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英传感器称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26451发布日期:2019-11-01 21:40阅读:6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石英传感器称重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称重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石英传感器称重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保障车辆的安全性,高速公路部门在整治车辆超限超载等行政执法中,也需要对各种机动车辆的重量进行测量,从而判断车辆是否超重,避免车辆超载造成的交通事故。

车辆在运动过程中伴随着随机载荷和冲击载荷,导致了车辆运动的复杂性。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车辆行驶时自身的振动、路面的不平整或称重平台造成的不平度、车辆的行驶速度等也增加了车辆运动的复杂程度,同时也给动态称重带来了诸多的问题。一般的称重传感器比如弯板式传感器、共聚化合物式压电传感器、光纤传感器等并不能很全面的解决这些问题,在此情况下急需一种适宜的传感器来解决动态称重的精度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无法准确对车辆进行称重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石英传感器称重系统。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石英传感器称重系统,其包括多个石英传感器、第一信号放大器、第二信号放大器、第一低通滤波器、第二低通滤波器、称重处理器和显示器,所述多个石英传感器并行排列且覆盖整个称重车道,设置于左侧称重车道的多个石英传感器并联后与所述第一信号放大器相连接,设置于右侧称重车道的多个石英传感器并联后与所述第二信号放大器与相连接,所述第一低通滤波器连接于所述第一信号放大器和所述称重处理器之间,所述第二低通滤波器连接于所述第二信号放大器和所述称重处理器之间,所述显示器与所述称重处理器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石英称重传感器的长度在0.5m到1m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石英称重传感器的数量为6个,3个设置于左侧车道,3个设置于右侧车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石英传感器称重系统采用石英传感器,通过石英传感器有规律的分布和接线,不论车辆轮载施加在称重车道上的任何位置,都能产生均匀的信号输出,通过信号放大器进行信号增强,采用低通滤波器滤除车辆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高频噪声,再由称重处理器计算出整车的重量,最终将误差控制在规定范围内,提高了车辆称重的精度,十分适应现代化发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石英传感器称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考图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石英传感器称重系统,其包括多个石英传感器1、第一信号放大器2、第二信号放大器3、第一低通滤波器4、第二低通滤波器5、称重处理器6和显示器7。所述多个石英传感器1并行排列且覆盖整个称重车道,其中,一半设置于左侧称重车道,一半设置于右侧称重车道。由于将所述多个石英传感器1并列排满于整个称重车道,无论车辆如何经过称重车道,其各个轮胎产生的压力必定被石英传感器检测到,从而可以准确的检测到车辆的重量。

设置于左侧称重车道的多个石英传感器1并联后与所述第一信号放大器2相连接,所述第一信号放大器用于接收设置于左侧称重车道的多个石英传感器1传回的压力信号。所述第一低通滤波器4连接于所述第一信号放大器2和所述称重处理器6之间,其用于滤除所述车辆经过所述石英传感器1时产生的高频噪声。设置于右侧称重车道的多个石英传感器1并联后与所述第二信号放大器3相连接,所述第二低通滤波器5连接于所述第二信号放大器3和所述称重处理器6之间,其用于滤除所述车辆经过所述石英传感器1时产生的高频噪声。所述第一低通滤波器4和所述第二低通滤波器5滤除车辆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高频噪声,从而提高了给所述称重处理器6的石英称重信号的准确性。

所述称重处理器6用于将经过放大和滤波后的石英称重信号进行综合处理,最终计算出车辆的重量。所述显示器7与所述称重处理器6相连接,其用于显示所述称重处理器6计算出来的车辆重量,以便于工作人员查看。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石英传感器的长度在0.5m到1m之间。所述石英传感器的数量为6个,3个设置于左侧车道,3个设置于右侧车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石英传感器称重系统采用石英传感器,通过石英传感器有规律的分布和接线,不论车辆轮载施加在称重车道上的任何位置,都能产生均匀的信号输出,通过信号放大器进行信号增强,采用低通滤波器滤除车辆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高频噪声,再由称重处理器计算出整车的重量,最终将误差控制在规定范围内,提高了车辆称重的精度,十分适应现代化发展。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