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幕墙试验机空气流量计校准用标准试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70113发布日期:2020-05-22 22:15阅读:479来源:国知局
建筑幕墙试验机空气流量计校准用标准试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校准检定领域中的建筑幕墙空气流量计校准用标准试件。



背景技术:

对于门窗、玻璃幕墙等建筑构件而言,需要建筑构件试验机对其气密、水密及抗风压性能进行检测,可参见gb/t7106“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检测方法”,该国标的第5.1中详细说明了对建筑构件气密性检测的过程,如图1所示:建筑构件试验机包括压力箱a,压力箱的后侧箱板上设置有供风设备d,压力箱的前侧设置有安装框架i,安装框架上设置有供建筑构件g安装的安装口,安装框架的前侧扣装有扣箱h,扣箱与安装框架之间设置有密封条j,扣箱上设置有用于对建筑构件气密性检测的空气流量装置即空气流量计f。

使用时,将建筑构件安装于安装框架的安装口上,供风设备向压力箱内供风,通过空气流量计检测到的漏风量来对建筑构件的气密性进行检测。根据该标准,为保证建筑构件试验机的试验精度,还需对空气流量计进气定期(不应大于6个月)的校准,其校准方法如该标准附录b中公开的“空气流量测量系统校验方法”,如图2所示,校准时在建筑构件试验机的安装框架a的安装口处安装标准试件b,标准试件包括厚度为3mm、规格为500mm*500mm的不锈钢板,该不锈钢板上阵列布置有16个直径为20mm的透气孔c。

附录b的b.6校验方法中有说明,b.6.1将全部开孔用胶带密封,按本标准8.2~8.3试验要求顺序加压,记录相应压力下的风速值并换算为标准状态下的空气渗透量值作为附加空气渗透量。b.6.2依次打开密封胶带,按照1、2、4、8、16孔的顺序,分别按9.1试验要求顺序加压,记录相应压力下的风速值并换算为标准状态下的总空气渗透量值。b.6.3重复步骤b.6.1、b.6.2步骤2次,得到3次校验结果,不同开孔数对应表b.1中的空气流量值,表b.1的不同开孔的空气流量值的理论计算值为一个开孔时,空气流量值为10.31m3/h,两个开孔时,空气流量值为19.89m3/h,四个开孔时,空气流量值为39.35m3/h,八个开孔时,空气流量值为79.63m3/h,十六个开孔时,空气流量值为154.59m3/h,通过标准值与试验构件试验机的空气流量计的读数进行比对,当误差超过5%时应进行修正。

然而对于建筑幕墙而言,建筑幕墙的体积要大于门窗,空气流量计的量程范围会更广,因此空气流量计校准用的标准试件如图3所示:标准试件b包括安装板,安装板上阵列布置有64个直径为20mm的透气孔c,对建筑幕墙试验机的空气流量计校准时,将标准试件b安装于建筑幕墙试验机的压力箱上的安装框架a上,需要按照1、2、4、8、16、32、64个孔的顺序,依次打开密封胶带,以此对建筑幕墙试验机的空气流量计进行校准。

现有的这种空气流量计校准方式存在的问题在于:为了完成对建筑幕墙试验机的空气流量计校准,需要在一个基板上开设64个孔,孔的个数较多,不仅对基板的强度要求较高,也使得基板的制作难度较大;另外标准试件需要提供针对标准的各种开孔个数状态,现有技术是通过打开扣箱,然后通过胶带来封堵不需要打开的孔来实现的,扣箱的尺寸较大,对于玻璃幕墙试验机而言,扣箱的尺寸更大,在整个校准过程,需要频繁的打开扣箱,频繁的去拆封胶带,工作强度很大,且校准效率极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减少透气孔开孔数量的建筑幕墙试验机空气流量计校准用标准试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如下:

