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织物起球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79720发布日期:2020-04-14 19:20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织物起球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试装置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织物起球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织物在日常使用、实际穿用与洗涤过程中,不断经受摩擦,在容易受到摩擦的部位上,织物表面的纤维端由于摩擦滑动而松散露出织物表面,并呈现许多令人讨厌的毛绒,即为“起毛”,若这些毛绒在继续穿用中不能及时脱落,又继续经受摩擦卷曲而互相纠缠在一起,被揉成许多球形子粒,通常称为“起球”,织物起毛起球会使织物外观恶化,降低织物的服用性能,特别是合成纤维织物,由于纤维本身抱合性能差,强力高,弹性好,所以起球更为突出,目前起毛起球已成为评定织物服用性能的主要指标之一,针对织物的起毛和起球的检测,主要是通过基于圆轨迹法的织物起毛起球装置来进行测试。

然而现有的织物起毛起球装置,一次只能检测一份被测样本,且进行完起毛测试,需要手动更换被测样本的位置,再进行起球操作,由于通常需要对多个被测样本进行检测,从而得出平均值,这样会导致整个操作过程比较费时,且检测效率低下,甚至会影响到最终的检测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整体结构新颖,可连续进行测试,工作效率高、检测效果好的一种织物起球测试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织物起球测试装置,包括圆形箱体和设于圆形箱体上端的箱盖,圆形箱体上设有控制器、电源开关和显示屏,箱盖上方设有毛刷盘、磨料盘和试样夹盘,箱盖上方设有安装板,圆形箱体内设有用于带动安装板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试样夹盘为三个并沿着圆形箱体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三个试样夹盘分别通过相对应的定位轴与安装板相连接,三个试样夹盘的下方分别设有毛刷盘、磨料盘和支撑盘,毛刷盘、磨料盘和支撑盘用于对相对应的试样夹盘起到支撑作用,圆形箱体内设有用于带动毛刷盘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以及用于带动磨料盘转动的第三驱动机构,支撑盘固定设于箱盖上端,毛刷盘和磨料盘之间、磨料盘和支撑盘之间以及支撑盘与毛刷盘之间均设有传送机构,毛刷盘、磨料盘、支撑盘和传送机构的上端面均处于同一水平面。

进一步的,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固定安装于箱盖下端面上,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穿过箱盖并通过第一联轴器与转轴传动连接,转轴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设于固定座上,固定座固定安装于箱盖上,安装板固定安装于转轴上,第一电机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电机为步进电机。

进一步的,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二涡轮蜗杆减速机,第二电机和第二涡轮蜗杆减速机均固定安装于圆形箱体底部,第二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第二联轴器与第二涡轮蜗杆减速机的输入轴传动连接,第二涡轮蜗杆减速机的输出轴穿过箱盖并与毛刷盘固定连接,第二电机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第三驱动机构包括第三电机和第三涡轮蜗杆减速机,第三电机和第三涡轮蜗杆减速机均固定安装于圆形箱体底部,第三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第三联轴器与第三涡轮蜗杆减速机的输入轴传动连接,第三涡轮蜗杆减速机的输出轴穿过箱盖并与磨料盘固定连接,第三电机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传送机构包括多个托辊和呈弧形状的安装架,多个托辊沿着安装架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并固定设于安装架上。

进一步的,毛刷盘、磨料盘和试样夹盘的水平截面均呈圆形,毛刷盘与相对应的试样夹盘的中心轴线不重合设置,磨料盘与相对应的试样夹盘的中心轴线不重合设置。

进一步的,定位轴呈竖向设置,定位轴可分离的插设于试样夹盘上并穿过安装板且对试样夹盘起到定位作用。

进一步的,定位轴上部固定设有固定板,定位轴上部可分离的套设有多个砝码,砝码放置于固定板上。

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织物起球测试装置,整体结构新颖,通过设置有准备工位、起毛工位和起球工位,从而使得装有待测织物的试样夹盘在三个不同工位之间进行切换,从而实现连续自动测试,其检测效率高,检测效果好;通过第二电机带动毛刷盘进行转动,通过第三电机带动磨料盘进行转动,毛刷盘与磨料盘独立运行,从而分别控制毛刷盘和磨料盘的转动次数,以适应不同织物对于毛刷盘和磨料盘转动次数的要求;通过第一电机带动安装板的转动从而带动试样夹盘的移动,以实现试样夹盘在准备工位、起毛工位和起球工位之间的转换;通过传送机构的设置,当安装板进行转动时,试样夹盘可在托辊上移动,转动的托辊可减少对试样夹盘移动时的阻力,从而方便实现不同工位之间的转换,通过在定位轴上套设不同数量的砝码,从而可提供不同的检测压力,以适应不同织物检测压力的要求,整个操作过程简单、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织物起球测试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织物起球测试装置的主视图。

