测零件13放置于定位轴4上,使零件内孔与定位轴的外圆配合,零件13的下端面与底座1贴合;

第二步:采用测量板6进行测量,将测量板6的上端与定位块3下端边沿的凸台配合,测量板6的下端与零件13的的开口槽底配合,握住连接销11向左滑动滑块5,使滑块5的右端定位面远离被测零件13;

第三步:转动被测零件13,使被测零件13左端定位面与滑块5右端定位面平行,握住连接销11向右推动滑块5,使滑块5右端定位面与被测零件13左端定位面贴合,滑块5将零件顶住,拧紧压紧螺钉12,使滑块5固定;

第四步:用测量板6的X端测量(测量块是现有结构分X端和D端,两端尺寸不同,测量值分别为开口槽底到中心距离的上下公差,X端是测量板6的小端,D端是测量板6的大端),将测量板6的X端向右摆放,使测量板6的下端测量面与被测零件13的槽底平面贴合,测量板6的上端与定位块3下端测量面贴合,测量板6的X端可插入开口槽的槽底,(开口槽在零件上,参考附图2零件13中间方框);

第五步:其次用测量板6的D端测量,将测量板6的D端朝右摆放,使测量板6的下端测量面与零件槽底平面贴合,测量板6的上端与定位块3下端测量面贴合,测量板6的D端不能插入开口槽的槽底;

测量结果:测量板6的X端能通过且D端不能通过,则开口槽底到中心的距离合格,否则均为不合格。

上述测量板6为现有结构见图6。

本实用新型的测量原理解释:(见图3)

设开口槽底到中心距离为fx,槽底到定位块3下端测量面距离为fy,对于本例,槽底到中心距离尺寸公差为a~b,则有:

a<fx<b (1)

定位块3下端测量面到中心距离为固定值L,测量板6的X端实际尺寸为x,测量板6的D端实际尺寸为d,令:

a+d=L (2)

b+x=L (3)

由式(1)(2)(3)有:

L-d<fx<L-x (4)

式(4)同时减去L,得:

L-d-L<fx-L<L-x-L

整理得:

-d<-(L-fx)<-x

即:

x<fy<d

所以:测量板6的测量值只要大于x并且小于d即可认为开口槽底到中心的距离合格(见图4,图5),即X端能通过且D端不能通过,则开口槽底到中心的距离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