建筑幕墙试验机空气流量计校准用标准试件,包括基体,基体上设置有四个透气孔组,每个透气孔组均包括四个间隔布置的透气孔,其中两个透气孔组均为第一透气孔组,剩余两个透气孔组分别为第二透气孔组,第一透气孔组中的一个透气孔的截面积为314mm2,剩余三个透气孔的截面积之和为4710mm2;第二透气孔组中的一个透气孔的截面积为1256mm2,剩余的三个透气孔的截面积之和为3768mm2。

第一透气孔组中的截面积为314mm2的透气孔为直径为20mm的圆形透气孔。

第一透气孔组中的截面积之和为4710mm2的三个透气孔中的各透气孔均为等径的圆形透气孔。

第二透气孔组中的四个透气孔均为等径的圆形透气孔。

四个透气孔组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每个透气孔组中的四个透气孔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

各透气孔组的透气孔处均设置有用于封堵对应透气孔的封堵阀门,第一透气孔组中,截面积为314mm2的一个透气孔所对应的封堵阀门由第一阀门驱动机构驱动,截面积之和为4710mm2的三个透气孔所对应的三个封堵阀门由同一个第二阀门驱动机构驱动。

第二透气孔组中,位置最靠左的一个透气孔所对应的封堵阀门由单个第三阀门驱动机构驱动,位置靠右的三个透气孔所对应的三个封堵阀门由同一个第四阀门驱动机构驱动。

各封堵阀门分别与基体铰接相连,封堵阀门的铰接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封堵阀门与基体之间设置有用于迫使封堵阀门关闭对应透气孔的复位扭簧,各阀门驱动机构均包括舵机和与舵机相连的转动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传动轴,传动轴通过拉绳与对应封堵阀门传动连接以在传动轴转动时将封堵阀门打开,拉绳连接于封堵阀门远离铰接轴线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针对现有技术中1、2、4、8、16、32、64个开孔顺序,其根本是不同的透气截面积,现有技术中各透气孔的直径均为20mm,1个开孔时对应的透气面积是314mm2,2个开孔时对应的是628mm2,4个开孔时对应的是1256mm2,8个开孔时对应的透气面积是2512mm2,16个开孔时对应的透气面积是5024mm2,32个开孔时对应的透气面积是10048mm2,64个开孔时对应的透气面积是20096mm2。本实用新型中,只需设置四个透气孔组,共十六个透气孔即可满足对建筑幕墙试验机空气流量计的校准需求,打开其中一个第一透气孔组中的截面积为314mm2的透气孔,可以满足现有技术中1个开孔时的透气要求;打开两个第一透气孔组中的截面积为314mm2的透气孔,可以满足现有技术中2个开孔时的透气要求;打开一个第二透气孔组中截面积为1256mm2的透气孔,可以满足现有技术中4个开孔时的透气要求;打开两个透气孔组中截面积为1256mm2的透气孔,可以满足现有技术中8个开孔时的透气要求;打开任意一个透气孔组中的四个透气孔,可以满足现有技术16个开孔时的透气要求;打开任意两个透气孔组中的各透气孔,可以满足现有技术32个开孔时的透气要求;打开所有透气孔组中的各透气孔,可以满足现有技术64个开孔时的透气要求。本实用新型使用十六个透气孔即可以满足现有技术中64个透气孔的各透气面积要求,开孔数量达到减少,有助于降低标准试件的制造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中建筑构件试验机的使用状态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中门窗试验机所对应的标准试件的使用状态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中建筑幕墙试验机所对应的标准试件的使用状态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b处放大图;

图6是图4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建筑幕墙试验机空气流量计校准用标准试件的实施例如图4~6所示:包括板状结构的用于安装于建筑幕墙试验机的安装框架上的安装口处的基体4,基体上设置有四个透气孔组,各透气孔组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每个透气孔组均包括四个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的透气孔5,四个透气孔组,共十六个透气孔呈阵列状分布。

