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百叶式冲击试验机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47800发布日期:2019-12-17 22:20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一种百叶式冲击试验机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击试验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百叶式冲击试验机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冲击试验机用于检测金属或非金属的断裂强度。将金属或非金属试样夹持在试验机的夹块上,再释放试验机内的摆锤,用摆锤冲击试样,并将其击断,从而摆锤的冲击载荷即为试样的临界断裂强度。

冲击试验机在检测过程中,摆锤做摆动运动,为避免误伤人,在试验机外安装防护装置。防护装置包括防护壳和防护门。一次检测试验中,需要正交分解成多组,每组中要包含多个试样,故而需要做很多次检测。为方便试样的归类,在防护门上设有多个试样盒,可将待检测试样安分类分别放置在每个试样盒内,便于理清实验过程。但现有的防护门由一个透明塑料板合页连接在防护壳上制成,试样盒设于防护门外侧。每次更换试样,均需打开防护门,而防护门打开后,防护门的背侧会朝向检测人员,其会将试样盒与检测人员隔离开。检测人员若需要从试样盒中取出试样,还要先转动防护门,使试样盒面朝检测人员,造成多余操作,浪费检测时间。故而亟需改进防护门,使其在转动过程中,可使试样盒始终朝向检测人员,便于检测人员取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百叶式冲击试验机防护装置,其具有在防护门转动过程中,试样盒可始终朝向检测人员,便于检测人员取样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百叶式冲击试验机防护装置,包括防护壳和防护门,所述防护门转动设于所述防护壳上,所述防护门由多个单元板并列组成,所述防护门顶部和底部均设有转动结构,所述转动结构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转动架和第二转动架,靠近所述防护壳的单元板固设于所述防护壳上;所述单元板均相互平行布置;所述单元板靠近防护壳的一端均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转动架上,另一端均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均转动连接在第二转动架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纵截面看,第一转动架、第二转动架和单元板可组成多个并列的平行四边形结构。从而结合平行四边形的特性,以及固设在防护壳上的单元板的作用下,在防护门转动过程中,单元板始终保持相互平行的状态,并且始终朝向检测人员。方便检测人员在防护门上拿取试样。

进一步的,在同一个所述第一转动架或第二转动架上,任意两个相邻的转动连接处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单元板的宽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如此可使防护门闭合在防护壳上后,各个单元板之间正好拼接在一起,相互之间没有缝隙,可避免折断后的试样从单元板之间蹦出。

进一步的,远离所述防护壳的单元板上设有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把手便于检测人员闭合或打开防护门。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门朝所述防护壳外的一侧设有多个试样盒,所述试样盒上设有夹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夹层可用于放试样标签,使试样分组清晰。

进一步的,固设于所述防护壳上的单元板上方设有复位用窗,所述复位用窗合页连接于所述防护壳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壳上还有用于记录数据的仪表,其与单元板、防护壳之间会产生空缺区域,故而用复位用窗填补空缺。并且在检测完毕后,可将复位用窗打开,把手伸进防护壳内,将摆锤复位。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壳顶端设有挡板,所述挡板和所述复位用窗上设有可以相互吸引的磁性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复位用窗通过磁性物的吸引作用,可稳定闭合在空缺区域上。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壳底端上设有阻挡物,所述阻挡物和所述防护门上设有可以相互吸引的磁性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阻挡物可限制防护门的转动范围,并且磁性物也可将防护门稳定闭合在防护壳上。

进一步的,固设于所述防护壳的单元板与所述防护壳之间设有竖向板条,所述竖向板条设于所述防护壳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竖向板条可使此单元板固定在防护壳上,保证其余单元板可始终朝向检测人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在防护门转动过程中,第一转动架、第二转动架、单元板始终保持平行四边形结构。依托平行四边形的特性,以及固设在防护壳上的单元板的限制作用,单元板始终保持相互平行的状态,并且始终朝向检测人员,方便检测人员在防护门上拿取试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

图中,1、防护壳;11、阻挡物;12、复位用窗;13、仪表;14、挡板;2、防护门;21、单元板;211、连接块;212、把手;22、试样盒;221、夹层;3、转动结构;31、第一转动架;32、第二转动架;4、竖向板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百叶式冲击试验机防护装置,包括防护壳1、防护门2。一扇防护门2由三个单元板21并列组成,防护门2顶部和底部均设有转动结构3。转动结构3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转动架31和第二转动架32。单元板21靠近防护壳1的一端均转动连接在第一转动架31上,另一端均一体成型有连接块211,连接块211设于单元板21朝防护壳1内的一侧,并且连接块211顶端(或底端)高于(或低于)单元板21顶端(或底端)。连接块211上远离单元板21中心的一端均转动连接在第二转动架32上。

靠近防护壳1的单元板21与防护壳1之间,朝向防护壳1内的一侧设有竖向板条4(图1中虚线表示)。竖向板条4均螺纹装配在此单元板21和防护壳1上,并且次单元板21底部也螺纹装配在防护壳1上。单元板21均相互平行布置,如此可保证其余单元板21在防护门2转动过程中可始终朝向检测人员。并且在远离防护壳1的单元板21上粘接有把手212。把手212便于检测人员闭合或打开防护门2。

从纵截面看,第一转动架31、第二转动架32和单元板21可组成两个并列的平行四边形结构。从而结合平行四边形的特性,以及固设在防护壳1上的单元板21的作用下,在防护门2转动过程中,单元板21始终保持相互平行的状态,并且始终朝向检测人员。并且当防护门2闭合在防护壳1上时,第一转动架31分别在防护门2上方。第二转动架32在连接块211上方,并不影响防护门2的正常开闭。

在同一个第一转动架31或第二转动架32上,任意两个相邻的转动连接处之间的距离等于单元板21的宽度。如此可使防护门2闭合在防护壳1上后,各个单元板21之间正好拼接在一起,相互之间没有缝隙,可避免折断后的试样从单元板21之间蹦出。

在防护壳1底端上螺纹装配有阻挡物11,阻挡物11和防护门2上粘接有可以相互吸引的磁性物。阻挡物11可限制防护门2的转动范围,并且磁性物也可将防护门2稳定闭合在防护壳1上。在单元板21上朝防护壳1外的一侧粘接有试样盒22,试样盒22上内粘接有夹板,夹板与试样盒22侧壁形成夹层221。夹层221可用于放试样标签,使试样分组清晰。

固设于防护壳1上的单元板21上方设有复位用窗12,复位用窗12合页连接于防护壳1上。因防护壳1上有用于记录数据的仪表13,其与单元板21、防护壳1之间会产生空缺区域,故而用复位用窗12填补空缺。并且在检测完毕后,可将复位用窗12打开,把手212伸进防护壳1内,将摆锤复位。并且,在防护壳1顶端一体成型有挡板14(图1中虚线表示),挡板14和复位用窗12上粘接有可以相互吸引的磁性物。复位用窗12通过磁性物的吸引作用,可稳定闭合在空缺区域上。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原理为:打开防护门2过程中,单元板21在转动结构3的带动下,始终保持相互平行,且单元板21上的试样盒22始终朝向检测人员。检测人员在更换试样时,不用移动自身位置,也不用移动防护门2,可直接从正对检测人员的试样盒22中拿取试样。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次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