图4为图3中b-b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3中c-c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图5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圆形箱体;11-箱盖;12-控制器;13-显示屏;14-支撑盘;15-电源开关;2-毛刷盘;3-磨料盘;4-试样夹盘;41-第二定位槽;5-安装板;51-定位轴;511-固定板;512-定位块;52-砝码;53-定位套筒;531-第一定位槽;6-第一驱动机构;61-第一电机;62-第一联轴器;63-转轴;64-轴承;65-固定座;66-压盖;67-封盖;7-第二驱动机构;71-第二电机;72-第二涡轮蜗杆减速机;73-第二联轴器;8-第三驱动机构;81-第三电机;82-第三涡轮蜗杆减速机;83-第三联轴器;9-传送机构;91-安装架;92-托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织物起球测试装置,包括圆形箱体1和设于所述圆形箱体1上端的箱盖11,所述圆形箱体1上设有控制器12、电源开关15和显示屏13,所述箱盖11上方设有毛刷盘2、磨料盘3和试样夹盘4。

如图1、图5和图6所示,所述箱盖11上方设有安装板5,所述圆形箱体1内设有用于带动所述安装板5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6,所述第一驱动机构6包括第一电机61,所述第一电机61固定安装于所述箱盖11下端面上,所述第一电机61与所述箱盖11螺栓连接,所述箱盖11上开设有可使所述第一电机61输出轴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电机61的输出轴穿过所述箱盖11并通过第一联轴器62与转轴63传动连接,所述转轴63通过轴承64可转动的设于固定座65上,所述固定座65上端还螺栓连接有封盖67,所述封盖67上开设有可使所述转轴63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固定座65固定安装于所述箱盖11上,所述安装板5固定安装于所述转轴63上,所述安装板5与所述转轴63键连接,所述转轴63顶端螺栓连接有压盖66从而将所述安装板5固定于所述转轴63上,所述第一电机61与所述控制器12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12用于控制上所述第一电机61的转动,通过所述第一电机61的转动带动所述安装板5的转动,所述第一电机61可选用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可按照已设的方向转动一个固定的角度,从而达到准确定位的目的,所述步进电机每次带动所述安装板5转动120度。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试样夹盘4为三个并沿着所述圆形箱体1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三个所述试样夹盘4分别通过相对应的定位轴51与所述安装板5相连接,所述定位轴51呈竖向设置,所述定位轴51可分离的插设于所述试样夹盘4上并穿过所述安装板5且对所述试样夹盘4起到定位作用,所述安装板5上开设有可使所述定位轴51穿过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内还套设有定位套筒53,所述定位套筒53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板5上,所述定位轴51可分离的穿设于所述定位套筒53内,所述定位套筒53上开设有第一定位槽531,所述试样夹盘4上开设有第二定位槽41,所述定位轴51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固定设有两个定位块512,当所述定位轴51穿过所述定位套筒53插设于所述试样夹盘4上时,两个所述定位块512分别卡设于所述第一定位槽531与所述第二定位槽41,由此可对所述试样夹盘4起到定位作用,避免所述试样夹盘4在测试时绕着所述定位轴51转动,当所述安装板5在所述第一电机61的带动下进行转动时,三个所述试样夹盘4可随着所述安装板5的转动而移动位置,所述安装板5在所述第一电机61的带动下每次转动120度,三个所述试样夹盘4的下方分别设有所述毛刷盘2、所述磨料盘3和支撑盘14,由此形成有三个工位,分别是起毛工位、起球工位和准备工位,所述毛刷盘2、所述磨料盘3和所述支撑盘14用于对相对应的所述试样夹盘4起到支撑作用,此外,可方便取出所述定位轴51,从而解除对所述试样夹盘4的限制,方便所述试样夹盘4的拆卸与安装,大大提高使用便捷性,另外,所述支撑盘14固定设于所述箱盖11上端。

如图2所示,所述定位轴51上部固定设有固定板511,所述定位轴51上部可分离的套设有多个砝码52,所述砝码52放置于所述固定板511上,由于检测时,不同织物的检测其检测压力要求不同,通过在所述定位轴51上套设不同数量的所述砝码52,从而可提供不同的检测压力,整个操作过程简单、便捷。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圆形箱体1内设有用于带动所述毛刷盘2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7,所述第二驱动机构7包括第二电机71和第二涡轮蜗杆减速机72,所述第二电机71和所述第二涡轮蜗杆减速机72均固定安装于所述圆形箱体1底部,所述第二电机71的输出轴通过第二联轴器73与所述第二涡轮蜗杆减速机72的输入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涡轮蜗杆减速机72的输出轴穿过所述箱盖11并与所述毛刷盘2固定连接,所述箱盖11上开设有可使所述第二涡轮蜗杆减速机72输出轴穿过的第四通孔,所述第二涡轮蜗杆减速机72可起到减速作用,以及将水平方向的转动变换为竖直方向的转动,所述第二电机71与所述控制器12电性连接,由此可单独控制所述毛刷盘2的转动次数,所述毛刷盘2包括毛刷底座、毛刷和毛刷旋盖,所述毛刷底座与所述第二涡轮蜗杆减速机72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毛刷旋盖与所述毛刷底座螺纹连接并将所述毛刷旋紧固定于所述毛刷底座上,由此,也可方便所述毛刷的拆卸更换。