在本实施例中,位置靠上的两个透气孔组均为第一透气孔组6,位置靠下的两个透气孔组均为第二透气孔组7,定义每个透气孔组中,由左至右,各透气孔分别为第一透气孔、第二透气孔、第三透气孔和第四透气孔,第一透气孔组6中,第一个透气孔为截面积为314mm2的圆形孔,即第一透气孔的直径为20mm,第二、第三和第四个透气孔为截面积之和为4710mm2的等径圆形孔,即第二、第三和第四个透气孔截面积均为1570mm2,第二透气孔、第三透气孔和第四透气孔的直径为44.7mm。第二透气孔组中的四个透气孔均为等径的圆形透气孔,且第二透气孔组中,四个透气孔的截面积之和为5024mm2,即每个透气孔的截面积为1256mm2,各透气孔的直径为40mm。

基体上还设置有与各透气孔一一对应布置的封堵阀门8,封堵阀门用于封堵对应的透气孔,本实施例中,封堵阀门的上端与基体铰接相连,封堵阀门的铰接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封堵阀门与基体之间设置有迫使封堵阀门具有朝封堵对应透气孔方向转动趋势的复位扭簧9。第一透气孔组中,第一透气孔所对应的封堵阀门由第一阀门驱动机构3驱动,第二透气孔、第三透气孔和第四透气孔所对应的三个封堵阀门由同一个第二阀门驱动机构10驱动;第二透气孔组中,第一透气孔所对应的封堵阀门由单个第三阀门驱动机构11驱动,第二透气孔、第三透气孔和第四透气孔所对应的三个封堵阀门由同一个第四阀门驱动机构12驱动。

在本实施例中,各阀门驱动机构均为电动式阀门驱动机构,其均包括舵机17和与舵机17相连的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传动轴,如图4所示,项2表示第一阀门驱动机构的第一传动轴,项13表示第二阀门驱动机构10的第二传动轴,项14表示第三阀门驱动机构11的第三传动轴,项15表示第四阀门驱动机构12的第四传动轴,第二传动轴13的长度长于第一传动轴2,第四传动轴15的长度长于第三传动轴14,第二传动轴13、第四传动轴15横跨三个封堵阀门8,各传动轴分别通过拉绳16与对应封堵阀门相连,拉绳连接于封堵阀门远离铰接轴线的一端,当传动轴转动时,拉绳缠绕于传动轴上,从而实现将封堵阀门打开。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同轴线间隔布置,第三传动轴、第四传动轴同轴线间隔布置,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的相邻端共用一个支撑座,第三传动轴、第四传动轴的相邻端共用一个支撑座,即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的相邻端、第三传动轴、第四传动轴的相邻端分别转动装配于对应支撑座上的安装孔的两端。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对各透气孔截面积的选择,使得只需要16个孔就可以满足现有技术中64个孔的各种状态需求,减少了标准试件上开孔数量和加工难度。通过砝码驱动机构与复位扭簧配合实现对应封堵阀门的关闭和开启动作,不需要人力通过拆封胶带来对透气孔进行封堵和打开,更不需要频繁的去拆装扣箱,大大降低了空气流量计的校准工作强度;同时,第二阀门驱动机构、第四阀门驱动机构同时驱动三个封堵阀门,有助于节省舵机的使用,降低产品成本和舵机的布置难度,每个长传动轴所对应的三个封堵阀门的透气孔是等径的,因此对应的封堵阀门尺寸一致,有利于保证传动轴动作时的稳定性。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各封堵阀门也可以一一对应设置阀门驱动机构;阀门驱动机构的舵机的舵机轴也可以直接与封堵阀门相连而驱动封堵阀门转动;阀门驱动机构还可以是气动驱动机构或液动驱动机构,比如通过气压缸或液压缸将封堵阀门顶开;封堵阀门的关闭和开启还可以均由阀门驱动机构来实现;各透气孔也可以不是圆形透气孔,只要满足相应的截面积要求即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