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量测棱镜高度的全站仪大棱镜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51097发布日期:2019-12-31 14:37阅读:1067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量测棱镜高度的全站仪大棱镜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量测棱镜高度的全站仪大棱镜组件,属于水利水电工程测量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水利水电工程的控制点布设和复核,采用全站仪和通用大棱镜进行施测。在测设过程中,通常用钢卷尺量测棱镜高,钢卷尺量测的棱镜高度值误差大,量测棱镜高时需要一人拉钢卷尺,一人读数,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所述一种自动量测棱镜高度的全站仪大棱镜组件包括砧牌、棱镜框、棱镜、u型支架、微型激光测距仪,所述棱镜通过棱镜框安装于砧牌上,棱镜框上安装有u型支架和微型激光测距仪,u型支架通过连接管插入连接器的通用插口,连接器插设在基座上,基座通过中心螺旋固定在三脚架顶部。

优选地,所述棱镜框由高强pvc制作而成,u型支架由宽4cm、厚3mm的不锈钢带加工而成,棱镜框通过销钉固定在u型支架上。u型支架焊在连接管顶端,连接管两端口不封堵,连接管长8cm,材质为不锈钢,连接管外径为3.0cm,壁厚3mm。

优选地,所述微型激光测距仪固定在大棱镜框底部,微型激光测距仪长8cm、宽4cm、厚1.2cm,微型激光测距仪正面设有led显示屏、开关机按钮、量测按钮,右侧面中部设有usb接口,微型激光测距仪激光束发射口对准连接管顶端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数显棱镜高度值且扬声器真人语音播报棱镜高度值的全站仪大棱镜组件,克服现有全站仪大棱镜组件的不足,该实用新型能减小测量误差,提高全站仪的测量精度,提高测量人员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微型激光测距仪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1-砧牌,2-棱镜框,3-棱镜,4-u型支架,5-连接管,6-微型激光测距仪,7-连接器,8-通用插口,9-棱镜锁紧螺旋,10-升降螺旋,11-长水平气泡,12-基座,13-脚螺旋,14-三脚架,15-中心螺旋,16-控制点,17-led显示屏,18-扬声器,19-开关机按钮,20-量测按钮,21-激光束发射口,22-usb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

如图1-2所示,所述一种自动量测棱镜3高度的全站仪大棱镜3组件包括砧牌1、棱镜框2、棱镜3、u型支架4、微型激光测距仪6,所述棱镜3通过棱镜框2安装于砧牌1上,棱镜框2上安装有u型支架4和微型激光测距仪6,微型激光测距仪6激光束发射口21对准连接管5顶端口,u型支架4通过连接管5插入连接器7的通用插口8,连接器7插设在基座12上,基座12通过中心螺旋15固定在三脚架14顶部。

所述棱镜框2顶部设有砧牌1卡槽,棱镜框2通过砧牌1卡槽与砧牌1相连接,棱镜框2由高强pvc制作而成,u型支架4由宽4cm、厚3mm的不锈钢带加工而成,棱镜框2通过销钉固定在u型支架4上。u型支架4焊在连接管5顶端,连接管5两端口不封堵,连接管5长8cm,材质为不锈钢,连接管5外径为3.0cm,壁厚3mm。

所述微型激光测距仪6固定在大棱镜框2底部,微型激光测距仪6长8cm、宽4cm、厚1.2cm,微型激光测距仪6正面设有led显示屏17、开关机按钮19、量测按钮20,右侧面中部设有usb接口22,微型激光测距仪6激光束发射口21对准连接管5顶端口,微型激光测距仪6扬声器18能真人语音播报棱镜3高度值。

所述u型支架4、连接管5均由不锈钢加工而成,所述连接器7底盘上设有长水平气泡11,连接器7短柱上设有升降螺旋10、棱镜锁紧螺旋9,连接器7短柱顶部设有通用插口8,连接器7通过底盘三根插销与基座12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棱镜3组装在棱镜框2中,砧牌1固定在棱镜框顶部,微型激光测距仪6安装在棱镜框底部,棱镜框固定在u型支架4上,u型支架通过连接管5插入连接器7的通用插口8,连接器插在基座12上,旋转升降螺旋10,升降棱镜,调整棱镜锁紧螺旋9,防止棱镜上下移动;基座通过中心螺旋15固定在木质三脚架14上;把大棱镜组件及三脚架架设在控制点16(后视点)上方,开启微型激光测距仪开关机按钮19,激光束发射口21发射出激光束,让激光束对准控制点,转动基座的脚螺旋13,粗整平;再旋转两个脚螺旋使长水平气泡11居中,且保证激光束射到控制点上,精整平;按一下微型激光测距仪的量测按钮20,微型激光测距仪的led显示屏17数显棱镜高度值并且扬声器18真人语音播报棱镜高度值。微型激光测距仪电量不足时,通过usb接口22对微型激光测距仪充电。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