如图3和图5所示,所述圆形箱体1内还设有用于带动所述磨料盘3转动的第三驱动机构8,所述第三驱动机构8包括第三电机81和第三涡轮蜗杆减速机82,所述第三电机81和所述第三涡轮蜗杆减速机82均固定安装于所述圆形箱体1底部,所述第三电机81的输出轴通过第三联轴器83与所述第三涡轮蜗杆减速机82的输入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三涡轮蜗杆减速机82的输出轴穿过所述箱盖11并与所述磨料盘3固定连接,所述箱盖11上开设有可使所述第三涡轮蜗杆减速机82输出轴穿过的第五通孔,所述第三涡轮蜗杆减速机82可起到减速作用,以及将水平方向的转动变换为竖直方向的转动,所述第三电机81与所述控制器12电性连接,由此可单独控制所述磨料盘3的转动次数,所述磨料盘3包括磨料底座、磨料和磨料旋盖,所述磨料底座与所述第三涡轮蜗杆减速机82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磨料旋盖与所述磨料底座螺纹连接并将所述磨料旋紧固定于所述磨料底座上,由此,也可方便所述磨料的拆卸更换。

如图1所示,所述毛刷盘2和所述磨料盘3之间、所述磨料盘3和所述支撑盘14之间以及所述支撑盘14与所述毛刷盘2之间均设有传送机构9,所述传送机构9包括多个托辊92和呈弧形状的安装架91,多个所述托辊92沿着所述安装架91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并固定设于所述安装架91上,当所述安装板5进行转动时,所述试样夹盘4可在所述托辊92上移动,转动的托辊92可减少对所述试样夹盘4移动时的阻力,从而方便实现不同工位之间的转换,所述毛刷盘2、所述磨料盘3、所述支撑盘14和所述传送机构9的上端面均处于同一水平面,通过采用此设置,可使得所述试样夹盘4在不同工位之间的转换更为顺利。

如图1所示,所述毛刷盘2、所述磨料盘3和所述试样夹盘4的水平截面均呈圆形,所述毛刷盘2与相对应的所述试样夹盘4的中心轴线不重合设置,从而当所述毛刷盘2进行转动时,所述试样夹盘4相当于在所述毛刷盘2上进行圆形轨迹的运动,所述磨料盘3与相对应的所述试样夹盘4的中心轴线不重合设置,从而当所述磨料盘3进行转动时,所述试样夹盘4相当于在所述磨料盘3上进行圆形轨迹的运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织物起球测试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使用时,首先将两个装有待测织物的试样夹盘4分别放置于支撑盘14和毛刷盘2上,然后将定位轴51穿过定位套筒53并插设于所述试样夹盘4上,并使得所述定位轴51上的两个定位块512分别卡设于所述定位套筒53上的第一定位槽531与所述试样夹盘4上的第二定位槽41内,并对所述试样夹盘4进行定位,此时,打开电源开关15,通过显示屏13设置相应参数之后并启动装置,所述毛刷盘2在第二电机71的带动下进行转动,并对相对应的试样夹盘4上的待测织物进行摩擦,当所述毛刷盘2达到摩擦次数后,此时,第二电机71停止转动,所述第一电机61启动,并带动安装板5转动120度后停止,进行工位的切换,此时,所述支撑盘14上的试样夹盘4在所述安装板5的带动下在托辊92上移动至所述毛刷盘2上,而原先所述毛刷盘2上的试样夹盘4则移动至磨料盘3上,然后,在所述支撑盘14上放置另一个装有待测织物的试样夹盘4,然后,所述第二电机71和所述第三电机81在控制器12的控制下,重新启动,此时,所述毛刷盘2在第二电机71的带动下进行转动,所述磨料盘3在第三电机81的带动下进行转动,并分别对相对应的试样夹盘4上的待测织物进行摩擦,当所述毛刷盘2和所述磨料盘3分别达到摩擦次数后,此时,相对应的所述第二电机71及所述第三电机81停止转动,然后,所述第一电机61在所述控制器12的控制下重新启动,并带动所述安装板5转动120度后停止,进行工位的切换,此时,在准备工位上的试样夹盘4移动至起毛工位上,起毛工位上的试样夹盘4移动至起球工位上,起球工位上的试样夹盘4则移动至准备工位上,然后,所述第二电机71和所述第三电机81在所述控制器12的控制下又重新启动,此时,在所述毛刷盘2和所述磨料盘3进行摩擦的期间,可将在准备工位上已经完成测试的试样夹盘4取下,并更换新的装有待测织物的试样夹盘4,为下一次的测试做好准备,如此循环反复,直至将所有装有待测织物的试样夹盘4均测试完成,然后,关闭所述电源开关15从而关闭装置。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