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故障定点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00727发布日期:2020-01-15 00:15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电缆故障定点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故障检测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缆故障定点仪。



背景技术:

定点仪是一套综合性的电缆故障探测仪器。能对电缆的高阻闪络故障,高低阻性的接地,短路和电缆的断线,接触不良等故障进行测试。电缆故障定点仪是故障点放电时会产生声波和电磁波,声波和电磁波之间又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利用好它们之间的表象及联系,可使我们准、快、易找到故障点。

但是现有电缆故障定点仪包括传感器、信号处理箱和耳机,由于信号处理箱内置的锂电池为保证其续航能力容量大,从而导致体积大,不方便携带,同时内置锂电池不可更换,当内置锂电池没有电时,只能等待充满电才能使用,影响工作进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电缆故障定点仪,结构稳定可靠,面板与电路板固定在一起,方便安装和拆卸,同时充电电池体积小,可更换,使得定点仪方便携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缆故障定点仪,包括声磁传感器、信号处理箱和耳机,所述声磁传感器和所述耳机均与所述信号处理箱通过导线相连接,所述信号处理箱包括箱体、面板、电路板和充电电池,所述箱体内壁设置有用于固定面板的固定沿,所述面板与所述电路板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箱体底部设置有两个相对设置用于定位所述充电电池的u型定位板,所述充电电池与所述电路板通过连接线相连接,所述连接线两端设置有插拔式接头,所述箱体两侧设置有用于固定绑带的固定座,所述箱体上端边缘固定有用于固定密封盖的固定轴。

优选的,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充电接口、传感器接口以及耳机接口。

优选的,所述密封盖一侧固定有固定轴套,所述固定轴套套设于所述固定轴上,所述密封盖另一侧设置有卡扣。

优选的,所述密封盖内侧设置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置有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面板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固定沿上。

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的一种电缆故障定点仪,面板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固定沿上,面板与电路板固定在一起,使得电路板悬空设置于箱体内部,结构稳定可靠,方便安装和拆卸;面板和电路板可拆卸,同时充电电池通过连接线与电路板相连接,充电电池设置于相对设置的u型定位板中件,方便更换充电电池,选用体积适中,体积小的充电电池使得定点仪方便携带。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缆故障定点仪箱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充电电池固定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箱体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不带密封盖的箱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箱体;11、固定座;12、固定沿;13、u型定位板;14、固定轴;2、面板;3、电路板;4、充电电池;5、密封盖;51、卡扣;52、密封槽;53、固定轴套;6、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缆故障定点仪箱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充电电池固定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箱体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不带密封盖的箱体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一种电缆故障定点仪包括声磁传感器、信号处理箱和耳机。声磁传感器和耳机均与信号处理箱通过导线相连接,电路板上设置有充电接口、传感器接口以及耳机接口,传感器接口与所述声磁传感器相连接,耳机接口与耳机相连接。

信号处理箱包括箱体1、面板2、电路板3和充电电池4。箱体1内壁设置有用于固定面板2的固定沿12,面板2通过螺栓固定于固定沿11上。面板2与电路板3通过固定螺栓6固定连接,使得面板2与电路板3固定在一起,可以实现同步拆装。箱体1底部设置有两个相对设置用于定位充电电池4的u型定位板13,充电电池4与电路板3通过连接线相连接,连接线两端设置有插拔式接头,插拔式接头可以为航空插头实现充电电池4与电路板3可拆卸插拔式连接。箱体1两侧设置有用于固定绑带的固定座11,绑带用于检测人员携带箱体1进行检测。箱体1上端边缘固定有用于固定密封盖5的固定轴14。密封盖5一侧固定有固定轴套53,固定轴套53套设于固定轴14上,在使用时将密封盖5拆下,方便检测,在不用时,安装上密封盖5,密封盖5另一侧设置有卡扣51。密封盖5内侧设置有密封槽52,密封槽52内设置有密封圈,起到防水效果。

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的一种电缆故障定点仪,面板通过螺栓固定于固定沿上,面板与电路板固定在一起,使得电路板悬空设置于箱体内部,结构稳定可靠,方便安装和拆卸;面板和电路板可拆卸,同时充电电池通过连接线与电路板相连接,充电电池设置于相对设置的u型定位板中件,方便更换充电电池,选用体积适中,体积小的充电电池使得定点仪方便携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